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招生組曾稱「南京大學所在地發生過大屠殺不吉利」?原組長回應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浙江大學

7月27日,有網友在知乎等平臺匿名報料稱,2018年浙江大學在廣東開展招生工作時,曾發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不當言論,攻擊南京大學所在地「發生過大屠殺,不吉利」。浙江大學對此向澎湃新聞否認:「完全是造謠。」

網傳消息的依據是一張聊天記錄截圖,圖中顯示:一位名為「M.KONG」的用戶自稱代表南京大學參加了廣東省本科招生。他在和考生的溝通中得知:浙江大學某些招生老師居然說出了「南京是發生過大屠殺的城市,非常陰森「的言論。「M.KONG」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一位疑似浙江大學有關人士的「雷主任」,希望這位名為「建輝」的雷主任能進一步向學校反映相關問題。

澎湃新聞向浙江大學2018年廣東招生組組長胡濟安求證相關信息。胡濟安說:「這是謠言,不符合事實。在我們2018年廣東招生隊伍中,明確沒有姓雷的老師。」

胡濟安表示,2018年廣東招生團隊基本是來自各個學院的在職大學教師,約有二十多個人。在了解到有關情況後,招生團隊迅速開展內部自查,所有參加2018年廣東省本科招生工作的老師均否認發表過網傳不當言論。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網傳浙大2018年廣東招生組曾發表不當言論,原組長:謠言
    澎湃新聞記者 陳珂 實習生 劉詩吟浙江大學7月27日,有網友在知乎等平臺匿名報料稱,2018年浙江大學在廣東開展招生工作時,曾發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不當言論,攻擊南京大學所在地「發生過大屠殺,不吉利」。浙江大學對此向澎湃新聞否認:「完全是造謠。」網傳消息的依據是一張聊天記錄截圖,圖中顯示:一位名為「M.KONG」的用戶自稱代表南京大學參加了廣東省本科招生。他在和考生的溝通中得知:浙江大學某些招生老師居然說出了「南京是發生過大屠殺的城市,非常陰森「的言論。「M.KONG」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一位疑似浙江大學有關人士的「雷主任」,希望這位名為「建輝」的雷主任能進一步向學校反映相關問題。
  • 網傳南京大屠殺歷史教科書不提 1957年書中就有
    12月13日,南京舉行「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6周年」儀式 新華社發  昨天有媒體稱「解放後30多年,南京大屠殺曾在國內教育中長期缺失……老師不講,教科書不提」。這一言論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南京大屠殺」最早出現在195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歷史教材。  網友供圖  熱帖  以前教科書中沒有「南京大屠殺」?  昨天,被眾多網站轉載的《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殺》稱,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也經歷了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育。
  • 專訪邵子平:曾苦尋南京大屠殺罪證 卻因一張大陸居民身份證被取消...
    他先在臺灣大學法學院求學,畢業後留學德國,之後又遷往美國,在聯合國會議事務部和行政管理部人事廳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律師工作。197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重返大陸,重回南京。那次回南京,邵子平特意回到自己曾經就讀的琅琊路小學,希望找到一位名叫吳秀瓊的老師。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去找這位老師的時候,他說這位老師為了讓他「長記性」,打過他四五下手心。
  •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艱難出版 日媒體反思戰爭
    川上在上世紀60年代是日本的風雲人物,曾擔任東京大學日本共產黨全學連委員長,最近他因為推出《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完整日譯本,再次成為日本媒體的焦點人物。  據報導,日文版《南京大屠殺》厚達380頁,完整收入原作所附43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日文版將在12月中旬進入書店流通。
  •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東京審判日本律師親歷真相,放棄辯護南京大屠殺
    辯護方面沒有積極採取辯護行動的原因是,辯護律師中有人明確地知道歷史真相,為島田繁太郎擔任辯護律師的瀧川政次郎,當年在北京就聽說了南京大屠殺,他在1938年夏到南京時,特地坐黃包車在市區內兜了一圈,時間已過去半年,南京市內依然隨處是被燒毀的民房,黃包車夫告訴他,這都是日本兵燒的。車夫還說,南京市的女人幾乎都被強暴過。
  • 原西南交大招生組長受賄被判
    據成都商報報導「我非常後悔,希望法院能給我一次機會……」1日,原西南交大招生組組長吳川坐在被告席上,很沮喪。金牛法院1日一審公開開庭審理原西南交通大學招生組組長吳川被控受賄一案。  吳川今年30歲,大學文化,原是西南交通大學的教師。檢察機關指控,2001年,吳川應聘到西南交大當教師。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公布證言 曾兩次赴日應訴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公布證言 曾兩次赴日應訴 2014-09-18 08:45:27  「忘不了的痛苦,就像傷疤每一次揭開都會流血。」雖然講述的是70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夏淑琴仍然流下了眼淚,「我用我的親身經歷證明,南京大屠殺是真實存在的,誰也抹殺不了這段歷史。不要忘記這段歷史,永遠銘記。」
  • 東京審判下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罪行累累仍不認罪
    2018年3月4日,一男子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錄製滋事視頻並上傳至網絡,引發公眾強烈譴責。3 月8 日警方依法對違法行為人孟某某給予行政拘留8 日的處罰。
  • 南京大學頂尖學者,已全職加盟浙大!
    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這兩所華東名校圍繞文科人才的「爭奪戰」也還在繼續。澎湃新聞記者7月14日報導:新聞傳播學者、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原執行院長杜駿飛已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杜駿飛教授本人則對此事尚無回應。另外,杜駿飛已入選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
  • 南京大屠殺申遺遞交了哪些鐵證
    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二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的南京大屠殺再次因申遺走入公眾視野,在人類記憶中留下歷史的血色底版。長期關注南京大屠殺申遺進程的新華社記者將對讀者講述申遺前前後後的故事,再現歷史慘痛的一頁,講述一個城市和一個民族對慘案的回憶和思考,對和平的珍視和祈願。
  • 被舉報涉嫌利益輸送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回應
    近日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引發激烈討論,風波還未完全平息之際,負責此次閱卷的組長,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則被指涉嫌利益輸送。8月8日,湖北武漢市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稱李建新既擔任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書、開設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指其「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
  • 2名外國人網上稱「南京大屠殺是活該」 深圳網警介入
    " 中國人都是懦夫 "、" 南京大屠殺是活該 "…… 近日,兩名在華外國人公開在微信群裡發表辱華言論,引起網友公憤。10月1日,深圳網警回復現代快報記者,對於這兩名外國人的辱華行為已介入,目前正在處理中。
  • 一群外國人創建「南京人」網站:想讓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殺
    「國家要強盛,也離不開老百姓,所以作為年輕人要有這樣的認識,要自立自強,不依附父母,大家都強了,國家能不強嗎?」賀雯在公司裡只負責內部管理,「南京人」具體發什麼文章,都是由外國編輯決定,這一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文章就是編輯自發策劃的。麥楷姝(右)在工作中。
  • 此美國人曾研究過南京大屠殺,並為此抑鬱自殺,自殺前寫下兩個字
    此美國人曾研究過南京大屠殺,並為此抑鬱自殺,自殺前寫下兩個字。如果要說起一個叫做張純如的作家,可能很多人都非常陌生,這個人是誰呢?1968年,她出生在美國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而她的祖籍是江蘇淮安。從小她便經常喜歡問母親為什我們不住在中國而要搬到美國來呢?她的母親時常回答她說「在1937年,在中國的南京發生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你的祖父逃離了那個地獄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一家人便到這裡來生活了。」這件事情一直都被她記在心裡。熟悉這件事情的人都知道她媽媽說的那件事情就是南京的那場大屠殺。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定量與定性
    最近十幾年來,「虛構派」增加了一批學者,其研究成果也都以學術中立面貌出現,如亞細亞大學的東中野修道、東京大學的藤岡信勝、立命館大學的北村稔等。此外,以秦鬱彥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對屠殺人數的認定介於兩者之間,其政治立場則複雜多樣,不像大屠殺派、虛構派那樣單一明了。學界一般稱之為「中間派」。    中國學術界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是從1980年代初才真正開始的。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歷史真相併非「不辯自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鄭洪現年80歲,出生在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發生那一年。 2016年,鄭洪所寫英文小說《南京不哭》在美國出版。他以數學和物理學為畢生職業,「跨界」文學很不容易:小說寫了十年,十易其稿。
  • |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二戰|日軍|南京|...
    點藍色字關注「文子稻」+星標有人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有人說: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卻不認識她。二十年前,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4年後,也就是1935年,察哈爾和河北部分被佔領;1937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相繼淪陷。對於中國人來說,整個30年代是十分艱難的。的確,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才最後從中國的土地上撤走。毫無疑問,日本軍隊統治的14年有無數難以描繪的殘暴事件。在許多曾遭受侵略者鐵蹄踐踏的城市和村莊中究竟發生過什麼,我們永遠無法了解清楚。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艾義英出生於1928年,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那年,她只有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