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望子成龍的父母焦慮,正一步步把孩子拉進深淵

2020-12-14 英語罐頭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神經症,隨著社會問題和人們壓力的不斷增長,焦慮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情緒,更作為一種病態不斷地在社會傳染與蔓延。在近幾年,更是成為一種現代社會上普遍病態心理。

究竟中國人心中有多焦慮?當你剛畢業的時候,看見同學已經進入大企業,而自己工作還沒著落的時候;當身邊的人都在戀愛,而你還是單身一人的時候;當進入30的而立之年,身邊的人紛紛結婚生子,成立家庭,而自己還未婚的時候;當大家紛紛購入房產,而你卻還在租房子的時。

你心中是不是有那麼一絲絲的著急和躁動?

現在社會,各種能人軼事隨時發生,25歲成為大咖CEO,30歲拿下幾千萬融資,甚至是大學生高中生都有個了不起的頭銜,而自己天天坐地鐵,做公交常規上班,相比別人天天旅遊,品酒咖啡人生,各種心情又湧上心頭。

2017年,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概況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有65%的人處於焦慮的狀態之中,可以說,「全民焦慮」早已成為了時下中國的一種最普遍的社會病。

焦慮仿佛就像一個枷鎖,牢牢地鎖住了中國人。

當父母發現自己比不上別人時,無意識之下,往往就會把願望轉移給了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幾個月學走路,甚至能跑了,自己家的孩子站起來都不穩。領居家的孩子學習一級好,看著自己家孩子雖然還可以,卻總比不過人家。別人家的孩子出國留學上名牌大學,畢業工作隨便上萬,自己家孩子找工作都難。

種種攀比讓家長一直焦慮,害怕比不上人家,害怕未來不如別人,因此就出現了很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言論。

這種「父母焦慮」讓中國父母天天心驚膽跳,提心弔膽,害怕孩子總是落後於人。因此,很多家長受不住這些教育,各種補習班,輔導班,附加上壓力,不僅讓家長自身痛苦,更無形中傳導給孩子,讓他們也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能滿足家長的願望,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學生盡力把自己做的優秀,不允許一絲的失敗。但人無完人,失敗總是難免的,讓自己無時無刻處於緊繃之下,只怕什麼時候弦會斷掉。

2017年,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在家中從40多樓高空跳樓自殺。

這位香港才子畢業於香港名校,之後又赴海外留學,回香港後更是從醫從事物理治療工作,熱愛音樂,會彈琴,會吉他,喜歡運動,愛跑步和單車。這樣一個大好青年,看上去前途無限,各方面都出類拔萃,最後竟然自殺,實在讓人嘆息。

同樣的,在留學生群體裡面,也是一個自殺率很高的群體。就讀於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的Weiwei喜愛讀書,愛音樂,熱愛旅遊,同時也是妹妹弟弟榜樣,然而年僅20歲的她,卻在自己的留學之地自殺了。

「我想做一個普通正常的人」這是很多選擇自殺的留學生的感慨。

普通正常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能從此平凡,不再如鑽石般閃耀;意味著你可能從此掉落凡間,不再受人期待;更意味著你可能從那個女王Quee/King變成小透明。

這樣的事情,可能曾經在這些孩子的腦海裡面想過,但要說落實到執行,可能他們想都沒有想過,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並不能滿足他們父母的期待。

根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公布過的全國調研報告,全國每5個中學生,就有一個考慮過自殺,更甚者,有6.5%的人,做過自殺的計劃。

這意味著,用力過猛的家長,原本要呵護輔助孩子成長的雙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會變成拉住孩子,纏住他們身軀,推他們進深淵的另一雙手。

人生路漫漫,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好事。何必把自己的壓力與焦慮強制繼承給下一代呢?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英語罐頭。

快樂英語學習,放眼全球資訊,歡迎關注英語罐頭。

相關焦點

  • 武志紅:父母的「望子成龍」,是在轉嫁他們自己的焦慮
    文/學乃身之寶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很多父母習慣把他們自己沒有實現的東西,放在孩子身上,強烈地希望孩子幫他們實現,這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嫁到了孩子身上,父母希望孩子容納和化解自己的焦慮。可見,父母的「望子成龍」,在轉嫁自己焦慮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為自己活的權利,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轉嫁」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 中國式家長正在一步一步將孩子推向抑鬱的深淵
    中國式家長正在一步一步將孩子推向抑鬱的深淵中國式家長面對外人問起孩子的近況,只能一個勁兒的說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想過在你身邊的孩子嗎?你想過對面的人會怎麼看你的孩子嗎?正是這樣的低質無意義甚至傷害你孩子心理的社交,正一步步比你的孩子走向你所描繪的那樣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社會發展迅速意味著新興產業對舊產業的衝擊,意味著人們的貧富差距會在社會迅速發展的這個階段拉大。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一條是過分關注學習。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電影《起跑線》裡,就有這樣被焦慮附體的媽媽,計劃著女兒要上什麼樣的幼兒園,如果女兒進不了好的幼兒園,對她來說就意味著女兒的一輩子就完蛋了:「如果孩子沒能進好的幼兒園,她就學不好英文,她就不適應社會,然後被孤立,感到沮喪,甚至吸毒……」
  • "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
    導語中國父母的最大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多數中國父母都認為的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成龍成鳳,一定會大有作為。"02、"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很高的期待感,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中國式教育,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存
    在我看來,中國式教育最大的一點就是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是幾千年傳承下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所以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最主要的一點是在學習以及生活上的掌控,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卻很少有顧及小孩子自身的感受。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或不好的思想觀念強行灌輸給他們的孩子,這是弊端,更是假借所謂的為你好來綁架你。
  • 致「中國式父母」:放下焦慮,尊重孩子的選擇
    像小張夫婦和小陳夫婦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數不勝數,大多數「中國式」的父母都未雨綢繆,早在地為孩子做好了準備,希望孩子們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同時也形成了「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希望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基礎「中國式」父母們在年輕時通過努力和奮鬥,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財富,所以,他們希望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基礎。
  • 拒絕「中國式育兒焦慮」!父母知道劇場效應嗎?
    但是現在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只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還不是全部,除了學校的作業壓力外,孩子的課外作業壓力也不容忽視,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把各式各樣的課外興趣班「見縫插針」地插入孩子的課餘活動中。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不少,出於禮貌,家長總會對小孩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這些&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哪些「中國式禮貌」會毀掉孩子?1、主動要求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在外面如果碰到親朋好友的話,大人一般都會主動把小孩推到面前,讓他們打招呼。有時候小孩連這些人是誰,應該怎麼叫都不知道,記不住別人的稱呼其實也很正常。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每個國家的禮儀有所不同,中國式禮貌講究一個&34;字。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李女士一下子就發現了孩子的不對勁,主動詢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女兒氣呼呼地說:&34;。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不少,出於禮貌,家長總會對小孩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這些&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總視而不見
    總是習慣性犧牲大寶,要求大寶忍讓,但家長要知道一味的追求這樣的禮貌是會傷害孩子的同理心,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為自己必須無條件退讓。家長常讓孩子做這3種「中國式禮貌」,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是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不要視而不見。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但是僅限於正確的禮節,不少家長只是單純的要求孩子「守禮」,卻沒想到自己認為的禮貌是「中國式禮貌」。「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 父母焦慮的背後是接受不了孩子成為平凡人的可能
    我想父母會清醒地告訴我答案:不是!然而有很多父母只是比她清醒一點而已,實際上也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比如不顧孩子的喜好,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不惜舉全家之力,就為了買套學區房;給孩子輔導作業,氣到進醫院諸如此類的案例數不勝數!
  •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地邁入滿口爛牙的深淵?
    今天帶著大家來「領略」一下,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地邁入滿口爛牙的深淵如果你的孩子牙齒尚好,這篇文章可以為你敲響警鐘;如果你的孩子牙齒已經在通往蛀牙深淵的道路上,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孩子牙齒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糟糕。
  • 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正一步步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2.同小孩出去玩,告誡孩子要講文明,懂禮貌,當孩子玩的髒兮兮的時候,拿出紙巾擦完之後,四下並沒有垃圾桶,於是便隨手將垃圾丟進路邊的花叢中。3.早高峰的地鐵、公交車中,站臺上來一位老者或者孕婦,擁擠的環境中你剛好有座位,此時的你是選擇低頭玩手機還是起身?可能你並沒有在意,甚至習以為常,但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慢慢的滲入孩子的心裡。
  • 中國家長式的焦慮,正把孩子逼向絕境,別親手「毀掉」孩子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成年人身上的擔子顯得更加的沉重,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奔波勞碌中還有兼顧孩子,可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在這樣競爭壓力如此大的社會,很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望鳳,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孩子的學業問題。
  • 焦慮,中國式教育的痛點
    普通人也只能遵循這條唯一道路,通過中國式教育考取理想中的大學,實現自己或者父母的理想。我不是教育專家,也不是什麼學者,只是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必要時主動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2、孩子長大了之後要尊重孩子,讓他多發揮自己的天性和興趣。
  • 總讓孩子學會「中國式禮貌」,卻把孩子推向深淵,家長還不自知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中國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所以當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中國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孩子的禮貌程度,因為在中國人看來,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的話,那麼他長大以後是肯定不可能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