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銅像6月前遷至南京新街口 擬斥資1950萬

2020-12-17 搜狐網

  孫中山銅像6月前回新街口

  下月初正式動工;德基水池西南側將建觀景平臺

  改造期間新街口東西進口禁止左轉;建成後自行車直行或左拐都要繞點路

  身著西裝大衣、馬甲領帶,右手執手杖……與我們闊別近10年的國父孫中山銅像確定要重回新街口了。昨天,南京市建委就孫中山銅像回遷新街口及新街口廣場改造舉行了新聞通報會。南京市建委建設處李雁處長介紹說,孫中山先生為全世界華人所景仰,恢復以孫中山銅像為中心的新街口廣場,具有重要意義,工程包括銅像回遷和德基廣場、新百、東方商城、金陵飯店4個象限的改造,下月初正式啟動,6月1日前完工。

  銅像總高度11.12米

  寓意誕辰11月12日

  2009年8月22日,南京市規劃局就展開了一次調查,參與調查的有5000餘人,99.8%的南京市民都表示,作為南京地標的孫中山銅像應該回遷。其中,58%的市民認為應該回遷到新街口,19%的市民認為應該回遷到鼓樓,13%的市民認為應該回遷到大行宮、總統府,其餘的市民認為應該回遷到中山陵、中山碼頭。

  不過,幾經比較,最後決定還是回遷到老位置最好。為使銅像與新街口整體氛圍相協調,銅像基座顏色擬選用深色系的光面花崗巖,設計高度5.37米,銅像含基座總高度11.12米,寓意著孫中山先生的誕辰之日11月12日,在基座的南面將設置新的銘牌,除保留歷史原有記錄之外,還將記錄下此次地鐵建設搬遷銅像到回遷銅像的相關歷史。

  改造方案

  新街口廣場中心:

  建直徑18米的綠島

  作為新街口廣場復建方案的主要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築研究設計院副教授楊冬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新街口廣場交通組織繼續採用十字交叉口的型式,在新街口廣場中心建設直徑為18米的綠島,將孫中山銅像置於綠島中心,在廣場四角分別設置一塊綠地以形成對中心綠島及中心銅像的襯託;對德基、新百、東方商城及金陵飯店四個區域廣場重新設計,通過種植景觀綠化、改造地面鋪裝等方式進行統一整治改造,形成了觀瞻孫中山銅像的框景。工程造價1950萬。

  為了讓銅像更加顯眼、成為新街口的地標,銅像基座下還將建設前低後高兩層,各60釐米高的臺階,這樣意味著孫中山銅像將比原方案高出1.2米。據介紹,整個廣場選用的都是質量非常好的金山石,確保美觀。銅像圓形廣場的四側的綠島上將布置草坪和各種花卉,以襯託銅像廣場的環境和氛圍,以求做到一年四季常青,春、夏、秋三季有花。

  德基水池西南側:

  將建觀景平臺

  為了交通的安全和便捷,新街口廣場的孫中山銅像的中心區域將完全封閉,行人將通過建好的地下通道過街,遊客將無法近距離瞻仰銅像。記者注意到,改造後的大轉盤四周將通過綠化隔離帶進行封閉,行人根本無法進入。家住沈舉人巷的王先生對記者說,這樣一個封閉的廣場削減了很多紀念的效果,「以前新街口廣場還有天橋,遊客可以在天橋上合影留念。」他表示,這樣一來遊客只能遠遠地瞻望,達不到原有的紀念效果。

  對於市民的看法,李雁解釋說,考慮到交通的安全和機動車的便捷,廣場中心區域實行完全封閉,所以今後市民只能遠瞻,不能上前參觀了。為了彌補行人遊客無法近距離瞻仰銅像的遺憾,這次改造對新街口廣場的四角廣場也進行了改造,保留德基廣場門前的大水池,在水池西南側建一觀景平臺,供市民瞻仰孫中山的偉人風採。

  交通管制

  改造期間:

  新街口東、西進口禁止左轉

  4月初新街口大轉盤將迎來改造,施工期間,首先實施四個商業廣場改造,先對新街口廣場東北象限、西南象限進行開工,等這兩個象限完工後再對西北和東南現象進行施工,然後同步對廣場中心區域進行圍擋,圍擋範圍為20乘20米,並依次開展4個綠島施工;工程所涉及的管線遷移、道路翻挖、路面攤鋪等工作儘可能採用夜間施工方式,最大程度減少工程對道路交通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將嚴格遵守《安全文明施工操作規程》,設置施工圍擋,採取防塵降噪控制等安全文明措施。

  施工期間,新街口東、西進口禁止左轉;漢中路、上海路路口西口開放左轉;中山東路、洪武路東口開放左轉;為了減少新街口北口流量,洪武路、長江路北路口,將現有3股左轉道改1股左轉道為直行公交專用道。市民駕車時要注意了。

  同時,由於洪武路地下通道施工,沿線公交線臨時改了線。此次新街口改造,原公交線將遷移回去。

  改造後:

  自行車要多繞點路

  廣場直徑擴大到18米,保障了整個銅像環島帶廣場更「靚」,但新街口主幹道車輛順暢通行的壓力無疑將更大。有市民提出,原方案中擬定的10米直徑就是為了讓車輛在新街口順暢通行,現在廣場擴大了,今後的直行車輛將如何通行?對於市民的擔憂,楊冬輝解釋說,環島變大對交通會不會有影響,2001年地鐵一號線施工之前,新街口中心廣場環島直徑達50米,而新的銅像回遷方案中,建成的環島直徑只有18米,對行車的影響很小。

  接著市交管局秩序科畢衍蒙科長解釋說,新街口廣場交通組織繼續採用十字交叉口的型式,原有直行的繼續直行,右行的機動車通過綠島和側分帶之間3.5米的道路行駛,同時非機動車則通過側分帶和行道樹之間通過。考慮到車輛直行需要,新街口四個路口停車位置將通過劃線方式向後推移,這樣就給直行車道提供了空間,直行弧度相對變小了。

  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後的自行車不能直行或左拐了,如從中山南路方向向中山北路方向行駛的自行車需要通過右側的機動車道再通過等待區才能到達中山北路,也就是說,需要繞個小弧形才能通過廣場。

  三大疑問

  1950萬元怎麼花?

  此前,南京擬花1950萬搬遷孫中山銅像被市民質疑成本過高,對於市民的質疑,南京市市政處有關負責人解釋說,中山銅像回遷包括銅像回遷和德基廣場、新百、東方商城、金陵飯店4個象限的改造,招標代理單位在對工程表述過程中不是很清楚,造成一定的誤會。

  那麼這1950萬元是怎麼花的?該負責人報了一下大致帳目:

  490萬 硬化新街口廣場路面

  780萬 鋪設1.62萬平方米的石材

  180萬 綠化6600平方米

  180萬 照明景觀

  120萬 交通設施

  190萬 設計費,銅像回遷費,管線

  目前中山銅像在哪?

  2001年,當時因為地鐵一號線的建設,孫中山銅像從新街口廣場遷移到了別處。那麼,這尊銅像現存何處呢?記者獲悉,2001年底,當時負責搬遷的大件公司出動了30多名員工和兩臺吊車,花了一整夜的時間,把銅像運到了城北新門口的一個倉庫裡,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晃動損壞,當時運輸車上放了好多床棉被。而到了2002年夏天,因為新門口倉庫基建需要,孫中山銅像又經歷了一次不為人知的遷移,這次的目的地是浦口老山,期間孫中山銅像保存得完好無損。據保管方介紹,當時他們與存放的單位有協議,任何人未經批准都不能參觀。

  回遷出於何種考慮?

  歷史上的新街口廣場曾經先後安放過兩尊孫中山先生銅像。第一尊銅像,為孫中山生前摯友、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所鑄,1942年移至新街口廣場。「文革」期間為避免被破壞,遷移到中山陵園管理處。第二尊銅像是1996年,南京市社會各界捐資建造,質地為青銅。此次回遷的孫中山銅像為1996年塑造的,銅像還將像10年前一樣,坐北朝南安置。

  孫中山銅像回遷意義何在?楊冬輝認為,矗立在新街口中央的孫中山銅像,早已是南京城市的一個鮮明標誌。自從銅像遷走,呼喚其回歸的聲音一直沒有間斷。從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新街口是與中山先生相關的中山東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交匯處,又是孫中山先生靈櫬經過地,銅像的回遷能有效將中山碼頭、中山北路、中山路、逸仙橋、中山門、總統府等豐富的「中山資源」串聯保留,並增強城市獨特的民國歷史文化氛圍,更有利於南京整合與打造「中山足跡」這一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歷史底蘊。

  本報記者 王宏斌

相關焦點

  • 南京地圖上的中山故事
    1929年的6月1日,國民政府為孫中山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將盛放孫中山遺體的靈柩安葬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的墓室裡。奉安大典的線路從中山碼頭出發,經過鹽倉橋、鼓樓、新街口、中山門,最後到達中山陵,全長15公裡。沿線分布有中山碼頭、新街口的孫中山銅像、孫中山曾經就職的總統府、明代十三座內城門之一的中山門和舉世聞名的中山陵等重要遺址和地標建築。
  • 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向華東臺商子女學校捐贈中山銅像
    新華社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劉巍巍 陸華東)位於江蘇崑山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15日舉行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孫中山先生孫女、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穗芳博士及該校創辦人陳廷寵先生共同為銅像揭幕。  孫中山先生銅像安坐於入校門處草坪上。這座半身銅像,連底座高2.5米。
  • 鑑賞:中國頂級步行街之南京新街口商業街
    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區域,以新街口廣場(孫中山銅像)為標誌,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擁有百年歷史,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 。1929年(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依照《首都計劃》開始建設首都南京,新街口首次規劃為商業區。
  • 新街口又給南京人民長臉了,客流量全國第三!
    南京人最多的地鐵站是擁有24個出口的新街口站,日最高客流量達到55.40,在全國進入前三。年度客流總量為8.3億,相當於大半個中國人都來坐過一次南京地鐵!一、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區域,以新街口廣場(孫中山銅像)為標誌,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擁有百年歷史,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 。
  • 臺灣臺南市欲拆孫中山銅像引藍綠對峙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府原訂8月23日把中西區湯德章紀念公園孫中山銅像移至東山區吉貝耍小學水雲分校,未料消息傳出卻引發藍綠對峙。國民黨臺南市議會黨團及國民黨臺南市黨部對於市府這一決定表示強烈抗議,他們批評市長賴清德「乞丐趕廟公」。24日上午,國民黨籍市議員謝龍介、林燕祝、洪玉鳳、蔡淑惠率領支持者到孫中山銅像前站崗,在銅像掛上「孫中山也要居住正義」的白布條。
  • 號稱中華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僅僅美食就讓你吃不過來!
    #非凡城市·南京#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商業街北京有三裡屯,上海有南京路,成都有春熙路,而說到南京,就不得不提新街口了。新街口位於南京的中心區域,以新街口廣場(孫中山銅像)為標誌,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擁有百年歷史,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 。中山大道由此折東,中山東路、中正路(今中山南路)、漢中路和中山路四條寬40多米的林蔭大道在此交匯,中間形成環形的新街口廣場,並以一尊孫中山銅像為分隔。
  • 為什麼南京的新街口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
    和北京新街口不同的是,南京新街口位於城市中心位置,現代南京的中軸線即中山大道(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中央路、中山南路(原中正路)、漢中路所構成的城市結構,新街口正好位於中山路到中山東路的轉彎處,與中山南路、漢中路形成十字路口,以這個十字路口為圓心的周邊一圈區域就是新街口。
  • 百年歷史、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到底如何呢
    提到南京地標,你能想到哪裡?南京南站、長江大橋、青奧體育公園?不不不,那些只是新生之秀!歷史悠久、背景雄厚的「新街口」了解一下。*南京新街口新街口是僅次於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中國第三大商業街!位於南京市中心地段,以新街口廣場(孫中山銅像)為標誌,擁有百年歷史,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有「中華第一商圈」之美譽。
  • 南京新街口,大型商場、奢飾品雲集,不愧是「中華第一大商圈」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同時它還是一座商業繁榮、經濟發達的大都市。而若想要感受下南京的都市生活,新街口那是一定要去的,新街口處於南京中心區域,在中心位置可以看到「孫中山銅像」,是其標誌。
  • 孫中山與八田與一銅像均遭破壞賴清德雙重標準處理
    「鳳凰花護民主市政監督聯盟」製圖比較賴清德對八田與一、孫中山銅像遭破壞的反應。(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的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在烏山頭水庫園區的雕像遭砍頭,臺南市長賴清德於第一時間指示市政府警察局成立項目小組,全力積極偵辦,並要求5月8日前修復。相較之前在臺南的孫中山銅像遭破壞拉倒,賴清德的處理態度遭批雙重標準。
  • 中山路、中山公園…這些上海地標與孫中山究竟有何關係
    用「孫中山」命名的近代上海城市建設  僅在一個月後,1927年4月12日,自上海發家的蔣介石對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血腥鎮壓,隨後東北易幟、西南歸順,在南京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名義上的國家統一。但此時蔣介石的統治並不穩固,其政權合法性也不斷遭遇各方質疑。
  • 南京新街口,號稱「中華第一商圈」,有家商場營業額穩居華東第一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同時南京也是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其商業經濟十分發達。對於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強不強大,從當地的商場似乎也可以看出來,而南京商場最聚集的地方當數著名的新街口商圈。
  • 臺南市放過毀損孫中山銅像者 國民黨將告市長瀆職
    蔡丁貴2014年拉倒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11日入監服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公投護臺灣聯盟」(「臺獨」組織)總召集人蔡丁貴3年前拉倒臺南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銅像,被臺南市政府移送,法院判處拘役40天確定。他拒易科罰金,本月11日將入監服刑。
  • 實拍南京新街口,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繁華程度堪比北上廣
    最近和朋友去南京旅遊,南京位於中國東部,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南京不僅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而且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新一線城市」,今天說的是實拍南京新街口,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繁華程度堪比北上廣。
  • 南京淪陷時中山路被篡改為松井路?或為紙上談兵
    1931年,中正街被拓寬以後,東西兩段合一,東起大中橋西至中山南路,始以南京古稱「白下」為名,改稱為白下路。  其實,以蔣中正命名的,是與中山路南北呼應的中正路,已經在比這更早的1930年「粉墨登場了」。  城南中正街之冠名,要遠溯到數百年前的明代,可見,中正街與蔣介石無任何干係。  中正路即今日中山南路,新中國成立後先改人民南路,以後再改此名。
  • 細數民國南京道路更名風波 中山路曾被篡改為松井路
    原標題:國府路改「林森路」 挹江門變身凱旋門導讀:荒唐之事源自一本名為《今日之南京·1938》的舊書,南京晚報社出版部1938年正式出版,書中提及,中山路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日軍佔領南京後,幾經斟酌,擬改為昭和路。但這個名字報到日軍軍部卻碰了釘子:天皇如此神聖,怎能命為路名,任人踐踏?
  • 南京市新街口將添三處廣場,中山東路長江路地下聯通
    升級後的新街口周邊效果圖。製圖 張翠蓮作為南京的核心商圈,新街口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市民的關注。如今,新街口有了新規劃!5月8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發布消息,新街口東北象限城市設計及《南京市主城區(城中片區)玄武老城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出爐,正在進行公眾意見徵詢。根據規劃方案,南京將打造一處最具特色的CBD核心區,以商務、商業和文化為主要功能,同時設置三處步行休閒廣場,德基廣場三期與一、二期之間設置空中通道連廊,並將青石街民國建築改造為藝術畫廊和小型展覽空間。
  • 臺中山大學討論拆除孫中山蔣介石銅像
    1925年孫中山病逝,1926年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以紀念中山先生。當局遷臺後,於1979年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7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誕辰11月12日為校慶。 臺灣中山大學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矗立在校園中心,代表著該校成立的精神與歷史背景,外加蔣公行館也是校園內的歷史特色。
  • 「默哀入法」後首個公祭日:南京全城「定格」悼亡魂
    12月13日電 (楊顏慈)12月13日上午10:01,警報聲準時響徹南京上空,一瞬間整個城市仿佛「靜止」了。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將「默哀一分鐘」寫入法規後的首個公祭。在南京新街口的十字路口,交警脫帽默哀。 李珂 攝  當天,《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施行,這是首部國家公祭地方法規。
  • 孫中山與【漢冶萍公司借款案】
    此事雖是以臨時政府名義進行,但直接影響孫中山的個人名譽。1912年初,在財政窘迫、軍需緊急,而所有籌款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向外借債成為臨時政府不得不謀求的主要籌款途徑。臨時政府初擬以招商局局產為擔保,向日本資本組織商洽借款;後擬以漢冶萍公司為抵押,向日本洋行借款。前者由於招商局多數股東的抵制,國內其他政治勢力意見相左,借款未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