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個已經入住1年以上的小區——濱江鉑金海岸,突然被要求改名。
沒想到業主們牆裂反對,甚至發起了一場「門頭保衛戰」,集體聯名要求保留原小區名。改名就改名唄,去年全國都改了。杭州業主強烈反對小區改名為哪般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答案也不難猜:擔心房價下跌。「當初我就是衝著濱江的品牌才買的房子,現在跟我們說要改名,沒有了濱江兩字,擔心小區的二手房價會受影響。」業主在網上提出了自己反對的理由。原來,鉑金海岸其實是樓盤的推廣名,標準地名應該是相江公寓境心苑。在小區內部,各單元的門上也明確標註了相江公寓境心苑XX棟XX單元,唯一出現鉑金海岸的只有小區,只有小區朝馬路的門頭。一位業主說:「隔壁的相江公寓目前市場價是3萬多一平,我們這裡能賣4萬多,要是我們這也改叫相江公寓了,那房價豈不是也要3字頭了?」大家可能覺得業主有點小題大做,名字不同而已,就能有這麼大的價差嗎?額,還真是這樣…..
根據二手房的掛牌信息,隔壁相江公寓的平均價格在3.6萬元左右,而濱江鉑金海岸的平均價格是4.6萬元。兩者的價格差確實在1萬元左右。但是,濱江白金海岸其實是相江公寓項目的第5期,這也是為什麼小區內的大門上會顯示相江公寓境心苑。
政府的改名要求,雖然有點突兀,但合規合法。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小區,咋還搞得跟明星似的,有兩個名字呢?備案名和推廣名又有什麼區別?
還真跟明星出道取藝名的原理有那麼點類似。
備案名,是開發商向房產管理部門申請報批時使用的名稱。
一般來說,在一個新盤對外銷售之前,會經歷報批報建、環境影響評估、申領預售證等多個流程,這期間提交的樓盤備案名可以更改。一旦開發商取得樓盤預售證,並在網上房地產進行公示,樓盤備案名就正式確定,無法改變。而樓盤的推廣名,是項目在進入銷售準備階段、進行宣傳推廣時使用的名稱,相當於明星的藝名。因此,出於不同的需求,導致一個樓盤會有兩個名字的情況。
相比備案名,開發商對樓盤推廣名則重視得多得多得多。
為什麼呢?
1、備案名限制多多
雖然政府並未公布樓盤備案名命名規則,但是不難發現,大部分樓盤的備案名多是以「庭」、「苑」、「園」、「裡」、「城」等後綴結尾,留給開發商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相比而言,政府對樓盤推廣名的限制則少得多。開發商為了更好地進行營銷推廣,自然會願意花精力去取一個更契合自身產品特性、更奪人眼球的樓盤名稱。2、開發商的「小心機」備案名略顯「土味」從樓盤推廣名與備案名對比不難發現,相較于洋氣的推廣名,開發商立項之初就確定的備案名則略顯「土味」。提起邑濱江,讓人聯想到高端的陸家嘴濱江豪宅,但是一看到它的備案名「安和雅苑」?
實在和它的豪宅產品搭不上邊。也難怪開發商要拋卻「黑歷史」,起了一個與備案名大相逕庭的名稱用來推廣。隱藏項目部分信息這也很好理解,如果你只知道一個人的小名,自然不知道他的學校考幾分。雖然開發商的成績單都赤裸裸地展示在政府官網,但如果不知道項目備案名稱,網友想查到樓盤認籌和網籤信息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以全新的形象吸引買家對於部分開發商而言,如果前期樓盤的銷售不理想,就有可能重新換名再度上市,期望以全新的形象吸引買家,提升口碑;另外,開發商也可以藉機整合項目資源,改進之前銷售的不足之處。
相比於推廣名,我們購房者更應該知道的是項目備案名。
知道備案名才能查詢搖號、網籤情況。
怎樣獲得樓盤的備案名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渠道入手:
1、看房產網站
往往會在黑體、加粗的推廣名旁邊,有個細體、灰色的別名,這個別名一般就是項目的備案名。
2、認籌和開盤現場在認籌和開盤現場仔細觀察,在這種場合備案名是一定要出現的。3、當地的房產信息網登陸當地的房產信息網,查看預售信息,如果你觀察到和推廣名很相似的名字,一般都是該項目的備案名。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