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只是個下士呢?

2020-12-11 密探零零發

德國元首希特勒,曾做了12年的德國元首,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到死讓他的軍銜還是只是一個下士。那麼,像他這樣的大佬只有一個下士軍銜,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一戰

德國元首希特勒,早年就是一個屌絲,曾流浪到維也納街頭行乞,靠賣畫為生,有時被僱傭來掃雪、扛行李。1914年,希特勒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

1917年,希特勒由「傳令兵」晉升為上等兵,且因作戰勇敢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1918年,希特勒遭芥子氣攻擊而短暫失明,不久之後一戰結束。隨後,他積極參政,開始了他所謂的「奮鬥」之路。

國家元首

1921年7月,希特勒成為納粹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33年,他上臺成為德國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

此時的希特勒雖然是德國的國家元首,但是他只有下士軍銜。正如上文所說他的下士軍銜是在一戰時參軍獲得的,按理說作為德國老大的希特勒完全可以像蘇聯的史達林一樣自封一個什麼大元帥軍銜的,但是希特勒卻沒有這麼做。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一戰之後,希特勒就選擇了退役,通過政治途徑坐上了德國的國家元首。而在德國,國家元首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但卻是在軍隊體制之外的,沒有所謂的軍銜了。他已經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總司令,希特勒是一個務實的人,沒有必要自己給自己封一個什麼大元帥的軍銜,沒有什麼鳥用。

同時,希特勒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在他眼裡一個大元帥的軍銜是無法衡量他的地位的。因此,非要說希特勒的軍銜的話,他只有一戰時被授予的下士軍銜。他用實力證明了,即使他是下士軍銜也能做出卓越的成績,這是屬於他的驕傲。當然,他所做的事情是罪惡的,導致世界人民遭受戰亂之苦。

結束語

雖然希特勒完全可以自我授銜為大元帥,但是他卻沒有選擇這樣做,對比史達林自封大元帥的路數,不得不說希特勒的逼格還是蠻高的,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即使最後時刻,他也沒有選擇投降和逃跑,而是選擇了自殺,還是很剛烈的,當然不排除他就是一個瘋子。最後,聲明一下,此文只說軍銜的事情,不涉及其他事情。希特勒是一個戰爭魔王,歷史罪人的事情是不容置疑的,不存在洗白,也沒有必要洗白這樣一個魔頭。

相關焦點

  • 他擔任德國元首12年,為崛起不惜發動二戰,為何到死還是下士軍銜
    文/紀布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擔任納粹德國的元首,權力至高無上,在整個二戰中,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就是這樣的一個擁兵數百萬,戰爭裝甲無數的魔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軍銜是什麼等級。其實,他雖身為元首,手握絕對的軍權,但其並不是一個「元帥」,而是一個「下士」。
  • 二戰時期,希特勒掌管德國所有軍隊,為何其軍銜只是一個下士?
    希特勒在戰壕中作戰了4年,多次死裡逃生。最後一次,戰壕被敵人的毒氣彈擊中,希特勒被毒氣燻得昏死過去,被戰友拼死送到醫院。希特勒保住了性命,但雙眼失明,治療了1個月才逐漸恢復。此時,德國已經宣布投降了,希特勒被迫退伍。到退伍的時候,他的軍銜是下士。
  • 希特勒心中永遠的痛,貴族出身的德國軍隊將領,卻總與他貌合神離
    大家也許都注意到了,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馮",而"馮"就是他們高貴的標籤,貴族的象徵,就像滿清的愛新覺羅一樣。說到這裡好多人不解,貴族出身的人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都非常高傲;而希特勒一個下士出身,混混身份的小鬍子,又是怎可能讓這些貴族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勞的呢?
  • 充氣娃娃竟是希特勒發明?還設計甲殼蟲汽車?元首:你們對藝術一無所知
    這意味著什麼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希特勒在戰爭狂魔的面具背後他的夢想竟然是成為藝術家!只是因為小時候掛科使得他藝術夢碎最後只能勉強去搞起了軍事!然而此時的德國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高檔車領域這一時期每50個德國人中只有1個人有車德國群眾內心os:
  • 赫斯,駕機叛國的納粹德國副元首
    這樣的文章毫無疑問地會博得元首希特勒的青睞。1923年11月,赫斯追隨希特勒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店舉行暴動。暴動失敗後,赫斯脫逃至奧地利,稍後回到德國,被判處在蘭德斯堡監獄(希特勒也正在其中服刑)服刑8個月。正是在該監獄,赫斯激起希特勒對地緣政治學的興趣,並筆錄了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奮鬥》。納粹黨於1925年重組之後,赫斯成為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這是赫斯青雲直上的起點。
  • 希特勒生於奧地利,為何能夠成為德國領導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時我們不禁有所疑問,既然希特勒不是德國人,為何他能成為德國的領導人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種情況下,雖然希特勒從小是在奧地利長大的,但是他卻擁有一顆復興德意志民族的野心。在奧地利的希特勒受到德國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潮流的影響,於是在1914年他自願報名參加了德國軍隊,想為復興德意志民族出力。然而一戰時,德意志國家卻戰敗,並且遭受到了許多制裁,這讓希特勒極度不平衡,加上他思想十分極端,他決心要用武力來復興德意志。
  • 二戰中,德軍有很多貴族出身的高級將領,他們是否效忠於元首?
    大家也許都注意到了,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馮",而"馮"就是他們高貴的標籤,貴族的象徵,就像滿清的愛新覺羅一樣。說到這裡好多人不解,貴族出身的人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都非常高傲;而希特勒一個下士出身,混混身份的小鬍子,又是怎可能讓這些貴族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勞的呢?
  • 希特勒畏罪自殺已過去75年,德國人還恨他嗎?一位老兵曾這樣回答
    阿道夫·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黨的元首,他曾在1914年8月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眼看著德國的戰敗,希特勒很不甘心。他甚至把戰敗的原因都歸結於猶太人的身上,希特勒認為會做生意的猶太人藉機發戰爭財,給其他的國家不斷提供資源才導致了戰敗。這也是希特勒後來迫害猶太人的原因。 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也就是後來的納粹黨。
  • 納粹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都「嗑藥」
    ,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無不如此。此前,有關希特勒等人沉溺於藥物的報導時有耳聞,但該書記載的內容還是遠超想像。    根據歐勒的說法,納粹德國使用過的興奮劑包括古柯鹼、海洛因、嗎啡,最常見的要數脫氧麻黃鹼,也就是冰毒。作為「元首」,希特勒無疑最有條件與這些危險化學品接觸;事實上,他在二戰期間一直用藥物支撐著自己,是個十足的癮君子。
  • 今天的德國人是怎麼看待希特勒的?
    德國官方對於希特勒的評價一直都是負面的,但是德國民眾對於希特勒則心情複雜2016年1月希特勒的的自傳《我的奮鬥》在德國被重新允許出版,這將是該書在而二戰後首次印刷出版。因此《我的奮鬥》一書的版權保護只能持續到2015年,從2016年1日開始任何出版商都可以自由出版此書。2016年1月8日,二戰後首版德語本《我的奮鬥》在德國書店上架,據悉這本書的銷量還不錯。對於這本書的「解禁」,巴伐利亞政府無力去阻止,為此巴州政府開始發售官方註解版,幫助讀者正確理解該書。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時候,希特勒開始崛起,而近些年來,人們對他的議論也逐漸多了起來,但很多人都是看的他是一個發動戰爭的劊子手,對他更多的是充滿仇恨,與此同時,很多人都曾經提出過疑問,那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 希特勒若不發動戰爭,而是全力發展經濟,德國能成為頭號強國嗎?
    在德國元首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戰爭機器,席捲了整個歐洲。1940年的4月-6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德國士兵靠著一手閃電戰術直接侵吞了歐洲的大半個地盤。
  • 電影《元首偷走了粉兔子》裡小女孩一家為什麼讓希特勒如此害怕?
    電影上映前8個月的2019年5月,95歲高齡的朱迪絲·克爾在倫敦逝世。這部電影也有著紀念這位老人的意思。為什麼朱迪絲·克爾會被元首「偷了粉兔子」,她的家庭讓剛剛成為德國總理的希特勒如此忌憚?電影揭示,小女孩安娜(也就是朱迪絲·克爾)的父親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希特勒。這位父親的原型叫阿爾弗雷德·克爾(Alfred Kerr),是當時德國極具影響力的猶太戲劇評論家。
  • 希特勒真是素食主義者嗎?貼身廚師:你看下元首吃的啥,就明白了
    說起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人物,那麼二戰時期的納粹元首希特勒絕對能夠算作一個,充公1938年到1945年,希特勒的頭像5次登上了時代周刊的版面,這還沒有人能打破他的記錄。最終在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的地下室當中飲彈自殺,這個讓世界為之恐懼的惡魔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希特勒搞種族鬥爭,金髮碧眼的雅利安標準,「元首」竟然不符合!
    希特勒的標準像希特勒的長相,看過他畫像的人基本心裡都清楚:元首本人的外貌特徵,很不符合金髮、碧眼、皮膚白皙的標準雅利安人形象。「水晶之夜」的破壞1933年1月,希特勒掌管德國大權之後,他就開始兩手抓「種族鬥爭」。
  • 「元首粉」們醒醒,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歧視中國人 | 短史記
    但這種控制只能維繫到2015年——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作者去世70年後,其作品的版權將自然失效。為應對這一現實,巴伐利亞州政府在2016年推出了《我的奮鬥》的學者注釋版,「加入大量標註並放進當時的歷史背景」,對希特勒的言論進行批駁——有民意調查顯示,當時過半數的受訪德國人認為再版該書沒有問題。
  • 隆美爾手握重兵,希特勒令他自盡,為何他不反抗卻選擇乖乖就範?
    而隆美爾的一生,也是極其戲劇化的,在一戰時期,他還只是波茨坦軍事學校的教員,寫下了《步兵攻擊》一書從而被希特勒看重,在1939年,希特勒勒決定由該書的作者擔任其大本營衛隊長,佔領波蘭之後,希特勒論功行賞,滿足了隆美爾想指揮一個裝甲師的意願
  • 德國元首弗裡茨 埃裡希 馮 曼施坦因的人生
    1887到19401887年11月24日,埃裡希.馮.列溫斯基出生於德國柏林,他的父親是西普魯士的一名貴族,炮兵將軍,埃裡希.馮.列溫斯基是他第10個孩子。不久,埃裡希.馮.列溫斯基被過繼到姨父家,改稱為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
  • 蔣介石何曾策動德國軍隊推翻希特勒?
    欲推翻希特勒之德軍將領並未「躊躇不前」,而是鍥而不捨,只是效果不彰,最後到1944年仍然是孤注一擲。所謂「德國未來新政權,寧願與蘇聯合作」也是不切實際、不明底細之言。德軍將領多半反共,更怕赤化,雖有些反共而親俄者一度認為與蘇聯議和或比較容易,史達林也乘機宣傳反希特勒而不反德國人民,比英美的無條件投降中聽。
  • 二戰前,希特勒德國的對外政策
    1935年10月,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英國和法國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了,同時兩國的國內經濟狀況越來越糟糕,群眾的不滿使政府的壓力越來越大。希特勒因此受到鼓舞,並抓住機會實施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第一著險棋。1936年3月,德國向萊茵蘭派遣軍隊。儘管德國的士兵數量相對較少,但還是成功獲得了國內大眾的讚譽,而來自國外的批評則非常少,因為德國畢竟只是「進了自己的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