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每一任皇帝來說,對於繼承人的挑選都是非常嚴格謹慎的,因為如果繼承人挑選的太早的話,那麼其他的大臣很可能會對自己有二心,生怕自己在還沒有去世之前就被趕下皇位。但是如果繼承人沒有提前挑選,那麼很有可能在自己去世之前,繼承人沒有經歷過足夠的歷練,將來不能成為一位好皇帝。
那麼,明朝皇帝朱棣是怎麼決定自己的繼承人的呢?了解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朱棣心情其實是非常糾結的,因為在他心裏面有兩個人選,一位就是他的大兒子,也是太子朱高熾,另外就是他的次子朱高煦。其實按照明朝的法律制度,皇位就是應該由第一個兒子繼承,按理說朱棣應該沒有什麼好糾結的,但是朱棣自己也並不是第一個兒子,他的皇位究竟是怎麼來的,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朱棣一直非常擔心在自己死了之後,明朝又發生同樣的事情,因為他的二兒子非常的有能力,在他爭奪皇位的過程當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如果不讓他的次子繼承皇位的話,那麼明朝將來很可能會動蕩不堪,因為朱棣自己非常了解次子,未來很有可能會因為屈居人下,非常的不甘心,當年自己不就是這樣的情況。
當時就連大臣都分為了兩個派別,朱棣當也想要廢掉太子了,因為他本身也更偏愛次子。後來還是解縉和朱棣談論了一番,當時解縉比較看好太子朱高熾,但是朱棣還比較猶豫,於是解縉只說了3個字,那就是「看聖孫」。其實也非常好理解,既然兒子都差不多,那麼就看兒子的下一代,畢竟兒子皇位一定會要傳給孫子的。
雖然朱棣不太喜歡太子,但是他卻很喜歡太孫,於是朱棣立馬就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覺得由太子繼承皇位是更好的選擇。
讀者們怎樣看待朱棣的選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