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到初二知識的難度和初一不是一個級別,如:初二數學中的知識點佔中考60%的考點,中考幾何中最難的輔助線是在初二學習的,同時,初二開始學習物理,學習難度也也加大了一些,所以,初二通常被稱為「上坡路」。
初二是衝向山峰的「坡兒」。與起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還有那條紅線。它是孤身奮鬥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為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拼的階段。
有句話大家聽說過: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在別人奮力攀登的時候,有些孩子產生懈怠放鬆的心理,很容易滑落坡底。
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不努力是學不好的。之前靠聰明就能輕鬆得高分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尤其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小聰明」錯誤地讚揚和鼓勵,使孩子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的學習習慣,扭轉起來頗要費些功夫。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由以「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小學生、初一的同學中,一部分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不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後果在初二時會初露端倪,表現在: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聽課抓不住重點,試卷批改下發後不知如何利用,錯題本拿出來條理錯亂。
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在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會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於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堅持不懈,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容易產生應付心理,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十三四歲孩子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青春期來臨。女生會比較關注自己生理上的一些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月經、遺精、乳房、痛經等正常的發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心理上,起伏較也大,體驗深刻。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
青春期孩子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性格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不善於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問題會嚴重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同學,因人際關係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同學,會交壞朋友;有的同學,會從不良書刊、遊戲和網絡上尋找寄託。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初中的階段,應儘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生活上出現了較為重大的變故,對孩子的影響將非常大。
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成績分化原因。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1.杜絕偏科現象
偏科相當可怕,有些同學幾乎每道數學壓軸題都能做出來,做完之後。就在開始「默寫」某篇課文。一問才知道,是偏科,語文成績總在70分左右徘徊,對於中考是非常不利的。偏科的危害就不用多說了,但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補「瘸腿」是多麼難——原因很簡單,每科都在複習階段,時間非常寶貴!所以,初二階段千萬不要出現偏科現象!
2.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品格
家長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一些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把一些正能量傳遞給孩子,讓他們逐漸領悟,在現階段應該勤奮、上進。
3.父母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學校都設有專門的心理老師,家長要鼓勵孩子如果有困惑或想不開的地方,及時尋求幫助,從而解除孩子心裡的包袱,專心學習。
4..對崇拜明星、痴迷遊戲等要密切關注
儘可能地避免讓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這些東西,以免受不良影響。最好一升入初中,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一旦發現這些問題的苗頭,家長應及時發現,早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