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種行為你都有出現,醫生:很抱歉,強迫症已經纏上你了

2020-12-11 奇妙的本草

小王一直很愛乾淨,無論是家裡,還是辦公桌上,他都會整理地乾乾淨淨、擺放整齊,還有些小潔癖。

半年前出國旅遊的時候,車上鄰座的孩子不小心吐在小王身上,從此小王總覺得自己身上有嘔吐物的味道,去都去不掉。只能每天強迫性地洗澡、洗衣服、洗床單被罩,洗澡的頻率逐漸增強,每天都要洗澡兩三遍。

雖然自己也想控制這種強迫行為,但就是沒有辦法停止,小王感到很痛苦,同時也給家裡人帶來很大困擾。最後,小王只能求助於心理諮詢機構,最終被診斷為「強迫症」。在接受專業的心理幹預後,情況才慢慢的好轉。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對強迫症這個說法不陌生,但很少人了解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出門後覺得家裡門忘了鎖、煤氣和水龍頭沒有關好,甚至中途還會回家檢查一下,不檢查就會一整天記掛著。偶爾腦子裡會一直重複出現某一首歌、某一句話,東西用完後都會放回原處......這些就是強迫症的表現嗎?不一定。

強迫症是一種怎樣的疾病?

所謂的強迫症,其實是心理障礙的一種表現,不僅在觀念上有強迫性,還會在行為上有所表現。在觀念上,強迫症患者會出現一種並非自願、但反覆出現無法擺脫的意向,從而出現反覆洗手、反覆檢查是否關好門等表現。

強迫症的出現,常常是患者為了迴避現實、轉移矛盾而做出的表現,他們幾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化解的矛盾衝突,從而產生焦急狀態,身心不安,因而將焦慮轉移到某種強迫表現上。

那麼,出現什麼樣的表現,是強迫症引起的呢?

這些表現,很可能就是強迫症

如果出現下面幾種表現,很可能就是強迫症:

經常產生一些很難擺脫的不愉快想法,比如抑鬱、煩躁,動不動就疑神疑鬼,有可能是強迫症引起的。

如果總會覺得或者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衝動地傷害他人,舉個例子,下樓梯的時候,會突然產生把前面的人推下樓梯的想法,要謹慎得了強迫症。

強迫症的最典型表現則是會反覆做一件事情,比如反覆確認門是否鎖好、反覆給植物澆水等。

經常會莫名其妙地擔心自己的某些關於宗教的想法是不正確、不道德的,也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

有些強迫症患者則會在一些關於性的想法方面產生困擾,表現為對某種性行為的痴迷或不解等。

如果做事情的時候會強調對稱或嚴格的次序,比如擺放鞋子時,總是強迫自己放整齊,很可能就是強迫症導致的。

與上一個表現相反的是,有些強迫症患者的房間則是凌亂不堪的。

最重要的是,以上幾種表現如果幹擾到工作、家庭或社會活動時,一定要儘快到醫院檢查,判斷是否出現強迫症。

要知道,強迫症雖不會危及性命,但由此引起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強迫症的危害,你都了解嗎?

很多人都聽過強迫症,但對強迫症的危害卻並不了解,如果患了強迫症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引起以下四個危害:

患者的思想包袱會加重。由於強迫症患者會反反覆覆地做同一件事情,日復一日,會使其思想包袱加重,導致不能聚焦精神到其他重要的事情上,給工作和學習帶來影響。

強迫症還可能改變患者的性格特徵。由於強迫症患者常常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不是出自自身意願而做的事情,因而患者會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最終導致患者出現性格扭曲,甚至出現心理疾病。

由於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受到外界刺激而患上強迫症,因此,在特殊情境下,這類患者的強迫症很容易復發。

此外,一旦得了強迫症,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可能受到影響,患者的人生軌跡可能會出現偏離,有些強迫症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輕生的想法。

由此可見,強迫症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非常大。那麼,當出現強迫症的時候,應該怎麼治療呢?

強迫症要怎麼治療?

強迫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

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強迫症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得到改善,醫生通過和患者建立和諧友好關係,傾聽患者心聲,幫助患者解決內心的矛盾衝突,從而起到治療的目的。

心理治療需要患者高度配合醫生,才能順利進行,對於一些難以配合的強迫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另一個選擇。目前來說,治療強迫症的藥物多數是抗抑鬱的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不過,藥物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對於特別難治的強迫症患者,還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物理治療,或者是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聯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

實際上,只要不是出現每天過度地反覆確認關門這種情況,對日常生活和精神都沒有妨礙的話,並不算嚴重的強迫症,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影響到生活、危害到健康,則應儘快諮詢心理諮詢師,進行系統的治療。

參考資料:1. 《醫生:這類人最容易被強迫症纏上!快看看自己中招沒》.家庭醫生雜誌.2018-03-312. 陳晉東, 陳遠光. 強迫症的藥物治療[J].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03):38-41.3. 曾龍建. 強迫症的危害[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患有強迫症會有哪些表現?揭秘10大強迫症行為表現
    揭秘10大強迫症行為表現,看看你中了幾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強迫心理,這種大眾口中所說的「強迫症」很多時候還混雜著對乾淨整潔的略偏執追求。強迫症患者會出現強迫性想法和衝動或強迫性、重複性行為。有些患者同時有強迫性觀念與強迫性行為。  強迫症並不是指咬指甲等習慣或總是有消極想法。該病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讓患者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 自閉症刻板行為和強迫症有什麼區別?
    通過前期刻板主題的文章,對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但有家長留言,說他們家的自閉症中學生被醫生確診有強迫症。那麼刻板的行為與強迫症的表現是一回事嗎?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因為既然是興趣,常常是可以讓人愉快的,而強迫症更像是和行為有關的過程,是他們覺得只有那樣做了才能排解掉心頭的緊張和焦慮。對於你兒子的情況來說,當然需要做一個全面的評估才能比較準確地判斷他是不是強迫症,但是從你提供的線索來看,我看是有強迫症的症狀的。首先,你注意到了他的行為上有了很顯著的變化,是與過去所顯示的自閉症的刻板行為很不同。再者,你描述的現象有越來越嚴重的表現。
  • 幾張強迫症測試圖 你的強迫症有多嚴重
    38.經常無端頭痛,並依賴止痛或鎮靜藥。39.經常有離家出走或脫離集體的想法。40.感到內心的痛苦無法解脫,只能自傷或自殺。答案:(1)得分:0~8分:心理非常健康,請你放心。(2)得分:9~16分:大致還屬於健康的範圍,但應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師、朋友或同學聊聊。
  • 天天把強迫症掛嘴邊,你真的了解強迫症嗎?
    那你可能有強迫表現有強迫表現不代表就是強迫症!有強迫症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嚴格。對於一個兒童來說,他的安全感源於自己的父母對他的關愛。如果父母異常苛刻、嚴厲,對孩子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只要達不到要求、或者做的不夠好,父母就批評、指責、否定,這樣的話,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在孩子內心就會常常察覺到來自外界的威脅。
  • 輕度「強迫症」的人,可能會有這些行為,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關於強迫症,這三個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些朋友甚至會開玩笑說自己有強迫症。但是強迫症可不是簡單的行為方式,它是一種焦慮障礙的神經精神疾病,所以千萬不要經常說自己有強迫症。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輕度強迫症的那些事,輕度強迫症的人,可能會有這些行為,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 讓我來告訴你,強迫症到底有多慘
    強迫症是一種從大腦到行為的失控,患者知道自己病了,很痛苦,甚至自我厭棄,嚴重程度遠超處女座的想像。在中國,強迫症的終生患病率達2.6%,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而且強迫症與其他焦慮障礙的共病率高達35%-70%。在強迫症患者中,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佔了1/3,酒精濫用和某些特定恐懼症佔了1/4。
  •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一位定期從外地過來的女子,被診斷為強迫症的患者,醫生建議她必須服藥兼心理疏導;她也認為自己的症狀很嚴重,已經影響了家庭和工作,影響了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最後,已經忍受兒子症狀很長時間的媽媽終於受不了,大吼一聲:『明天,你明天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諮詢中呈現出來的一些真相也讓這對夫妻吃驚:這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原來也和這個老毛病有關。
  • 你的「強迫症」需要治療嗎?
    指重複的行為或心理活動,在強迫思維之後出現,或受其驅使。如果你的強迫行為很輕微,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也不會產生焦慮,就不必理會,但若強迫行為導致心理焦慮不安、煩躁不已,已嚴重影響生活,就要考慮治療了。說起強迫症的治療,大多數人會對強迫症有個誤解,以為既然是心理上的毛病,那就應該用心理的方法來解決,甚至試圖靠自己來「克服」。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強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中發現,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 強迫症的自我篩查方法,簡單10個問題幫你判斷是否患有強迫症
    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甚至有研究顯示,在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而且有66%左右的患者在25歲前就已經發病。強迫症也因為自身發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給患者的社會生活和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目前,強迫症已經成為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 每個人都有「強迫症」
    說可能有心理問題,讓我幫助。我說,不用管,而且還要視而不見。你越是是關注,孩子越容易被暗示要做。小孩子這些無意識的習慣問題,家長視而不見就行了。絕大多數不需要幹預,自然就會消失。但是,家長如果看不下去,忍不住嘴和手,那反而會讓孩子得到不斷的強化記憶。越怕越記得牢,想改都改不過來。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強迫症的世界你不懂收拾房間時一定要把東西按順序擺放、做事有自己特定的規律和邏輯.........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
  • 原來這是強迫症行為,你也深受其害嗎?
    這樣的強迫性行為,練就了我堅持不懈、非常有韌性的特質,有利於我去完成生活、學習、工作中很多需要細緻、耐心、堅持的事情。就如在家我會定期一絲不苟的打掃衛生;學習上對於有難度題目我會反反覆覆用我所知道的方法一遍一遍的去解題,直到實在沒有辦法才去請教別人。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如果病人只具有強迫思維,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認知治療;如果病人具有功能獨立﹝非強迫思維推動)的強迫行為,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行為治療;如果病人合併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則要聯合認知和行為療法即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兩種典型的治療策略是:㈠延長暴露㈡ 反應阻止,前者常應用於可引發痛苦的強迫觀念,後者常用來阻止儀式行為。反應阻止系統地應用於減少焦慮的情景(行為和心理的儀式行為),以及中和或消除強迫觀念的情景。對功能獨立的強迫行為,包含塑造、逐漸接近、積極促進的程序已經被證實是有效。
  • 強迫症是好是壞?我的強迫症行為究竟需不需要看醫生呢?
    輕度嚴重:處於輕度嚴重的強迫症患者,其症狀已經對患者的生活、學習或職業開始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的症狀會隨著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斷的波動,如果不能儘早的解決,很容易會朝著嚴重的程度發展、泛化,此時是治療效果最理想的時期,建議儘早治療。
  • 你身邊有強迫症的朋友嗎?
    生活中,你的身邊,想必多多少少會有強迫症的朋友吧!有科學研究數據顯示,只有1%~2%的人才會患有終身強迫症,大多數的強迫症都是階段性的。不瞞大家,小編本人就是大多數中的一例呢!其實,有很多人一般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是一位強迫症患者,因為當今社會中,每個人的關注點只有自己,一些微乎其微不同尋常的行為根本沒有人關注
  • 強迫症治療
    ,可這些行為要是變成了一種「迫不得已」的「儀式」就可能有強迫症的蛛絲馬跡了。可能在你還不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你已經患上強迫症了。在心理學中,「強迫」一詞的含義是指個體意識到來自自我的一些觀念、行為、意願甚至情緒是不必要、不合理的而又無法自我控制的。當自我的這種強迫和來自理性的自我反強迫導致的心理衝突引致當事人痛苦、焦慮,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影響,長時間不能自我緩解時,強迫狀況已到精神障礙的程度,謂之「強迫症」。
  • 心理學:了解了強迫症這2點原因,你就能戰勝強迫症
    1、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裡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裡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 我不想這樣,但是思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強迫症心理論
    一個有強迫檢查的患者,他鎖好門剛進入電梯,當電梯快要關了,這個人又回去檢查一下門有沒有鎖好,然後再回到電梯,然後又回去檢查一下門有沒有鎖好,旁人都跟她說了已經幫她檢查了,門已經鎖好了,可是她還是要回去檢查一下,這樣的行為反反覆覆,他的心裡也很痛苦,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要這樣去做。
  • 怎麼與強迫症和諧相處
    一個周末的時間都花在了那裡。現在想起來這還是一次不太愉快的經歷,但已經可以很平靜的談起這件事了,我覺得,這個鍋,應該讓強迫症來背!網友列舉了許多條日常生活中的強迫症行為,比如:入睡前必須上一趟廁所微信的消息+必須去除到家必須換衣服有痘必須擠通知欄的推送一定要清除掉……還有很多,但就我列舉的幾條行為,你是不是很熟悉?發現自己好像踩中一兩條或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