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靜脈置管是指從靜脈將中心靜脈導管插入至上下腔靜脈靠近右心房處, 主要用於外科大手術、急診搶救、腸外營養及腫瘤患者的化療等,常見置管部位有頸內靜脈、頸外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
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中使用一般不超過1個月,為避免出現不良併發症,患者出院時應及時拔除。而拔除後穿刺點如何處理,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呢?
話題來源
主任早上交班時提到,患者在拔除中心靜脈導管後,應將穿刺點密封至少24h,並向患者交待清楚,覆蓋穿刺點的敷料不能過早撕開,預防拔管後併發症發生。
知其所以然
穿刺點只要出血不止即可,為何要密封24h?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中指出:靜脈導管拔除後應檢查導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還應保持穿刺點24h密閉。
解讀說明:導管拔除後,應按壓穿刺點直至止血,並檢查靜脈導管的長度與置入長度是否相符,以判斷有無導管殘留在體內。PICC、CVC、PORT拔除後,為預防空氣栓塞及穿刺點感染,還應使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點,保持穿刺點24h密閉。
空氣栓塞是如何形成的?
空氣栓塞的發生需要兩大條件:一是氣體有進入血管系統的通道,二是有一定的壓力差,即大氣壓力高於血液壓力。在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封閉不嚴密。
進入靜脈的空氣,隨血流(經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首先被帶到右心房,然後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隨血液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經毛細血管吸收,因而損害較小。如空氣量大,空氣進入右心室阻塞在肺動脈入口,使右心室內的血液不能進入肺動脈,因而從機體組織回流的靜脈血不能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機體嚴重缺氧而死亡。
達到多少空氣才會造成危害?
研究證明,當兩者壓力差達到5cmH20(1kPa=10.2cmH20 ),通過14gaugee(6F)的管道,空氣將以100ml/s的速度進入血液.靜脈空氣栓塞的致死量為200-300ml。也有報導認為氣體以100ml/s速度進入血管系統,累積量達300-500ml時可引起死亡。
發生空氣栓塞後臨床表現?
患者感覺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有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發生空氣栓塞後如何處理?
★ 當出現空氣栓塞症狀後,應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臥位,並保持頭低足高位。
★ 給予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血氧濃度,糾正缺氧狀態。
★ 必要時將空氣儘可能的抽出。
★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對症處理。
如何預防空氣栓塞發生?
★ 拔除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必須立即嚴密封閉。
★ 輸液前排盡導管內空氣,避免空氣進入血管內。
★ 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輸液完畢及時拔針。
★ 完善拔管流程:拔導管時取平臥位,導管拔出時囑患者屏住呼吸,夾閉導管腔或用手指壓在拔管後的皮膚上,不要過度按壓或用力磨擦頸動脈,導管拔除後速用無菌棉球按壓(用3個手指約0.5kg重)5min後,貼3M敷貼24h。囑患者靜臥15- 30 min。
使用輸液貼粘貼時應注意將四周進行密封
CVC拔除後穿刺點嚴密封閉
蝶翼針拔除後穿刺點嚴密封閉
參考文獻[1]Thomas MV.Airembolism during in,ser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Jvasc Intern Radiol.2008,12:1291-1295.[2]Hennessey BF.Cereld A,Graham D.Venous air embo lism:keeping your patient Out of danger[J].Am J Nuts,2003,93(11):54. [3]王曉慧,陳虹. 空氣栓塞的診治[J].臨床薈萃,2016, 4(31):355-358.[4]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