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翻譯「山頭林立」 還難以取代人力翻譯【2】

2020-12-14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機器翻譯「山頭林立」 還難以取代人力翻譯

  【山頭林立】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機器翻譯應用於某一特定領域,其準確率將顯著提高。因為這些專業用詞精準、簡潔。平時用途廣泛、含義豐富的單詞在該領域只有一個意思。

  機器翻譯發展因此呈現「山頭林立」的局面,各企業開發出各自不同的專有系統。在這些翻譯系統中,同一個詞的意思往往大不相同。

  以英文單詞die為例,在生活用語中意為「死」,但在不同行業翻譯系統中的意思大相逕庭。適用工業領域的專有系統將這個詞翻譯為「硬模」、「一種金屬工具」;玩具製造商的專有系統則將其譯作「每面帶點的方塊」;寵物店用這個詞則可能指「上等品」。

  這些專有系統的存在,再輔以後期人工編輯,令機器翻譯不光是背包客自助學外語的工具,更成為可靠、專業的翻譯工具。

  歐盟委員會已經廣泛應用機器翻譯。對於人而言,歐盟機構和法規的術語拗口難記,而這卻是機器翻譯的長項。

  電腦公司「戴爾」運用機器翻譯系統、輔以人工編輯,在官方網站上提供28種語言閱讀版本。戴爾因此縮減了40%的翻譯時間,自2011年以來削減四成翻譯支出。公司負責相關項目的官員韋恩·布蘭估計,戴爾對機器翻譯投資的回報高達900%。

  專有系統提高了機器翻譯的準確率,卻限制了這種技術手段的通用性。今年6月,機器翻譯專家、使用者和開發商在愛爾蘭都柏林參與一個資源共享平臺的聚會。主辦者希望,越來越多開發者參與其中,共享各自的專有系統,這將極大增強機器翻譯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人工翻譯是否會被機器翻譯取代
    人工翻譯真的有那麼不堪嗎?雖然科技不斷的進步,很多機器的發明都已經代替了人工,但翻譯機真的有望取代人工翻譯嗎?在2018年4 月 9 日,騰訊翻譯君火了,起因是一場發生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同聲傳譯車禍」
  • 探測機器翻譯的「溫度」
    不少信息技術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機器翻譯系統及實體翻譯終端,不斷顛覆著人們所熟知的「紙—筆—人」的傳統翻譯模式,為翻譯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世界不同語言地區的經濟貿易、跨文化交流等帶來巨大便利。隨著機器翻譯的不斷發展,機器翻譯將取代人工翻譯之言論甚囂塵上,一些翻譯從業者對自身的發展前景充滿了焦慮,並對機器翻譯本身具有「排斥、恐懼」的心理。
  • 美國版數字報-有了機器翻譯不用再學外語?
    甚至有支持者認為,機器翻譯終將取代人力,讓人類克服語言障礙交流。  然而,技術真能參透人類語言的豐富和微妙之處嗎?  大數據體現優勢  初級機器翻譯更像一部電子詞典,擅長翻譯單個字詞和簡單句子,但對多義詞卻束手無策。正因如此,儘管發展多年,純粹的機器翻譯仍然錯漏百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能徹底改寫這種局面。  如今的機器翻譯系統依據統計學原理工作。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會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絕不可能
    機器會取代人工嗎?知行翻譯公司覺得這應該是這幾年在翻譯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誠然,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網際網路行業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並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對於翻譯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來說,網際網路也沒有放過,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機器翻譯的能力不斷被鍛鍊成長,人工翻譯被取代的呼聲越來越大,今天知行翻譯公司想探討一下機器翻譯是否真的會取代人工翻譯?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機器翻譯會是人力翻譯的終結者嗎?
    ,機器翻譯時代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A 澳門現狀 人力翻譯已不能滿足需求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精通葡萄牙語,因機緣巧合留在澳門工作了數十年。在他的專業眼光看來,澳門是因為多語言環境而導致效率降低的典型。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翻譯的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準確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翻譯行業構成了一定衝擊。對機器翻譯的前景存在著兩種不同觀點,其中「機器不可能替代人工翻譯」的觀點目前佔主流,尤其在翻譯界。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周末談
    此後中國的翻譯事業繼續蓬勃發展,魯迅、郭沫若、瞿秋白、傅雷、楊絳、草嬰、朱生豪、錢春綺、柳鳴九......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橋梁。翻譯的未來機器能否取代人工翻譯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準確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翻譯行業構成了一定衝擊。
  • 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爭
    機器翻譯這一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研究任務,則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機器翻譯發展十分迅猛,但對於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孰優孰劣、機器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一直存在爭議。機器翻譯之父韋弗曾提出「翻譯即解碼」的結構主義觀點,但是,數年之後,他自己又推翻了這一論斷,表示「機器成不了普希金,機器翻譯永遠都無法傳達出語言本身的優雅與格調」。
  • 機器翻譯真的能取代人工翻譯嗎?知行君給出了這個答案
    翻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蘇美爾人寫在陶土板上的《吉爾伽美什史詩》。至於我國的翻譯歷史應該與華夏文明同樣久遠,不過翻譯高潮是產生於漢朝,盛於唐朝,延續至宋朝。到了晚清時期,出於維新救國的需要,我國又掀起了一次翻譯浪潮,其中嚴復不僅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統介紹西方學術的啟蒙思想家,還是一個翻譯家,他在《天演論》中寫道:「譯事三難:信、達、雅」,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翻譯標準,至今仍被廣泛接受。
  • AI人工智慧翻譯會真正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翻譯的優勢其實這是對當下機器翻譯所取得成績的錯誤判斷。儘管當下所大肆宣傳的機器翻譯所取得進展大都真實可靠,但機器翻譯最終取代語言服務這一行業,或極大降低對翻譯服務的需求的觀點卻站不住腳。原因有以下幾點:1.企業對翻譯質量標準的要求相較個人更高;2.企業客戶對翻譯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3.當下翻譯技術的進展並不會一帆風順。機器翻譯最大的進步得益於大量現存語料。但許多企業領域小眾,現存語料較少,屬於機器翻譯的「空白區」。
  • 機器翻譯的夢想與現實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雲計算、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相關技術迅速發展,人工智慧再度崛起,機器翻譯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時間,機器翻譯系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種報導隨之呈井噴式爆發,「機器翻譯將取代人類」的說法也時有耳聞。然而,機器翻譯的真實水平如何,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 B站「不靠譜」翻譯大賽:機器翻譯,還遠不能取代人工翻譯
    在國內知名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上,很多up主上傳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機器翻譯視頻。網友們把一些影視劇、動漫或者其他著名場面中的臺詞用谷歌翻譯重新加工。如果只是翻譯一遍的話,可能效果還不理想——它們錯得還不夠精彩。於是,網友們把谷歌翻譯的結果再翻譯成第三種語言,然後再翻譯成第四種語言,最後再用谷歌翻譯回中文。
  • 未來的世界: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蔡基剛:在特定領域的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在醫學、生物、法律、航天、海事等專業領域裡的機器翻譯取代大部分人工翻譯將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在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千萬不能低估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的可能性。我堅信,專業機器翻譯取代大部分人工翻譯(除文學作品外)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翻譯界必須為這個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尤其是翻譯碩士專業必須在教學定位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專業結構的調整。
  • 麒麟990 5G跑分曝光;歌告誡用戶不要使用機器翻譯取代人工翻譯
    麒麟990 4G版採用第一代7nm工藝製造,兩個A76魔改中核頻率2.09GHz,四個A55小核頻率為1.86GHz,集成一個大核NPU、一個微核NPU。麒麟990 5G版則是第二代7nm+ EUV工藝,中小核頻率提高到2.36GHz、1.95GHz,大核NPU也增加到兩個。
  • 機器翻譯正走入現實生活 未來還需要人工翻譯嗎?
    參考消息網2月21日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16日刊登了題為《科幻作品中的翻譯機器現在成為現實》的文章,作者為本·麥金太爾,文章摘編如下:本周,我讀了一本250頁的俄文書,儘管我連一個俄語單詞都不會說也看不懂。
  • 經濟學人:機器翻譯無法取代人工翻譯
    過去幾個月裡,免費在線翻譯的質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這可能給在線翻譯平臺的老用戶們帶來了驚喜。而就在11月,谷歌又推出了新版翻譯系統。舊版翻譯是「以短語為單位」的機器翻譯,把一句話分成幾塊單獨翻譯,譯文通常斷斷續續,錯誤頻出。新版翻譯仍然會犯錯,不過與舊版的錯誤百出相比,情況好了很多。
  • 人工智慧翻譯能不能取代翻譯?
    當很多人在討論人工智慧翻譯機器能不能取代翻譯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人工智慧取代我們? NO.2 當世界都是翻譯機的時候 看到小標題,是不是有一種可以唱出來的感覺?嗯,我唱出來了。
  • 機器翻譯進化史:用計算機取代同聲傳譯?
    自試驗成功後基於規則(Rule-based)的機器翻譯佔據了研究主導,但這種系統有著天生弱點難以迴避:以詞彙為轉換核心卻又無法選擇出最恰當結果,只好將所有選擇都輸出;語法與算法混雜在一起,使得系統不僅複雜瑣碎,設計完成後亦無法擴展。這種機器翻譯生成的譯文,質量相當低劣。
  • 李長栓:機器可以取代人工翻譯嗎?也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
    ——翻譯教學與研究原文標題:機器能取代人工翻譯嗎?李長栓關於作者:李長栓李長栓,1968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高翻學院教授、副院長。李長栓是聯合國兼職筆譯員和活躍的口譯員,在口筆譯實踐方面均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