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子女的你,努力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悲劇的開始

2020-08-16 情感伊號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於是會絞盡腦汁讓自己的子女在方方面面都能夠比其他同齡人突出。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畢竟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發展更順利,更有很多父母或許自身原來就是沒有那麼好的條件,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會盡力去做到儘可能周到,唯恐不及。

然而,當我們把角度擺到子女身上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很多無奈與迫不得已,畢竟很多時候真的會感覺很累。

曾經不止一次有新聞報導關於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最終卻選擇自行了結自己的一生來求解脫的悲劇。

一位從小就陽光開朗的小林(化名)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年級表現最好的尖子生,最終也因為大學入學考試中極好的表現終於順利進了一所很頂尖的名校。一切都是如此的意料之中,他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而自己也一直都從來沒有讓父母失望,一路走來,他不僅學業表現上突出,更是有諸多才藝,也特別受身邊同學的歡迎,可以說是十分完美。

然而,如此優秀的他終於撐不住了,一天晚上,在留下遺書之後便獨自外出在湖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遺書上的每一個字都刺痛著父母的心,那上面寫滿的全是自己一路走來的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做到的優秀以及自己內心隱藏已久的掙扎和絕望,他說自己只是累了,想要歇一下,20多年來的優秀的背後卻藏著一顆如此絕望和憔悴的年輕的靈魂,很難說是誰的錯,但是,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要反思。

對於父母而言,在陪伴子女走向優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子女的感受和想法的理解,父母有給孩子做安排的資格,但是絕對沒有剝奪子女自己想法和思考空間的權利,如果子女實在接受不了或者意不在此,大可以幫助孩子朝他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你應該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時刻保持一副隨時拒絕子女意見的姿態,更不要連讓他們表自己的機會都沒有。

一味對子女感受和想法的忽略,最終再多的優秀都會成為煙雲,而最終造成的悲劇是絕對不可挽回的。

而對於子女而言,在理解父母一片苦心的同時,也要敢於和父母溝通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不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父母可能會覺得你自己可以繼續下去,到最後,就像是一個長期未解決持續積累的矛盾,終會有爆發的時候。我們沒有義務非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去走,無論何時,都應該要敢於說明自己的想法。

既然我們可以說話就應該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溝通,既然我們的心都是熱的,就應該要努力地去感受,去理解。一旦溝通和理解中的任何一環脫節,那麼誰都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發生。

——END——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和關注!

聲明:文章為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外人看來一無是處,長大很難有出息
    孩子就像一張白色的紙,父母在上面畫的顏色。有些父母知道如何創造,有些父母沒有接受相關的教育,他們在子女的教育中容易出現偏執。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對孩子有很多簡單的期望。例如,我希望孩子將來會很安全,希望孩子快樂成長並過上幸福的生活。隨著時間的發展,父母在不同的時間開始有了新的期望。
  • 什麼樣的父母晚年容易成為子女的負擔?可不是大家想像的「沒錢」
    文|秘籍君家有四歲男娃一枚,我每天掛在嘴邊的話是「我要努力,將來要成為孩子的驕傲」,老公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覺得,為人父母,與其想要成為孩子的驕傲,不如朝著「將來不成為孩子負擔」這個方向努力。畢竟,孩子與父母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當孩子長大,父母老去時,我們默默在孩子身後,成為讓他安心的後方,照顧好自己,不成為羈絆他闖蕩奮鬥的負擔,就已經很好了。
  • 父母給了你生命,你卻要了父母的命!福建殺父案悲劇背後的思索
    這是一場人間悲劇!父母給了你生命,你卻要了父母的命!悲劇的背後,既是人性的考量,也是命運的思索。父母辛苦勞動,掙錢養家,為的是什麼?為了家裡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大了能有出息,能過上好日子。在絕大多數父母看來,他們是不索求任何回報的,他們覺得這是他們應盡的本分。所以身為子女,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要有感恩之心。有了感恩之心,自然就會盡孝道。然而人性是複雜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會漸漸迷失。
  • 努力工作的意義不是餬口,而是讓子女父母更有底氣的生活
    努力工作,咬牙堅持,雖然日復一日,雖然經歷了冷眼,挫折,冷漠,甚至無助,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並且咬牙不放棄的認真工作,因為我們的努力付出是為了當自己成為一個中年人的時候可以成為家中的脊梁。作為一把家中的大傘,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出息,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齡孩子當中不會因為沒錢而自卑的那一個。
  • 男孩增肥30斤救父:你眼中那個不努力的孩子,永遠在努力地愛你
    在父母眼中,這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對父親的愛,這個過程有委屈,也有害怕,但更多的是對父親病情的擔憂,讓他不畏艱險,無懼痛苦。02 在孩子眼中沒有不完美的父母在一個採訪中,有記者問路子寬:-「爸爸在你眼中是怎樣的形象呢?」
  • 這4類父母,晚年容易成為子女的「搶手貨」,希望你在其中
    ,老了容易成為「搶手貨」,孩子會爭著孝敬1.能養活自己,不用子女幫扶太多的父母父母如果老年有一定積蓄,或者有固定的養老金,會減輕子女很多負擔,孩子們贍養起來比較輕鬆。現在年輕人經濟壓力很大,如果父母沒有經濟來源,子女就要兼顧撫養孩子和老人兩方面,擔子很重。有些不堪重負的就會覺得父母是累贅,進而滋生怨氣,導致不能好好盡孝。
  • 兩起孩子殺害父母悲劇的反思:教育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麼?
    要從2020年兩起孩子殺害父母的悲劇說起:悲劇1:今年5月底,青島一位女律師被自己15歲的女兒在家中勒死。原因是母親平日對女兒要求過嚴,導致孩子對母親積怨已久。這個對年幼恆河猴頗為殘忍的實驗,對於同屬靈長類、未成年期最長的人類卻具有非凡的意義:一個人類的孩子,如果在漫長的養育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他不僅無法成為一個有「愛」的孩子,也註定無法對他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回饋以「愛」。
  • 不奢求成為偉大的母親,努力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及格媽媽
    如果我們用力過猛,愛可能會變成了溺愛、控制和傷害,又或者「以愛之名」,讓孩子背負我們的夢想和期待,讓「為你好」成為愛的慣常理由。分不清界限和對生命的尊重,就會把孩子視為可以隨意支配的「玩偶」,更加可悲和恐怖的是,當中還有父母把孩子隨意作為洩憤的對象,甚至釀成悲劇。哪裡還有愛可言。
  • 讓孩子看見,父母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最有效的教育
    70多歲仍活躍在舞臺上,她的前半生過得磕磕絆絆,經歷過不幸的婚姻,獨自帶著三個孩子,卻依然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三個孩子不僅長大成人,更是優秀到發光。脫不花在梅耶·馬斯克的《人生由我》序中這樣寫道:對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讓他們看見你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
  • 很矛盾,真正懂得愛子女的父母其實並不希望他們「過得好」
    而身為父母,也會有不同的造化。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同,最後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愛」和「懂得去愛」是完全不同的。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其實往往並不希望子女「過得好」。這看似很矛盾,其中揪心之處卻鮮有人知。
  • 人到晚年,啥樣的父母會拖累子女?孩子:不是不孝,是無能為力
    但人到老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怕就怕拖累了子女,子女辛辛苦苦掙的錢,一轉眼就「奉獻」給了醫院,人生等於重新來過,身為父母也是於心不忍。但到了晚年,有2類父母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拖油瓶」,希望子女們能頂得住。
  • 子女結婚後能成為好公婆的三個生肖,嫁入這樣的人家是福氣!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對子女,原本不用傾盡一生。只不過,有些生肖的父母一輩子都把心思系在了子女身上,而且愛屋及烏,就算子女成婚後,對待子女的另一半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 60歲的父母要離婚,作為子女你會支持嗎?
    導讀:60歲的父母要離婚,作為子女你會支持嗎? Q:你們大家怎麼看? 網友二:我一直以為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裡,直到結婚生子後,我才知道父母之間已經水火不容。母親說過很多次離婚,父親有更多考慮沒有分的動作,但卻一直後悔當初娶了母親。感謝父母對我的隱忍和付出,女兒只想說,別委屈了自己,想離就離。
  • 伴你成長--父母與子女相處的藝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離開爸媽身邊,不再是那個呀呀學語的孩童,而父母也不再是那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從小到大,父母就像我們頭上的一片天,始終陪伴在我們身邊。而無解的是,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再愛向父母傾訴,爸媽遇到事也不再跟我們溝通,我們心裡的東西也不再跟父母分享。我們就像活在不同的世界裡,誰也無法穿越到對方的地方。
  •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是合格的父母嗎?
    父母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父母,當孩子牙牙學語時,是父母教會他們說話;當孩子開始自己吃飯時,是父母教會他們用筷子……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孩子吃飽穿暖,更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
  • 別成為裝模作樣型孩子父母
    …… 多少孩子父母,自工作後看不到有多少努力,上上班賺賺錢,吃吃喝喝,非常瀟灑,但他們卻在逼著孩子努力學習,自己沒考上什麼名校名牌,卻要求孩子考什麼清華北大。很多孩子父母會說,別指責我們,我們不批評你們老師已經給你們面子啦。你們要知道,我們作家長的都很忙,我們童年時期,我們的父母也不怎麼管我們,比我們做的更簡單。
  • 在孩子眼中,父母感情好,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
    圖片來自網絡在婚姻裡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雙方去諒解對方,包容對方,現實生活很多夫妻都是湊合過日子,相互怨恨,不再留戀對方,感情破裂的也大有人在,不離婚雙方都很痛苦,離婚只是暫時脫離了痛苦的婚姻環境,並不代表離婚後的生活會幸福,在孩子眼中
  • 壞情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在很多家庭裡,父母會無理由地把自己工作、生活、情感上的不良情緒,全都發洩到子女身上。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的好運氣莫言在《母親》一文中寫道: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 如果父母成為老賴,那么子女會受到影響嗎
    如果父母成為老賴,那么子女是否會受到牽連呢?可能很多人聽說過一句老話「父債子還」,然而實際上這句話在我們現在的法律中是得不到支持的,然而在有些例外情下法律也是支持父債子還的:如果父母借債不是用於個人消費,而是用於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那么子女作為受益人是需要承擔債務責任的。說得再極端些如果父母就是為子女結婚買房而產生的借貸行為自然需要子女承擔相應的責任。
  • 解決——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衝突
    時代的顛覆造就了萬丈高岸深谷,父母在這邊,孩子在那邊,彼此相望,眼中流露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內心裡卻都不肯放下自己固執的價值觀。 那麼,造成這種隔閡的元兇是誰?時代,父母,還是子女?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不清的問題。所以這種時候,我們不妨換一個更具實際意義的問題——誰才是最有責任率先翻越代溝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