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處理中心靜脈導管拔除後的穿刺點,才能有效預防併發症!

2020-12-27 護士網

中心靜脈置管是指從靜脈將中心靜脈導管插入至上下腔靜脈靠近右心房處, 主要用於外科大手術、急診搶救、腸外營養及腫瘤患者的化療等,常見置管部位有頸內靜脈、頸外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

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中使用一般不超過1個月,為避免出現不良併發症,患者出院時應及時拔除。而拔除後穿刺點如何處理,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呢?

話題來源

主任早上交班時提到,患者在拔除中心靜脈導管後,應將穿刺點密封至少24h,並向患者交待清楚,覆蓋穿刺點的敷料不能過早撕開,預防拔管後併發症發生。

知其所以然

穿刺點只要出血不止即可,為何要密封24h?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中指出:靜脈導管拔除後應檢查導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還應保持穿刺點24h密閉。

解讀說明:導管拔除後,應按壓穿刺點直至止血,並檢查靜脈導管的長度與置入長度是否相符,以判斷有無導管殘留在體內。PICC、CVC、PORT拔除後,為預防空氣栓塞及穿刺點感染,還應使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點,保持穿刺點24h密閉。

空氣栓塞是如何形成的?

空氣栓塞的發生需要兩大條件:一是氣體有進入血管系統的通道,二是有一定的壓力差,即大氣壓力高於血液壓力。在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封閉不嚴密。

進入靜脈的空氣,隨血流(經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首先被帶到右心房,然後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隨血液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經毛細血管吸收,因而損害較小。如空氣量大,空氣進入右心室阻塞在肺動脈入口,使右心室內的血液不能進入肺動脈,因而從機體組織回流的靜脈血不能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機體嚴重缺氧而死亡。

達到多少空氣才會造成危害?

研究證明,當兩者壓力差達到5cmH20(1kPa=10.2cmH20 ),通過14gaugee(6F)的管道,空氣將以100ml/s的速度進入血液.靜脈空氣栓塞的致死量為200-300ml。也有報導認為氣體以100ml/s速度進入血管系統,累積量達300-500ml時可引起死亡。

發生空氣栓塞後臨床表現?

患者感覺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有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發生空氣栓塞後如何處理?

★ 當出現空氣栓塞症狀後,應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臥位,並保持頭低足高位。

★ 給予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血氧濃度,糾正缺氧狀態。

★ 必要時將空氣儘可能的抽出。

★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對症處理。

如何預防空氣栓塞發生?

★ 拔除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必須立即嚴密封閉。

★ 輸液前排盡導管內空氣,避免空氣進入血管內。

★ 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輸液完畢及時拔針。

★ 完善拔管流程:拔導管時取平臥位,導管拔出時囑患者屏住呼吸,夾閉導管腔或用手指壓在拔管後的皮膚上,不要過度按壓或用力磨擦頸動脈,導管拔除後速用無菌棉球按壓(用3個手指約0.5kg重)5min後,貼3M敷貼24h。囑患者靜臥15- 30 min。

使用輸液貼粘貼時應注意將四周進行密封

CVC拔除後穿刺點嚴密封閉

蝶翼針拔除後穿刺點嚴密封閉

參考文獻[1]Thomas MV.Airembolism during in,ser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Jvasc Intern Radiol.2008,12:1291-1295.[2]Hennessey BF.Cereld A,Graham D.Venous air embo lism:keeping your patient Out of danger[J].Am J Nuts,2003,93(11):54.  [3]王曉慧,陳虹. 空氣栓塞的診治[J].臨床薈萃,2016, 4(31):355-358.[4]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5版。

相關焦點

  • 留置針拔除後穿刺點感染,應該怎麼辦?
    外周靜脈留置針已經是臨床上普遍應用的輸液工具,可以避免反覆穿刺,降低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在留置一定時間、出現併發症或者治療結束後,會將留置針拔除,按壓止血後會常規囑患者24小時避免洗澡,以防感染。
  • 解密:中心靜脈置管的方方面面
    3.置入點最常用的CVC穿刺點包括: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如(貴要靜脈、頭靜脈、肱靜脈,也就是PICC技術)。4.導管選擇動脈損傷在頸內靜脈置管和股靜脈置管當中更常見,在鎖骨下靜脈置管當中較為少見。如果使用超聲引導,能夠降低靜脈置管的穿刺次數,降低動脈損傷的發生率;如果有持續的搏動的鮮紅的血液流出,應當懷疑動脈穿刺損傷。動脈穿刺損傷後應當撤除穿刺針,然後進行壓迫處理。對於頸內靜脈和股靜脈來說,如果穿刺出現血腫和動脈損傷,壓迫處理較為容易,但是鎖骨下靜脈壓迫較困難。
  • 規範操作丨中心靜脈導管簡介及維護
    供稿:漢中市人民醫院    靜脈治療專業小組>導讀:中心靜脈置管是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不僅可避免反覆穿刺給患者帶來痛苦, 保護靜脈,同時也廣泛應用於危重急症的血流動力學監測,長期靜脈營養、快速輸液、化療等,在臨床應用日趨廣泛, 因此對置管的維護顯得十分重要, 如處理不當可造成各種併發症,其中置管部位局部感染和發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最為常見,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也是感控日常監測和關注的重點部位。
  • 中心靜脈導管的8個問題,新手必讀!
    測量中心靜脈壓時,要檢查管道是否受壓、扭曲,管道內有無氣泡,各接頭是否鬆動、漏液,然後使用生理鹽水衝洗管道,以防含糖液及濃度較高的液體粘度太大,影響壓力的傳導。3、中心靜脈導管置入長度深淺和不同的液體,會影響中心靜脈壓的大小嗎?
  • 關於中心靜脈導管的8個問題,新手必讀!
    測量中心靜脈壓時,要檢查管道是否受壓、扭曲,管道內有無氣泡,各接頭是否鬆動、漏液,然後使用生理鹽水衝洗管道,以防含糖液及濃度較高的液體粘度太大,影響壓力的傳導。3、中心靜脈導管置入長度深淺和不同的液體,會影響中心靜脈壓的大小嗎?
  • 留置針拔除後針眼感染化膿,罪魁禍首竟然是這個
    經過詢問當事人後,此案例感染原因判定為:護士穿刺時手接觸過針柄、延長管,左手固定過局部皮膚範圍,可能與手衛生處理不到位而汙染有關,而上述之處都在敷貼的範圍,時間一長,汙染處易滋生細菌,細菌沿著局部皮膚潛入針眼血管造成感染。其次,護士拔針後宣教不到位,穿刺點未封閉,患者拔針後接觸水,也導致感染的發生。
  • 血液透析後的自我護理|穿刺|靜脈|自我護理|-健康界
    患者透析後如果體力恢復,無不適感覺,血壓、貧血、酸中毒、鈣磷代謝紊亂等併發症控制良好,這說明基本達到了透析治療的要求。2. 患者若透析後血壓下降,應立即臥床休息,取頭低腳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必要時靜脈補充液體,直到血壓穩定。另外應該尋找發生低血壓的原因,進行糾正。3. 患者需要控制液體攝入量,併合理進食。
  • PICC置管後皮下淤血的處理及預防
    近日,某微信群有護理同行向筆者諮詢PICC置管後滲血的處理方法。現結合案例,分享PICC置管後皮下瘀斑的處理過程。患者,男性,79歲。入院診斷:小細胞肺癌。因治療需要,於2018-04-12在右上肢留置PICC導管一根。術後即見局部滲血,予更換敷貼一次。當時未予紗布按壓,只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24小時後見穿刺點沿導管有少量滲血。
  • 【專家共識】2020版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這些併發症的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可大大改善臨床預後;而其中對神經損傷原因科學而準確的鑑別,也是外周神經阻滯技術得以廣泛推廣的關鍵所在。為規範此類併發症的診療流程,降低其發生率,優化患者預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特制定《外周神經阻滯併發症防治專家共識》。
  • 靜脈留置針併發症這麼多,手把手教你如何輕鬆應對
    護理對策:護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規程及技巧,穿刺時動作要輕穩、準確,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留置針,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病人自身的凝血系統異常、咳嗽、靜脈壓升高及血液回流凝固等多種因素均可引發導管堵塞。護理對策:當發生液體流動不暢時應及時向輸液管內注入封管液,注入封管液時應先回抽,若無凝血塊出現再推入封管液。輸液完畢後及時進行導管衝洗,將導管管壁內殘留藥物溶液或營養液衝入血管內,再用封管液封管。若考慮為靜脈痙攣,可熱敷局部。處理無效時,拔出導管,選擇其他部位穿刺。
  • 關於靜脈留置針那些事兒,都在這篇!
    留置針穿刺:四步掌握單手退針法 四步單手退針法 第一步:打開留置針,除去針套,鬆動針芯,右手將膠塞與持針手柄置於同側,持針手柄位於下方,左手繃緊皮膚,針頭斜面朝上與穿刺點皮膚成 15~30°在靜脈上方或側方進針。
  • 經B超引導頸內靜脈置入PICC管在臨床中的應用
    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是經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肱靜脈、頭靜脈)穿刺置管,其頭端定位於上腔靜脈中下三分之一處。1997年首次引進中國,近十年在我國得到廣泛臨床應用。
  • ...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逆行置管...
    近日,我院腎內科血液淨化室成功為一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開展了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逆行置管技術,該技術為東北首例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緊急救治中心靜脈導管拔管症候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石文靜 李敏近日,在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臨近中午時分,走廊上有來來往往為患者購買午餐的家屬,有步伐輕盈地穿梭於病房為患者服務的護士,還有結束輸液後下床在走廊活動的患者……此刻的胸普外三科與往常並無異樣
  • 出院過節,腫瘤患者注意這8點,保護好PICC導管「生命線」
    目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主要被運用於腫瘤患者的化療,數據顯示50%以上的腫瘤病人需要帶管生活。PICC可為腫瘤患者提供無痛治療途徑,既減輕反覆穿刺的痛苦,又能保證化療順利完成。   PICC被稱為腫瘤患者的「生命線」。
  • 腫瘤患者靜脈輸液裝置該怎麼選,讓自己少受罪?
    經外周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 經外周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 是指將中心靜脈導管經外周靜脈穿刺插入,並使其頭端定位於上腔靜脈或右心房入口的一種深靜脈置管技術。
  • 臨床護士一定要知道的留置針注意點
    現在的標準是:當出現全身性併發症的臨床症狀和/或體徵(諸如血流感染)時更換留置針或導管。 當然,各家醫院在執行的留置針留置時間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證據一:2014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中規定:外周靜脈留置針應72~96h更換一次。 注意:輸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注射造影劑後、術中使用麻醉藥物後宜進行更換;出現靜脈炎等併發症時應立即拔管,更換新的部位重新置管。
  • 應激性潰瘍—新冠重症患者不容忽視的併發症處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1月12日發布了《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嚴重急性呼吸系統感染的臨床處置指南》【1】,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膿毒症、感染性休克等都是重症範疇,對於這類危重患者而言,相關併發症的預防與感染後的治療同樣重要
  • 關於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控制指南(試行)通知
    (2)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認真洗手並戴無菌手套後,儘量避免接觸穿刺點皮膚。置管過程中手套汙染或破損應當立即更換。    (3)置管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等醫療用品和各種敷料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4)選擇合適的靜脈置管穿刺點,成人中心靜脈置管時,應當首選鎖骨下靜脈,儘量避免使用頸靜脈和股靜脈。
  • 穿刺點滲血怎麼辦?藻酸鹽敷料試一試!
    穿刺點滲血,可以這樣做!1求助:PICC滲血怎麼辦?近日,筆者收到一則求助帖,有一位同行諮詢PICC置管後滲血問題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