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之書跡|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

2021-03-05 慕名世紀文物鑑定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它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因為這裡曾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商滅國,遂成為了廢墟,後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稱「殷墟文字」。

 

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時,村民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做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

 

後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

 

後來人們稱這位最先發現甲骨文的人榮譽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發現90周年的1989年秋,在他的家鄉山東煙臺市福山區建成王懿榮紀念館,以紀念他的功績。而為了紀念殷墟考古的偉大發現,1987年秋,安陽市在宮殿遺址區東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復原和再現了3000年前殷王宮和一些建築的風貌。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臺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中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甲骨文發現後,金石學家、古董商人、外國人開始大量搜購。這些非科學的發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況,使所出甲骨的價值大失。據統計,從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達十萬片以上。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如今甲骨學已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世界性學科,從事研究的中外學者有500多人,發表的專著、論文達3000多種。它對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讓甲骨文帶領我們認識古代中的文字,看看能認出來幾個!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的百家號「百嘉講歷史」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被發現。
  • 甲骨文 - 中國古代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 三峽博物館這些甲骨文告訴你
    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甲骨文是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代後期(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商王室和貴族的遺物。迄今為止,共發掘出土16萬片左右,分散在世界各地。本次展覽中,除了中國國家圖書館提供的藏品,還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的19件珍貴甲骨亮相,內容涉及祭祀先祖、戰爭、卜旬卜日、田獵等方面。
  • 【高清視頻】中國甲骨文20: 《甲骨文合集》
    | 文字拓片 | 書法創作 | 文字研究 || 展覽回顧 | 散齋精品 | 他山之石 | 活動剪影 |全文約1500字,圖文視頻閱讀約15分鐘《殷商甲骨文研究》《甲骨學通論》《甲骨文解謎》《甲骨文字詁林》《文字學概要》等書籍均可進行通讀,對於提高文字學、甲骨學等水平非常有益。
  • 誰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在翻檢藥物時,他發現其中有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有人工契刻的符號,頗類篆文。王是金石學家,素精於文字考訂,故判斷這是尚不為世人所知的上古文字材料。於是再派人到達仁堂去,將該店所存「龍骨」全部檢選一通,又得有字者若干,「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王懿榮之子王漢章語)。
  • 甲骨文研究領域的四大學者
    甲骨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因其契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甲骨文出現在商朝,是目前能夠看到得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發現有一段傳奇,北京的金石學者王懿榮看病,在中藥鋪買來一味叫做「龍骨」的藥材,發現上面竟然有文字。由此,學術界展開了對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 你知道甲骨文是用來幹嘛的嗎?對我國文字發展有什麼作用嗎?
    你知道甲骨文是用來幹嘛的嗎?對我國文字發展有什麼作用嗎?從清代的王懿榮知道甲骨文以後,在他的後四年,就有一個名叫劉鶚的人寫了一篇關於甲骨文的文章,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把我們國家的甲骨文公之於眾。文字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際中,慢慢地創造出了來的,因為有需要所以才會被創造。而我國古代的文字,在經歷原始社會以後,在商朝的時候已經算是發展的比較成熟的階段了。甲骨文,是我們現在能夠發現到的最早的文字了。在商朝的時候,奴隸主們極端的相信神和鬼。
  • 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元,網友說難,繁體字還認不完呢
    片刻,劉老師呵呵一笑講道,老先生你說的已經不是新聞了,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早在四年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就發出懸賞公告了,據說只有一位研究者獲得了十萬元的獎勵。甲骨文識別的難度真大,如果多認識幾個甲骨文字,那不等於多掙了幾百萬元!老者的感嘆吸引了一位遛狗的年輕人,年輕人大聲說道,認幾個字有什麼難度,這個錢好賺,豬、牛、狗、雞這些字我全認識,村子路邊就甲骨文十二生肖。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人類社會之初,生產力極其低下,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作鬥爭。在人類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便於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遠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遠方的信息,單靠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字,於是,創造文字的工作就開始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
  • 17處上古文字,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早5000年歷史,至今無人能識
    賈湖七孔骨笛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在賈湖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種距今約8000多年前的文字。這裡的賈湖文化遺址,要比知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在年代上早1千多年。眾所眾知,甲骨文是目前公認最為系統的古文字,但在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17處古文字要比後來的甲骨文早5000年的歷史。
  • 11年了,以甲骨文《熟悉》獲高考作文6分的四川男孩,現狀如何
    ——綿陽南山中學的蒲體超老師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隨著時代的變遷,甲骨文慢慢退出文字的舞臺,發展到現在的簡體字。
  • 2016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預測:甲骨文
    (oracle bone script)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宇。這些刻在龜甲(tortoise shell)或獸骨上的文字已相當成熟。沒認識甲骨文之前,人們都把這些甲骨當作藥材。清代(the QingDynasty)學者王懿榮偶然發現了這些龜甲和獸骨。在仔細研究之後,他認為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是3000多年前商代(the Shang Dynasty)的文字。從這些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商代統治者的日常生活情況。甲骨文為研究漢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漢字DNA大檢測——甲骨文對照表(收藏版)
    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甲骨文別稱:契文、甲骨卜辭、龜甲獸骨文>數量:在迄今已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仍然有3000個左右的單字未獲識別載體:龜甲、獸骨風格類型:一是勁健雄渾型、二是秀麗輕巧型、三是工整規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豐腴古拙型
  • 中國漢字文化的鼻祖並不是甲骨文?而是河南的17個契刻符號
    說起最古老的中國漢字,眾所周知的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了,它們被鐫刻在骨片之上用於佔卜,看起來似乎是漢字的最初起源之處。但是在河南,當地專家們卻在一處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骨片殘骸之上發現了17個奇特符號,它們和商代的甲骨文有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些專家激動地指出這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古代歷史中,最早的書法藝術,論甲骨文之美
    甲骨文,在二十世紀初葉,曾在中國歷史、文化、學術等領域綻放異彩,它光芒四射,照耀全世界。同時,它的一條光線支流,表現於書法美術。為了欣賞殷代名史家書契的文字,許多人把卜辭中可以認識的字,集為聯語和詩詞,書寫出來供人懸掛欣賞這在「甲骨學」中,只能說是「遊於藝」的一種餘興。有位作家曾寫過一篇小品,叫作「新瓶舊酒」,意思是用古文字做新篇章。
  • 《甲骨文字帖》(《甲骨文字典》作者王本興最新力作)
    美、日、英、法、德、加、俄、韓等國以及我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都設立了專門研究機構。甲骨文的研究實際上有兩大類型與範疇,其一為學術性研究,側重於甲骨文字的考釋及甲骨文字所涉及的古代社會、軍事、天文、氣象、農業、商業與古代人們生活的各個斷面。其二為甲骨文字的契刻藝術與書法藝術的研究。而本文所收拓片放大的字帖範本,則屬於這類範疇。
  • 中國古代文字,精神的交流傳通,文字的演化
    這個工具就是一個共同體能夠「你知我知」的文字。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從象形圖畫過渡演化而來的。中國仰韶的陶片上刻著符號,有人說是文字,有人說不是。但大墳口陶器上符號已被多數學者認為是早於殷商甲骨文的文字,名為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