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牛人寫的一篇92字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音,老外徹底暈菜

2020-12-20 好書天天伴

記得中學語文課時,最不喜歡課文後面要求背誦全篇,如果是古詩還好背,要是古文就比較難了。上世紀30年代,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寫了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古文,只有92個字,然而即使你會背全文,也不會有一個人聽得懂。

趙元任(1892-1982)

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趙元任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天才,文理兼備,他是語言學家,被譽為「中國現代漢語之父」,也是物理學家、數學家、音樂家。

他的語言天賦驚人,不僅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等多國語言,還會33種中國的方言

據說有一次,劉半農為編寫一本「罵人專輯」,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公開徵集各地「罵人方言」,趙元任看到後,便來到劉半農的住處,用全國各地的方言,將劉半農「臭罵」了一頓。

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導師

趙元任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是閒得無聊嗎?

在1930年代,國內語言學界對漢字拼音化的呼聲很高。

其實,趙元任此舉其並非反對漢字拼音化。他在演講中就曾說,除了專門研究文字的人,其他人是可以使用拼音文字代替國語交流的。

再說,按他自己的說法,他學習語言不過是覺得好玩。看來,他寫這篇文章也是「玩」的成分居多。

晚年趙元任夫婦

筆者認為,此文與其說是反對漢字拼音化改革,不如說是反映漢語尤其是文言文存在「能看不能聽」的問題。

中國的漢字,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表意文字,音節比較少。據統計,現代漢語中約有400多個獨立音節,如果算上四個聲調,也只有1000多個音節,而漢字的常用字也有9000多字,這樣,就導致漢字的同音字、同音詞特別多。

拼音文字的同音詞,相比之下要少得多。

然而,相比拼音文字,漢語卻有著言簡意賅的優點,在聯合國的六種文字中,只有漢語的漢字本最薄。

而語言高度凝練的文言文,更是惜墨如金。比如一段短短的古文,翻譯成拼音文字,字符長度都要多出很多,即使是像《紅樓夢》這樣的小說,漢學家大衛·霍克斯的翻譯也達到了五冊,而原著只有一冊,頁數多出了幾倍。

漢語在單位跨度之內,能容納更多的要素,同樣文章的閱讀速度,漢字也一般比拼音文字快。

有人戲謔說,西方的語言相比漢語是「三個浪費」:浪費口水、浪費墨水、浪費紙張。

趙元任指導女兒學習鋼琴

所以,不光漢字有簡化字,早在18世紀,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提出了簡化英語的方案,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積極支持簡化英語,原因就是他不想寫那麼多字母。

但是,語言文字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有著強大的社會根基,要想徹底變革又何其困難。因此,不管是漢字拼音化,還是簡化英語,都沒有得到實行。

相關焦點

  • 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
    導語: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是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像是我們的文言文,就讓很多外國人嘆為觀止了。其實不僅僅是外國人,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 也並不會覺得那麼簡單。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寫文章能掙多少錢?一個字1200元,一篇文章360萬元!你信嗎
    其實,高稿酬自古就有,遠自隋唐,近到民國和當代,只要你名氣大文筆好,自然有人願意高價錢買你的字。唐天寶年間,有一個書法家叫李邕[yōng]。他字寫得好,文章也是一流,深得唐玄宗賞識,求他寫文章的人絡繹不絕。李邕一生寫過收費的文章800多篇,賺了很多錢,「受納饋遺,亦至巨萬」。當時大家公認,李邕是自古以來靠寫文章賺錢最多的人。賺錢多不假,但李邕喜歡結交名士,李白、杜甫等人都與他素有來往。
  • 中國歷史上的最強文章,全篇78個字,而且全都一個音
    文章,從古代開始,無論國內國外,都是寫作者抒情達意、陶情升華,甚至抨擊當局、喚醒迷途中的人們的重要憑藉。作為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在我國發展史上,文章,自然也已產生百千年,並且隨著國家的進步也在不斷進步。古文,是古人記錄當下、交流心聲、教育後人的重要手段。
  • 他寫一篇奇文,全文96字都是一個音,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有「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先生就曾經用同音的不同字寫過一篇文言文,通篇都是以一個音構成,讓人讀來大感神奇。這篇文章叫《施氏食獅史》,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
  • 78字文言文只有一個「音」,老外一臉懵,網友:我可能上了個假學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背文言文的場景,當時就想著這古人也太煩了吧,沒事寫這麼多幹什麼?好好休息不好麼?其實,相對於外國人來說,我們學習文言文還算容易的,他們才是難上加難。曾聽過一個外國友人形容中國漢字,他是這樣說的:「日文是蹦蹦跳跳的,很可愛小巧,而中文是複雜多變的,就好像一個很複雜的圖騰,毫無規律可言,太難了!」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三裡不同音」,我國文化燦爛,也有著許多的方言,哪怕是一個鎮的人,因為村子的不同,發音都有些變化,而方言也相當於是文化的活化石,屬於地方文化的一種。那麼在古時,不同地區說著不同方言的人在朝為官時,又是怎麼進行溝通交流的?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
  • 老外一臉問號?78個字的文言文讀一個音!
    這篇文言文僅78個字,卻全讀一個「音」,它就是《季姬擊雞記》,創作於1930年,也是漢語普通話的「同音文」。這麼多個字都是同一個音,只不過音調不一樣,不僅是老外,就連很多中國人看到應該也會覺得一臉懵,因為類似的文章在世界非常罕見,讀起來又都是「嘰嘰嘰」的發音,想必不少人已經在屏幕面前讀起來了。不得不說漢字的博大精深。
  • 這篇古文僅78個字,卻全讀一個「音」,網友:老外看到該懵了!
    今天小八給大家介紹一篇古文,通篇只有78個漢字,但是全部讀一個「音」,如果選進課本的話,簡直就是「背誦困難者」的福音,很多網友看後不禁感嘆,如果把這篇古文放在外國人漢語聽力中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翻譯官表示無法翻譯說到詩詞故事想必大家就會立馬聯想到李白、杜甫、王維這樣大名鼎鼎的詩人,詩講究四大要素,分別是押韻、四聲、平仄、對仗。另外還有詞、文言文等等,在古代不管是文章還是書籍都普遍的用文言文記載,今人看起來就會比較費勁,但是卻讓整篇文章風趣奧妙。民國時期出現了同音文,同音文沒有那麼普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意思就是整個文章中的漢字只有一個音。最有名的恐怕要數《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分享:牛人讀英文文獻、寫英文文章的經驗
    花一個月的時間認認真真的看,反覆看,要求全部讀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一個月以後你已經上路了。2、如何讀標題:不要忽視一篇論文的標題,看完標題以後想想要是讓你寫你怎麼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標題,根據標題推測一下作者論文可能是什麼內容。有時候一句比較長的標題讓你寫,你可能還不會表達,下次你寫的時候就可以借鑑了。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篇「神」級的文章,全文94個漢字(後擴充為103字,連同題目7字,共110字)讀音完全一致,卻絲毫不影響我們閱讀,體現了我們中國漢字和漢字發音的神奇之處。它叫做《施氏食獅史》(原題《石室施士食獅史》)。《施氏食獅史》原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學者專家之所以要主張廢除漢字,要用看似簡單的拉丁方案改良文字,原因就在於當時社會的文盲太多,國民又剛從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走出來不久,其封建奴性思想嚴重,思想麻木,民智未開,只有將複雜的漢字廢除,讓中國人轉而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才能改變中國多文盲這一現狀。從而促進思想解放。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民國鬼才趙元任趙元任,字:宣仲,宜重。語言天才的反擊趙元任有一篇96字的同音奇文,正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 一篇篇殘暴的中文文章,中國人都hold不住,歪果仁看了更表示想放棄這個世界了.....
    近日在Reddit網站上,一個老外看到了先前那篇很火的《施氏食獅史》後,表示自己真心是崩潰了。
  • 我國最繞口的城市:三個字一個音,老外讀對了也就學到精髓了
    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包羅萬象,一個字一個詞可以在不同的環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又會因其聲調不同,而再次發生改變。因此取名就很有學問了,我國有個城市就把名字取得三個字同一個音,成了中國最繞口的城市。
  • 哈佛教授寫一「神文」,全文94字讀音相同,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捐官畢恭畢敬地回答:「白杏只有兩棵,且沒怎麼結果,倒是紅杏數量不少。」上司無奈,再次強調說:「我問的是黎庶!」捐官極其恭敬地回答:「梨樹很多,但是結了果實的很少。」這便是由於百姓與白杏、黎庶與梨樹同音所鬧出來的笑話,單單是這麼兩個字同音,就已經讓一個官員成為了笑話,那麼你能夠想像一篇文章,全文的94個字全都是讀音相同的同音字嗎?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都是一個讀音,網友:能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在民國就有一位奇人,寫了一篇非常特別的文字。整篇文章96個字,卻都是同一個讀音,因此被後世傳頌。許多人都無法完整的朗讀出來,甚至有人稱,能夠一次讀順的人都是語言天才,普通話考試考個二甲完全沒有問題。到底是怎樣的奇文受到人們的一致追捧? 廢棄中文,改用拉丁 1931年,我國正處於民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受到國際的影響很大,許多外國留學的文人「唯國際是瞻」。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