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揚州 世界美食之都的100個細節」徵文選刊】
王加月/文
記得寶應郵電大鐘對面有條小巷子,巷子也就兩三米寬吧,路的兩邊擺滿了小攤點,主要是一些小吃店,油條麻辣燙、大餅豆腐腦……應有盡有。傍晚是小巷子最熱鬧的時刻,每次下班經過那裡時,我都會忍不住擠進人群,追尋我所心儀的味道。
「劉記臭豆腐」是我的目的地,許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過,他們家的臭豆腐可以說是與眾不同、獨樹一幟,老遠就能聞到那種臭臭的、香香的、叫你捉摸不透的味道,臭中有香,香裡還夾雜著一點臭,簡直美妙到極致了。
我倒是特別欣賞臭豆腐的製作過程。劉記老闆很嫻熟地夾了幾塊大約2到3釐米的方形豆腐塊扔進油鍋裡,立即傳來一聲清脆悅耳的「哧溜」響,然後又是一陣「噼裡啪啦」,正在煎炸的豆腐塊全身泛著小泡泡,看起來猶如一朵朵綻放的小花,煞是可愛,臭豆腐的臭味也隨之瀰漫開來,飄浮在喧鬧的小巷上空,越飄越遠,誘惑著我們的味蕾。大約五六分鐘之後,豆腐塊逐漸變成了金黃色,老闆只才告訴他的食客,臭豆腐已經炸透了、炸熟了,僅僅完成了第一步。
老闆快速地用漏勺把炸好的臭豆腐撈起來,生怕一不小心炸糊了。第二步便是刷醬,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據說劉記所備的調味醬是秘制的,其他的小攤無法與之媲美,也無法仿效和複製,也許這就是他們家臭豆腐的獨特之處吧!
「美女,要辣醬還是甜醬?」每當老闆問我時,我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半辣一半甜。」老闆詭秘一笑,隨後就忙乎起來,用一把蘸了醬的小排刷在臭豆腐身上搗鼓著,一會兒工夫醬就刷好了,老闆又問:「要不要芫(yan)荽(sui)?」芫荽又叫香菜,老闆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香菜有點類似臭蟲的味道,有人不喜歡吃,但我愛吃,於是,老闆用三個手指頭捻了一小撮切碎的香菜放在我的臭豆腐裡。
每塊臭豆腐上插一支牙籤,整齊地擺放在白色的小碟子裡,我的臭豆腐終於大功告成了,看形狀、看顏色,這碟臭豆腐就好比一件精緻的工藝品,我都不忍心破壞它。但臭豆腐需要趁熱吃才香脆可口、頗有嚼頭,無暇再欣賞了,也不顧什麼淑女形象了,迫不及待地揚起脖子,把一塊心心念念的臭豆腐放在嘴裡,滑,肆意地滑,香,傾心的香,劉記臭豆腐果然名不虛傳、「臭」名遠揚,味道絕對是「刮刮叫」!好吃的不得了!
吃一塊辣醬臭豆腐,再吃一塊甜醬的,別有一番情趣,把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有點小遺憾的是,巷子還在,兩邊的小吃店卻沒有了,巷子已經改造成了正規的商業街,劉記臭豆腐也找不到了,但心靈深處的記憶一樣非常美好,說不定忽然有一天「劉記」重出江湖,那樣的話,豈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