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是條美人魚》中的插畫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在《朱利安是條美人魚》(Julian Is a Mermaid)中,一個小男孩帶著「奶奶」的夢想乘坐紐約地鐵,希望自己看起來像那些穿著華麗的女人——最終,在奶奶的幫助下,他加入了紐約著名的美人魚大遊行。作家兼插畫家傑西卡·洛芙(Jessica Love)創作這本書的靈感部分來自一位跨性別友人,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這本書會在五年創作之後出版。
在本周三(9月12日)晚,傑西卡·洛芙憑藉《朱利安是條美人魚》贏得了克勞斯·佛蘭科獎,這是專門授予有前途的兒童繪本新人的獎項。評委、前兒童文學獎得主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稱這本書「美得驚人」,他對洛芙初次創作繪本就取得如此成就表示十分驚訝。
評委會主席朱莉婭·埃克爾沙雷(Julia Eccleshare)表示,評委會一致通過了他們的決定:「《朱利安是條美人魚》提醒我們,繪本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這是一本充滿開創性的書,適合許多人閱讀。」
就在本周,有一位學者聲稱,英國小學的跨性別書籍「歪曲」了孩子們對青春期的理解,正將他們置於危險之中。而與此同時,在美國,也有人試圖從圖書館書架上撤下以同性戀和變性人為主角的兒童書籍。
洛芙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儘管「偶爾會有一些『傳播同性戀的危險書籍』的文章」批評她的書,「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反響都非常積極。」
《朱利安是條美人魚》的創作背後有一個特別的故事:當洛芙第一次遇見她伴侶的哥哥時,他剛剛經歷了變性。「當一個家庭中有一個成員經歷了變性,會有許多新鮮事發生。我開始對家庭和社會對一個人變性的反應感到好奇。」
詹妮·利文斯頓(Jennie Livingston)的紀錄片《巴黎在燃燒》(Paris Is Burning)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本書的創作。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紐約曼哈頓一群黑人和西班牙裔變裝皇后的故事。「這部電影裡的很多年輕人都被他們的親生家庭拒絕了,只能一起組建特殊的新家庭,」 洛芙提到,「我一直在想,如果他們能像同志那樣從父母或兄弟姐妹那裡得到家庭的支持,他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洛芙本人就是看著姑姑和她的同性戀伴侶長大的——「兩個非常顯眼的古怪榜樣」,她回憶說,「她們兩個是有愛家庭的典範。我見證了堅強的同性戀榜樣,也看到了它對家庭第二代人的影響。我想寫一本書,希望能夠給人們提供那份驕傲與支持。」
「對我來說,最酷的部分就是不同的人群對故事中不同元素的反應,」 洛芙說,「有些人是為了美人魚,有些人是為了身份認同。有讀者在社交媒體上聯繫到我,告訴我這本書對他們的家庭意味著什麼,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其實就是朱利安。」
獲得克勞斯·佛蘭科獎讓洛芙覺得「心砰砰直跳」。「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本書的創作中,但並不允許自己期望它會帶來什麼。因為如果那樣做的話,希望令人痛苦,然後又讓人失望,」她說,「但後來我獲得了克勞斯·佛蘭科獎,出乎意料但又十分快樂地證明我錯了。」
洛芙目前正在創作另一個關於朱利安和奶奶的故事。「一開始我不願意再寫第二本書——我不想因為一些似是而非的續集,而貶低了角色的身份。但讀者一直在詢問我關於續作的事情,漸漸地,我也接受了這個想法,想著也許可以賦予這些角色更多的生命。」
不過,洛芙也承認這本書的成功「讓人喜悅的同時也會讓人麻痺」。她表示:「成功對於創造力來說,並非完全有益,它讓人感覺你沒有了失敗的可能,但這恰恰是失敗的開始。希望這本書和書中的人物成功的同時,我則能繼續在默默無聞中苦幹。那麼,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翻譯:張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