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貧困戶成了「小龍蝦大王」,從欠債30萬元到開公司,窮日子變...

2020-12-27 湘湘帶你看社會

2020年11月12日,記者再次採訪高計才,高住在大部分時間住在蝦塘旁的棚屋裡,每天忙得不亦樂乎。記者胡冬冬 攝

我叫高計才, 今年58歲, 蔡甸區消泗鄉漁樵村村民。

幾年前,我因患癌症把整個家庭拖進貧困的深淵。我的生活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運的——精準扶貧好政策讓我從絕望中找到希望,窮日子變「牛日子」。

看到我家門口的招牌了吧,我開公司啦。3年前,我是欠了30多萬元外債的患癌貧困戶;如今,我摘掉了貧困帽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小龍蝦大王」。除了養魚養蝦,我今年還和朋友合夥開了個勞務公司,想把消泗十裡八鄉的老哥們聚在一起,通過進城務工來致富,一起「抱團」奔小康。

因病負債纍纍

精準扶貧讓我幹起小龍蝦養殖

生病前,我也算是蔡甸區消泗鄉漁樵村有名的能人。我是村裡最早養魚、養豬致富蓋樓房的一撥人之一,小日子過得還算美滿。2006年,我肚子不舒服,被確診患上了直腸癌。因為當時新農合報銷比例不高,後來癌症復發,我前後做了3次手術。為了治病,家裡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巨額債務。

治病的最初幾年,我吃的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那種進口抗癌藥,把一點家底都吃沒了,欠債30萬元。現實很無情,幸虧有黨的扶貧好政策,讓我的家庭從困境中挺了過來。這兩年,抗癌藥國產化了,一個月只要2000多元。市裡有慢性重症、大病救助等政策,報銷後自費不到一半了。去年,這種抗癌藥還進醫保了,我吃藥花費連以前的零頭都要不了。

要不是得病,我不樂意當貧困戶。儘管有了扶貧好政策,但我想要脫貧還得勤勞肯幹。我身體好些了,就想靠養殖脫貧。開始還是想養豬、養魚,後來,消泗鄉政府和村裡特意幫我請漁業水產部門專家上門結對,他們改變了我的想法:要想還債脫貧,還得嘗試養殖最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在鄉裡和村裡的幫助指導下,2015年底,我和村民置換了20畝閒置水田,規模化養殖小龍蝦。那兩年,我養殖的小龍蝦趕上了市場火爆的好行情,都賣出了好價錢。這不完全是走了好運,與扶貧幹部和農業水產專家的指導分不開。

2016年夏天,我們消泗鄉遭受洪水災害,我家池塘被洪水漫灌,養殖的魚蝦全「泡了湯」,市、區、村裡的扶貧幹部一次次來家裡查看災情損失,幫助我災後儘快恢復生產,將損失減少到最小。那年9月,眼看沒錢買魚飼料,村裡幫我聯繫銀行,爭取到精準扶貧貸款4萬元,我高興得流眼淚。當年年底魚價不錯,我賣魚收入比較理想,償還了大部分養殖魚蝦的借款。

2016年2月2日,蔡甸區消泗鄉漁樵村高計才家中,將魚賣出的高計才還了一些債務。他做了養蝦、養豬的預算,希望新的一年裡能在這兩方面得到一些幫助。記者胡冬冬 攝

成為脫貧榜樣

我開公司想幫助更多人

2017年6月23日,記者再訪高計才家。高計才在蝦塘前搭起了臨時棚屋,吃住基本在這裡。這個時節,小龍蝦收益不錯。記者胡冬冬 攝

陽光總在風雨後。2016年洪水退後,我沒有氣餒和退縮。在各方的幫扶下,我又繼續把魚蝦養殖幹了起來。2017年,我摘掉了貧困帽子。在市、區、村扶貧隊的支持下,我從同組鄉親手裡流轉了50畝蝦塘,開始大規模養蝦。區裡鄉裡只要開辦小龍蝦養殖學習班,我就去學。慢慢地,技術學精了,我養的清水蝦又大又好,成了遠近聞名的「小龍蝦大王」。

2018年,風調雨順,我的魚蝦獲得大豐收,我把家裡二樓重新裝修。兒子娶了媳婦,我也升級當了爺爺。

2018年1月31日,高計才家中,高計才對剛出生的小孫女非常關心,他準備為小孫女辦「滿月酒」。記者胡冬冬 攝

這兩年,我繼續在政府和專家的扶持下,擴大養魚、養蝦規模,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我還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個勞務公司,嘗試集合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帶著一個20多人的小工程隊伍。

2020年11月12日,記者再次採訪高計才,他大部分時間住在蝦塘旁的棚屋裡,每天忙得不亦樂乎。記者胡冬冬 攝

這些脫貧成果裡,既有我自己的辛勤汗水,也飽含政府部門和幫扶幹部對我的鼓勵和幫助。我要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更好,也要像別人幫助我一樣去幫助更多鄉親。 (記者章鴿 記錄)

【扶貧幹部點評】

漁樵村黨支部書記陳為炳

精準扶貧

幫到點子上

高計才家是一個典型的因病致貧家庭。為了幫助高家脫貧,市財政局、市國資委扶貧工作隊和蔡甸區、鄉、村三級扶貧幹部用了很多心思。

最開始,他一直想幹老本行——養豬。我們找到蔡甸區農業局水產中心專家上門服務,對口幫扶他,與他一起分析市場,說服他搞小龍蝦和魚「雙養殖」。

高計才的家到蝦塘以前是一條泥巴路。村裡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向市裡爭取10多萬元扶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新修了蝦塘周邊的機耕碎石路,農用車可以直接開到蝦塘旁邊,也便於小龍蝦的售賣。

從2015年到2020年,高計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養殖難關,基本掌握了養蝦技能。2017年初,高計才還清了欠債,實現脫貧。這兩年,高計才養魚、養蝦越來越順,今年還開了公司,組織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做工程,幫助更多鄉親致富。每次上門家訪,看到他身上總有一股脫貧奔好日子的勁頭,我們也很欣慰。 (記者章鴿 整理)

(統籌:蘭家興 邱焰)

【編輯:張靖】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扶貧|患癌貧困戶成了「小龍蝦大王」 從欠債30萬元到開公司,窮日子...
    我的生活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運的——精準扶貧好政策讓我從絕望中找到希望,窮日子變「牛日子」。看到我家門口的招牌了吧,我開公司啦。3年前,我是欠了30多萬元外債的患癌貧困戶;如今,我摘掉了貧困帽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小龍蝦大王」。除了養魚養蝦,我今年還和朋友合夥開了個勞務公司,想把消泗十裡八鄉的老哥們聚在一起,通過進城務工來致富,一起「抱團」奔小康。
  • 阮明元:昔日「貧困戶」 今朝「致富帶頭人」
    2013年,妻子拋下他和5歲兒子離家出走後,阮明元象變了一個人,原來勤勞的阮明遠開始不務正業,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時出去就是一整天,田地荒蕪,家中餵的豬兒也餓得哇哇叫。日子久了,他就成了村民眼中的「懶漢」。尤其是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每月全家人有兩三百元低保金之後,他更是我行兒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反正有人管,混一天算一天。」
  • 江陵縣沙崗鎮九甲湖村貧困戶小龍蝦養殖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情況(一)基本情況2018年,沙崗鎮九甲湖村有3戶貧困戶發展稻蝦連作主導產業,總面積65畝,其中尹光應30畝、段昌之20畝、段周15畝,實現了一畝地、300斤蝦、1000斤稻,年創純收入3000元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田產出效益,同時,分別獲得縣財政產業扶持資金1.5萬元
  • 「國旗之子」創業養小龍蝦,成為「養蝦大王」,年收入400萬元
    襄樊人好吃小龍蝦,僅市區每年就要消費3000噸。然而,這些年襄樊人吃的小龍蝦除了野外捕撈之外,很多的一部分是來自江漢平原陳杰養殖。現如今的陳杰是鄂西北最大的養蝦人,說起陳杰的創業史是讓人敬佩的,1989年,時年17歲的陳杰因為表現出色,他被保送到山西武警專科學校學習。1992年初,他出任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隊長,指揮國旗的升降。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成了中國特色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在重大節日裡,常常有幾十萬人前來瞻仰。
  • 工作隊一年上門300天只為他家日子好,患癌貧困戶「產業脫貧」後...
    通訊員趙立繼 攝長江網訊陳忠華,一名腹部掛著引流袋的癌症患者,成為精準扶貧的受益者,兩年脫貧,5年償還近20萬元外債,今年收入可望超過11萬元。沒生病之前,勤勞的陳忠華過得很好。2000年時,他一年就能掙3萬多元,妻子姚春紅開著小賣部,一家人小日子令人羨慕。
  • 武漢蔡甸區消泗鄉漁樵村高計才 脫貧奔小康成「養蝦大王」
    「最近在開始賣魚池裡的花鰱和白鰱,10月初到現在賣了有萬把塊錢。」高計才看見記者,大著嗓門高興地報喜。&nbsp&nbsp&nbsp&nbsp3年成為「小龍蝦大王」&nbsp&nbsp&nbsp&nbsp「兒子娶妻添孫女,今年在漢陽黃金口找到一份快遞員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每月平均能拿6000多元錢。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但雪上加霜的是,此時廖春的奶奶也因摔傷住進了醫院,兩個老人巨額的醫療費,不僅將廖春多年省吃儉用攢下的幾萬元積蓄用光,還欠下了債務,廖春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 窮小子成板面王 把太和板面做成品牌開100多家連鎖店
    尚未到用餐高峰,河北省唐山市一家板麵店裡,手持號牌等座的食客就已經排起長隊。在那裡,太和板面如同麥當勞、肯德基一樣,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日均銷售1000碗左右,營收上萬元。30年前,他還是一名打工仔,如今在唐山以及周邊省市發展連鎖店100多家,成了名副其實的「板面大王」。童年願望:每晚吃頓飽飯丁好財今年56歲,從小父親去世,母親獨自拉扯著4個孩子討生活。小學三年級時,老師突然把他叫到辦公室。原來,他的學費一直沒有交。丁好財感覺很沒面子,準備質問母親一番。
  • 六穩六保看河南:引進黃河水 濮陽「白腹美」小龍蝦讓貧困戶喜笑顏開
    自從龍東水產養殖基地建成運營後,我便放棄了外出務工的念頭,一門心思投入到飼養小龍蝦的工作中。每天撒撒料、割割草,工作不累,我現在日工資80元,不僅不再受顛沛流離之苦,還能在農忙時幫助家裡幹農活,一舉兩得。」當地貧困戶吳端品笑著說道。7月22日上午,映象網記者來到了位於濮陽範縣的龍王莊鎮的千畝小龍蝦養殖基地實地探訪。
  • 中國石油大王「一夜破產」:擁有中國第四大石油,現欠債超過百億
    別的不提,就看那些海灣國家,就是憑藉自己豐富的石油資源,過著奢靡富足的日子,可見石油的重要性和巨大利潤。然而,前不久,我國的民營石油大王,卻「一夜破產」了,還欠債超過百億,這是怎麼回事呢?薛光林,光匯石油的創始人。
  • 荊州日報:灘橋鎮代港村代菊兒: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代菊兒是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甘心一輩子在貧困線掙扎的她,拒絕等靠要,在脫貧路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幹的鬥志,成為了村中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戶,實現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說起以前的窮日子,現年49歲的代菊兒頗有感觸。當時,家中老人長期生病,一雙兒女要上學,而自家僅有6畝農田種植當季農作物,收入微薄,日子過得很辛苦。2014年,鎮村兩級針對代菊兒家實際情況,將其納入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
  • 民權縣野崗鎮小集村:「驢肉大王」的致富經
    「你以為俺這『驢肉大王』是好當的?錢都是忙出來的,忙著點心裡踏實。以前怪閒,兜裡沒錢吧?」桑廣獻笑著開導嘮叨的妻子。桑廣獻今年50歲,民權縣野崗鎮小集村人。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提起驢肉,方圓幾十裡的人都說「小集驢肉好吃」,提起小集驢肉,桑廣獻因幹的生意規模大,被大家稱為「驢肉大王」。
  • 窮窯洞成了幸福民宿
    這裡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腳下的西吉縣,一片曾經貧瘠悲愴到讓人絕望的土地,如今溝溝岔岔孕育著美好、湧動著希望。守著家門口致富窯洞,是黃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卻一度成了破敗和貧窮的代名詞。而在吉強鎮龍王壩村,窯洞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旅遊的民宿。
  • 扶貧項目催生五個產業下出「金蛋」 雲浮河口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像謝木英這樣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共45戶181人,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共18戶21人。張天德帶著駐村幫扶幹部多次跟謝木英溝通,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協助她申請到婦女創業貸款和扶貧貼息貸款,於2017年與溫氏公司合作發展養雞項目,溫氏「公司+農戶」模式包技術指導包回收,解決了缺乏技術和銷路的問題。「啟動資金方面,我們幫她去銀行一共貸了8萬元,為她跟進協調好建設雞場的用地。」
  • 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
    定對象,打響扶貧攻堅戰  7月13日,走進玄馬鎮林溝村村民張曉軍的新家,正在院子裡忙碌的主人開心地說:「搬到山下,新修了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吃水、用電、交通都很方便,出門就是新修的文化廣場,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慶城縣扶貧攻堅的目標。但面對貧困面廣的困局,如何在扶貧攻堅上實現突破?
  • 從貧困戶到合作社法人
    「都是預定犁地耙地的,已經預定到20日了。」吐爾洪塞買提笑著說。在博孜艾日克村,人們提到吐爾洪塞買提的名字時,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我們村的農機帶頭人,是脫貧致富的典型!」吐爾洪塞買提一家5口人,2個大人3個孩子,原本過著幸福的日子,可是,5年前因為小兒子的頭腦疾病,花光了他的全部積蓄,不但沒有治好病,還讓他欠下了一筆巨額債務。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別以為坐了牢,錢就不用還了
    在許多人看來,因欠債被判刑出來後,欠的錢我不用再還了,因為我牢都坐了,債務會一筆勾銷,難道又把我抓進去坐牢嗎?我明確的告訴你,不會在追究你的刑事責了,但那個欠的錢還在。如果你既不想再坐牢也不想還錢,我給你支個招,裝窮。這個裝不是假裝,而是真窮,出來後通過街道或鄉鎮辦個低保,再想辦法給自己弄個貧困戶,有了這兩項加持,恭喜恭喜,錢暫時不用還了。
  • 小龍蝦pk掉大龍蝦,真不是因為中國人窮
    據外媒報導,盛產波士頓龍蝦著稱的緬因州龍蝦公司,正在面臨著裁員和停業危機。△大龍蝦業績創四年新低/新聞截圖相較之下,小龍蝦產業雖然也受到餐飲業等等連鎖影響,但由於國內養殖技術、品牌打造、線上交易都成了小龍蝦危機中的「救命稻草」,反倒在國內疫情慢慢緩和之下,有了迸發的新機。
  • 青山變「金山」,「泥土村」成鮮花村,嗨玩就去馬鞍山村
    然而,把時間撥回到2016年,馬鞍山村卻是另外一副面貌——村子「戴」上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34戶61人。在旅遊產業促脫貧的發展思路下,這個遠近聞名的「泥土村」成功蛻變,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窮帽子」,2019年,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人均收入10992元,馬鞍山村也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 湖北省電商助力解決小龍蝦積壓滯銷
    湖北省財政對小龍蝦加工收儲企業3月10日-4月20日間的銀行貸款給予一次性財政貼息,貼息率為銀行基準利率的50%,貼息期限3個月。「有了財政支持的這筆500萬元無抵押貼息貸款,公司將提前放開小龍蝦收購。」4月3日,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金鯉魚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誠向記者介紹,公司以小龍蝦速凍加工為主業,2019年銷售額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