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葉媽咪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寶媽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1500夠不夠?",網友回復"在美國夠了,在上海肯定不夠。"
這個段子體現出了中國部分家長的焦慮現狀,其實除了英文之外,還有更多家長在關注自家寶寶的中文詞彙量是多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最佳認字時間是3-4歲,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寶媽曉雨就因為這個跟孩子爸起了爭執,曉雨認為,早點讓孩子識字比較好,別人家孩子上幼兒園前都能自己看故事書了;而寶爸則認為,孩子以後正式學習面對的壓力很大,學齡前就該讓他好好玩耍。
這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學齡前如果不教孩子認字讀書,會怕他"輸在起跑線上",上小學跟不上課程,成績不好,產生自卑情緒;可如果早早教孩子認字,又怕"揠苗助長",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對於這個問題,育兒大咖尹建莉老師給出了答案:不論孩子年齡,教孩子認字本沒有錯,錯的是很多家長懷著功利心,用錯誤的方式教他們認字,敗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確實,識字和閱讀本來是對孩子有益的事情,但有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合理,導致孩子認為這是痛苦的事情,自然學不進去,思維也受到影響。
而聰明的家長會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合理地引導他們識字和閱讀,孩子越來越感興趣。這樣一來,他們的思維不但沒有得到禁錮,反而更加活躍了,表達能力也更好。
所以,如何循序漸進地激發孩子對認字的興趣,是家長們應該了解的事情。
♦3-4歲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可以從營造氛圍、創造環境開始。這時家長可以給他們讀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謠和兒歌,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會跟著家長一起讀。
同時,家長還可以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珍惜書籍,讓他們重視閱讀和書本。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讀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4-5歲
4歲左右的孩子,表達欲望會比較強,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去讀一些童話故事,並讓孩子講述自己看過的書籍內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孩子講述的過程,也是加深回憶的過程。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即便年紀小的孩子難以悟出什麼大道理,他們對書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認為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5-6歲
5歲左右的孩子,不僅會閱讀兒歌、童謠、童話故事,還會去注意和研究書上的文字,自覺主動地去認字。所以,這個階段是教孩子認字的最佳階段。
當然,並不是說前面的階段不重要,在認字前,家長帶孩子閱讀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興趣,之後再引導他們認字,就會變得順理成章了。
如果5-6歲的孩子認字量不多,家長也不必過於擔憂,因為在6歲上小學之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會有很大的發展。
說到識字,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如識字動畫、識字卡片、識字App等,可謂琳琅滿目。不過家長也發現了,很多產品用下來,孩子根本記不住,只能死記硬背。
針對這個難題,我推薦這款識字工具《小象甲骨文遊戲字卡》,有趣,實用性也強。大家都知道,漢字是象形文字,很多字都是從圖形演變而來,比如"山""火"等等。
而這套識字工具恰好發揮了漢字的特色,讓孩子直觀地理解文字的結構和字形、字義。看到生動形象的圖畫,孩子就會將對應的字聯繫起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時,它還有看圖/提問猜字等多樣玩法,牢牢抓住了孩子喜歡玩遊戲的特點,寓教於樂地讓孩子開動腦筋識字,鍛鍊思維、增長知識。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