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太極拳申遺成功後第三天,何衛俊在接受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採訪時認為,這對普通太極拳學習者來說影響不大,但對於太極拳的推廣來說意義深遠。這位90後太極館館長,自始至終在用自己的方式敲開年輕人的太極「心扉」。因為在他看來,得年輕人,太極拳便能得「天下」。
1990年出生的何衛俊,能與太極拳結緣,是因為曾經身子骨弱。大學時期,為了強身健體,他嘗試了各種鍛鍊。最終有人建議何衛俊學習太極。「我一開始是照著視頻學,但是效果不理想。」乾脆在2010年大二的寒假,何衛俊隻身去了太極拳發源地——河南陳家溝。
如今,已是館長的他這樣介紹自己:國家一級拳師、陳氏太極第二十一代傳人、陳自強老師入室弟子。何衛俊說,從2010年至2015年,他在陳家溝斷斷續續學習了五年拳法,那是改變他一生的五年。從此,何衛俊迷上太極拳。畢業後的一年多,他短暫從事了大學所學的建築行業,隨即又投身「太極」,創建了自己的太極拳館。
作為90後,何衛俊期待更多的年輕人能從太極拳中受益。但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對太極拳有種「分裂感」:一種從武俠劇上獲得,認為太極拳是一種很厲害的功夫;而另一種則從公園裡看到,老人們在用太極拳健身。何衛俊認為,這並不矛盾。武俠劇上的太極拳是經過文人墨客和導演「層層放大」;而公園裡老人練習的太極拳,多是從視頻裡學習到的太極拳架招式,兩者相差甚遠。
很多年輕的太極拳學員更在乎「短」「平」「快」的拳法,希望學習的拳法能立竿見影,更希望快速達到實戰效果。何衛俊則說,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太極拳要達到實戰要求,先要學拳架,然後經過力量、速度爆發力練習,最終通過實戰訓練,才可有實戰的可能。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光是拳法架勢的學習就需一年半以上。即便如此,在何衛俊看來,太極強調「一身動而全身動」「氣血通達全身」「五臟六腑的調和」的人體自然規律,更符合現在年輕人對健康的追求。為此,他根據太極拳母拳、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創編了「太極二十三式」,目前有很多年輕學員都利用業餘時間到館裡學習,權當放鬆,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陶偉 任逸瑋 文/攝)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