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預付卡曝四大亂象 無證機構成監管空白

2020-12-18 搜狐網

商業預付卡曝四大亂象 無證機構成監管空白

原標題 [商業預付卡曝四大亂象 無證機構成監管空白]

  上周,北京商報獨家報導「商聯通卡遭商戶停刷風波」、「EBC停刷風波牽出預付卡潛規則」引發了業界對商聯通卡(以下簡稱「EBC卡」)的熱議。儘管EBC卡發卡方北京銀盈通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已在官網宣布獲得了《支付業務許可證》,但EBC卡遭遇的停刷風波帶來的反響卻遠未結束。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深入調查採訪,了解到商業預付卡高速成長過程中亂象叢生的市場真相。

  亂象1

  退卡制度形同虛設

  儘管目前已經逐步恢復了業務,但一段時間EBC卡遭遇商戶停刷的風波,開始讓更多消費者關注商業預付卡的退卡事宜。消費者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遭商戶停刷期間,其希望將手中2000元的EBC卡退掉,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退卡並非易事:「退卡需要出示購卡人身份證、購卡憑證,但這些商業預付卡往往都是作為禮品饋贈,很難得到符合發卡方規定的退卡條件。」

  事實上,商業預付卡退卡難已經是行業的普遍現象。據了解,目前北京市面上主要流通的第三方商業預付卡包括商通卡、連心卡、華瑞卡、潤京卡、瑞通卡、福卡、高匯通卡以及商聯通卡等。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數發卡機構要求退卡人出示相關證件。商通卡客服稱,其記名卡只有沒有用過的可以全額退款,消費過則一概不退。退卡需出示購卡者有效身份證、購卡憑證、個人或單位說明等。事實上,發卡機構為退卡設置高門檻的並非少數。相比於商通卡,連心卡、高匯通卡在辦理贖回時,還會向退卡人徵收5%的服務費。

  與能有條件退卡的發卡機構相比,甚至有企業規定不退卡。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瑞通卡、匯金卡、潤京卡均規定,一經售出、概不退回。EBC卡則需查看商業預付卡號段方能確定能否退卡。

  根據去年9月27日央行發布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記名預付卡可在購卡3個月後辦理贖回,贖回時,持卡人應當出示預付卡及持卡人和購卡人的有效身份證件。由他人代理贖回的,應當同時出示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同時,發卡機構應當識別、核對贖回人及代理人的身份信息,確保與購卡時登記的持卡人和購卡人身份信息一致,並保存贖回記錄。

  在業界看來,由於商業預付卡往往作為禮品,用卡者一般難以提供各類購卡憑據以及購卡人各類信息。同時,在央行相關規定和企業自主規定的雙重要求下,消費者大多都只能吃啞巴虧。一位商務部負責人曾在此前對媒體表示,退卡屬於市場行為,應當由商家和消費者協商達成共識,對此不會出臺硬性的細則要求。

  不過,與退卡的高門檻相比,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發卡機構對購卡要求得相對寬鬆。

  一位從事商業預付卡銷售的內部人員透露,當消費者想不實名買卡時,發卡機構會建議消費者分批次或多張低額度購買。同時,發卡機構還會向使用現金、支票購卡的消費者提供折扣、返現優惠。

  為規範商業預付卡的發行和購買,2011年,央行聯合六部委制定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要求支付機構建立商業預付卡實名登記制度、非現金購卡制度以及限額發行制度。去年,《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正式出臺,也做出了類似要求。

  儘管如此,商業預付卡仍然是購卡易退卡難,究其原因,則是背後隱藏的巨大利益。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相關主管部門對發卡機構的售卡環節有明確要求,但發卡機構購卡環節仍存在監管不嚴的問題。在該人士看來,發卡機構與合作商戶的合作模式為:用卡人消費後,商家向發卡機構支付刷卡費和手續費等。這筆不菲的費用也是發卡機構收入的重要組成。「相比於退卡,發卡機構肯定更願意消費者把卡花了,索取佣金。」

  商業預付卡服務專家弋濤認為,商業預付卡對於發卡機構來說就如商家出售給消費者的商品,退卡就相當於退商品,企業提供退卡服務理所應當,但其同時也會想方設法增大難度保全自己的利益。

  艾瑞諮詢此前發布的《2011年中國預付卡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如果預付卡可以申請退卡,勢必將降低預付卡的用戶黏性,同時減少企業所獲得的利潤。

  亂象2

  發卡方充當「黃牛」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於商業預付卡贖回限制頗多,消費者一般情況下難以提供購卡人身份證、購卡發票等退卡憑證。不過有消費者反映,如果遇到數額較大的商業預付卡,發卡機構也並非「鐵板一塊」,工作人員甚至會私自「開後門」。

  消費者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久前,其希望將持有的1萬元華瑞卡變現,在致電華瑞卡客服熱線諮詢退卡事宜時,客服的回答讓她頗為意外。據該客服人員介紹,華瑞卡贖回金額為9.5折,公司基本不辦理該項業務。但當王女士向其透露手中持有較大數額的華瑞卡時,客服人員突然變了口風,並稱,他可為王女士提供變現幫助,之後,該客服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了王女士,並告知「記名卡和非記名卡均可退換,想好了隨時可以打電話找我退卡」。

  一位熟悉商業預付卡的人士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說,預付卡贖回制度要求嚴格,但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官方嚴苛的規定恰好讓其有機可乘。該人士表示,當消費者發現通過官方途徑退卡難以實現時,發卡機構工作人員趁機為消費者放寬要求,充當「官方黃牛」幫助消費者解決困難。工作人員則通過再次「倒卡」賺取差價。

  該人士指出,任何發卡機構都有明文禁止客服、工作人員的違規操作行為,消費者不應輕信工作人員的片面之詞,以免利益受損無處求償。「既然規定要求消費者提供辦卡人的各項信息,消費者也應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合理退卡。這也同時保障了發卡機構與消費者的雙方權益。」

  在百盛復興門店,北京商報記者就曾注意到,「黃牛」往往以3-5人的小團隊把守在商場門口,每逢有消費者進入商場,「黃牛」都會低聲詢問是否要賣卡,在商場內的每層電梯口也均有「黃牛」倒卡。「黃牛」的多方布局也印證了倒卡業務的火爆。北京商報記者也不止一次看到,的確存在消費者持多張相同商業預付卡尋找「黃牛」變現的情況。

  亂象3

  「無證」機構成監管空白

  隨著各類商業預付卡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在減少現金使用、便利公眾支付、促進消費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這也讓國內商業預付卡市場迅速膨脹。截至1月底,全國已有223家機構獲得央行下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仍有不少企業在申請備案等候獲批。

  按照央行此前發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商業預付卡備付金的規定,支付機構應選擇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作為備付金銀行,在備付金銀行存放客戶備付金,並開立相應的備付金銀行帳戶。

  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支付機構接受的客戶備付金不屬於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並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

  據悉,央行在去年9月1日起要求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需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之日起一年內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逾期未獲批的,將不得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不過,目前市面上仍有未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發卡機構正常運營。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央行對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公示欄中,並沒有匯金卡發卡機構北京中匯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身影,但該公司辦卡業務照舊,商業預付卡的使用也沒有問題。該公司的客服表示,「正在進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申請」。

  商業預付卡市場「持證」和「無證」企業並存的現實,也讓該市場的發展有些魚龍混雜。

  某大型商業預付卡機構負責人指出,雖然央行設定了門檻,要求非金融機構「持證上崗」,但仍有企業介乎於「合法」與「違規」之間的地段,處於監管盲區。「由於沒有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也沒有在央行備案,這些發卡機構也自然游離在監管之外。」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對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缺乏監管,在挪用客戶備付金後,資質不夠的發卡機構很容易陷入資金周轉不靈的風險中。因此發卡機構會出現設置刷卡障礙、拖延消費者使用期限等問題」。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上海因美亞21世紀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就因經營不善倒閉,其發行的上億元美亞卡、萬勝卡自此無法消費。

  「獲得支付牌照的機構一般都會按照央行規定,將客戶備付金委託給商業銀行並定期對外公開帳目。不過,對於那些"無證"發卡機構的客戶備付金的管理使用卻存在監管盲區。」上述負責人表示,因此,「無證」的發卡機構往往會利用客戶備付金進行投資等風險性行為。

  目前,相關部門對「無證」發卡機構的退出機制和措施也有待完善。儘管央行明確規定,責令未經批准擅自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的企業終止支付業務,但在業界看來,這只是「蜻蜓點水」,相關部門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並不足,難以對違規違法行為給予有力的威懾。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四章罰則顯示,除發卡機構構成犯罪,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對未按規定行事的支付機構將給予警告或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亂象4

  多頭管理更難管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預付卡市場的發行規模突破2萬億元。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去年近21萬億元,這意味著預付卡消費已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商業預付卡已然成為繼信用卡後的第二大支付工具,成為促消費利器,甚至支撐了一些零售企業的發展壯大。目前,商業預付卡按發行主體分為多用途預付卡和單用途預付卡。多用途預付卡是指發卡機構發行的,可在發卡機構之外、在支付機構拓展的特約商戶範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卡,比如商通卡、連心卡、EBC卡等。由於其使用範圍廣,幾乎不受行業限制,具有普遍適用性,功能接近於電子貨幣。

  單用途預付卡則是指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發行的,僅限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目前,包括家樂福、物美、味多美等連鎖品牌均發行了自己的預付卡。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多用途預付卡的監管機構是央行,對應的管理辦法是央行發布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單用途預付卡的監管機構為商務部,對應的管理辦法是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在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看來,由於商業預付卡市場情況複雜,其管理需涉及眾多部門,在整頓過程中的任務十分艱巨。多部門雖有明確的職責,但在當商業預付卡的發卡機構涉及違法交易時,主要監管部門不一定具有執法的權力。同時,相關部門尚未對支付機構建立資金管理系統,所以監管部門在管理時難以了解實際的市場運營情況,缺乏較好的管理「抓手」。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商業預付卡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稅務、財政、央行、商務流通領域等多部門。

  在EBC卡遭遇部分商戶停刷期間,北京商報記者曾以消費者身份撥打「12315熱線」(1999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全國統一開通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專用電話)進行詢問,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不能提供購卡發票的商業預付卡投訴,工商部門無法處理。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即便可以提供購卡憑證,工商部門也只能從中起到協調矛盾的作用,並沒有強制執行力。北京商報記者也曾致電央行、商務部官網提供的聯繫電話,但均未得到回應。

  北京商報記者還曾致電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但該協會負責人表示,該協會只負責政策的解讀,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而根據央行的規定,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機構應當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 韓瑋/漫畫 張彬/制表 (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焦點

  • 加強預付卡網絡支付監管
    我國預付卡管理制度  我國在預付卡業務監管方面,按使用範圍分為多用途預付卡和單用途預付卡,多用途預付卡由人民銀行監管,單用途預付卡由商務部監管。人民銀行對多用途預付卡的監管側重於機構及備付金管理,反洗錢和防套現等方面。多用途預付卡業務由於涉及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貨幣資金轉移服務,而納入到人民銀行支付機構監管範圍中。未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提供該類服務的機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有權責令其終止支付業務。
  • 監管提示預付卡風險:個別企業發行實質上的多用途卡
    8月20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於個別商業企業違法違規經營多用途預付卡業務的風險提示》(簡稱《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稱,近年來,監管部門對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的行為持續打擊與治理,市場秩序顯著改善,無證經營支付業務的行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監管工作〉問答三十題》
    深化落實 加強監管——浙江省印發《〈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監管工作〉問答三十題》    根據去年國務院辦公廳25號文件【《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和今年商務部第9號令【《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的精神,為加強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 為期三個月 衡水市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整治
    圍繞近期群眾反映強烈的預付卡經營者消費侵權、「惡意圈錢」「捲款跑路」等問題,7月16日至10月15日,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衡水市商務局、衡水市公安局聯合在全市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整治行動。
  • 我省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整治
    本報訊(記者馬彥銘 通訊員趙峰)7月16日,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公安廳聯合召開全省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整治行動動員部署會,決定在全省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專項整治行動。 專項整治行動為期3個月,從7月15日至10月15日。
  • 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將使預付卡行業進入嚴管時代
    政策提要    國務院辦公廳於5月23日轉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    《意見》提出,一次性購買1萬元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需實名登記;嚴禁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在公務活動中收受商業預付卡;不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得少於3年。
  • 預付卡跑路歸口單一執法部門查處是否可行?商務、市場監管、人民...
    現將辦理情況答覆如下:預付卡以預付和非金融主體發行為典型特徵,按發卡人不同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目前預付卡發行的監管部門主要是商務、市場監管、人民銀行、稅務、公安等部門。
  • 攜程深陷預付卡風波:遭律師舉報無證經營支付業務
    隨後,攜程回應稱其所發預付卡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5月31日,張發海再次通過微博發文,直指攜程預付卡涉嫌以單用途預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預付卡之實。更為尷尬的是,據多家媒體報導,在「預付卡」風波背後,實際的情況可能是,攜程在還沒有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無證經營」。
  • 預付卡消費需要「監管前置」
    有的機構對消費者的預付卡消費全額退款,也有的以各種理由拖延退款甚至「破產跑路」,加之個別教育培訓機構預付卡最低充值要求過高,不少家長在疫情前為孩子在寒假和第二學期提前購課,導致消費者最終損失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之後出現預付卡違約甚至企業跑路,暴露了預付卡消費方面長期存在的監管空白。 許多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對預付卡消費依然採取的是「事後監管」,即事前對預付消費的合同條款、消費額度以及預付卡資金流向缺少限制性措施,只有企業出現兌付困難且消費者投訴後才介入。
  • 多用途商業預付卡金融法律問題探討
    2011年5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國人民銀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聯合下發的《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1〕25號)(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將紛繁複雜的具有預付式消費屬性的消費卡統稱為商業預付卡,並按照預付卡適用範圍的不同將其分為多用途商業預付卡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 央行馬燕:多用途預付卡機構發展瓶頸及對策
    商務部公布的《單用途多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定義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是由規定行業範圍內的企業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本企業自有經營場所、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單用途預付卡由商務部門監管,發卡主體向各級商務部門備案。多用途預付卡。發卡主體為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辦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的支付機構。
  • 單用途預付卡監管之路
    「卡卡」爆雷,這種商業模式該不該監管,怎麼去監管?一、「管」與「不管」的爭議有業內人士指出,「預付卡模式」自上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大陸,開始時以美容美髮領域為主,而後迅速擴展到健身、教育等其他領域。美國即將預付卡分為兩類:閉環禮品卡「Close-Loop Gift Card」(僅在發卡機構商業體系和運營系統內使用)和開環禮品卡「Open-Loop Gift Card」(可以在發卡機構商業體系和運營系統以外使用);我國也將預付卡分為多用途預付卡和單用途預付卡,單用途、多用途的核心差別與美方相近,前者由人民銀行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管理,對發行機構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擬在全國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
  • 品諾優創無支付牌照卻在發行多用途預付卡 回應稱「與央行無關」
    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預付卡機構的合規問題也一直是央行和商務部門的監管重點。譬如早前央行開展無證支付機構整治工作,陸續通報多起業務違規案例;以及各地商務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等等。
  • 預付卡應分類差異化監管
    2012年,按照支付機構發行通用作為支付工具的預付卡和企業發行主要用於企業自有品牌旗下支付工具,中國人民銀行和商務部分別出臺了《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支付機構預付卡屬於金融事權,由於實行實名制並限制金額,採取了防範套現措施,支付卡需求大為縮減,市場已經遠不如之前。
  •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存在監管漏洞,全國人大代表:將在...
    「檢察機關能夠代表國家去支持起訴預付卡糾紛在全國尚屬首例。」3名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寫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的聯名信中,這樣評價佳木斯市向陽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預付卡消費民事支持起訴案件。
  • 美國商業預付卡的分類及管理
    美國的預付卡根據卡的用途和使用範圍可分為閉環卡和開環卡兩種。前者又稱特定零售商卡,它是指只能在特定區域用於特定目的的卡,如禮品卡、預付電話卡,用完為止,不能再次充值,類似我國的單用途卡。後者又稱網絡品牌卡,是指利用Visa、萬事達支付網絡作為交易手段的預付卡,通常有這兩家服務提供商的標記。
  • 對預付卡發行應加強監管
    □潘鐸印    據華龍網報導,最近重慶市民王女士為購買預付卡退費的事煩心不已。去年9月初,王女士想把身材練好,約了幾個朋友在重慶某傳播有限公司辦理了價值6800元的瑜伽健身教學預付卡,工作人員承諾,包學會。然而,王女士一行人上課不久,教練停課了。
  • 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無證經營頻發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
    「無證經營」頻髮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依據發行主體的不同,預付卡主要分為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預付卡機構的合規問題也一直是央行和商務部門的監管重點。譬如早前央行開展無證支付機構整治工作,陸續通報多起業務違規案例;以及各地商務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等等。
  • 購買預付卡須謹慎(理財參謀)
    健身卡、美容卡、洗車卡……預付卡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還能享受較為優惠的價格,可少數消費者也會遇到店鋪關門、不給退款的情況。  業內人士介紹,預付卡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用途預付卡,主要指由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用的預付卡,例如,消費者在理髮店辦理的理髮卡等。
  • 超市預付卡監管如何突破難點
    另外,一些遊戲充值卡、公交一卡通等,也屬於預付卡。就連現在比較流行的「螃蟹券」等,其實也屬於預付卡的範圍。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預付卡規範工作委員會最新發布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預付卡的消費規模為12794億元。而目前我市的一些超市,購物卡消費的數量甚至已達到了其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什麼是多用途預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