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詠食蟹:秋風起蟹腳癢,秋蟹肥秋蟹香

2020-12-23 新悅讀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紅樓夢·詠蟹》

世界上甲蟲類生物,皆肉質鮮美,蟹尤為之。蟹橫行,俗謂螃蟹,其眼如骨,腹似蟬,頭若蝦而足如鱟,爪象釘子似的銳利,張開雙螯仿若舉著長柄斧頭亂舞。因為它橫行霸道,氣勢洶洶,初時古人不敢吃,所以才有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首吃螃蟹者,真乃勇士也!

相傳在大禹治水時,太湖流域水體長有一種甲蟲,其張牙舞爪,長相兇惡,每到夜晚爬上岸來偷吃稻子,還用一對強有力的大鰲傷人,人皆懼怕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用火把驅趕,豈料甲蟲見到光亮卻越聚越多。大禹派了一位名叫「巴解」的壯士前去督工,但因這種甲蟲傷人而影響了工程的進展。後來巴解想出一個好辦法,即在湖岸邊挖出溝壕,置多隻火把於壕中,待甲蟲爬上來翻入溝裡,便用事先準備好的開水澆進去,這些甲蟲很快就被燙死了。微風吹來,巴解聞到一股奇特的馨香,於是好奇地把甲殼揭開,壯著膽子咬了一口,頓感鮮美異常,回味無窮!上古先民首次吃蟹就是這麼來的。

蟹原為稻田裡的害蟲。《國語越語範蠡》有:越王勾踐召範蠡曰:「我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重,其可乎?」對曰:天應至矣,人事未盡也,王姑待之。」吳國這次蟹災很重,蟹吃光了稻子最後連種子都沒有留下來,這是導致吳國滅國的重要原因。另據元朝高德基在《平江記事》:「大德丁未,吳中蟹厄如黃,平田皆滿,稻穀蕩盡。」明時《王瓊集》曾有記載「嘉定,海濱地多產蟛蚎,狀如小蟹,橫行岸塍間,為苗害,不減蝗災。」清光緒《安東縣誌》:「天啟七年,河漲大水,蟹傷禾,……」若今食貨見之,無不雀躍,而後人把吳國、明朝覆亡歸罪於美女西施、陳圓圓,無非是男人有心諉過、無心領罪罷了,吏治腐敗與自然災害共振才是導致王朝崩潰的主要原因,幾個弱女子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呢?

世界上各種蟹類有4700多種,我國就有近600種,北至遼河、南至珠江漫長的海岸線上都有分布,因其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為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溝蟹、海蟹等。北宋傅肱所著《蟹譜總論》:「生於濟鄆者,其色紺紫;生於江浙者,其色青白。小者曰蟛蚎,中者謂之蟹,匡長而銳者謂之蠞,甚大者謂之蝤蛑。」按照不同產地品種、大小、形狀、生理構造,蟹又被稱為蟛蜞、執火、擁劍、長卿、郭索、無腸公子等。國人喜食的大閘蟹為生長在長江水系的一種河蟹,學名為「中華線螯蟹」。

古人云:「蟹因霜重金膏溢,橘為風多玉腦鮮。」據陶弘景記載「蟹未被霜者甚有毒,以其食水莨也,人或中之,不即療則多死。至八月,腹內有稻芒,食之無毒」。水莨俗稱天仙子,是一種生長在水岸邊的草本植物,葉如長卵,根莖塊狀,有毒。蟹為雜食動物,也吃水莨,因而夏時吃蟹容易中毒,在醫療條件簡陋的古代甚至致人死亡。到了深秋,稻穀已熟,蟹食稻芒可消體內之毒,此時食蟹不唯味道鮮美,亦更為安全。

「蟹之為物,雖非登俎之貴,然見於經,引於傳,著於子史,歌詠於詩人,雜出於小說,皆有意謂焉。」東漢郭憲所作《漢武洞冥記》:「善苑國嘗貢一蟹,長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殼勝於黃膠,亦謂之螯膠,勝鳳喙之膠也。」傳說這種蟹大而鮮,別說燕窩,即便「鳳喙之膠」亦不如也。宋陶谷《清異錄》記載:「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糖蟹。每進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鏤龍鳳花雲貼其上。」由此可見煬帝對蟹喜愛之深。明朝劉若愚《明宮史》有:「(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當時宮廷一次蟹宴簡直如同過節一般熱鬧,參與者人人興奮,個個歡欣。據傳清康熙帝第一次巡幸江南正值深秋,從鎮江到蘇州途經常州奔牛,品嘗當地孟河的熗蟹,贊曰:「可以致遠,美妙絕倫。」

宮廷如此,文人墨客更把食蟹作為秋之頭等大事,寫下了大量詠蟹的詩文,為人們品蟹增添了雅趣。晉代名士畢卓有言:「得酒滿載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在魏晉文人的心中,蟹與酒帶給人的是何等的暢意,簡直連神仙都不如。

唐代李白在《月下獨酌》中寫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映入我們眼帘的是詩人那一副持螯舉觴之態,疏狂高傲之狀。皮日休的《詠蟹》詩云:「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逐從肉上生。莫道無腸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全詩不作一個蟹字,卻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寫得活靈活現,道出了蟹的無知無畏。

宋時蘇東坡在《丁公默送螃蟹詩》中寫道:「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詩人以詩換蟹,一換就是兩隻,「尖」為公蟹,「團」即母蟹,食之不禁感嘆「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陸遊寫品蟹感受更是特別:「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詩人飲酒啖蟹,高興得連昏花的老眼都清晰起來,人間還有什麼美味能與之媲美呢?

清初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贊蟹曰:「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極致,更無一物可以上之。」這位劇作家自螃蟹上市之日起,即開始一場存蟹、養蟹大戲:因擔心季節一過難以為繼,他備下四十九隻大缸,裡面裝滿了螃蟹,每日用雞蛋清餵而使之保膘。清中期文人張岱在《蟹會》一文中寫道:「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蜒。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文人多為美食家,在他們的筆下蟹之色、香、味、美令人為之傾倒。

近代國學大家章太炎和夫人湯國梨寓居蘇州,其夫人品嘗陽澄湖大閘蟹後生出感喟:「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周作人對於吃素來講究文雅之道,但為了螃蟹美味,只好忍受吃「面拖蟹」時蟹被腰斬,或「清水蒸蟹」捆綁的「非刑」。梁實秋更是旁徵博引,為吃螃蟹撰寫美文。他認為螃蟹蘸姜醋是標準的吃法。林語堂目睹父親吃蟹,也想嘗,但又不得法,據他女兒林太乙回憶:「有人送來一隻螃蟹,足有一尺寬。我們都餓肚皮,於是爸爸設法把螃蟹剝開,怎麼剝都剝不,最後他把螃蟹豎在衣櫃的抽屜中,用腳把抽屜猛然踢進。螃蟹是軋碎了,抽屜旋鈕也軋碎了。」其實買一套「蟹八件」即可,又何必如此暴殄天物?讀這段文字,直讓人忍俊不禁。

北風起,稻穀香,菊花開,蟹腳癢。秋天不食螃蟹辜負腸。美好生活就請從剝一隻蟹螯開始吧!

相關焦點

  • 秋風起蟹腳癢,為什麼帝王蟹只吃蟹腿不吃蟹身?農村小妹長見識了
    秋風起蟹腳癢,為啥帝王蟹只吃蟹腿,蟹殼的肉都扔掉?到了秋天,又快到了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了,秋風起,蟹腳癢。除了普通的內陸螃蟹,海裡面的螃蟹最近幾年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比如說帝王蟹,特別是澳洲的帝王蟹價格更是昂貴,一般在海鮮酒店餐廳裡才會看到這道菜品。關於帝王蟹,大家都會發現除了大之外,帝王蟹大家只吃蟹腿,不吃蟹身,蟹殼裡面的肉都是扔掉不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來淮安的西順河遊玩,肥蟹配美景,秋日好心情,還有眾多美食品味
    所以呀,來淮安的西順河遊玩,肥蟹配美景,秋日好心情,還有眾多美食品味。西順河鎮位處洪澤湖、張福河兩大河流的交匯處,三面環水,一條千年古堰傍鎮而過,自然風光獨特,是一個典型的漁家風情小鎮。優質的水資源,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西順河出產了眾多品質皆優的農產品和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商品。
  • 手持這份《魔都吃蟹指南》,菊黃蟹肥之際與你完美「蟹」逅!
    原文標題:黃金初秋,手持這份《魔都吃蟹指南》,菊黃蟹肥之際與你完美「蟹」逅!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都上海,ID:modu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據說愛吃蟹的上海人最喜歡的季節就是秋季秋風起,蟹腳癢 菊花開,聞蟹來 即將到來的不僅有小長假還有鮮香肥美大閘蟹!
  • 秋蟹肥又美,京城吃蟹指南
    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吃螃蟹的季節已經來啦!大家最迷戀、最熟悉的味道又回來啦!  肉蟹煲  肉蟹煲身為店裡的明星菜品,一端上桌就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蔥花碧綠,螃蟹橙黃色的身軀油亮發光,看著就讓人口水直流。
  • 寶應毛蟹: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秋風響蟹腳癢 菊花開聞蟹來 作者:陸金美 蟹苗在覓食 沈冬兵攝 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寶應人把螃蟹叫做「毛蟹」。
  • 蟹天蟹地,吃貨的福音來了!
    如果說哪一種食材讓人們迷戀到不願意放棄它身上的一絲一毫,從殼兒到腳都被神廚們演繹得淋漓盡致,那當蟹莫屬!新大陸秋濃蟹香豐收季 桂花秋皎潔,食蟹正當時。蟹鮮膏肥的蟹品料理正式登陸新大陸-中國廚房秋季菜單。
  • 秋意蟹肥!臺灣飯店大開場 香蟹飄香味甜滋美
    秋天,是蝦蟹肥美嘗鮮的季節,飯店業者也趁「鮮」推出當令美食,不僅可以品味蟹蟳膏黃飽滿,更可以大啖肉質肥美滋味。臺北「國賓大飯店」明園西餐廳即日起至10/31午、晚餐時段,以三點蟹、石蟳、花蟹、軟殼蟹搭配現煮粥品並融合中西多元異國料理方式,推出秋蟹盛宴;晶華酒店將於10/15至11/30,旗下三間中餐廳分別推出多款旁蟹料理宴饗饕客。
  • 「蟹」逅人間!青島香格裡拉大酒店「尋蟹季」 應秋而來!
    這紅色蒼穹之下的金紅玉白 便在逐味逐啖中 成全了秋饗的「蟹」逅 與鬆脆的油條融合 掩埋於一片粉絲之下 用焗制的烹飪手法 使得粉絲之下的肥蟹微溼滋香,鮮甜入味
  • 去臺南品嘗秋蟹盛宴:五蟹料理滿足挑剔味蕾
    翡翠白酒醬焗口味蟹料理。在秋蟹肥美的季節,陳克強展現港臺經典秋蟹料理風味,精選的肥厚蟹體,肉質飽滿紮實,肉汁甜美鮮香;尤其膏黃濃鬱的蟹中極品大閘蟹,更是滿足老饕挑剔的味蕾。他選擇阿拉斯加帝王蟹、大沙公、大閘蟹青蟹等5種蟹種,搭配不同的烹飪手法,不論是蒜茸蒸、青蔥姜焗、怡香炒、花雕芙蓉炒、清宮秘制煲、翡翠白酒醬焗、白菜蟹煲湯等料理方式,都能將蟹味做完美呈現。
  • 秋風起,蟹腳癢 到底哪些人不適合吃螃蟹?
    秋風起,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秋蟹肥美,營養價值高,但吃法不當,也會損害人體健康。究竟怎麼吃才健康?哪些人不適合吃螃蟹? 螃蟹要去掉內臟煮熟煮透 蟹長期以水生物、水草、腐敗物為食物,在加工、吃的過程中,要記得去掉螃蟹的鰓、胃、腸、心這些部位,並要煮熟、煮透,因為上述部位是螃蟹呼吸、排洩的器官,藏有汙垢、細菌等。
  • 秋風起,蟹腳癢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秋風起,蟹腳癢。  「知食分子」快坐不住了  這可是守了快一整年的大螃蟹啊  「養肥它們!」    徐珊珊 攝  說到「吃蟹」,不得不提及處於「吃蟹鄙視鏈頂端」的「蟹八件」。  「蟹八件」是過去蘇州大戶人家食蟹必備的心儀之物。
  • 去陽澄湖吃蟹哪家好?專訪吃蟹名店巴城「阿四蟹莊」
    秋意濃,丹桂香,蟹肥美,秋天吃蟹的季節到了。秋風起蟹腳癢,癢的其實是好這一口蟹的人的心。作為一個吃貨,秋天最幸福的事兒,一定是吃螃蟹吃到飽。  要說中華大地螃蟹哪家強?中國蘇州陽澄湖。「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夫人湯國犁曾賦詩一首,把陽澄湖大閘蟹作為自己「喜歡蘇州的理由」。
  • 明清饕客的「蟹會」與「蟹秋」:「吃蟹一定要自己剝」
    秋天蟹肥的時候,張岱會成立「蟹會」,並自任會長,組織大家品蟹。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秋天,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浙江紹興城內顯宦世家張家大宅裡面響起一陣高亢的嬰兒啼哭,這哭聲宣告了明代最有趣的人(沒有之一)——張岱的誕生。
  • 曾慶偉談吃:秋季食蟹(三)
    2,我國的食蟹傳統與食蟹文化中國人食蟹的歷史非常久遠。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我們的先民在它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表明我國人民已有6000多年的吃蟹歷史。
  • 阿梨探店丨秋風起蟹腳癢!波格力蟹的蟹鉗怎麼如此之大?厲害了
    他家使用的都是波格力蟹,肉質緊實肥嫩,鮮活生猛,為了保持新鮮,店裡有活蟹池,專門存放海蟹,水箱有嚴格的水溫控制系統,確保每隻蟹下鍋前既新鮮又有活力。每隻波格力蟹都超級大!從半斤到一斤多不等,一個頂三個普通螃蟹,拿在手裡感受到它的重量後,我忍不住露出一個滿意憨厚的微笑。
  • 秋風起蟹腳癢看「別人家的蟹」怎麼養
    目前,上市的螃蟹以雌蟹為主。對一般養殖戶來說,螃蟹上市季節,放地籠到蟹塘,拉上來的螃蟹有雌有雄,需要人工辨認後分揀。而江都一家螃蟹養殖場,500畝蟹塘,撈上來要麼全部是雌蟹,要麼全部是雄蟹,完全不用分揀。養殖戶說,除了省人工外,還有更重要的好處。
  • 秋日食蟹指南:一勺蟹肉醬,「清水變雞湯」
    撰文 | 喻子豪01螃蟹能吃的部位那麼多哪裡最美味蟹腳、蟹螯、蟹黃、蟹膏……說起螃蟹可吃的部位,那可多了去了,但是你知道哪裡最好吃嗎《紅樓夢》林黛玉寫道「殼凸紅脂塊塊香」,秋天成熟的雌蟹煮熟之後,一掰開蟹殼便有橙紅的脂油流出,殼中蟹黃香氣騰騰,吃進嘴裡鮮香醉人。「蟹油浸潤膏黃,只添加鹽與少量魚露輔佐。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直指人心。」
  • 尋蟹季九間香格裡拉酒店聯袂呈現蟹宴美饌 啖蟹之芬芳尋秋之珍饈
    桂拂清風蟹正肥,在這合適的時節,登對當季新鮮食材。此次,八城「香」聚,特邀美食泰鬥沈宏非先生與九位香格裡拉集團旗下姐妹酒店的中餐行政總廚共同攜手合作,探討研髮菜品,意在尋找秋意盎然之時那一味饕餮蟹饌。「尋蟹季」活動期間,九位主廚將帶領賓客們共赴一場難以忘懷的尋味「蟹」逅之旅。
  • 又到吃蟹季:愛吃蟹的上海人是什麼時候發現螃蟹的美味的?
    秋風起,蟹腳癢。黃浦江大閘蟹於本周正式開售,陽澄湖大閘蟹也將於9月21日開捕,對於愛吃蟹的上海人來說,又到了美好的季節。想必有些人已經買好了大閘蟹,正在盤算要怎樣把它變成一餐美味。但不知是否有人仔細尋思過——上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閘蟹的美味,又是怎樣將一隻蟹做出百種花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