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親子關係其實很簡單,看看這8個方法你都用對了嗎?

2020-08-28 長腿小白鷺

在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時候,孩子同學的媽媽莉莉向我訴說了她的煩惱。

莉莉有兩個孩子,大女兒琦琦7歲,和我的孩子在一個班級,小兒子2歲半,下半年準備上幼兒園。

莉莉說,上次老師家訪時和她說起了琦琦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最後說琦琦的表現綜合起來看,孩子有一點缺愛。

莉莉說她當時聽了都有點懵,說家裡人包括爺爺奶奶對琦琦和弟弟都是一視同仁,從來沒有區別對待過,孩子想要什麼家裡也都是儘量滿足她。所以,莉莉不明白,為什麼老師說孩子缺愛。

我就問起了琦琦在家裡和弟弟相處時的情況,以及與弟弟的關係是否融洽。

莉莉說,琦琦在家裡確實是不太喜歡和弟弟玩,如果爸爸媽媽和弟弟做小遊戲的時候,她還會在旁邊生悶氣,而且動不動就哭鼻子。

我問莉莉:「琦琦哭的時候,你過去抱抱她嗎?」

莉莉說:「都上小學了,哪還好意思抱?經常是她一哭,弟弟也跟著哭,就總是先抱起弟弟來哄哄。」

我又問:「那家裡有了弟弟之後,抱過琦琦嗎?」

莉莉說:「沒有。」

或許還有很多個家庭,都有像莉莉家這樣的情況。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家庭,很多父母或許會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的確愛孩子,但是有些行為未必是健康的。

當孩子慢慢長大,並有了自主意識的時候,情況通常急轉直下,親子間的爭執會變得頻繁,誤會也不斷增加,父母們也開始疑惑:以前那個乖寶寶去哪了?

這是一個很多家庭普遍會經歷的煩惱,希望下文中提到的8個解決方法,能幫助有此困惑的家長們改善親子關係。

1. 每天擁抱對方

心理學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總會日漸脆弱,因此,身體的接觸對健康來說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當孩子學著變得更獨立時,也許會儘量避免身體接觸,但是,擁抱依然是最有益於健康的,因為它能自然地緩解壓力。成長過程中或許會有重重挑戰,當孩子每天得到父母的擁抱,讓他在生理上提醒自己:我並非獨自一人。

因此,當你想要加強親子關係時,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同等重要,請及時給予孩子一個擁抱。

2. 與家人交流時關掉電子設備

現在有許多人都很難離開電子產品,但是,與家人相處時將手機靜音是兩全其美的做法。當你和家人相處時,為了能獲得交談的機會,就得暫時停止回復電子郵件或簡訊。

當親人心情很差的時候,溝通交流才是當務之急。所以,最好還是別讓現代高科技產品變成將家人越推越遠的工具。

3. 在做出重大決策前好好溝通

一個家庭裡,做出改變是富有挑戰性的,尤其是在童年時期。這時的孩子開始意識到他們是誰,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會面臨做出許多選擇。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們會對未來的方向感到很迷茫。這個時候不要猶豫,果斷地伸出援手讓孩子知道你會支持他。

對孩子給出你認為對他最有幫助的建議和見解,當然並不是要直接告訴他應該做什麼,而是讓他思考自己應該做什麼。同時,對孩子的決定給予支持和理解。

4. 擠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意義的互動

當孩子越大,父母身上擔負的責任會更多,不光要花更多精力學習職業道路所需的新技能,還需要引導孩子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但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就是,你可能與孩子之間不再變得像以前那樣親密,所以需要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與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當你與孩子不再有互動活動,那就是親子關係逐漸淡薄的原因,距離也由此產生。維繫與孩子之間緊密的關係,原本就是一件越長大越難的事,但是如果不去陪伴,親子關係又很容易被破壞。

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不需要太多時間,每天花15分鐘進行一次有意義的談話、或者周末花一個小時一起做一頓飯就足夠了。

5. 真實表露你的情感而不是隱藏或排斥他們

人的情感是非常複雜的,因此關注彼此的感受也就顯得更為重要。

當你與孩子對某件事產生分歧的時候,不要罔顧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吵架時,當你受到情境的強烈影響時,控制情緒有時會很難。但是,一定要記住:牢固的親子關係是靠情感交流建立起來的。

如果你的孩子感到受傷了,就不要忽略他,即使討論雙方痛苦的根源,可能會使家長和孩子都不好受,但是暫時壓抑的情感會讓你獲得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6. 生氣時首先學會理解,不要立刻做出反應

當你對孩子生氣或失望時,憤怒的情緒會升溫。這個時候應該做的,就是花時間去傾聽和理解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而不是快速做出反應。

即便是你完全反對他們的行為或觀點,當你選擇對他們大喊大叫、暴跳如雷時,只會讓你們之間積累更多怨恨,使正常的溝通受到影響。因為你的怒吼,很可能讓孩子退縮甚至拒絕和你說話。

7. 尊重彼此的原則底線

一切不利於改善親子關係的行為都來自於脫離底線,如果你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就應該通過尊重他們的底線來表達健康的親子修繕行為。

當孩子開始想要更多的隱私和自由,很有可能會挑戰你的底線,但是好的教育其實是包括了提供給孩子犯錯並從中吸取教訓的機會。

不要隨意剝奪孩子的這種成長過程中的試錯機會,而是應建立一個安全區域,使失敗可控化。父母對孩子的喜愛和關心也意味著,在必要的時候記得放手,這也就是建立信任的方法。

8. 及時關注到孩子做對的事情

進入校園環境的孩子,常常會受到自信心的困擾。要知道,來自同齡人的壓力有時會壓垮孩子的自尊心。有時,我們應提醒自己,大眾信念並不一定是最健康或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努力了,就不要在他們赴湯蹈火之後再火上澆油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要提醒自己,抑制住想要嚴厲批評和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多關注孩子做得對的事情,並對他們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讚揚。

這不僅僅向孩子表達你對他的關注,而且也能幫助他恢復自尊心。

相關焦點

  • 親子談判,一種用理性的方式改變孩子行為、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 各種抱怨、吐槽的話語讓群內那些沒結婚、沒生孩子的年輕人聽了都不免恐婚、恐生子,似乎天下最難做的事就是為人父母,事實還真是如此,不管做父母的知識水平有多高、權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都有可能在孩子面前敗下陣來。 如果放任孩子的行為不理,相信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做不到。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改善日益糟糕的親子關係呢?
  • 《親子關係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披露中國父母焦慮內心
    表面上看,這些問題似乎都是孩子的問題,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惹得家長生氣,心煩。但真是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一個女孩離家出走來到了服務站,並且想在服務站暫住幾天。服務站的志願者想聯繫孩子的父母,可孩子卻非常牴觸,哭著說:「別叫我爸爸媽媽來。」還表示媽媽經常抱怨她不認真讀書,一點用都沒有。
  • 這7種方法教你改善親子關係!
    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萌發,會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隨之而來,也會對家長的行為方式產生質疑。家長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孩子的狀態,還是用之前帶小孩兒的方式,強調自己的絕對權威,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親子關係就會愈加疏遠。
  • 家庭關係決定孩子未來!教育專家建議:借鑑三種方法提升親子關係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如何改善家庭親子關係!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未來,借鑑這三種方法改善。什麼是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重要嗎?在家庭教育案例中最著名的案件就屬「李天一案」了,這是最典型的溺愛後果。所有這些類型家庭中親子關係要麼非常差,要麼看似很好其實如同虛設,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對孩子教育無法實施,或者本身就是錯誤教育。所以,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起點,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穩那後續家庭教育也就無從談起了。
  • 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
    導讀: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個原則,4個方法幫你降低親子關係衝突,和孩子做朋友
    然後,我們發現老二跟老大的情況根本就不一樣,用在老大身上總結出的經驗,放在老二身上又不對了。那麼,在和孩子相處這條路上,我們到底該怎麼走?今天,我們就從解決和孩子的關係衝突方面來討論,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 眼部細紋惹人惱,其實是你沒用對方法,用對了方法年輕又美麗
    眼部細紋惹人惱,其實是你沒用對方法,用對了方法年輕又美麗歲月總是會在我們臉上留下痕跡,當細紋不可避免的出現在眼睛周圍時,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美麗臉蛋其實不全是哦,只要每天付出一點點,就會重新變美的。經常看到有人疑問,眼霜到底往哪個方向摸是對的?我怎麼用了眼霜反而眼紋加重了呢?其實眼部細紋的位置決定了細紋消失的快慢,不同位置的細紋和眼霜塗抹的方向也不是一樣的。眼霜怎麼抹都是對得多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眼紋生長在哪個位置,然後在決定。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眼部位置不同去除細紋的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家庭關係成為了孩子的煩惱,3個小技巧改善親子關係
    近日,在團上海市委18日主辦的「8·18青春守護日」主題活動中,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發布《2020年上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上海未成年人身心狀況呈現整體心理面貌越來越好、健康生活方式面臨挑戰等6大趨勢,值得家長、學校、社會關注。其中第五項顯示,未成年人的煩惱需要被更清晰地看見。
  • 她靠1小時,改善親子關係:成就孩子真的不難。
    一天24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8小時,還剩整整8小時的空閒時間。如果每天抽出1個小時,來成長自己,來陪伴孩子,也不至於和孩子「雞飛狗跳」。是你要去做嗎?」我說:「不是啊,是孩子要做。」他說:「那你寫了這麼多,和你有一毛錢的關係嗎?我是問你要達成這樣的一個目標,你要做什麼?」我當時就愣住了,我就覺得對呀,這些都是孩子要做的事情,那麼我能做到什麼呢?
  • 簡單的親子鑑定 現代親子鑑定的方法
    現在經常聽到有這樣的事情,夫妻因為關係出現了問題,就會去給自己的孩子做親子鑑定,擔心孩子不是自己的,但是您知道簡單的親子鑑定有幾種嗎?您知道親子鑑定流程是如何的呢?不是我們想做親子鑑定就直接做的,還有要有流程的,並且還有注意事項的。
  • 抓住這三個轉折期,將改善比教育重要一萬倍的親子關係
    疫情可能讓許多家庭的親子關係受到挑戰,變得糟糕。4月10日,安吉麗娜·朱莉日前在《時代》發文,呼籲關注兒童虐待事件, 警惕疫情期間發生虐童事件。大人們有生存壓力可理解,但是不應讓孩子來承受。你破產了,你失業了,你還不起貸款了,你支付不起帳單了,能怪孩子嗎?是孩子的錯嗎?
  • 親子關係有哪些影響 改善親子關係下面方法適用
    多數家長心中,「玩」與「學」永遠都是對立的,如果二選一,家長一定會選後者。因為家長擔心孩子會「玩物喪志」。可「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都是貪玩的,因此,「玩」與「學」經常成為引發親子矛盾的導火索。說到親子矛盾,我們發現很多電視臺做訪談類節目都會涉及對親子矛盾的調解。為什麼孩子會和生養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
  • 想讓孩子省心懂事,良好親子關係是基礎,簡單3招改善親子關係
    孩子嬰兒時期,是否本能的不願接受你的懷抱?幼兒時期,是否不願你來陪玩,對你教的內容不感興趣?少年時期,是否願意聽老師、同學的話,都不願意聽你的?青春期時,是否幾乎和你無話可說,他的心事你更不曾知曉?漸漸地,你是否覺得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遠到除了吃、穿、用度的話題外,再無其他可談?
  •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家長都做對了哪些?
    如果親子關係不好,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會大大減弱,教育的有效性隨之大打折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把親子關係建立好。觀察過許多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那些家長主要都做對了這4件事:一、懂得克制宅家期間,一位曾經教過的學生跟我分享了她和孩子之間的故事:有一段時間,上初三的孩子成天打遊戲,也不寫作業,她忍不住天天嘮叨,「該寫作業了吧
  • 味精別再亂用了,教你正確使用方法,看看你都用對了嗎
    味精具有很好的提鮮作用這不假,但是我們也要正確的使用味精,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果,給我們烹飪的食物增鮮。相反的,如果使用方法不對,那可能不是給你的食物增鮮,而是破壞它的味道了。其實味精的使用也是很有講究的,不能亂用,比如什麼時候放味精,什麼菜適合放味精,什麼樣的菜又不適合放味精,這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清楚的。
  • 親子閱讀,你真的做對了嗎?
    親子閱讀,你真的做對了嗎?很多家長在親子閱讀中,只是單向的跟孩子講很多內容,孩子吸收了多少,無法獲知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對閱讀越來越厭煩,失去興趣我推薦大家試試互動式的閱讀形式可以試試在跟孩子親子閱讀中,跟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思考
  • 孩子喜歡唱反調,打罵不是正確方式,4個方法教你處理親子關係
    如果孩子做噩夢,父母可以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對噩夢的恐懼,緩解情緒。(4)給孩子吃最豐盛的早餐,準備出門。雖然這些工作很簡單,但是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些關心和照顧將成為未來促進親子關係的最有利因素。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這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個育兒理念中的第一個。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這三個理念中的第二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獲得愛的能力,為孩子打下一生幸福的基礎。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 親子溝通的「鑰匙」,與孩子「共情」的方法,你真的做對了嗎?
    在各種育兒方法裡,「共情」是經常出現的一個高頻詞,許多父母也在有意地變得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孩子背後的行為和情緒,讓我們通過一個經典測試來看看各位家長的共情能力如何:設想你自己是一位小男孩的家長。「你跑哪裡去了?」——這是在責怪、質問。2.「不是告訴你不要到處亂跑嗎?」——這是在講道理、責怪。3.「啪啪兩耳光打了再說。」——這是在發洩憤怒。4.「我會抱住他哭,什麼也說不出來。」——這是在觸動悲傷等情緒。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