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個女性朋友說,最討厭那種喜歡指手畫腳、尤其是對姑娘品頭論足的男人。
我深以為然,並對此行徑極其厭惡。
但我們周圍,好像總是有這種愛對別人指手畫腳的人,他們不管夠不夠了解,總是輕易的下結論,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評判他人,甚至站在某種「制高點」上對別人進行隨意的指責。
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想當然的邏輯來解釋,這何嘗不是一種惡意。
電影《搜索》中的高圓圓,因拒絕給老大爺讓座,被眾人集體指責其道德淪喪。
可他們並不知道,上公交車之前的她,剛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心灰意冷、沉浸在驚愕與恐懼之中。
在現實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曾經有一個新聞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多數人或許都看過相關的報導,整個事情很簡單,上海的某路公交車上,一個女孩拒絕給一個老人讓座,車上其他人以及那個老人對女孩再三指責,甚至有人強行拖拽,女孩很倔強就是不讓座,整個過程被好事者拍了下來並上傳到網上,一石掀起千層浪,眾多網友紛紛留言指責女孩,甚至牽連到整個「90後」,最後小女孩迫於壓力哭著站起來,其他人才發現這女孩白色的褲子上已經滲出血漬,在生理期沒有處理的小女孩羞紅了臉,眾人沉默不語,隨後小姑娘艱難的退到一角,老人嘟囔著坐了下去。
事情的真相曝出之後,網上的議論呈現出一邊倒的形勢,紛紛為小女孩叫屈:
「這是道德綁架啊……
「明明有時候累到不行,好不容易有個座,真的不想讓座!」
「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那小姑娘才是那個有需要的人吧。」
「有些老人,吵架的力氣都有,站一會怎麼了?」
有一個大V在微博上說,這幫網友可真有意思,說人不是,給小姑娘捅刀子的是他們,最後賣同情,給人餵糖的也是他們。
確實如此,人類悲歡本來就不相通,如果不了解別人曾經歷或者正在經歷什麼,就不要輕易的下結論,一個人最深層次的修養,就是永遠不要輕易評判別人的是非。
我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什麼樣的書都會去看,有一次和朋友逛書店,我看見一本名叫《希望永遠都在》的書,內容很精彩,便在一旁坐著,翻看了一會。
朋友走過來,瞅了瞅書名,隨即嘲笑我說,看不出來,你還喜歡看這種雞湯啊?
但是他不知道,其實這本書是在講柬埔寨的歷史,它記錄了世界的變革,內容可以說是血淋淋的慘烈,只不過名字看起來很「雞湯」。
我倒是沒有怪他的無知,只是覺得,這種先入為主的揣測和評判,實在是太過於草率了。
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書,名叫《豐乳肥臀》,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但是,乍看這名字恐怕會有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去猜測內容吧。
韓寒曾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不隨意評價,即使看破,也不必說破,這是做人的智慧,更是應該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電視劇《匹諾曹》中,有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一個體重90多公斤的重度肥胖大嬸,在健身房瘋狂運動,減到了70多公斤,卻不幸因運動過度心臟麻痺而死。
所有人都在好奇她為什麼不要命的減肥,當記者前去採訪,眾多猜測鋪天蓋地:
大嬸的前夫再婚,對象是個苗條的女人,所以才受到刺激,下狠心減肥。
於是,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都是以「不要因為愛美而過度減肥」為主題,大嬸的照片被公布,遭到了人們各種各樣的嘲笑。
可事實卻是,大嬸的女兒被查出肝硬化已經到了末期,只有接受肝移植才能活下去,大嬸想要將自己的移植給女兒,卻因為自己得了脂肪肝無法手術,只有減重30公斤以上,才能手術,酒女心切的大嬸為了短期迅速減重,沒日沒夜的在健身房運動,最終釀成慘劇。
那些張口即來的人有多武斷,真相就有多沉重。
正如男主角所說:
不管自己的話有多大分量,就信口胡言的人,實在太可怕。
而更可怕的是,有人不僅僅隨意評判你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你。
有一個朋友,畢業之後在一線城市打拼,事業順風順水,不到三年就在公司混到了中層,年薪20萬,常常自詡為「精英」。
一次同學聚會上,酒過三巡,他在飯桌上侃侃而談,為別人傳授「成功經驗」,有一個畢業後做了村官的同學,成了他主要的說教對象:
農村有什麼好的呀,沒什麼前途,浪費青春,還得去大城市打拼,人生才有奔頭。
言語之間,甚至帶著些嘲諷意味:
你看你,渾身都帶著些土腥味,穿的也土拉八幾的。
其他人並不待見這位「精英」,場面一度尷尬,直到有人說了一句:
你混的是事業,人家是混仕途的,你們不一樣。
眾人紛紛附和,氣氛這才緩和下來,而那位「村官」同學一言不發,埋著臉顧自吃喝,我想他心裡必然不好受。
王爾德在《英倫情人》中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正是如此,你有你的追求,別人有別人的理想,但你要把你的價值觀強灌給別人,此舉實在太low!
你在大城市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奉獻創意,混的風生水起;而我在小縣城邁不開腳的格子間犧牲汗水,同樣過的多姿多彩。
生活本就是豐富多彩的,各有各的姿態,也各有各的方式,每一種都值得尊重。
有一位作家曾說,我們是人類,卻不是一類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誰都不曾經歷別人的生活,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誰都沒有權利去指手畫腳。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所以,那些想當然的臆想,往往並不是真的。
在學校裡舉止邋遢,頓頓就著免費例湯啃饅頭的少年,可能不是因為通宵上網花光了生活費。
深夜酒館裡趴在桌子上睡著的上班族,可能並不是出來「找樂子」的油膩男人。
那個在地鐵上穿著奇裝異服的姑娘,可能也並不是「思想有問題」的異裝癖。
我們會因為某些蛛絲馬跡,就輕易給別人貼上各種標籤,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取向和價值選擇,每個人都有你不知道的經歷,那個少年,舉止邋遢,天天啃饅頭可能是因為家裡突逢變故,已經給不起生活費;那個深夜在酒館睡著的上班族,可能因為失業痛哭了一場;那個奇裝異服的姑娘,也有可能是趕著去一場演出……
世有萬象,人有千面,輕斷別人的生活或觀念,未免太過狹隘。
正如郭敬明所說,你可以不喜歡,但請允許它存在。
而人生在世,要想過的輕鬆活得簡單,就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就像楊絳先生所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不去評價別人,更多的去關注自己,你可以觀人及己,看到不了解的現象,何不閉上嘴巴去了解,碰到不能理解的東西,何不安安靜靜去學習。
人心都有桿秤,最重要的是有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嚼是非的嘴巴。
同時,面對別人的評價,也不必耿耿於懷,好的且當做鼓勵,壞的且當做鞭策,能承受多少讚譽,就要承受多少詆傷,修煉出一個強大的內心,何其重要。
在高口碑科幻劇《黑鏡》中,有一集講得是在未來的生活中,一套評分體系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這種評分機制也影響著人們的階層。每個人都有一個分值,無論是朋友和陌生人都可以互相評分,分值越高打分的權重也越高,而分值的多少也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比如租車,搭乘飛機都需要相應的分值。
故事的女主角萊西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她每天注重舉止儀表練習假笑,對每一個人都面帶微笑保持友善,給每一個人都打滿5分,其目的不言而喻。
後來為了買一棟心儀的房子,需要提高分值,她不得已聯繫自己的高分閨蜜,得知閨蜜要結婚,萊西更是高興壞了,婚禮當天都是高分人群,自己表現好了漲分自然很簡單.
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正如片名「急轉直下」,在去機場的路上因為司機打了低分,萊西總分下降無法搭乘飛機,又因為爆粗口評分一降再降,後來只能租一臺低檔次的車,卻又在半路拋錨,她終於崩潰了,一身狼藉大鬧閨蜜的婚禮現場,分值降為1分的萊西被關進監獄,而她終於才發現,在別人的評價裡,才能得到久違的輕鬆感。
糾結於別人的評價,固步自封,註定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不必執著於別人的評價,也別為了別人的評價一昧迎合,最終失掉自我。
誠然,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渴望被了解,但漸漸就會明白,真正與你心意相通的人少的可憐,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都有自己的軌跡,喜怒哀樂皆不,成敗榮辱也各有各的不同,人生百態,本就豐富而多彩。
所以,不要輕易定義或評價別人的生活,這是最基本的修養。
同時,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判,請顧自生活,認真過好自己的人生,這是每個人必經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