8月11日消息,遠光軟體2018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了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快信息化發展成為國家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國家戰略實施的支柱產業,電力行業緊密圍繞國家的戰略方針,綜合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加強與公共服務業務的結合,加快行業服務方式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報告期內,公司管理層全面落實股東大會決策部署,圍繞既定目標,強化既有優勢業務,優化產業布局和產品戰略,新業務拓展取得良好成效,實現營業收入58,273.46萬元,同比增長11.17%;在加大"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能源網際網路、社會信息化"等領域研發投入的同時,公司強化職能管理、嚴控成本費用,優化效應開始體現,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12.15萬元,同比增長2.44%。回顧總結前期披露的經營計劃在報告期內的進展情況:(1)集團管理業務①集團資源管理系列報告期內,公司集團資源管理業務繼續聚焦特大型企業集團,在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支撐國家電網戰略"一六八"新體系的建設,全面推動財務管理轉型升級,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維精益管理體系變革:緊跟國網多維精益管理體系建設步伐,主導完成多維精益變革業務及技術方案設計;劃定財務管控的業務核心支撐定位,全力推動多維信息集、頻道化報表、多維信息反映等業務應用,實現財務管理精益化。二是全面推動"1233"卓越資金管理體系建設,運用新技術、新思維開展資金收支流程優化技術方案的設計及評審,產品已進入全面測評階段,為全面實現資金卓越管理奠定基礎;三是加強集團資金實時監控,完成國家電網公司全層級、全口徑集團帳戶監控,制定資金智能監控產品規劃及業務方案;四是打造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電費結算平臺,實現電費結算系統中長期結算功能開發和分布式微應用改造,完成山東試點應用,下半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為國家電網公司積極適應電改政策提供技術支撐。五是深度參與國家電網財務信息化頂層設計,完成全域數據模型梳理,開展財務管控新平臺架構的升級改造,為實現國家電網一流的智慧財務提供技術保障。在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推進企業級財務管理系統應用建設,實現了財務管理系統V2.2版本更新,系統深入應用、穩定運行。進一步深化財務域決策分析應用系統建設,不斷豐富業財融合的分析應用,構建了基於指標庫、分析單元庫、模型庫和場景庫的"四庫"大數據分析平臺。財務管理系統資料庫國產化改造項目通過初驗,標誌著財務管理系統全面國產化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發電集團,公司持續夯實既有項目經營,全面布局新業務新技術應用試點:在國家電投集團,基於前期試點建設單位的成功經驗,全面推廣共享中心平臺建設,積極參與集團燃料管控、黨建、安健環系統建設規劃論證工作,與集團信息公司協作開展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場景研究,公司領導和業務專家多次受邀出席集團層面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研討論壇和培訓。在國家能源集團持續推進財務集中管控平臺建設,已在試點單位順利實現系統上線,同時全面參與集團售電平臺、智慧企業等核心信息系統項目建設,隨著國家能源集團管理融合,公司在原國電集團成功應用的集團燃料管控系統正在新集團範圍內全面推廣。報告期內,公司中標河南省人民醫院智慧財務信息化系統項目和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共享項目,為拓展非電市場領域醫療、製造類業務樹立了新標杆。與此同時,海爾、廈航、首創經中二期深化應用項目進展順利。②集團風控管理系列報告期內,公司開展華能集團風控系統功能優化提升,持續推動現有客戶風險管理深化應用;有序推進大唐全面風險項目的初驗工作;中農發風控系統和武鋼風控系統運行穩定。③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系列報告期內,公司以國家GB/T33173-2016《資產管理體系要求》為代表的資產管理系列國家標準為實施要求,以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為理念,為大型資產密集型企業資產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諮詢及服務,並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完成了資產管理2.0、設備管理2.0、運維維護2.0產品的升級換代,完善了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產品體系。④企業大數據及雲服務系列報告期內,公司成功中標某省政府宏觀經濟大數據平臺項目,幫助行業協會客戶實現了中國電力大數據服務平臺的上線試運行,並在國內最大的公用事業單位成功上線資金大數據產品,得到了用戶高度評價。同時,公司大數據產品成功通過了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的驗收。⑤財務管理系列報告期內,公司針對中小型企業的EAP企業應用包產品,以"易用、適用、好用"為設計理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靈活、標準的移動應用APP產品及服務,賦能組織激活個體,增強組織的執行力與創造力,提升企業整體效能。公司開展企業家園產品研發,通過運用移動互聯、雲服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基於企業溝通交流、業務協作、智慧學習、溫馨家園等實際業務場景,打造輕巧、易用、好用且有溫度的功能,構建企業高效、溫馨的心之家園,幫助企業打破溝通壁壘、促進業務協作、提高管理與工作效率,賦能員工與團隊、激發組織活力、促進企業員工發展。⑥諮詢及客制化系列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加大新技術在各領域的實用化應用研究,引領業務與管理創新,通過構建科學的數據分析預測模型,助力精益化管控,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公司在信息集成、定製業務及定製服務支持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突破,通過行業典型案例收集和行業實踐積累,深挖客戶定製需求,完善遠光特色的集成運營體系以及定製服務體系,秉持"軟體推動進步,創新引領未來"的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諮詢與服務、信息化規劃、信息集成業務以及量身定製的客戶化項目。(2)智慧能源業務①分布式能源雲服務系列報告期內,為把握新電改機遇,在電力市場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公司將現有業務整合為綜合能源服務平臺、配售電平臺、發電企業市場交易輔助決策系統、諮詢服務四大業務體系,發力電能全產業鏈,加速構建能源網際網路新生態。目前,公司四大業務體系已頗有建樹,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的發展正在對傳統能源市場和商業模式產生強烈衝擊。為適應能源發展新形勢,抓住新的商業機遇,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全面布局與開拓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公司開展了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的研發。配售電平臺(www.dian123.com)註冊用戶覆蓋26省份,為福建華電、湖北大唐、安徽大唐、鞍鋼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隨著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不斷推進,以發電企業市場化競價業務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發電端的業務,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為應對即將啟動的電力現貨市場,公司加強電力預測等核心技術研發,遠光電量預測系統獲得了中國信息協會頒發的"中國能源企業信息化產品技術創新獎"。②配售電業務系列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高遠電能在廣東電力市場的月度交易電量繼續穩步上升,進一步鞏固了在珠海本地售電公司中市場客戶數量、市場銷售電量均排名第一的位置。除了售電業務外,高遠電能還在積極涉足容改需、儲能、充電樁、光伏等新能源領域。報告期內,由高遠電能投資建設的首個電力貨櫃儲能系統現已投入使用,該儲能系統主要用於削峰填谷和應急備用電源,同時還能利用峰谷價差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未來,"售電 專業增值服務"將是高遠電能的主要業務模式。③能源網際網路支撐業務系列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昊美科技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積極布局,一是持續優化提升HM7000平臺,為綜合能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SCADA、通信、GIS、圖形、高級應用等多層面的重要支撐;二是持續投入,進一步優化配網專題圖產品,保持基於GIS的圖形應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三是研發輕量版智慧電務管理系統,支持增量配網、地區級配網資產的精益運維;四是與集團公司大數據平臺、售電雲平臺密切合作,積極開展解決方案整合。(3)智能物聯業務①燃料智能化管理系列報告期內,在煤電企業面臨國家去產能、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下,公司積極開發智慧燃料業務,推進智能制樣機系統全新升級,新一代ASM550H型制樣機系統目前已經定型,得到了客戶的積極認可,並已接到國家能源集團、浙能集團的客戶訂單,為持續發展發電企業工業物聯網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公司發揮自身在項目諮詢、軟硬體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大型能源集團與地方發電企業中開發新客戶,藉助大量已轉入運維期項目開拓運維服務新業務,深耕細作、優化收入結構,取得一定成效。報告期內,瑞翔科技對現有常規系列產品進行功能和產品質量全面升級,推出全新一代自動量熱儀WS-C608、自動定溫量熱儀WS-C808、WS-N808元素分析儀,提高公司在原有領域的競爭力。同時開展燃煤除C、H、N、S之外的其他有害元素的分析測試儀器的研製,以完善公司傳統分析儀器產品系列。根據環保監測和碳排放交易市場需求,瑞翔科技基於現有設備基礎著手研發燃煤的C、S聯測分析儀器,為發電企業碳排放提供決策依據,以進行行業拓展。②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系列報告期內,公司區塊鏈應用事業部基於自主研發的區塊鏈企業應用服務平臺,開發了供應鏈金融、分布式能源交易結算、電子證照和電子合同等產品,形成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能源、數據存證方面的應用,並與國網信通部、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開展項目合作,逐步形成區塊鏈應用試點;專注技術創新,從三個不同領域布局自主智慧財產權,由於在區塊鏈應用領域的突出貢獻,遠光軟體榮獲"2018胡潤區塊鏈創新企業Top50"稱號。報告期內,遠光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繼續以企業應用拓展與公司產品智能升級為需求,深入開展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及知識圖譜等技術的研究。一是主動探索,開展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研究。公司及時掌握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趨勢,立項"語料庫智能維護工具"項目,研究深度學習算法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改進智能對話系統模型,為各類機器人產品實現精準化、人性化服務奠定基礎。二是全面布局,多維度申報人工智慧專利。公司以產品研發實際為導向,布局各類應用型軟、硬體機器人及智慧機器人通用技術的專利申報,其中,人工智慧實驗室重點圍繞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視頻內容理解兩個領域展開申報工作。三是攜手客戶,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落地。今年5月,公司中標並由人工智慧實驗室主責承擔湖北電力信通公司科技項目"信息系統運維智能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將公司在系統運維、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積累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有機結合,為客戶提升系統運維能力、創新價值生成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多方協作,積極申報客戶項目。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公司各營銷機構、產品部門及子公司積極協作,共同引導客戶挖掘人工智慧技術在其業務中的應用場景,與多家客戶達成了合作意向,並開展項目聯合申報工作。其中,在大唐中水申報的"商務文本數據挖掘關鍵技術研究"、在南網申報的"基於知識圖譜技術的智能客服機器人研究"項目已經進入審批流程。五是校企聯合,強化理論技術積累與後備人才培養。公司繼續加強與澳門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人工智慧研究團隊的合作,開展機器學習算法的研究,提升公司產品性能。此外,今年上半年還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建立碩士生聯合培養機制,研究院2名研究員被中南財大聘為碩士合作導師,共同培養人工智慧後備人才。③智能管理設備隨著數位化、智能化的推進,公司在智能管理設備業務取得成效。自主研發的智能印章、智能報帳終端、發票查驗終端等軟硬一體產品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同時,公司加強在智能管理設備業務領域的研發投入,整合內外部資源,持續提升整體研發能力和研發效率。報告期內,研發資金衛士、發票交收終端等多個智能管理設備,將進一步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推動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智能印章產品推進人工智慧與物聯技術在企業用印管理中的應用,以"安全用印、高效管控"為導向,基於物聯網的設計思路,利用局部網絡或網際網路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印章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用印信息化、用印遠程管理的智能應用。(4)社會互聯業務①未來社區.AI基於"網際網路 物聯網 人工智慧"構建的未來社區,其核心是連接一切、賦能於人,形成社區共享生態體。人工智慧成為連接社區平臺與社區硬體的重要樞紐,通過採集、匯總、分析、處理智慧社區全維度的數據,使社區中各組成部分能夠深度融合、高效協作、有機聯動,能夠和業主、物業、商家、政府實現智慧交互,形成一個新的社區生態體。在未來社區.AI的生態體系中,我們為物業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物業管理平臺,讓物業公司提升服務質量、降本增效;融入社區場景服務,為業主打造安全、智慧、便捷的社區生活體驗。為商家提供直達業主的最低成本的通路。為政府提供與物業、業主溝通及高效安全的監管平臺。②智慧消防基於消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構建起來的新一代可視化、數據化、智能化的消防綜合管理平臺,利用三維建模技術構建城市消防三維一張圖,在火災防控和滅火救援工作中進行數據採集,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技術和機器深度學習,實現滅火救援的一張圖指揮、一張圖調度、一張圖分析、一張圖決策,提升部隊滅火救援科學化、智能化水平。③智慧政務運用"網際網路 政務"理念、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探索基於遠光區塊鏈電子證照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一張臉走遍政務服務大廳的行政審批"智能申報"新模式,構建安全精準、便捷高效的智能型政府,更好地為群眾和企業提供貼心、優質、簡潔的服務。(5)其他(高端裝備、系統集成、培訓、其他)報告期內,高端裝備行業科研管理系統實現了歷史性的業績成果。受益於國家對船舶行業信息化的高速推進(智慧院所建設),公司組建的專業市場經營隊伍及行業內領先的科研裝備產品體系在深耕的航空、航天科工領域外,又在汽車製造、船舶等高端裝備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報告期內,公司系統集成業務在傳統"設備系統集成"業務方面保持穩定的同時,在"雲計算"、"雲服務"等技術業務領域也實現了繼續經營與項目落地,並在企業網際網路領域方面積極探索與布局新業務場景。2、對外投資報告期內,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遠光資本與啟迪創業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廣西啟迪數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啟迪創新(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肥啟迪遠光區塊鏈技術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於2月6日完成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取得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報告期內,公司全資子公司遠光資本與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遠望谷投資和深圳中時謙益資本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深圳市多禧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於1月15日完成基金管理人登記。公司與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遠望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深糧智能物聯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於3月1日完成工商登記手續並領取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完成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取得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報告期內,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遠光資本與浙江天堂矽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天堂矽谷恆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紹興柯橋天堂矽谷遠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於3月8日完成私募投資基金備案,取得了《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3、研發成果(1)新產品報告期內,公司結合外部環境變化、重點市場發展要求及公司年度產品發展規劃,研發並發布了多款貼近用戶的新產品,主要包括:在集團管理方面,面向大中型集團企業發布了GRIS8.6版本和財務管理系統V2.2版本,推出基於大數據、微服務等技術的電費結算、資金監控、電子發票、財務家園、預算智能測算等產品,升級共享服務平臺,完善共享服務質量管理,深化項目及審計管理,推出了項目儲備管理和項目評審管理,升級完善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產品,完成了資產管理2.0、設備管理2.0、運維維護2.0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加快推進財智共享機器人、發票收集機器人、發票查驗終端等多款智能管理設備的研發;面向配售電公司和用戶,發布了購售電一體化平臺V2.2、配網營銷V1.1,為廣大配售電公司提供了一體化的SAAS應用,報告期內對相關產品迭代完善,達到好用、易用的最終目標,為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提供有效支撐;面向發電企業,發布了3D煤場實景盤煤系統、智慧燃料尋優管理系統,為火電企業燃料生產與經營活動提供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整體應用解決方案;面向組織和社員的管理,發布了制度通、掌上工會、智慧社區等產品,完善網際網路 組織、社區、政務生態,滿足政府、組織、企業、職工之間的互動管理。報告期內,公司大力發展區塊鏈業務,發布了遠光區塊鏈企業應用服務平臺,基於區塊鏈平臺部署智能合約,發布了電子存證產品,提供電子合同取證及追溯服務,提供合同有效性證明。(2)研發管理報告期內,公司在研發管理方面積極探索,持續優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規範化管理,達到研發管理全過程閉環管控。一方面繼續夯實增量瀑布模型研發體系,進一步提升矩陣式研發的項目群管理能力,優化實施方法論,為大型集團資源管理產品研發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基於不同業務及組織模式使用敏捷研發,不斷沉澱積累,將敏捷研發體系與公司當前的研發管理體系相融合,形成獨具遠光特色的敏捷項目管理規範,為新技術、新領域產品研發營造良性的生態環境。並結合DevOps先進理念,借鑑業界最佳實踐,藉助可靠、可重複的自動化流程工具,促進研發各環節的溝通協作,實現持續集成(CI)、持續部署(CD)。在提升內部交付效率的同時,通過自動化測試、代碼檢查、漏洞檢測等手段以強化產品質量。(3)新技術報告期內,公司全力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應用,重點布局區塊鏈技術,深入研究智慧能源、大數據技術和系統架構升級。主要包括:在人工智慧方面,公司人工智慧實驗室持續以企業應用拓展與產品智能升級為需求,加強與澳門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人工智慧研究團隊的合作,深入開展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及知識圖譜等技術的研究,立項"語料庫智能維護"項目,改進智能對話系統模型,為各類機器人產品實現精準化、人性化服務奠定基礎。公司中標湖北電力信通公司科技項目"信息系統運維智能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探索系統運維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的有機結合,為客戶提升系統運維能力、創新價值生成模式。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公司加大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研發投入,基於自主研發的區塊鏈企業應用服務平臺,完成了供應鏈金融、分布式能源交易結算、電子證照和電子合同等產品研發,形成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能源、數據存證等多方面的應用。在大數據技術方面,公司繼續增強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在2018年國際數據博覽會隆重發布了大數據新產品,引發業內廣泛關注。新產品利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時利用自助式商業智能、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工具開發適用於電力生產和經營管理業務的模型和算法,提供實時監控、實時反映,自助式BI,海量多維分析等核心數據服務,幫助我們的企業客戶加速數位化創新和運營的智慧升級。報告期內,為適應電力體制改革、滿足電力市場交易結算新要求,公司還加大研發投入、充分運用大數據、分布式計算等技術研發電力市場現貨交易結算系統,推動公司產品全面向微服務、微應用、分布式架構演進。4、市場推廣報告期內,公司緊密跟進工業網際網路規模化發展的浪潮,加速新興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應用研究的同時,深化遠光品牌形象,沉澱工程師文化,推動企業發展與用戶、行業、社會發展的和諧共贏。報告期內,公司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務領域研究成果得到各界廣泛關注及用戶的高度認可,榮獲"2018胡潤區塊鏈創新企業"稱號;遠光軟體大數據產品"信息實時反映信息系統"獲評為"高新技術產品",遠光智慧黨建平臺獲評為"高新技術產品",並榮獲"2018年度優秀軟體產品"。公司三度獲評"自主可靠核心品牌軟體企業"二十強,"廣東省創新型企業"、"2017年度責任品牌獎"等榮譽稱號。在產品方面,"遠光財務共享"解決方案入選工信部《工業和信息通信業管理會計案例集(2018)》,並先後在"2018民航網際網路大會"、"全國石油石化信息化發展論壇"、"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專題培訓班"等行業大會上精彩亮相,為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思路和落地路徑;此外,公司還積極組織參與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2018(第二屆)電力市場國際峰會(EMIS)"等業界盛會,全面展示公司創新成果,與業界深入互動,共商行業可持續發展。公司堅持引進一流的科技人才和技術,通過多種形式推進產學研及業界合作,賦能產品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今年4月,公司與楓玉科技籤署區塊鏈合作協議,聯手發力數據存證相關領域研究;5月,公司與長沙理工大學籤訂校企合作協議,捐資設立"遠光軟體獎學金",共同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遠光能源網際網路子公司還參與編制了《電改政策與售電公司最新進展研究報告(2018)》。5、內部管理報告期內,公司聚焦發展提質、經營增效的中心任務,按照規模、結構、效益並重原則,合理分解總體目標;完善公司內部績效考核體系、優化績效管理方法,及時有效監控階段性目標達成情況,為經營目標達成提供有力保障;深入梳理公司制度及流程體系,優化並完善管理職能,進一步提高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加強產品績效考核,建設研發規範管理系統,進一步規範產品研發過程,提升產品質量;深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建立精細化預算分析模型,細化預算管控方式,開展對標分析,提高經營效益。報告期內,公司著力加強營銷工作管理,設立分支機構及營銷管理委員會,試行公司管理層聯繫分支機構制度,強化總部和前端機構之間工作協同,確保集團營銷政策高效貫徹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客戶服務質量的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深度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設立戰略委員會,對公司戰略方向與目標進行整體規劃與推進;設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及時指導經營活動事項的改善和調整,切實提升管理效果,確保目標達成;成立電力行業實施部,完善實施項目管理體系建設與項目管控工作。報告期內,公司不斷完善集團管控與資源整合方式,設立子公司管理委員會與產業發展部,合理規劃產業布局,進一步加強對子公司的管理與支持,完善子公司管理制度體系,推動集團各業務之間高效協作,助力年度目標達成。報告期內,為了進一步驅動業務發展,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不斷優化變革,以遠光人才供應鏈為核心,通過組織梳理及人員規劃,確保公司戰略的順利承接;通過人才盤點,識別核心骨幹人員,搭建人才梯隊;優化職業發展體系,推動任職資格評定;加強內部推薦的運營,加速人才引進和培養;進一步發揮薪酬、績效的激勵作用,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同時整合其他人力資源業務,提升人才管理效能,支撐公司戰略落地。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全司範圍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業務能力現狀,制定賦能計劃。公司加強了對新員工、實施人員、服務人員與運維人員在提能活動方面的組織力度,全面提升各領域人員的綜合能力;開展新產品專題、財務共享專題、稅務專題等系列培訓項目,提升特定人員的專項能力;開展大數據、企業級大數據平臺、機器學習、區塊鏈技術等系列課程,提升產品業務端對前沿技術的認知。星起點、春天行動、遠光講堂、青藍學堂、遠光新咖秀等相關培訓品牌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公司加強了規範化的員工能力管理,新建代碼規範認證、需求分析認證、UX認證等系列內部能力認證,並順利完成PMPR.E.P、ITILATO等外部認證的資質續期。遠光春晚、遠光女神節、遠光親屬開放日等企業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有效提高員工團隊凝聚力,進一步強化組織向心力與內在驅動力。二、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1、新型技術人才不足帶來的風險公司加大了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能源網際網路、社會信息化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對應的新型技術人才不足。公司將結合業務發展規劃強化內部培養的能力,提高員工的專業化與職業化程度,並在技術骨幹、管理骨幹等核心人才的育留方面提供職能支持;同時持續引入行業高端人才,為公司突破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關鍵技術儲備人才。此外,公司積極與行業內的頂尖企業、機構、學校進行合作,引入外腦,為產品技術的創新突破提供專業力量,促進研發效率的提升。2、集團化運作帶來的管理風險報告期內,公司集團化進程加速,強化了公司在能源行業發輸配售用的全鏈條信息化支撐力度和諮詢方面的業務能力,也為公司集團化管理帶來考驗。公司將逐步通過加強制度化的途徑、競爭化的舉措,對集團公司進行管理,進一步發揮母公司渠道優勢、子公司產品及市場優勢,在組織建設、團隊能力、協同機制、激勵政策等方面著力,大力推廣子公司業務,實現集團效益最大化。3、投入產出的周期性帶來的收益風險公司加大了在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為集團管理、智慧能源、智能物聯、社會互聯四大核心業務提供重要支撐,目前部分研發項目已投入應用,但仍有部分研發成果離實際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存在技術迭代、業務變更等風險,對此,公司將利用對電力行業業務深刻理解的優勢,結合電力行業的業務特點,挖掘業務痛點與亮點,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研發,精耕細作行業客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給客戶帶來更多更好的應用體驗,享受新技術帶來的便捷。三、核心競爭力分析與2017年度相比,報告期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重大變化。1、深刻理解行業及客戶的核心團隊公司核心團隊專注集團企業客戶特別是電力行業集團客戶逾30年,對電力行業的產業特性、經營特點、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等有著長期、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時緊密跟蹤移動互聯、大數據、區塊鏈、能源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和新方向。在當下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和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持續升溫的時點,公司核心團隊在電力行業多年沉澱與積累的優勢也將更加明顯,有利於公司及時把握市場動向和客戶需求,抓住電力體制改革等政策以及能源網際網路、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2、市場優勢穩固的產品服務公司在集團資源管控等核心產品上已形成了穩固的市場份額優勢,產品與服務被集團客戶特別是電力行業客戶長期認可和接受,已經形成了穩固長期的用戶群體。同時擁有高素質、能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專業諮詢、實施和服務的團隊,遍布於全國的三十八個省市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專業、多層次、便捷、低成本的本地化服務,全面滿足客戶需求。3、緊貼行業發展趨勢的技術儲備基於在電力行業深耕多年的理解,同時逐年不斷強化自主研發投入,公司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儲備日漸深厚。能源網際網路是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電力改革背景下,能源網際網路有望迎來實質發展,各類新興技術在能源網際網路行業的應用也逐步擴大。公司緊貼行業發展趨勢的技術儲備有利於在行業快速轉型發展過程中搶得先機,並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同時升級現有產品,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為現有及潛在的客戶提供更先進、靈活的信息化支持。4、布局能源行業上下遊產業鏈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與積累,依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通過對外投資、併購等方式,公司積極打通能源行業上下遊產業鏈,為電力行業提供從發電、輸電、配電、售電、用電各環節業務的一系列信息化服務,助力電力行業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