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法院探索涉家暴案件分別庭審,避免二次傷害

2020-12-20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左燕燕)北京市西城區法院正在探索涉家庭暴力案件分別庭審,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這是新京報記者從西城區法院今天(11月28日)發布的《家事審判改革工作白皮書》中了解到的。

2016年6月,西城區法院被最高法確定為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近三年來,西城區法院審理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率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

西城區法院發布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數據:西城區家事案件逐年攀升

西城區法院介紹,近5年來,西城區離婚、繼承、贍養等各類家事糾紛頻發,家事案件收案量明顯增加。2014年至2018年,西城區法院共受理各類民事案件109162件,其中家事案件收案17096件,佔比16%。年收案量中,家事案件收案逐年攀升。

從案由上看,西城區法院收案量最大的前五類案件家事糾紛案件(包括特別程序案件)是離婚糾紛、繼承糾紛、申請宣告公民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離婚後財產糾紛和申請確定監護人,其中,離婚糾紛案件數量最多、佔比最重。

從訴訟標的額來看,家事案件涉案總標的額迅速上漲,從2014年的5億元左右至2019年上半年就達到12億元。

從結案方式上看,家事案件調解撤訴率和服判息訴率穩步上升。

特徵:人身保護令籤發率大幅提升

西城區法院調研發現,收案量前五類家事案件呈現出以下顯著特徵:離婚案件當事人年齡分布兩極化,58.2%的離婚案件由60歲以上老人提起,31.6%的案件則由80、90後提出,老年和青年群體已經成為離婚高發人群。

同時,繼承案件的事實查明難、審理周期長,繼承案件一般涉案當事人多、法律關係交織龐雜,涉案財產類型多樣且涉及評估、鑑定等程序;

此外,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率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的籤發率反映出受到家暴侵害的當事人維權意識不斷提升。

改革:探索適用涉家暴案件分別庭審規則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6月,西城區法院被最高法確定為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隨後,西城區法院進一步轉變審判理念,建立了引入心理疏導專家、家事調解員的「3+2」新型審判團隊,逐步成立一系列專業化合議庭,開啟了多項家事審判改革機制探索。

西城區法院曾審理一起離婚案件。原告稱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與被告離婚,兒子由其撫養。被告同意離婚,但同樣主張兒子的撫養權。訴訟中,原告稱其多次受到被告威脅、傷害,向法院申請不與被告同時出庭。法官根據原告的陳述、行為表現及相關證據判斷,本案雙方不宜同時出庭,故適用涉家暴離婚案件分別庭審規則,分別傳喚雙方到庭陳述、質證。最終法官結合當事人陳述及證據,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孩子由原告撫養。

這是西城區法院探索適用涉家暴案件分別庭審規則的一起典型案例。

法院介紹,考慮到涉家庭暴力離婚糾紛案件中部分受害方不願再次面對施暴方的心理,探索對涉家暴離婚案件當事人適用分別庭審規則,分別詢問雙方意見,既避免受害方受到二次傷害,亦有利於當事人完整地陳述事實、表達意見。

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編輯 郭琛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多位代表建議增設網際網路法院 專業化審理涉網際網路案件
    多位代表建議增設網際網路法院  專業化審理涉網際網路案件;重在探索新的司法管轄模式和規則  隨著電商、共享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業態的發展,相應的涉網際網路訴訟案件隨之增多,專門審理此類案件的網際網路法院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 唐山豐南區、開平區法院分別依法審理兩起涉惡、涉黑案件
    導 語11月7日、8日,唐山豐南區,開平區分別依法審理兩起涉惡、涉黑案件。豐南法院依法審理被告人劉某某等12人涉惡案件11月7日,豐南法院開庭審理了劉某某等12人涉惡勢力犯罪案件。開平法院公開審理常某西等23名被告人涉黑案件11月8日,開平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常某西等23名被告人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 北京探索關鍵證人出庭作證機制
    關鍵證人出庭提高訴訟效率  2009年3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終審裁定駁回曹驥上訴,維持西城區法院一審判決:曹驥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案件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及法院一審和二審期間,曹驥均拒不認罪。是關鍵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幫了大忙。」回憶起這件棘手的案件,西城區檢察院的辦案檢察官記憶猶新。
  • 上海靜安法院發布2019年度涉老民事案件審判白皮書 涉老民事案件調撤率逾五成
    央廣網上海10月23日消息(記者周洪)10月23日上午,在重陽節前夕,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靜安法院)發布2019年度涉老民事案件審判白皮書,通報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上海靜安法院涉老民事案件審判情況。此次發布會也是上海法院推進司法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場。
  • 農村家暴頻發 婦女離婚八成以上因家暴
    根據懷柔法院受理的案例分析,現階段農村婦女受家暴頻發,從語言辱罵、恐嚇到程度不一的毆打,甚至包括對女方日常行為的控制、對女方家人施暴等。  然而涉家暴行為在司法審理中多會遇到難舉證、難認定、難賠償等問題。總體來看,農村婦女提供的多為自己一方口述的「孤證」,法官很難認定為家庭暴力。
  • 深州法院利用遠程視頻審理涉服刑人員民事案件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深州法院採用遠程視頻方式,成功審理一起涉服刑人員的民事糾紛案件。這也是深州法院與深州市看守所合作,創新舉措,利用遠程視頻開庭審理的涉服刑人員民事案件。庭審現場 供圖/深州法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監獄系統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監管區域實行封閉式管理,此案也因被告在深州市看守所服刑,難以線下開庭審理,一度陷入僵局。
  • 北京西城區法院召開通報會發布旅遊糾紛典型案例
    正義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於瀟)7月2日,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對外發布旅遊糾紛典型案例,並開出了「風險提示單」,提示旅行者建立風險防範意識,保留好相關票據以便維權。趙女士將旅行社起訴到北京市西城區法院。  該院審理認為,旅行社提供的格式條款明顯加重了旅遊者方的責任,有失公平,不予採納,最終判令旅行社扣除必要費用後,將70%的團費退還給了趙女士。  這是該院民事審判一庭安毅昆庭長在新聞通報會上向公眾介紹的一起旅遊糾紛典型案例。
  • 重視家庭暴力危險性,為法官、當事人和代理人創造安全的庭審環境丨敬法
    但是我們的法庭很少考慮家事案件尤其是涉家暴案件的危險性,我也就不得不謹慎一點。 就在一個星期之前,11月13日,哈爾濱市雙城區法官郝劍被一起離婚糾紛的被告持刀殺害。而這名被告的妻子之所以提起離婚訴訟,很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被告經常對其實施家庭暴力。法院判決準予離婚之後,被告遷怒於法官,到法院將法官刺死。
  • 臨武:人大代表走進法院旁聽涉惡案件庭審
    9月3日,臨武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王慶國等8人強迫交易罪案。臨武縣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王慶國等8人及其辯護人均到庭參加訴訟。市人大代表黃文強、駱際菲及部分縣人大代表走進法院旁聽庭審。2016年8月,被告人王冬華與王慶國多次協商,在取得一車隊同意後,王冬華與被告人王友良等人組成太和二車隊,一起為祥豐公司提供運輸服務,王冬華擔任二車隊隊長。
  • 蕪湖市首例「套路貸」涉惡案件公開庭審
    本案既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我市法院審理的首例「套路貸」涉惡案件,也是我市基層法院首次採取七人合議庭方式開庭審理的案件。 11月15日上午,徐某某等9人涉嫌詐騙、尋釁滋事、非法拘禁案在蕪湖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本案既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我市法院審理的首例「套路貸」涉惡案件,也是我市基層法院首次採取七人合議庭方式開庭審理的案件。
  • #女子遭家暴離婚被駁回 法院回應#面對家暴到底應該怎麼辦?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正寧法院法警全力保障涉惡勢力案件庭審安保工作
    10月13日至14日,正寧法院開庭審理了王萍萍等12人涉惡勢力犯罪案件,法警隊聽從指揮、組織有序、堅守崗位,全力以赴保障庭審有序進行。高站位 緊密部署接受任務伊始,法警隊高度重視,將此次庭審安保工作作為「實戰化訓練推進年」的演練科目,以強能力、鑄警魂、保安全為主題,召開部署動員大會,制定庭審安保工作實施方案,分析研判庭審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提前制定處突方案,將整個庭審任務分解到個人,確保各個環節無縫對接。
  • 庭審直播給中國司法帶來了什麼
    增強庭審程序「儀式感」  近年來,北京西城區法院把庭審網絡直播作為法院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實現庭審直播常態化。  「庭審直播有利於加強庭審程序的『儀式感』,使得法官更在意庭審效果,從而促使法官重視庭審駕馭能力的提高。」
  • 法院「庭審復盤」六步法探索出了新路徑
    二突出總結提升通過「橫向切片」推進「復盤內容」精細深入以往法院系統開展的「庭審復盤」活動,主要為縱向型復盤,即於一次庭審後組織復盤人員就全案庭審情況進行考查,缺點在於涵蓋內容寬泛、發散,無法在「點」上形成對抗性。
  • 祁縣法院法警大隊順利完成一起涉惡案件庭審警務保障任務
    本文來源:祁縣法院近日,祁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涉惡案件,此次庭審由黨組成員、副院長申祁軍擔任審判長。由於該案件涉案人數眾多,案情重大、複雜,又處在疫情防控期間,法警大隊為庭審活動進行了大量警務準備實施工作,庭審活動得以順利進行、萬無一失。
  • 北京一中院邀請市人大代表現場觀摩再審案件庭審
    為進一步加強法院與人大代表的溝通聯絡,保障人大代表對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建議權和監督權,8月18日下午,北京一中院邀請仉鎖忠、王慧敏、朱建嶽和何宏彬4位北京市人大代表來院,對一起涉農村集體土地合同糾紛再審案件進行旁聽庭審。院黨組書記馬強,黨組成員、副院長馬來客接待代表一行。
  •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原來,自2020年4月1日起上海法院啟動為期6個月的運用現代科技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為貫徹落實市高院關於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庭審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4月13日至14日,上鐵法院作為首批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之一,嘗試運用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的方式開庭審理了三起案件
  • 高利放貸暴力行兇 豐南法院開庭審理二起涉惡案件
    、李某等18人二起涉惡勢力犯罪案件。2013年至2017年間,被告人李某以經營某商行為幌子,糾集劉某、王某某以及孫某某等11人在唐山市曹妃甸區、灤南縣等地向賭博人員及急需資金周轉人員發放高利貸,為索要到期債務和高額利息,多次實施非法拘禁、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行為,為非作惡,欺壓百姓,對受害人的身心、家庭、生活造成嚴重傷害
  • 庭審直播給中國司法帶來了什麼:實現公平正義「看得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李亮介紹,從中國庭審公開網境外訪問情況看,各大洲訪問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亞洲(超過6億次)、北美洲(超過5億次)、歐洲(超過2億次)、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中國法院的庭審公開工作獲得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庭審直播極大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 【掃黑除惡】韓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李某等6名被告人涉惡刑事案件
    渭南政法網 2020年9月9日上午9時,韓城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李某等6名被告人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涉嫌惡勢力犯罪團夥一案。公訴機關指控,2015年至2017年,被告人李某、孫某甲、周某某、孫某乙經常糾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在韓城市新城區、金城區、龍門鎮、西莊鎮等地多次實施搶劫、故意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