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人的批評或拒絕很敏感過分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和評價總感覺自己不招人喜歡,對自己的評價很低
以上,都是迴避型人格最常見的表現。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在《把不安當做朋友》書中,作者這樣定義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別人輕視,會對於一切與社會有關的事情或者是與別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等,都採取迴避的態度。
01迴避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怕麻煩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一些在普通人看來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對於迴避型人格的人來說,卻可能會讓其產生負擔感。
對於迴避型人格的人來說,生活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反而是要忍受痛苦、逃避麻煩的過程。
與他人交流,被他人期待,對事情做決定,學著去依賴他人等,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能是麻煩。
在這些感覺麻煩的人的內心深處,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①與他人交流很麻煩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是一個很怕麻煩的人。能用郵件和微信進行溝通的事情,絕不會打電話解決,即使打電話更容易解決問題。
我自己也明白,之所以不想選擇打電話的方式,更多是因為過於在意對方對自己的態度,害怕在電話中聽到對方的拒絕或否定。
對於他人的拒絕或否定十分敏感的人,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就是缺乏自信,所以才會很容易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很容易充滿不安與痛苦。
②被他人期待很麻煩
迴避型人格的人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評,同樣地,面對他人的表揚,他們通常也會選擇逃離。
對一般人而言,當成績取得進步得到周圍人的表揚和讚賞時,這也會激勵我們,成為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但是,對於迴避型人格的人來說,被表揚反而會變成一種負擔。
當別人誇獎自己時,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果這種優秀不能繼續保持的話,以後是不是會讓對方失望?所以想在對方還未失望前,他們選擇趕快逃離。
③求助他人很麻煩
迴避型人格的人,習慣什麼做事情都依賴自己。向他人張口求助,是一件很羞於啟齒的事情。
對他們而言,麻煩別人也許會讓對方感到厭煩。同時,他們也害怕把不體面的事情告訴別人,所以想著自己去解決問題。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不願意與他人商量。結果,會讓事態變得更加糟糕。
02迴避型人格:感覺麻煩的本質
「感覺麻煩」是一種心理上的病態,他們想要從人世間的煩惱中逃離,想要迴避現實中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講,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別人輕視的表現。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幾乎從不在人前露面,也刻意地迴避媒體的採訪。他曾經說過其中的一個理由,他說,如果大家見到我,對我的長相很失望的話,就太遺憾了。
在養子女這件事上,他說,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幾乎就是要完全在家中工作的。如果家中有孩子的話,就會讓我很沒有自信,不知道還能否正常地寫作。
村上春樹表現出的就是一種迴避型人格。
在《把不安當做朋友》書中,作者對他人的拒絕或否定感到敏感、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等迴避型人格的表現特徵做出了詳細的分析。
①對他人的拒絕或否定感到敏感
迴避型人格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對「被拒絕」「被否定」表現出過度的敏感。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總是特別在意別人的態度。有時在工作上被領導批評後,明知道領導也是為了自己好,卻還是會情緒變得低落,整個人很消沉。
過度敏感一方面是因為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想要獲得正面評價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害怕從對方口中聽到否定的評價,這兩種矛盾的心態同時作用在一個人的身上。
②不願意向人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
害怕被拒絕、被人輕視的心情,還會使「迴避型人格」的人特別害怕與他人構建親密的關係。
如果想要與他人變得更親密,就必須能與對方坦誠相待。而迴避型人格的人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內心真實想法,所以他們很難與他人產生親近的感覺。
很多人即使是面對有多年交情的摯友,也不願意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他們害怕對方聽了自己的事情後,情緒也變得很糟糕,也有「即使說了對方也不能理解,說不定還會對我這個人產生厭煩」這方面的考慮。
③較低的自我評價
迴避型人格的人,會將自己看得很低。他們無論具備什麼樣的優點、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仍會認為自己是無能的、缺乏魅力的、不完美的人。
無論獲得多大的成功,都不會淡化這種想法,仍會認為自己無法被他人所認同和喜愛。即使是獲得成功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很低下,甚至會對成功也開始產生懷疑。
以上,就是關於迴避型人格的全部內容。
越是想逃避麻煩,就越是逃避不了。通過一點點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原本感覺麻煩的事情,變得不再麻煩,各種機會也隨之而來了。
當你不再逃避時,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