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世民 來源|YouCore(ID:YouCore)
前言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更重要?
在我們一般的認知裡,肯定是結果更重要。
特別是在職場上工作,各級領導反覆在我們的大腦中灌輸「要有結果思維」。
一些強勢的領導,口頭禪更是「我不管你的過程如何,我只要結果!」
結果真的就比過程重要嗎?
事實上,只要你真往下好好分析下,你會發現過程弄不好更重要。
相較於關注結果,關注過程有三個更大的價值。
01
經驗來自於過程
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中有經驗的人總是更受青睞。
那經驗來自於哪裡呢?
經驗並不來自於結果,而是來自於你做事的過程。
哪怕是同樣的結果,只要你做事的過程不同,積累的經驗就不同。
比如,同樣兩名實習生,都被安排了做掃描文檔這件既基礎又繁瑣的事。
一個人忍著內心的不滿,每天用掃描儀一頁一頁地掃,機械重複了幾千次,翻頁翻得肩膀都酸了,幹了三天總算將幾千頁的文檔都掃描成了電子檔,按時完成了任務。
另一個人則沒急著掃描,而是上網去查了下有沒有自動掃描的工具,還真找到了一款不錯的軟體,有自動輸稿器和雙面掃描功能,還能自動校正掃歪了的內容。
結果第二名實習生只用半天就完成了任務,而且這個過程還很輕鬆,可以時不時地去喝喝水、吃點零食啥的。
這兩名實習生都完成了同樣的任務,但因為做事過程不同,他們積累的經驗就有了天壤之別。
前一個實習生以後碰到類似的事大概率還是會靠體力熬時間死幹,而第二個實習生會尋找更多自動化的方法來替代各種重複性的工作。
前者可能做了十年事但只積累了一個機械重複的經驗(所謂一個經驗用了十年),而後者做一年的事可能積累了能用上十年的各種自動化經驗(所謂一年積累了十年的經驗)。
因此,在面試選擇一個人的時候,相較於簡歷上羅列出來的工作成果,我更關注應聘者是用怎樣的方法獲得這些成果的。
因為工作成果受很多非個人能力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完全是平臺的功勞,也有可能純粹是一次運氣,是不可遷移的。
就好比你在騰訊做遊戲推廣,可能輕鬆能做到月引流千萬用戶,但給你換個創業公司同樣做遊戲推廣,你可能一個月連1000個用戶都找不到。
但用於取得工作成果的方法(也就是經驗)卻是可以遷移的,我要選的候選者要麼是他過去的方法適用於我當前的環境,要麼是他展露出了能快速找到新方法的能力。
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意思,哪怕最終結果失敗了,但如果你能從這段失敗的過程中提煉出某種可行的做事方法,相較於不知為何就成功了的人,你從失敗中收穫的可能更多。
02
關注過程更能實現結果
我也是一個喜歡強調「結果導向」、「以終為始」的人。
因此無論做什麼事,我都會要求先設定一個目標或要達成的結果,對別人和對我自己都是這麼要求的。
但「結果導向」、「以終為始」的工作方法,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目標(結果),而在於從目標(結果)出發分解出計劃,並動態執行的過程。
目標(成果)被分解成計劃後,我們更需要關注的就不再是最終目標(成果)了,而是下面兩點:
1、只在當下時點要做的事
2、留意差距動態執行
▼ 1、只在當下時點要做的事
我們之所以要對目標做分解,就是因為目標的周期比較長或者實現目標要做的事很多,我們無法做到一步到位。
如果在每一步的執行中,都想著最終的結果,你就很容易陷入焦慮和急於求成之中。
因為你會發現距離最終的結果還很遠,而且你還無法確定是否能達成最終的結果。
就好比,你在為某個重要的考試做複習,每看完一個知識點就想下是否對自己通過這個考試有幫助,最後的結果就是終日惶恐不安,怎麼都複習不下去了。
但如果你只聚焦於當下的過程,你的心態就會更積極,也更容易實現結果。
因為相較於最終結果,當下的過程既容易達成、實現周期又短,你可以不斷得到正向的反饋,從而更有幹勁去完成下一個過程,隨著一個個過程的完成,最終結果很自然就出現了。
我們有兩名同學,過去一年的表現,就很好地說明了聚焦結果與聚焦過程的差別。
第一位同學是有兩年銷售經驗的女生,她每做一個階段的練習,都會操心練了這個是不是就能籤單。
比如,她在練習產品介紹時,練了沒兩次就會問「我講好產品就能得到訂單嗎?」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講好產品只是籤單的一個必要條件,講不好產品肯定得不到訂單,但講好產品也不一定能得到訂單。
於是,她就很焦慮、特別急躁,練上四五次就要換下一個練習。結果是狗熊掰棒子,學一個新的丟一個舊的,產品介紹、客戶關係管理、銷售方法論等輪著來了一圈,一個都沒掌握好,籤單能力還是部門墊底。
而另一位男生,是新轉行的,銷售小白一個。
他的做法就截然相反,練習的時候就只盯著一個個過程,練好產品介紹後才開始練習如何跟客戶打交道,練好跟客戶打交道後再整理和提煉銷售方法論。
這麼一步步下來,不到六個月就已經是部門的銷售冠軍了。
▼ 2、留意差距、動態執行
聚焦過程除了讓執行更簡單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可以及時發現偏差並做調整。
光盯著最終結果,等你發現做不到的時候,時間和資源基本都被浪費光,已經回天乏力了。
而聚焦過程的做法,如果有偏差發生,肯定就會有最早的一個過程執行出現差距,這時你就可以第一時間分析到底是你的執行出了問題,還是目標不合理要做調整。
無論是哪一種調整方法,都可以幫你避免到最後才發現做不到的問題。
因此,從能否實現結果的角度來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有一句戰略規劃的名言,很好地證明了執行的重要性:
戰略對一個企業很重要,但最多佔20%的作用,80%的關鍵在於執行。
投資人在看投資項目時,也有一個金科玉律:
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遠遠好於「一流的戰略+三流的執行。
因為有了一流的執行力,哪怕二流的戰略也能打造出核心競爭力,而且在動態執行中,弄不好還能摸索出一流的戰略;而三流的執行力,註定了再好的戰略都只能紙上談兵,沒有落地的可能性。
03
過程蘊含了更多價值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是對經驗的積累,還是對結果的實現,過程都比結果更重要。
其實,過程的價值還不止於此。
即使離開了結果,過程也有它獨特的價值。
往大了說,你的人生是由過程定義的而不是結果定義的。
你可以設想這麼一個極端的情況。
假如你一出生,上帝就將你一生的經歷告訴你:
你3歲時會摔破頭,你7歲時會上某某小學,你中考成績會不理想只能上一個普通的高中,但你高考發揮很好上了一個名牌大學;
畢業後你進了一家國企,28歲時跟一位名叫曉麗的姑娘結了婚,婚後生了兩個女兒;
大女兒上大學後就沒再跟你們生活在一起了,二女兒工作後跟你們住在一個小區照料著你們;
你68歲的時候退休,然後80歲的時候去世了。
不但最終的人生結果給了你,而且各個關鍵點的情況也告知了你。
請問,對這樣被安排得清清楚楚的人生,你還有生活的動力嗎?
或者更極端一點,咱們給你的人生跳過所有的過程,只給你一個最終想要的結果:第一天你出生了,最後一天你是世上最富有的人,然後卒。
相較於這樣的兩段人生,你是不是更願意選擇一個哪怕更艱難,但卻充滿著未知過程的人生呢?
這就是過程的另一個巨大價值,哪怕不能對結果產生影響甚至會對結果產生負面的影響,它依然有著它不可替代的價值。
事實上,如果你能做到讓你的人生更在意過程,你會發現:
◆ 你將比現在更勇敢,因為你不害怕任何失敗的結果。
◆ 你將比現在更從容,因為你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急於求成要結果。
◆ 你將比現在更幸福,因為任何的過程都是你所期待的。
04
小結
我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疲於奔命地去追逐各種各樣的結果,又會因為追逐過程的不順利而焦慮、不安,因為結果的不如意而失落、沮喪。
在職場上,我們更是強調「結果導向」、「以終為始」。
事實上,擺脫人生的焦慮,做到職場上要求的結果,其關鍵都反而是要更聚焦過程。
◆ 聚焦過程,哪怕這一次做失敗了,你也為下次的成果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 聚焦過程,你能以更健康的狀態、更高的成功率實現結果。
◆ 聚焦過程,你的人生會比現在更加豐富多彩,你也會更加幸福從容。
現在,你是更在意過程還是結果了呢?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YouCore(ID:YouCore)
作者簡介:王世民,深圳爾雅總裁 | YouCore創始人,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本文來源YouCore,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