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 out|當普通話遇上雲南方言

2021-02-19 雲財國際工商



雲南方言又稱為西南官話,比起粵語,閩南語這樣的獨立而複雜的語言,雲南方言更接近於當今的漢語,不管你是否來自他鄉,在雲南生活,語言問題並不會成為你生活的阻礙。

而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雲南各地的方言都或多或少受到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用詞和聲調都十分不同,其中很多內容歷史久遠,許多用法和來源已不可考,出現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現在我們就來說說,那些雲南話裡,你應該知道些什麼。


1.  鬼火綠:注意這個單詞的發音要點,在於「綠」要發做「lu」,這形容一個人非常生氣。不過神奇的是,同時這也是一道菜名。

2.  雀神怪鳥:意思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3.  板扎:意為做得非常好。

4.  腫脖子:意為吃飯。

5.  渣精:意為過分矯情,或斤斤計較。

6.  惡俗:這個單詞的發音,「惡」要發做「wu」,第四聲,意為令人厭惡,齷齪。

7.  板五板六:形容人上躥下跳喜歡折騰,或不幹正事的人。

8.  子弟:形容人長得帥氣。

9.  孔雀:形容人非常自戀。

10. 諾諾:第一聲,意為睡覺。

現如今方言逐漸的在淡化,許多從小在學校說慣普通話的孩子,不再能講出一口標準的鄉音。其實方言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當地的語言是你靠近當地生活與文化最快速的途徑,而當你出門離家上大學時,方言又代表著鄉愁。如果你是外鄉人,方言可以拉近你和同學的距離,如果你是本地人,方言也可以讓你感到親切。

其實雲南話相比起東北話在小品中的活躍和粵語在影視作品中的廣泛使用,並不為外人所了解。再加上雲貴川的方言本身都屬於西南官話,不是本地人會覺得三省之間的語言頗為相似。

但云南話又有著自己的魅力所在,相比起其他地區的方言,雲南話是活潑的,有趣的。若是說方言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性格,雲南方言就如同雲南本身,就是這樣多彩的,美麗的。不僅體現了對多種文化包容的一面,也有著熱愛生活的俏皮一面。

當今大學生,宿舍裡的朋友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如嘗試用方言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說不定也有不一樣的收穫。

                  

圖 網絡

文 楊雪瑩 趙丹瑜 李彥

出品 國際工商 新聞與新媒體中心

主編  黎婕 蔣雪蓮

本欄編輯  王檸焰

執行主編 蔣雪蓮

                       

相關焦點

  • 雲南方言翻譯(一)
    我們中國近年來普通話普及基本遍布大江南北,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老一輩因為那個年代條件艱苦,義務教育沒有普及所以那個年代很多人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導致他們不會說或聽不懂普通話。其實雲南方言大部分還是接近普通話的,只有少部分的名詞和句子和普通話相差甚遠,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個簡單,常用,的雲南方言句子,和名詞。經常旅遊的朋友也許用得到,技多不壓身用不到也沒關係,因為很好記很簡單。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看到這個回復,網友的討論頓時炸開了鍋,有網友說:我一直以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普通話說法。說實話,逍遙子也是這麼認為的。甚至在我們當地的語言習慣裡,根本就沒有「姥姥」這個詞。
  • 方言·普通話·英語
    方言俗稱地方話。我們這裡也把民族語言包括進入去,雖然民族語言有獨立的語言文字系統。語言是人類為了交流溝通創造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因受地理、社會、歷史,人口遷移,山川阻隔因素形成多樣化。只是漢語就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七大方言,印歐語系語言方言有三百多種之多。人類多樣性的語言,是人類豐富多彩的多樣文化的重要成分,但多樣化同時也為不同區域的人的交流形成了障礙。隨著交通和通信的不斷發展,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為了交流方便,不斷有小語種被淘汰。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方言的生命力越低。
  • 有哪些你天真地誤以為是普通話詞彙的方言
    家鄉包頭青山區,是晉語區中的普通話方言島。一直以為我的母語就是標準普通話,在家把「我要去學校了」說成「我去學校呀」,「我快瘋了」說成「我瘋呀」。以為就是一般的語氣詞,從沒想到這是方言。很晚才知道普通話的語氣詞「呀」是不這麼用的,這個「呀」其實是我們本地普通話借自周圍晉語的一個表示將來時的助詞。江蘇贛榆方言裡,「一些(上聲)」的意思是「許多」。剛學英語的時候,教材上寫著:many,許多;some,一些。我們都表示無法理解,問英語老師英語老師也表示無法解釋,說按照教材寫的背就行了。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普通話是漢語的標準語只此一種, 而方言則是漢語的重要形式, 基本上我國每個不同的區域都會有其獨特的方言形式, 如, 陝西方言、河南方言、東北方言、粵方言、閩方言等等。因此,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普通話還是漢語都是作為漢語不同的形態而存在的, 普通話源於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與方言相互依存, 共同構成了我國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在福建省內的多種方言背後,蘊含著多種文化的精粹。一旦方言失傳,以其為載體的各種藝術、技藝也將會隨之消失,其中包括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閩劇、福州評話、莆仙戲、福建南音……  近年來,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受眾群體縮小,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也漸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影響力。
  • 廣東,上海本地人都在說方言,為什麼西安本地人喜歡說普通話?
    我是80年代生人,從小在家和父母、鄰居、小區大院裡的小夥伴們都說的是本地方言,也就是典型的關中話,這個時期完全都是方言對話環境;隨後進入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是以普通話教學的,並且引導同學與老師、同學與同學之間都以普通話交流(例如老師提問要求普通話回答問題、幼兒園組織活動表演都是普通話等等),但是放學後回到家,尤其是父母來幼兒園接自己的時候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周俊生:普通話會「消滅」方言是危言聳聽
    用語言學的術語來說,上海話是一種方言。所謂方言,它是一種只在一個特定區域或特定人群內使用的話語,一旦越出了這個特定的區域或人群,它作為一種語言所應該具備的信息交流功能就會減退。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系統裡,人們可以滿足於方言,但一旦這個社會系統開放,方言在信息交流上的不足就馬上顯現了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國家才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並規定中小學的教學語言必須是普通話。
  • 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2016-11-28 10:00
  • 聽說,普通話和方言更配哦~
    如今,在城市,講普通話已成常態,方言卻難覓蹤跡;在農村,說方言不足為怪,普通話則少有耳聞。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70%,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的普通話普及率相差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而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普通話和方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普通話和方言 2017-03-20 11:00
  • speak up,speak to,speak out和talk,tell都是說,小心用錯了哦
    中考英語考點之「說」,speak,tell和talk,小心進入雷區hello,這裡是尖子生數理化教育,本次課程我們來講一下英語中常考的說:speak,talk,和tell。speak,講述某種語言speak,說,但是其不能表示說話的內容,通常表示說什麼語言。如:speak English,speak Chinese,說英語,說漢語。
  • 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還是普通話?
    我就和西西媽媽閒聊問為什麼不教西西說普通話呢,而一直用方言交流。西西媽媽表示:自己其實也向不少的兒童心理專家諮詢過,查閱過不少的資料,都說可以先教孩子說方言,因為學習方言的好處其實是非常多的。那麼,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有什麼優勢呢?
  • speak out of turn可不是指正話反說,真正意思是說話不得體
    speak out of turn說話不得體。turn在此為名詞,意思是「行為舉止"。out of有「偏離」的意思,所以speak out of turn可以解釋為「說話不得體」,通常是指說話的時機、身份不恰當。
  • 烙上胎記的方言與鼻梁上架著眼鏡的普通話
    有一個老同事,執行能力很強,打哪起,不管與同事交流,還是給來辦公室詢問難題的學生講解,都是一口不太標準普通話,讓人覺著沒有了以前的那種親近感。說實話,作為語文老師,我極不情願這樣,甚至在課堂上我會時不時都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切換,而且效果挺好。在文言文課文與古典詩詞中,這種切換具有只用普通話講解不能代替的功效。
  • 南京和雲南相距萬裡,為什麼基本能用方言交流?和一項政策有關
    湖北方言分布圖首先是地域的原因,就像你出生在湖北,他出生的廣州,如果沒有普通話,沒有統一的漢字,可能你們就無法溝通了中國很大,大到同住一個國家,會天然的形成很多中方言。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漢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在方言這一點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漢語言不同方言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據語言學家統計,這要大過現在歐洲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
  • 深圳人是怎樣「學會」說普通話的?早期開會得找幾個方言翻譯
    但你或許不知,1986年5月10日,為了解決語言交流問題,深圳在幼兒園大班開設漢語拼音課,以落實市政府提出的「推廣普通話要從幼兒園抓起」的指示。早期語言不統一,開會得找幾個方言翻譯外地人來到深圳,只要會說普通話就可以暢通無阻。這看起來很平常的一件事,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卻並不像現在的人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小編有個廣東的朋友外號叫「菠蘿」,是潮汕人,他的塑料普通話就比較典型,屬於比較「燙嘴」的那種。把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是什麼樣?最燙嘴的普通話當然要從「雨你無瓜」說起,2008年一部《巴啦啦小魔仙》橫空出世,以一口「燙嘴」的塑料普通話,低配版5毛特效,成為回憶中的一股泥石流。首當其衝代表人物就是「遊樂王子」的普通話。「為什麼你老是戴著面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