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左燕燕)北京市西城區法院正在探索涉家庭暴力案件分別庭審,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這是新京報記者從西城區法院今天(11月28日)發布的《家事審判改革工作白皮書》中了解到的。
2016年6月,西城區法院被最高法確定為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近三年來,西城區法院審理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率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
西城區法院發布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數據:西城區家事案件逐年攀升
西城區法院介紹,近5年來,西城區離婚、繼承、贍養等各類家事糾紛頻發,家事案件收案量明顯增加。2014年至2018年,西城區法院共受理各類民事案件109162件,其中家事案件收案17096件,佔比16%。年收案量中,家事案件收案逐年攀升。
從案由上看,西城區法院收案量最大的前五類案件家事糾紛案件(包括特別程序案件)是離婚糾紛、繼承糾紛、申請宣告公民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離婚後財產糾紛和申請確定監護人,其中,離婚糾紛案件數量最多、佔比最重。
從訴訟標的額來看,家事案件涉案總標的額迅速上漲,從2014年的5億元左右至2019年上半年就達到12億元。
從結案方式上看,家事案件調解撤訴率和服判息訴率穩步上升。
特徵:人身保護令籤發率大幅提升
西城區法院調研發現,收案量前五類家事案件呈現出以下顯著特徵:離婚案件當事人年齡分布兩極化,58.2%的離婚案件由60歲以上老人提起,31.6%的案件則由80、90後提出,老年和青年群體已經成為離婚高發人群。
同時,繼承案件的事實查明難、審理周期長,繼承案件一般涉案當事人多、法律關係交織龐雜,涉案財產類型多樣且涉及評估、鑑定等程序;
此外,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率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的籤發率反映出受到家暴侵害的當事人維權意識不斷提升。
改革:探索適用涉家暴案件分別庭審規則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6月,西城區法院被最高法確定為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隨後,西城區法院進一步轉變審判理念,建立了引入心理疏導專家、家事調解員的「3+2」新型審判團隊,逐步成立一系列專業化合議庭,開啟了多項家事審判改革機制探索。
西城區法院曾審理一起離婚案件。原告稱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與被告離婚,兒子由其撫養。被告同意離婚,但同樣主張兒子的撫養權。訴訟中,原告稱其多次受到被告威脅、傷害,向法院申請不與被告同時出庭。法官根據原告的陳述、行為表現及相關證據判斷,本案雙方不宜同時出庭,故適用涉家暴離婚案件分別庭審規則,分別傳喚雙方到庭陳述、質證。最終法官結合當事人陳述及證據,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孩子由原告撫養。
這是西城區法院探索適用涉家暴案件分別庭審規則的一起典型案例。
法院介紹,考慮到涉家庭暴力離婚糾紛案件中部分受害方不願再次面對施暴方的心理,探索對涉家暴離婚案件當事人適用分別庭審規則,分別詢問雙方意見,既避免受害方受到二次傷害,亦有利於當事人完整地陳述事實、表達意見。
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編輯 郭琛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