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內容提要] 從理論和實踐上看,「三權分立」的實質是階級分權和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權,與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相比之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權分立」。

  [關鍵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權分立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曾經反覆強調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權分立」和議會民主模式。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謂的民主,不能搬用他們的三權鼎立」。江澤民同志也指出:「我們有十二億多人口,搞西方的那一套三權鼎立、多黨競選,肯定會天下大亂。」2006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模式,絕不搞西方式的多黨制和議會制。」那麼,為什麼我們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絕不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呢?

  一、正確認識「三權分立」的實質

  從理論上說,「三權分立」源於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著名的政體三要素論(議事、行政、審判),萌芽於英國資產階級分權學說的創立者約翰·洛克提出的立法權、行政權與外交權三權分立、制衡的主張,形成於法國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其後,美國的潘恩、傑斐遜等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這一理論。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洛克和孟德斯鳩的分權說,已經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政治制度的理論依據,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組織結構的基本原則。按照這一理論原則,資產階級將國家權力劃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的三個部分:立法、行政、司法,並建立相應的國家機關,分別行使這三個方面的權力。資產階級國家在憲法上規定:立法權,即國家制定、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由議會行使;行政權,即治理整個國家內政外交的權力,由資產階級國家的中央政府行使;司法權,即監督法律的執行和行使審判的權力,由法院行使。三權之間,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職權範圍,又相互制約,任何一方的權力都受到其他方的限制。

  資本主義三權分立原則已經有了200多年的實踐歷史,並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制度。從理論和實踐上看,「三權分立」的實質是階級分權和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權。「三權分立」在法律上和實踐中的表現就是分權和制衡。馬克思指出,分權學說產生於階級分權。它最初就是資產階級要求與封建貴族分享政權,其典型的形態是英國模式,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向封建階級爭奪政權的產物。此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封建貴族的沒落,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分權,便逐步讓位於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權。但是,不論是哪種情況的「三權分立」制度,都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上層建築,都是維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利益的。作為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分權的一種形式,「三權分立」一般是通過資產階級的兩黨制或多黨制來實現的,有的甚至是通過長期執政的一個政黨內部的不同派系來實現的。這些政黨和派系分別代表了資產階級內部不同的利益集團。

  總之,「三權分立」這種制度相對於封建專制統治與個人獨裁是一種進步,它有利於調整資產階級內部各黨派、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矛盾,有助於維護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但它使國家的權力難以完全集中,相當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牽制中被抵消,常常造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缺乏效率和穩定的政策。

  二、正確認識我們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如何看待我們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區別,如何看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我們要弄清楚的另一個問題。

  這主要涉及到政體問題,也就是民主的形式問題。民主的形式,指的是享有民主權利的人用什麼樣的組織形式來實現民主,也就是用什麼樣的政權組織形式對社會進行政治統治或者說用什麼樣的政權組織形式對社會進行管理。

  民主的形式對一個國家十分重要。民主的實現形式,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階段並沒有統一的模式。衡量民主發展程度的標準是它所體現的權力結構的合理程度。

  在人類政治發展史上,大體有三種權力結構:

  一是行政權高於立法、司法權,或者把立法、司法權融於行政權之中。這就形成了專制、獨裁的權力結構,其主要表現是君主專制。專制的權力結構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廣泛採用的一種權力結構。在現代,法西斯專制也屬於這種權力結構。

  二是「三權分立」。表現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共和制、議會共和制。它比專制權力結構要優越,在民主程度上比專制制度要進步。

  三是立法權高於行政權和司法權,這就是馬克思所稱的「議行合一」的權力結構。在我國稱為民主集中制的權力結構。表現在根本制度上,就是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議行合一,是指制定國家意志的立法權和執行國家意志的行政權是一致的,行政權、司法權必須服從立法權,不能與立法權相抗衡。

  分權和權力制約是任何國家都需要的,問題的關鍵是誰制約誰、如何制約。「三權分立」將代表民意的立法權與其他兩權平行,這在民主程度上是不夠高的。只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權高於司法、行政權,才能體現高度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因為它與我國的國家性質相適應,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它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在全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首要地位;它在制定國家其他各種制度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根本上體現了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議會制度都屬於代議制度範疇,但是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相比較,是更先進的民主制度,後者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維護資本主義;前者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具體表現在:

  其一,性質不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這一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而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議會制度則是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掌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維護和實現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它與西方國家的階級關係、政黨制度、私有制經濟基礎相適應,實質是資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

  其二,代議制機關組成人員的階級基礎不同。西方國家議會雖然打著「全民的」、「普遍的」、「平等的」、「超階級的」選舉制度招牌,其實選出的議員多數是有產者,或者是有產階級的代理人和辯護士。從表面上看,議員都是由選民選舉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實際上是有錢人的民主,是一種金錢和權力的交易。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人民代表機關的組成人員則都是根據人民意志選舉出來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來行使國家權力。

  其三,職權不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當今世界最民主的制度。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和各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工作,充分發揮國家機構的職能作用,完成人民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而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議會制度,總統(政府)、議會、司法三權分立,矛盾很多,難以統一。

  其四,與選民關係不同。西方國家議會議員一經選出後,選民無權罷免。這說明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和不徹底性。而我國的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選民或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這說明人民權力的至高性和權威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會必須服從人民的意志,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願辦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是資產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種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制度,它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中國的國情,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汲取西方國家議會制的精華,建立起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比西方議會民主優越,但這種優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表現出來。因為一種政治制度的建立到完善需要相當長時間,而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建立至今才只有幾十年時間。

  三、西方「三權分立」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

  我們之所以不能照搬西方「三權分立」,除了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比「三權分立」優越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三權分立」不能適應我國國體的要求。

  其一,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與這種國家性質相適應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關係決定了勞動者之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決定了人民可以統一行使自己的國家權力,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只能實行「議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與這一國體相適應,我們的政體採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鄧小平同志說:「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我們要堅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而不是美國式的三權鼎立制度。」

  其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長期革命鬥爭的產物,是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如果放棄了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實行「三權分立」和多黨制,必然動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動搖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其三,我國實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則基礎上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方面體現了廣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證了人民意志的統一和國家權力的統一,保證了決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這種制度使佔社會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我國的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設了三種機關各司其職,但它們之間不是三權分立、互相平等的關係。三權之中立法權居首位,行政、司法均從屬於它。在國家機構體系中,掌握立法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居最高地位。我國正是通過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體現國家權力的統一,保證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點和長處,就在於它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性質,符合實現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這一重要原則。正因為如此,鄧小平指出:「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

  當然,目前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黨風和社會風氣還存在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吏治、司法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表現得還比較突出,廣大人民不滿意。但這並不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造成的,更不能作為在中國照搬「三權分立」那一套的藉口。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50多年來的歷程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同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康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障,黨和國家的事業就順利發展;這個制度受到破壞,人民當家作主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秦宣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刊文稱中國絕不能搞「三權分立」
    西方國家有多少是搞「三權分立」的——讀《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有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胡聯合 胡鞍鋼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著的《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學習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正本清源的重要理論著作
  • 在中國為什麼不實行「三權分立」
    在中國為什麼不實行「三權分立」  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權組織和政治制度,與一些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有本質的區別。中國之所以不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制度,是因為它不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的一切權力是屬於人民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是由人大產生的,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人大則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 《求是》文章:中國為什麼不能搞「三權分立」
    但是,「戊戌變法」既不可能得到人民大眾的理解和支持,也不能被清王朝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所接受,君主立憲制以失敗而告終,而封建專制制度也終於走到了歷史盡頭。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試圖把西方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與中國傳統的考試權、監察權結合在一起,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但是,「三權分立」制度也好,「五權分立」制度也罷,在歷史上並沒有站住腳。
  • 第六章 中國為何不實行「三權分立」?
    「中國式民主」在政黨制度方面表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政權組織形式即政體方面表現為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 三權分立的真面目是什麼?孫中山為什麼要以五權憲法取代三權分立
    分權制衡是三權分立廣受褒揚的特徵,但實際上這一套搞法不僅西方有,中國自古就一直是這樣做的,在秦漢有三公九卿、在唐代有三省六部,三公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三省分管決策、審核和執行,這兩種分權制度在漢代和唐代分別締造出傲立世界的強盛國家,它們都無疑是特定歷史時代的先進位度。
  • 清華學者人民日報刊文談「三權分立」 批駁西方
    該書強調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要適應國情的需要,強調我國不能搞「三權分立」,同時客觀地指出「三權分立」在西方世界實際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實行,而大多數國家並未實行「三權分立」。這對于澄清人們的模糊甚至是錯誤的思想認識具有重要作用。
  • 吳邦國:人大和一府兩院關係不是西方的三權分立
    人大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要靠大家共同來把握。在人大工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進一步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本質區別。  一要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與西方議會的本質區別。
  • 席文啟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這個規定,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集中制關係的規定,即民主集中制是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對此,我們需要弄清楚幾個問題,即民主集中制是一個什麼樣的原則?為什麼要把這個原則運用到國家機構當中?民主集中制原則與西方的議會制有什麼區別?
  • 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介紹及優劣分析
    三權分立制含義: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均衡。按照這種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來組織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被稱為「三權分立制」。(3)國家性質:國體決定政體,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必然選擇分權制衡制度。美國三權分立制的利弊與實質:①積極作用: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對於反對封建專制,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持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其積極作用。
  • 人民銳評:香港沒有「三權分立」,正確的話就要大膽講
    近日,香港教育部門負責人在回應通識教材刪去「三權分立」表述時,指出香港回歸前後「皆沒有三權分立」。這樣一個常識,居然引來質疑攻擊,「攬炒派」顛倒黑白的本領還真是達到了新「高度」。當下的香港,還有不少是非對錯,要說清楚、講明白。
  • 華為「三權分立」是怎麼回事?
    三權分屬於不同類的部門,各類組織在幹部任用和員工激勵等工作過程中,遵從上述分權制衡機制,合法行使相應權力,並接受監督,承擔相關的責任連帶,確保華為幹部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政策導向和制度要求得到充分體現。問:為什麼要引入「三權分立」機制?
  • ...是我國人民創造的用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組織形式,也是...
    與我國不同,西方國家普遍採用「三權分立」制度。「三權分立」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資產階級專政、保持資本統治的有力工具。雖然從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三權分立」制度都設置體現行政職能、立法職能、司法職能的機關,但作為國家政體,兩種制度是有根本區別的。  兩種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根本不同。
  • 美國三權分立
    最近美國大選火熱,今天來談談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明天在說說美國總統是怎樣選出的。 1787年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的制憲會議,確立了美國政府運作制度——三權分立。三權分立將中央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 香港不實行「三權分立」\顧敏康
    有人認為政府這樣做是破壞「三權分立」。本文希望糾正這個不正確的批評,因為按照《基本法》規定,香港不實行「三權分立」;而是實行行政主導下的「三權制衡」,即特區政府主導政治議題和立法的情況,但立法會和法院對政府行為有監督權。  行政主導下的三權制衡  香港不實行像西方國家、尤其是普通法國家那樣的「三權分立」是有原因的。
  • 香港沒有「三權分立」,正確的話就要大膽講
    近日,香港教育部門負責人在回應通識教材刪去「三權分立」表述時,指出香港回歸前後「皆沒有三權分立」。這樣一個常識,居然引來質疑攻擊,「攬炒派」顛倒黑白的本領還真是達到了新「高度」。當下的香港,還有不少是非對錯,要說清楚、講明白。
  • 臺灣為何是「五權分立」而不是「三權分立」?
    前段時間,馬英九提名張博雅、伍錦霖分別執掌「監察院」和「考試院」,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抬槓說,監、考兩院是政府體制內的最大「闌尾」;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附和:兩院應納入「憲改」討論對象。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臺灣有「立法院」、「行政院」,也有「司法院」。加上「監察院」和「考試院」,一共是「五院」。為什麼臺灣實行的是「五權分立」而不是人們常說的「三權分立」?
  • 三權分立比較好嗎?
    但是三權分立真的比較好嗎?孫中山先生當年為了以民主共和政體取代君主專制,對於歐美的民主制度下過功夫,最後他採取五權分立的總統制,成為現今「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內容。在一個民主社會,憲法是長治久安的根本大法,任何修改都必須慎重,因此現在想要推翻五權分立的人,必須提出更有說服力的理由。
  • 通識教科書刪改「三權分立」等內容 香港各界熱議「無三權分立」
    香港通識教科書日前刪改「三權分立」等內容,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日明確「香港沒有三權分立」,行政主導的核心是行政長官,形容「三權」是各司其職,但需要經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高度自治不等於全面自治」。這番表態在香港社會引發熱烈討論。
  •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和內涵
    因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只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組織和它的活動。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基本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憲法第2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它回答了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以及國家機關權力的來源問題。
  • 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司法獨立?
    很多網友疑問: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西方「三權分立」式的司法獨立?在此,我要說的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同西方國家司法制度核心的「司法獨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和內容,也不可以簡單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