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界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帶來怎樣不同的人生

2020-11-18 哭泣的蓮子粥

昨天聽了一本《天生有罪》——特雷弗.諾亞

第一次知道崔娃是在今日頭條看到崔娃脫口秀,被其幽默感和精通多國語言的才氣和學什麼都惟妙惟肖的樣子吸引住。然而當時聽他的脫口秀純屬為了娛樂。但當我聽了這本崔娃的自傳,對其童年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其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震撼。感受到教育的偉大,和生命的奇蹟。忍不住要分享給大家。

這本自傳還被入選了比爾.蓋茨年度書單,看來崔娃也是被首富欣賞的才子。

崔娃的童年經歷了種族隔離政策,他是黑人白人所生的混血孩子。如果被抓住,要被送去監獄。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度過童年。他有位虔誠信奉基督教的母親,儘管貧窮、出身低微,沒特別多文化,但自學打字,進城打工,有著異於常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就是被這樣的母親教養下的崔娃,被培養成一個充滿好奇心和生命力的孩童。


書中描繪到崔娃和媽媽平時相處中的趣事。哪怕是遇到被黑車司機威脅著要殺死他們,崔娃的母親冒著生命危險從行駛的車中帶著娃跳出,頭破血流的在街上狂奔,跑到加油站。他們也能在劫後逃生後笑對剛剛發生的一切。哪怕是母親被繼父槍擊,頭部被爆了個洞,送到醫院後見到崔娃還能跟崔娃開玩笑。

就是這樣一個樂觀,充滿幽默感的母親,在每次打完淘氣的崔娃後,還能叫他過來一起看電視劇,跟剛剛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也是這樣的一個母親,儘管所住之處是個封閉的村子,她堅持去城市。儘管去城市住犯法,得知只有女僕才能去城市,他的母親靈機一動,穿女僕裝才得以在街上自由行動。在白人所在的城市裡,被警察抓走,會被拘留幾天,必須交罰金。但他的母親交罰金後馬上工作,爭取把錢掙回來,就是這樣依舊堅持在城市,也不回那個閉塞的農村。

為了讓崔娃上學,她搬到有色人種住的地方,送崔娃去了國際學校。

崔娃的母親是偉大的,在儘管她貧窮、出身低微,沒特別多文化,但作為一個母親所擁有的膽識、眼界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帶領她和崔娃走出困境的主要因素。

分析她教育崔娃時值得學習的地方:

1.讓他英語很好,英語做母語。

2.虔誠信教,給崔娃的第一本書是《聖經》。

3.加入訂閱會、讀書會,每周都會郵寄來新書,崔娃讀了很多書

4.開拓眼界,帶著崔娃開著二手甲殼蟲探索世界

5.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笑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6.培養孩子不自我受限,帶他去白人的富人區看,有遊泳池,滑滑梯,看他們怎麼生活。


對於母親的培養,崔娃是這麼說的:

「我媽媽撫養我的方式就好像沒有任何限制,沒有哪裡我不能去,沒有什麼我不能做。當我回頭想想她養我的感覺,就好像是一個白人的孩子,不是讓我學白人文化,而是讓我相信世界是我的,我可以為自己發聲,我的想法和決定都是重要的。」

崔娃的媽媽選擇帶他看外面的世界,其他同族的人都會問她,這不是讓他更痛苦嗎?她卻說,"哪怕他一輩子也離不開貧民窟,他也能知道貧民窟不是整個世界。哪怕只能讓他明白這個道理,那也夠了。"

就是這樣一個母親給了他全世界,讓他知道我們雖然窮,但是你要知道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

有眼界的父母,無論物質是否豐盈;不自我設限的父母,無論身處何處;樂觀向上的家長,無論外界怎樣說都會給孩子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所以,將對孩子的期望,轉回自己身上。將對孩子的要求,同樣作用於自己。相信不斷成長的父母,儘管培養出的孩子不一定會成為崔娃這樣有影響力的人,但至少可以讓其發揮天性,成為最好的自己。願天下的父母共勉,給孩子創造一個不受限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女人要自立自強,才能讓自己更有尊嚴。女孩子們在事業型的母親的薰陶之下,不卑不亢,自信而美麗。我們不由得為這個母親鼓掌。她出身卑微,但她的眼界是一般女人無法企及的。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實力才有魅力。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這個老師,他的眼界、格局、思維,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這些影響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直到到成年,有時候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每個孩子在對這個世界理解稍微欠缺的年紀,是身邊最熟悉的人加以引導。在家是父母,在外是同學朋友,在全面進入這個社會之前,他所有的認知都是周圍的環境給予他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並未主動,只是不斷的在接收。
  • 父母最難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眼界,眼界也是給予孩子的最寶貴財富
    眼界,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孩子的眼界不僅會影響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會影響一生的格局。有多大的眼界,才能成就大的事業;不同的眼界,成就不同的人生。1、父母本身的眼界有局限,有的不讀書、學習。很難有給孩子提供開闊眼界的想法。2、家裡的經濟條件限制,不能給孩子出去走一走的機會,見識面越來越窄,孩子的眼界也會受到限制。3、家長的愛護過渡。怕孩子遇到危險,而不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4、孩子只知道課本上的知識,卻很少讀課外書籍。受限於知識層面的狹窄,眼界不能提高。
  •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孩子有可能走多遠
    他們講究一切順其自然,孩子成績差了,那就說明孩子不是學習的材料,家長不用管,孩子成績好了,那說明他自己能夠好好學習,也不用管,只要每天有飯吃,有衣服穿就夠了。朋友班上有個孩子,二年級,小女生,冬天尿褲子,厚厚的棉褲外面都可以看到溼的印記。
  • 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
    導讀: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導讀: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如何承擔起著重要的角色責任,是一門無止境的功課,長久以來,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是教育典著中經常提及到的問題,而各個的觀點和知道內容都有所不同。養育孩子,撫養重要,但教育更為重要。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莫等長大才後悔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對我們的教導會對我們的世界觀有很大的衝擊。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得體,那麼孩子潛移默化之下,也會變得優秀。而父母的格局以及眼界對於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夠正確地引導孩子的價值觀,那麼對於他未來的格局以及眼界是有很大幫助的。而當孩子問你「我們家的房子怎麼這麼小」的時候,你就可以說,因為爸爸和媽媽每一天都在努力掙錢買大房子呢,有目標,每一天才過得充實。父母對於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對於貧窮坦然面對的態度,一定會給孩子帶去正能量的,不要等長大了才知道小時候的教育是錯誤的。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沒有眼界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失去自己的人生色彩我有一位朋友,因為和愛人的工作都比較忙,孩子從出生就一直和奶奶待在一起。
  •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如今社會上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讀書無用論,另一種是知識改變命運。相信每一個家長對孩子的讀書問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很難說到底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真的會更優秀。在同等年齡和層次中,看待同一事物會比別人看得更多看得更遠,就意味著決策或選擇都將勝別人一籌。
  • 孩子有寬廣的眼界,得益於父母的栽培
    初一的小偉,課餘時間常常是同學包圍的「焦點」,同學們不論有什麼問題,小偉總能給出滿意的回答。於是同學們給小偉取了「小博士」「十萬個為什麼的終結者」的暱稱,這得益於父母經常讓他閱讀各種類型的知識書籍,還經常帶小偉外出各地旅遊,仔細算算他和父母的足跡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中國,小偉體驗到了各地的風土人情,看到了祖國的美麗山河。
  • 父母這種「節約」,會影響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明顯
    而他們就是由於家裡貧窮,如果不勤儉的話家裡很有可能都無法正常運轉,長此以往窮人家的孩子總是會被要求節約,儘量不亂花錢。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的習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節儉是好習慣,但有時候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孩子長大後很明顯。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是否走得更遠
    「想致富先修路」想讓孩子有出息,看父母的眼界,就是所謂的格局。 人很難擺脫突破自己的原聲的家庭,父母的格局限制孩子認知,思維方式,導致無法跨越。 盧梭曾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就已經收到了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教育中,意義重大」每個父母都特別重視孩紙教育,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自己的認知眼界高度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等,表面上會給孩子帶來困擾,實際上會推動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吃讀書的苦,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新知識,還可以擴展孩子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孩子自然會變得更加聰明。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父母的這種貪小便宜,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長大後差距立現!,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從小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讓他受益終生。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事情:洗手的時候水龍頭開的小一點,用完後注意關緊,不要浪費一滴水。用過的作業本可以用來打草稿,不隨便丟,節約每一張紙,可以少砍伐很多樹木。
  •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
    有一位朋友,當初她的想法是孩子能考個省內普通師範大學,將來在縣城學校當個老師就滿足了。但是老公沒聽她的!老公的規劃是只要孩子能學到擅長的專業,哪怕去上個離家遠的大學也沒關係!將來孩子還要考研,要到大城市去工作。可是這沒少挨朋友的罵!特別是當孩子求學,找工作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朋友就會以此為把柄罵得更厲害了,認為還是她說的對!隨便有個工作不就好了嗎?折騰什麼?折騰得大人孩子都遭罪!
  • 父母「哭窮式」教育,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長大之後難有眼界與格局
    ,但是損失的更多,在不知不覺之中,這種教育模式限制了孩子的眼界與格局,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得不償失。眼界格局受限哭窮式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目光所及所慮的不是未來的發展,從長遠的角度的出發,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一時的利益得失,關注的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如此人生受限,很難有更大的發展。
  • 父母的這幾句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眼界和財商
    做父母的都知道,一個人的眼界和財商有多麼重要,畢竟都是曾經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十分注重孩子的眼界培養和財商培養。但很多時候總是會用力過猛或者找不到門道,亂來的培養方式,不僅沒有培養好孩子的眼界和財商,反而打壓了孩子這兩個特質的成長,比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需要窮養,尤其是男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錢的重要性,保持對錢的清醒認知,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好度,就容易出現問題:
  • 「爸媽,給我點零花錢」,你的回答,或決定了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有的家長會直接大方地給孩子零花錢;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錢來的不易,需要好好珍惜;也有的家長會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來獲得報酬。父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也不同,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不同家長遇到小孩子要零花錢的做法。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父母的讀物與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常遇到面對各種教育問題,有的孩子在小時候,總喜歡圍著父母,不停地問什麼,到青春期時,孩子又和父母缺少交流,兩種截然不同的成長現象。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交給孩子什麼?是父母性格的複製品,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獨立?讓他們成為想成為的人,活出自己的人生呢?
  • 一部紀錄片揭露人生的殘酷:父母無論有無文化,眼界真的很重要
    小說《北京摺疊》裡有一句話:不同的階層之間互相無法聯繫。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卻只能在不同的時間出來活動,因而在空間上永遠無法相逢。那麼,現實世界呢?跟馬百娟相比,徐佳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還可以奔跑,而馬百娟,連跑的權利都沒有。我覺得這個紀錄片反映的不止階層之間的差距,還有一個更赤裸裸的殘酷現實:一個父母無論有無文化,眼界真的很重要。因為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觀念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