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威海 夢圓人生】他有一把草莓致富密鑰

2020-12-20 閃電新聞

「小叢,你又過來啦!」榮成市大疃鎮雙石於家村的一個草莓大棚裡,村民於同忠正忙著把草莓分類裝箱出售,看著市殘聯工作人員帶著幾位客人走進大棚,他立馬出門迎接。

此時正是於同忠忙碌的時候,作為殘疾人致富的典範,他憑藉一雙勤勞的雙手和自強的精神,建立起草莓採摘基地,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路。

於同忠曾是一位建築工人,常年的高強度勞動積勞成疾,2009年患上股骨頭壞死導致左腿殘疾。如此一來,家裡不僅沒有了主要收入來源,治療費也花去十多萬元,只得靠妻子遲健秀苦苦支撐。臥床三年,於同忠心裡焦急,他不想就這樣沉淪下去。

2013年,雙石於家村開始發展草莓採摘,草莓採摘基地建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做起採摘大棚的生意。看著村民一個個發家致富,於同忠心裡也有了主意。

2014年,於同忠在殘聯的鼓勵和幫助下,開始摸索種植草莓。他向親戚朋友借了六七萬塊錢,建起2畝草莓大棚。

「第一年建大棚我沒有經驗,殘聯的人過來幫忙,村民也來搭把手。」談起大家給予他的幫助,於同忠心懷感激。

「剛開始肯定很難,我腿腳不方便,不能蹲著摘草莓就跪著摘,活幹起來就不知道疼,到了晚上疼得睡不著。」於同忠回憶說。

在於同忠的精心照料下,棚裡結出的草莓又大又甜,產量還很高,第一年就賺了五六萬元。嘗到甜頭的於同忠以為拿到了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勁頭更足了。

沒想到,第二年一盆冷水就潑了下來,草莓突然染病,眼看著草莓苗一天天枯萎,於同忠急在心裡卻無可奈何。聽說此事後,殘聯工作人員幫他請來農業專家救急,專家診斷草莓得了紅心根腐敗,經過及時「搶救」,總算控制住了病情,但棚裡一半的苗都死了,收入大減,也愁壞了於同忠。「感覺天塌了,家裡的外債怎麼還上。」於同忠說。

「幸虧發現及時,還剩下一半的苗呢,我再加把勁,在產量上爭取一下,儘早把外債還清。」在殘聯的扶持下,於同忠也樂觀起來。

恰逢市殘聯評選殘疾人致富能手,於同忠憑著草莓採摘「淘金」的事跡,成為候選人之一。推選成功後,於同忠得到5000元的獎金,這筆錢雪中送炭幫他填上了外債的窟窿。

用了兩年時間,於同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真正開始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生活也走上正軌。

於同忠坦言:「剛開始得病的時候,腿疼得睡不著,家裡還沒錢,只能保守治療。那個時候感覺自己廢了。」看著勤勞樸實的妻子和尚年幼的孩子,他知道自己不能被身體的缺陷打敗。

「太多的人鼓勵我重新站起來,村書記帶著鄰居幫我家幹活,殘聯的人經常領一些客人來我家採摘。大家這麼熱心,我必須要振作,不能讓大家失望。」於同忠堅定地說。

「草莓種植的產量、客源、收入到現在都穩定了,來採摘的客人很多,都說我家草莓又香又甜,大多都是回頭客。」於同忠自信地說,現在一年下來能賺上5萬塊錢,比當建築工人的時候掙的還多。

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於同忠要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致富,實現自立自強。

相關焦點

  • 映紅農民致富路 丨乳山寨鎮發展草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紀實(二)
    映紅農民致富路 丨乳山寨鎮發展草莓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紀實(二) 2020-03-15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草莓敲開致富門
    2019年為增加貧困戶收入,村裡與精準扶貧「百企聯百村」對接企業——超豐種養殖合作社商定發展草莓種植項目,選定的草莓品種是兩年生四季草莓,草莓成熟後由超豐種養殖合作社負責銷售。項目商定後,本以為可以帶領村民大幹一場的丁啟龍遇到了難題。由於投資較大,收入沒有預期,村民沒有人願意嘗試。是選擇放棄,還是想辦法讓村民看到效益後再推進,丁啟龍選擇了後者。
  • 小草莓也能做成大產業!「草莓公主」王倩有本「甜蜜」致富經
    10年來,因為在帶動農民致富和鄉村發展方面獲得的成就,王倩先後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今年,王倩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團十八大代表。甚至到最後起不了床的時候,他決定把床搬到草莓地裡邊,就這麼住著。」在王倩看來,父親對草莓的愛近乎執著,「當時我們在草莓田裡搭建的活動板房,正值七八月份,普通人都受不了那種熱,但父親依然要守著他的草莓苗。」當時很多社員都來王倩家看望她的父親。「他們看著父親的眼神有希望也有擔憂。一方面他們希望父親能夠好起來,繼續帶領他們致富。
  • 草莓、西紅柿、新鮮蔬菜……威海臨港區冬季採摘熱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入冬以後的第一場強降雪為威海大地的田野鄉間披裹上了潔白盛裝,與美景相伴的,是熱度越來越高的冬季採摘遊大幕的拉開。「快嘗嘗我們的草莓,非常甜!」近日,當記者來到位於威海臨港區汪疃鎮的威海碩果生態農場西區的草莓大棚裡,種了9年草莓的園主石海霞熱情招呼著。摘下一顆個大飽滿紅彤彤的草莓,聞起來香氣十足,入口品嘗果然味美香甜。當下,並不是草莓大面積成熟的時節,但在石海霞經營的6個草莓大棚內,已是紅彤彤一片,早就有遊客陸續預約上門採摘,這還要得益於園區的自主育苗和肥料的施用。
  • 山東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採摘、擺箱、上秤、裝車,日前,記者在育黎鎮龍角山村看到,該村的草莓大棚一片忙碌的景象,種植戶們臉上掛著滿足和喜悅。  村裡該發展什麼致富項目?怎樣才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這成了困擾村兩委的頭等大事。  前幾年,村黨支部書記許同惠在一次外出考察時發現,不少村現在都利用土地資源發展大棚種植,而且收益比較可觀。於是,經村兩委商議,決定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號召百姓上比較賺錢的草莓大棚。  一個鋼架結構的草莓大棚造價六七萬元,普通百姓根本支付不起這筆費用。
  • 草莓炒芹菜 威海奇葩食堂菜品成「網紅」
    最近,威海職業學院一食堂推出的「草莓炒芹菜」成了新「網紅」 學生們特意購買品嘗它,紛紛拍照上網「曬」它,有事沒事議論它……故事開始了
  • 半月談|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
    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半月談 交口縣位於呂梁山脈中段,曾是山西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尚家溝村位於交口縣最南端,是深度貧困的典型代表,貧困發生率曾高達60%多。在這裡,一個小小的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2017年,尚家溝村組建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然而,由於技術不成熟,一場高溫天氣讓全村70多萬菌棒損失過半,直接經濟損失達140多萬元。投資商突然撤資,菌菇基地爛尾,貧困戶分紅遭受損失,面臨如此困境,在外經商的張建斌被村民「請」了回來。「村民都選他,就覺得他有能力把這個撐起來。
  • 東海縣新沭村:顆顆紅草莓映紅戶戶致富路
    20世紀80年代初,新沭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謝春光在全村率先進行了草莓試種,成為全村第一個萬元戶。2003年,謝春光成為新沭村黨組織的領頭雁,在他的帶動下,不少村民紛紛改種草莓,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村民的收入也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
  • 「太康縣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小草莓託起致富
    拓寬貧困村致富渠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路上,太康縣城郊鄉陳莊村積極發展「大棚經濟」,將「大棚經濟」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為當地群眾選準、選好脫貧致富路,託起了該村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夢。在城郊鄉陳莊村筱茗農業的草莓溫室大棚裡,記者看到嬌嫩的草莓正散發著盎然生機,一排排綠蔥蔥的草莓苗整齊地排列著,白色的小花仰著粉嫩的花蕊,一眼望去,長勢甚是喜人。層層疊疊的葉子下面結滿了小小的草莓果實,有的已經發紅,馬上就可以進行採摘。太康縣城郊鄉陳莊村筱茗農業負責人王君說:「今年草莓長勢不錯,價格還高,收入估計能達到100萬左右。」
  • 威海裡口山推行「綠色理念」 草莓獲國字號綠色認證
    近年來,隨著生態農業旅遊的持續開發和日漸成熟,威海裡口山已經成為市民休閒遊的首選。近日,裡口山裡再傳喜訊,由一家果品專業合作社註冊的商標正式啟用,並且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雖然草莓還沒有大量成熟,但在董國模的大棚裡,綠葉、白花、紅果交相輝映,分外好看。對於草莓的品質,種植了四年草莓大棚的董國模信心滿滿。草莓種植戶董國模表示:「我們這個草莓,從上架到銷售,做到真正無公害。我們要講良心,不能做對不起旅客的事。」
  • 孩子不愛學習,真想逼他一把
    經常聽到有人說,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孩童時期,是最沒有自控力的時期。他根本不知道學習對他人生的重要意義。每次看到我家孩子無節制的玩手機,玩玩具,看電視,貪玩到連作業都不寫,我心裡真是著急上火,真想教育他一頓,逼他一把。就算知道孩子不愛學習,也要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雖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每當看到他玩物喪志,就會為他的前途堪憂。
  • 全國草莓盛會,今天在我市開幕!(內附特等獎、金獎草莓名單)
    李健在致辭中指出,句容是鎮江「三農」工作的一方福地,草莓是鎮江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草莓產業經歷了從「沒人種」到「家家種」、從「一株苗」到「一條鏈」、從「辦好節」到「幹好事」的發展歷程,如今草莓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金果子」、鄉村振興的「大產業」、福地名城的「新名片」。
  • 讀《草莓人生》有感
    自立門戶兩年來,事業進入了低谷期,此時傳來了父親病倒的消息,惠介不得不回到富士山下的老家幫忙打理家中的草莓,沒想到他的人生竟因為酸酸甜甜的草莓而轉變。人生有一萬種可能,我不想活成乾巴巴的一種樣子。從剛開始對農業的牴觸,到後來潛心研究草莓的種植方法,惠介相信人生有多種可能。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1月14日上午,在大營鎮大營村博源種植合作社的草莓種植大棚裡,一畦畦油綠茂盛的秧苗裡點綴著一顆顆色澤飽滿、紅豔動人的草莓,三五成群的遊客正高興的忙著採摘、品嘗、拍照,現場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 關於草莓的事,問他準沒錯
    今年54歲的劉廣學和草莓打交道20多年,是滬上首批研究草莓裁培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之一———   他們活躍在田埂魚塘大棚,手把手指導農民科技致富;他們甘願長駐鄉村三尺講臺不計報酬,精心培育祖國的花朵……在建設上海新農村的徵程中
  • 學校食堂推草莓炒芹菜:清新爽口 適合減肥(圖)
    最近,威海職業學院一食堂推出的「草莓炒芹菜」成了新「網紅」  學生們特意購買品嘗它,紛紛拍照上網「曬」它,有事沒事議論它……故事開始了——  當翠綠的芹菜遇上鮮紅的小草莓  「我們學校最新出爐的黑暗料理——草莓炒芹菜……你咋不上天呢?」
  • 小草莓也能做成大產業!「草莓公主」有本「甜蜜」致富經
    2017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今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考察,他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王倩重科技,惜人才。
  • 小草莓撬動南海新區鄉村產業大振興
    齊魯網威海5月30日訊(記者 李志鵬 肖夢凡 通訊員 王曉根)初夏的南海新區,草木葳蕤,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正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迸發。5月28日下午,威海南海新區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棚、露天基地相間,片片的銀白色連著綠色,生機盎然。
  • 威海處處都有最暖雪中情
    威海處處都有最暖雪中情 2021-01-07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考作文輔導95:堅定信心,排除萬難,爭取夢圓
    開學後,正想破罐破摔時,接到了高考延期的通知,看到了您49歲考研的事跡,您對人生、對自己負責態度,您對學習真心喜愛、活到老學到老的行為,深深觸動了我:敢於逐夢而行,人生就會發光,沒有什麼來不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以前的我知道:「低欲望」「佛系」是種相當愜意的生活方式,今天我才知道:有夢想的人生最靚,知奮鬥的青春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