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辦案件」到「紀律審查」意味著什麼

2020-12-27 人民網

「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紀律審查」一詞全面取代了「辦案」、「查辦案件」的提法。

以往,紀檢機關習慣將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稱作「查辦案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逐漸淡化這一提法,將之改稱「紀律審查」。

從「查辦案件」到「紀律審查」,不是簡單的稱謂變化,意味著對黨章規定的回歸,對本職工作的聚焦;意味著理念觀念的變化,方式方法的創新;意味著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懲就是治、治標與治本的有機統一。稱謂變化的背後,是認識和內涵的深化,是懲腐力度的加大和工作標準要求的提高,體現了紀委職能的重大轉變。

回歸黨章要求,深度聚焦「維護黨紀」這一本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改進作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

作為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紀檢機關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擔負著重要的監督責任,必須充分發揮作用。

「依據黨章規定回歸本職,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在王岐山同志帶領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中央紀委積極推進紀檢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把不該紀委管的事情交出去,著力改變「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狀況;增加緊緊圍繞主業履行職責的部門數量和人員力量,把該紀委幹的工作緊緊抓起來;推進組織制度創新,改進方式方法,抓住節點糾「四風」,緊扣「四個著力」強巡視,以問責推動主體責任落實……通過深化「三轉」,明確職能定位,聚焦中心任務,突出監督執紀問責的主業,有效解決了紀檢機關工作發散、責任不清、職能錯位問題,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

聚焦聚焦再聚焦,深化「三轉」無止境。作為紀檢工作的核心內容,查辦案件工作當然也在「三轉」。把「查辦案件」改稱「紀律審查」,就是這項工作深化「三轉」的一個具體體現。

從「查辦案件」到「紀律審查」,既有聯繫,更有區別。

無論「查辦案件」還是「紀律審查」,都要對黨員幹部、黨組織違紀違法問題進行核實、調查和處理。這是「查辦案件」、「紀律審查」的核心。

但是,在「查辦案件」的語境下,容易讓人將這項工作混同於司法機關的案件調查,紀法不分。實踐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紀檢機關把目光盯在違法行為上,忽視對違紀行為的審查,履職出現錯位,也泛化了職能、淡化了本職。

改稱「紀律審查」,明確了這項工作是黨內審查,不是司法檢控,突出了紀委的「執紀」特點,強調了紀委「維護黨的紀律」這一本職,是依據黨章規定對紀檢機關職責定位的深度聚焦。

名稱反映職責,也體現工作方向。紀律審查,是黨章賦予紀委的神聖職責,就要以黨章黨規黨紀為準繩,以紀律和規矩為尺子衡量黨員幹部的行為,首先要審查違紀行為尤其是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的行為。

相較於「查辦案件」,「紀律審查」定位更為準確,有收有放,延伸拓展了紀檢工作的深度和厚度。

突出執紀特色,充分體現「黨內審查」這一本質

從「查辦案件」到「紀律審查」,稱謂變化背後,要求和強化的是理念觀念的轉變,是方式方法的創新。

過去有種傾向,以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只要領導幹部不違法,違反紀律就算「小節」,就不去管、不去追究,自覺不自覺退守到法律底線。

由此,導致工作中貪大求全,追求完美,總想把違紀違法的所有問題都查清楚,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風險隱患。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還會產生只有少數嚴重違紀違法者受懲處,而多數違規違紀的黨員幹部「脫管」、不把紀律和規矩當回事的問題,助推「破窗效應」,損害黨規黨紀的嚴肅性、權威性。

以問題為導向,十八屆中央紀委明確指出,紀委不是黨內的公檢法,紀檢工作也不是抓小偷;紀委姓「紀」,紀律審查本質上是黨內審查。要求各級紀檢機關轉變政績觀,嚴格紀法區分,「依紀」而不是「依法」開展紀律審查工作。

中央紀委把「案件室」改稱「紀檢監察室」,將「案件線索」規範為「反映領導幹部問題線索」,對問題線索進行了幾輪「大起底」,做到底清數明,全面、準確掌握情況。同時,調整線索處置標準、規範線索處置方式,將原來的「擬立案、初核、暫存、留存和了結」五類線索處置標準,調整規範為「擬立案、初核、談話函詢、暫存、了結」新五類標準。以此為基礎,做到動態清理、分類規範、梳理清晰、處置得當。

按照五類處置標準,中央紀委加大了談話函詢的工作力度。對一些領導幹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區分不同情況,有的採取談話的處置方式,有的採取函詢的處置方式,讓本人把問題如實講清楚,並提出紀律要求。通過對幹部「咬咬耳朵」、「扯扯袖子」,起到及時、有效的警醒、誡勉作用,充分體現了「治病救人」的精神和對幹部的關心愛護,也落實了從嚴治黨的要求。

地方各級紀委也改革和規範問題線索管理處置,將警示談話、紀律誡勉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近段時間以來,山西省管幹部問題線索的談話函詢比例由過去的1.6%上升為2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強調「紀律審查」,「打虎」的力度絕不減弱,該立案審查的必須立案審查。但是,工作方式、節奏有了變化。中央紀委各紀檢監察室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快查快結、快進快出,把違反紀律的主要問題查清後,將涉嫌犯罪問題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繼續依法查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審查一名中管幹部的時間一般在3個月左右。

還有,審查期間,讓被審查黨員幹部重溫黨章和自己的入黨志願書,追憶自己曾有的「激情燃燒歲月」,令其幡然悔悟;審查報告、審理報告告別過去傳統三段論,把違紀行為特別是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的行為放在首位……紀律審查工作的「執紀」特色,以及「黨內審查」的政治屬性越來越明顯。

堅持紀在法前,有效發揮「嚴明紀律」的重要作用

全面從嚴治黨,嚴明紀律既是應有之義,也是治本之策。

紀律審查,是嚴明紀律、懲治腐敗的重要手段,必須加大力度,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前沿。」王岐山同志的要求,為提升紀律審查工作質量水平、進一步加大紀律審查力度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顯著,但是高壓之下一些人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反映領導幹部問題線索還在增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的黨員幹部紀律意識淡漠,視紀律為無物,把違紀當「小節」。

這迫切需要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嚴格用紀律和規矩的尺子衡量黨員幹部行為,用紀律和規矩的眼光去發現、審視、甄別各類違規違紀行為。如,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欺瞞組織、對黨不忠誠;頂風違紀搞奢靡享樂,也不是一般的違紀行為,這是對中央政令置若罔聞,屬於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一旦發現問題就嚴肅處理,該紀律處分就紀律處分,該組織處理就組織處理,形成震懾,強化「不敢」,彰顯黨規黨紀的嚴肅性。

加大紀律審查力度,不光是辦大案、打「老虎」,更要抓早抓小,抓日常監督管理。隨時瞪大眼睛、拉長耳朵,不放過苗頭、傾向,不忽略蛛絲馬跡,即便是一些輕微違規違紀行為,都要及時作出反應和處理。靈活運用警示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多種方式,給黨員幹部以及時的戒止、有力的觸動、深刻的警醒,在其心裡劃出一道清晰而深刻的紀律和規矩 「紅線」。

「破法」必先「破紀」,黨員幹部淪為腐敗分子,往往是從違反紀律、破壞規矩開始的。強調「紀律審查」,堅持紀在法前,有助於在法前築起紀律和規矩的防線,從源頭上阻斷不正之風和腐敗滋生的通道,避免違紀的黨員幹部滑向腐敗深淵。

紀律審查作為黨內審查,目的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據了解,2014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函詢1.7萬人次,談話3.2萬人次,了結3萬人次。每一個抽象的數字背後,都可能是一個「紅紅臉、出出汗」、懸崖勒馬的生動故事。

有專家指出,相較於「查辦案件」,「紀律審查」能夠更深入地將治標和治本融合在一起,更能體現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師長青)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提供)

相關焦點

  • 查辦賄賂案件應注重收集三種證據
    這決定了大部分賄賂案件除行受賄雙方的供述或證言外,較少有其他證據佐證,加之行為人通常具有一定的反調查能力,調查取證和查辦難度更大。結合多年來的辦案實踐,筆者認為查辦賄賂案件應注重收集運用三種證據。注重收集電子證據,培養大數據意識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賄賂案件也呈現出智能化、科技化和電子化的新特點。
  • 40年足跡 | 1987.11-1992.10查辦的典型案件掠影:嚴明紀律正風氣 護航改革朝前去
    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1月2日,黨的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的中央紀委書記、副書記、常委名單。從1987年到1992年,各級紀檢機關共查處黨內各類違紀案件874690件,處分黨員733543人,其中開除黨籍154289人,由司法機關依法給予刑事處分的黨員42416人。
  • 廣西探索以案促改工作方法 做深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
    推行「同步推進工程」,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查辦案件和做好「後半篇文章」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在立案之時同步謀劃該案的「後半篇文章」工作,做到兩者同部署、同研究、同推進。實施「能力提升工程」,針對工作中的短板,及時舉辦全區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專題培訓,編寫經驗交流學習資料,有序開展幹部輪崗,不斷提升紀檢監察幹部開展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能力。  強化制度建設。
  • 「國門利劍2020」查辦走私案件1358起
    今年以來,南寧海關共立案查辦各類走私違法犯罪案件1358起,案值35.21億元,涉稅2.93億元。2020年,南寧海關圍繞中央關注、社會關切、群眾關心的突出走私問題,發揮全員打私優勢,嚴密監管,聯合作戰,深入開展打擊走私「國門利劍2020」聯合專項行動,鍥而不捨、一以貫之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有力推動廣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雙規和立案審查有什麼區別?到底什麼是雙規?
    雙規和立案審查的區別在於,雙規是一種非必須的措施,而立案審查是一種必經程序,用這樣一句話即可概括。雙規是針對著共產黨員中的腐敗分子,對其進行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繼而進行調查。雙規和立案審查是屬於紀律檢查機關的問題,一個是在辦理案件中所採取的措施,一個是查辦紀律案件的必須程序。
  • 關於失職瀆職案件審查調查工作的幾點思考
    這類案件都是危害結果已經發生,由果及因,從事情本身入手,也就是從還原事故、事件真相入手,弄清危害結果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追溯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以及在哪個或者哪幾個環節存在,最終準確定位失職瀆職行為人。如若忽視了這些共同規律的存在,在辦案中就會因為抓不住要領而打亂仗。  一是堅持經濟、政治兩手抓。
  • 設置了8個紀檢監察室 查辦案件有五個環節
    、辦理政紀申訴案件等工作程序框圖。    ▼查辦案件工作程序    中央紀委監察部內設機構框圖顯示,目前中央紀委監察部共有27個內設機構,包括第一至第八紀檢監察室、預防腐敗室、黨風廉政建設室、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室、執法監察室、績效管理監察室、案件監督管理室、案件審理室、信訪室等。
  • 萊西市馬連莊鎮:「三個一」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
    今年以來,馬連莊鎮紀委堅持標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以「三個一」工作為抓手,切實發揮典型案件查處一個、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懾作用,紮實做好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  嚴抓案件通報,做好一案一警示。
  • 案件通報 | 連雲港市連雲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李玲被紀律審查
    案件通報連雲港市連雲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李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我省查辦貪賄犯罪案件938件
    本報訊(記者尹翠莉 通訊員谷曉哲)9月4日,筆者從省檢察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4月中旬至7月底,省檢察院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反貪辦案百日攻堅」活動,共查辦貪汙賄賂犯罪案件938件1465人。
  • 中山紀委今年將建立暗訪、專案查辦工作制度
    市紀委自辦案件95件。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強化主責主業,建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工作機制。據悉,今年上半年,中山市紀委將實現派駐機構全覆蓋,對中山市法院系統、檢察系統派駐紀檢組,對派駐機構加強管理、優化配置,提升派駐機構的監督實效。建立巡察機構、隊伍和制度。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山市紀檢監察機關還將按照省委、省紀委的要求,從涉及民生問題、信訪舉報多的鎮區開始開展巡察工作。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修正並發布民間借貸案件司解·龔道安接受審查調查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龔道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8月2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根據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09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正式發布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 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查辦對象有哪些?
    原標題: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查辦對象有哪些?   答:各級紀檢機關案件查辦對象有:同級黨委委員、紀委委員的違紀問題;屬上級黨委管理在本地區、本部門工作的黨員幹部的違紀問題;同級黨委管理的黨員幹部的違紀問題;下一級黨組織的違紀問題;領導交辦的反映其他黨員和黨組織的違紀問題。屬下級黨委管理的黨員和黨組織重大、典型的違紀問題,必要時也可以受理。
  • 刑事案件收到逮捕通知書就意味著坐牢麼 有什麼法律後果
    刑事案件,就是那些觸犯刑法的犯罪,往往意味著要坐牢,然而刑事案件前提都是要經過嚴格的程序的,常見的就是公安局的偵察階段,這個階段有個程序就是逮捕,逮捕就意味著人要關進去,所以對於逮捕一般人都是很害怕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逮捕那些事,到底逮捕的後果有多嚴重,逮捕是否就意味著要坐牢
  • 今年中紀委反腐「任務清單」:重點審查插手工程建設等問題
    深入推進地市級紀委清理議事協調機構,重點研究探索縣及縣以下紀檢機構職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作風轉變問題,通過組織制度創新,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主業上。實行下級紀委向上級紀委報告線索處置、案件查辦情況制度。制定實施中央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副組長和省區市、中管企業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規範工作流程,健全推薦交流機制。   創新方式方法,擴大覆蓋面,強化巡視的震懾遏制效果。巡視是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
  • 紹興:查辦72起侵犯個人信息案件 淨化消費環境
    「截至今年9月,紹興市市場監管系統已累計查辦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72起,移送公安7起,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近60萬條,罰沒款153.66萬,其中,2起案件成為國家總局典型案件,辦案數居全省前列。」在10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煥君通報了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案件查辦情況。
  • 北京:堅決肅清呂錫文案件惡劣影響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北京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大紀律審查工作力度,進一步鞏固了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截至2017年5月,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9574件,結案8791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85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720人。
  • 特克斯縣:一案一通知書 提升案件質效
    「部分材料未籤字加蓋公章,違紀違法事實未劃分,敘述籠統……請按照我們下發的通知書,儘快將補充審查材料及書面說明報審理室。」日前,特克斯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負責人向該縣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負責人反饋案卷中存在的問題,並下發《退回補充證據通知書》。
  • 如何理解和把握《條例》有關對抗組織審查行為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五十六條明確,對抗組織審查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並以「列舉加概括」方式規定了該行為的表現形式。準確把握構成要件和完成形態從2003年《條例》再到兩次修訂後的《條例》看,《條例》將對抗組織審查行為,從僅作為量紀情節提高到獨立的違反政治紀律行為,說明對此類行為危害性的認識,已經從幹擾、妨礙紀檢監察機關正常辦案秩序,上升到嚴重違反對黨忠誠老實這一黨員基本義務的政治高度。
  • 刑事案件送檢察院了意味著什麼?
    金翰明: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刑事案件公安機關有「兩次」送檢察院,第一次是審查批捕,第二次是移送審查起訴,所處的案件階段是不一樣的。第一,刑事案件當事人被拘留後,公安機關會進行初步的偵查,一般最長是30天。30天之內如果公安機關認為當事人沒有犯罪事實,則可以直接撤銷案件、放人;如果公安機關認為當事人有犯罪事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則會在30天之內報檢察院批准逮捕,檢察院最長會在7天之內做出逮捕或者不予批准逮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