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罪錯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學校,是教育矯治問題少年的創新之舉

2020-08-28 安博李志勇律師

由於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未達到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即使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也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不判實刑。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處於家長管不住、普通學校管不了的境地。

廣東首個以罪錯未成年人為招生對象的公辦學校——東莞市啟智學校啟航分校(以下簡稱啟航學校)即將進入工程交付驗收階段。學校實行全封閉、全年無休的教學管理模式,由市教育局負責教育工作,由市公安局負責安全管理、防範和法治教育等工作,配備民警、聘員24小時值班陪護,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情況。

這是一個對罪錯未成年人教育矯治的創新之舉。長期以來,對這些問題少年,實際上處於一種不能有效管教的境地,對他們的成長十分不利。有了這個專門學校,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效果比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與此相類似的學校。河南登封的一家少林武校。從小學、初中到職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全封閉管理,沒有老師的批准是不讓孩子們出校門的。早上5點半,跑操練武,上午,練武,下午,文化課,晚上練武。來這裡學習的,都是喜歡玩,喜歡打鬧,不認真學習的,有的在當地學校就愛找事,來到這裡後,全是練武的,有多少精力也給你消耗盡了。還配上傳統的文化教育,幾年下來,愛打鬧的孩子,都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管教,網癮的,有問題的,都無形中得到了矯治。高中畢業,有的當兵,有的招進體育院校,有的留校任教,當年的問題少年,成為了有用之才。

這是不是採取了與普通的孩子,不一樣的教育呢?

東莞市啟智學校啟航分校,我建議學習借鑑一下,登封少林的一些封閉式的武校,半天學習,半天習武,把學習法律也作為一個重點課,想來會有好的效果。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人才,只要我們不放棄,耐心的澆激薄停澆灌,一定會長成有用的人才。

相關焦點

  • 馮鍵代表:完善專門學校制度 加強對罪錯未成年人分級教育矯治
    對這部分未成年人,我國規定了送專門學校、收容教養等幹預措施。據悉,專門學校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矯治的場所。  「建立分級教育矯治制度,是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罪錯未成年人加強教育矯治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檢察院檢察長馮鍵告訴記者,未成年人的罪錯行為通常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如果一些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幹預,很可能會在違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
  • 探訪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  本報記者毛一竹、黃浩苑  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  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審議期間,提出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特殊的學校,特殊的教育方式,如何將這群特殊的罪錯少年引入正軌?啟航學校進行了探索,同時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困惑。
  • 涼山州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共建共育 合力幫教矯治罪錯未成年人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會議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四川省人民檢察院《關於加強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工作銜接的意見》的要求,近日,涼山州人民檢察院以強化與專門學校共建聯合幫教為抓手,檢力下沉延伸,上下檢察聯動,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主動發力,在對罪錯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和思想引領
  • 探訪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本報記者毛一竹、黃浩苑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還沒來得及行動,早已看穿一切的老師把他帶回了宿舍。等待他的不是一頓訓斥,而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 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毛一竹、黃浩苑)9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的問題少年——探訪廣東首個公辦未成年人罪錯學校》的報導。因偷竊被送入專門學校的第二天,16歲的少年小都悄悄拆下床上的被單,打算翻越高牆逃跑。還沒來得及行動,早已看穿一切的老師把他帶回了宿舍。等待他的不是一頓訓斥,而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 年均處理上千「問題少年」,廣東東莞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犯罪困局?
    針對這些積弊,本版今天推出一組報導,反映兩地政法機關的務實創新之舉,無論是廣東東莞「警師合作」雙主體開辦專門學校,還是重慶墊江檢察院對失職監護人進行訓誡並向其發出《督促監護令》,均反映出政法機關不放縱不拋棄罪錯未成年人,想方設法為其營造改過氛圍,讓其重新回歸社會的不懈探索。
  • 馮鍵代表:完善專門學校法律規定 建立分級教育矯治制度
    對這部分未成年人,我國規定了送專門學校、收容教養等幹預措施。據悉,專門學校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矯治的場所。   「建立分級教育矯治制度,是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罪錯未成年人加強教育矯治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檢察院檢察長馮鍵告訴記者,未成年人的罪錯行為通常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如果一些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幹預,很可能會在違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
  • 廣東東莞開辦首個招收「問題少年」的公辦學校
    當前,罪錯未成年人已是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涉嫌犯罪但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決不能「一放了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根據有關規定,一些未成年人犯罪錯之後,通常將其交由家長或學校嚴加管教,但事實上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直接處於無人管教境地,因為學校「不敢管」、家長「不願管」等問題長期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 矯治問題少年須用好「專門學校」
    相比「嚴刑峻法」的民間聲音,此次提交審議的草案二審稿更加理智而審慎,其並沒有降低定罪量刑的法律門檻,而是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矯治。  當不良行為發展到嚴重的程度,罪與非罪只在毫釐之間。及時矯正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就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不僅是維護社會治安的現實需要,也是構建針對未成年人的多層級預防犯罪及矯正體系的應有之義。
  • 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外的問題少年:賞識教育,有效矯治
    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審議期間,提出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特殊的學校,特殊的教育方式,如何將這群特殊的罪錯少年引入正軌?啟航學校進行了探索,同時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困惑。
  • 怎樣解救游離於刑罰和教育外的問題少年:賞識教育,有效矯治
    罪錯未成年人,是司法的邊緣點、公安的無奈點、教育的缺失點和家庭的刺痛點。在大量受刑事責任年齡限制、無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裡,由於沒有完備的社會矯正體系兜底,罪錯未成年人既去不了未成年犯管教所,也無法再回學校讀書,游離於刑罰和教育之外,極易陷入「犯了抓、抓了放、放了犯」的惡性循環。
  • 北京市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
    央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記者孫瑩)今天(15日)上午,《北京市檢察院、海澱寄讀學校關於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工作機制的合作框架協議》籤訂,明確雙方將在法治教育、教育矯治、觀護救助、專題研究等方面展開合作,形成常態化、團隊式的工作機制,定期就合作事宜通報情況、共享信息、總結經驗
  • 【熱點聚焦】劉雙陽 | 從收容教養到專門矯治教育:觸法未成年人處遇機制的檢視與形塑
    受起源於英美的國家親權理論、少年福利保障觀念的影響,在18世紀後半期,罪錯未成年人保護理念風起雲湧,並演變為一場轟轟烈烈的少年保護運動,以處理罪錯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並獨立於傳統刑事司法機構的少年司法機構應運而生,從1899年美國伊利諾州少年法院創立開始,此後,歐美發達國家相繼設立專門的少年司法機構。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降至12歲?矯治和防範才是重點
    其中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到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相應的調整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據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
  • 但未麗:《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分級處遇及制度設計丨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二審稿)為分析對象
    而二審稿將第三類和第四類人不加分別,一律歸入「專門學校」教育。這種無視人身危險性程度、將不同風險級別的罪錯少年混合矯治的做法,不但有違分級處遇的個別化原則,難以實現改過遷善初衷,且可能為「專門學校」師生帶來不可估量的人身風險。同時還極易造成交叉感染,導致「專門學校」淪為第三類少年習得犯罪價值觀和犯罪技巧的場所。
  • 南寧創辦專門學校探索「問題少年」教育矯治新經驗
    這所特殊的學校舉全市之力建設,克服「全區無先例」難題,「摸著石頭過河」,以愛引路,因材施教,法治教育、義務教育、德育教育兼容並蓄,強教育,建體制,明章法,從源頭破解社會市域治理難題,填補「問題少年」監管盲區,探尋未成年人犯罪齊抓共治之路。
  • 對熊孩子擬不再用「收容教養」,未成年人觸犯刑法如何專門教育?
    此外,修訂草案二審稿還將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人員納入專門教育。根據現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嚴重不良行為」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秘書長郗培植告訴南都,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我國目前的現狀要麼是「一放了之」,要麼是「一罰了之」。
  • 2020寧夏公安招警備考: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下面是寧夏華圖整理的熱門話題: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希望能幫到大家。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綜合性問題,目前罪錯未成年人分極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公安機關、審判機關、教育機構、社區居委等方面也都應參與進來,形成綜合治理的態勢。
  • 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如何有效應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 | 新...
    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 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司法對12歲少年弒母案不再沒轍 | 新京報專欄
    新京報記者 王昆鵬 攝影文 | 王琳 2月12日,最高檢發布的《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指出,檢察機關將深化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臨界教育、家庭教育、分級處遇和保護處分制度。 這其中的「臨界教育」「分級處遇」,雖然語焉不詳,卻頗受輿論熱議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