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師自認十二分把握評副教授 沒成功告學校

2020-12-16 搜狐網

  南方網訊 評不上副教授,就狀告校方。日前,廣州大學一名講師自覺「有12分的把握」卻未能評上副教授,憤而將廣州大學告上法庭。校方認為,職稱評定是學術水平評價行為,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不具可訴性,法院不應受理。

  1995年,劉文峰碩士畢業,來到廣州大學生化學院任教師。1997年12月他被認定為講師。此後,在認為自己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後,他於2004年向學校提出申報副教授的請求。這次申報,他自覺「有12分的把握」。

  因為他認為「他是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主要成員,18篇論文中5篇被SCI收錄,有『優秀教師』稱號,85分的職稱英語成績,廣東省計算機網絡應用考試滿分通過,超過一倍的繼續教育學時,其他條件也均符合要求」。申報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學校認為他業績成果條件未達到,而未批准他晉升副教授的申請。廣州大學在答辯狀中認為,評審組是從各專業委員庫中,隨機抽取5至8人組成,主要是看申請人所申報的材料能否反映申請人的專業技術水平已達到相應職稱所要求的水平。僅有這點還不夠,還要看申報人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職稱評定政策所要求的形式,譬如即使申報人所提交的論文水平再高,但由於並未正式發表,也可能影響到評審的結論等等。專業評審組個人認定的意見通過無記名投票表決,按同意票是否達到出席會議成員人數1/2的原則形成評審結果,原告的業績成果實際並未達到標準。

  廣州大學還認為,職稱評定是一種學術水平評價行為,本質上不是具體行政行為;專業評審組評審只是該一系列行為中並不獨立的、不可訴的一個技術環節,因此,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因此,評審組意見並不代表廣州大學的意見,更不是廣州大學的決定,廣州大學不應該是本案的被告。(編輯:徐敬宏)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學講師」,共找到23,446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講師在大學裡屬於什麼層次,年齡大仍然沒有評上副教授的講師多嗎
    大學講師大學老師的職稱主要有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不過,現在助教基本上沒了,因為高校招的都是博士,博士進普通高校都直接就是講師了,如果進的是好一些的學校大學講師所以,現在講師是大學老師的最底層了,因為好多學校已經沒有助教了,講師當中有兩類,一類是年輕講師,剛進校,還沒到評職稱的時間或者說到了時間臨時條件達不到
  • 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1.在大學中,一般新入職的本科生一年後可評審助教(現在本科學歷基本進不了大學當教師)。2.取得助教5年左右可評審講師(過去碩士畢業可直接評講師),要求發表學術論文。3.講師之後約5年可申評副教授(過去博士可直接評),需要發表至少2篇核心期刊論文及其他課題(各省各大學評審條件不同)。4.教授是取得副教授資格再約5年可評,學術要求更高。
  • 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各個大學的介紹,看到某某講師,某某教授等。你是不是對大學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稱謂一臉茫然呢?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些職稱背後的區別。教師在未受聘為教師以前先從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學輔助工作,熟悉大學的基本教學條件和教學的組織。其實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助教是在這個學校的新教師而已。我大學本科有很多老師,專業研究能力也很強,但一看簡介是助教。當時我們就很好奇的和老師溝通,才發現助教只是來學校的新教師一種稱謂而已。之前這位老師是在公司當高管,她自從有了家庭和孩子。
  • 大學語文在高校地位尷尬 教師13年難評副教授
    大學語文在高校地位尷尬,大學語文授課老師的處境也尷尬。   一位在湖北某綜合大學工作了13年的老師昨天接受採訪時說:「我兢兢業業幹了13年,現在還只是個講師,連副教授都評不上,真是覺得苦悶。」   課講得好有什麼用咧   講了13年還是個講師   張斌(應採訪對象要求,隱去真實姓名和學校名)是湖北某重點綜合性大學的老師,也是該校大學語文教研室主任。
  • 科研成果成「非法出版物」講師申評副教授落選索賠25萬 廈門集美...
    臺海網7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通訊員 集法宣/文陶小莫/漫畫)一位大學講師,10年前買書號印刷自編刊物,10年後評職稱時才得知該書號是假的,結果導致評職稱落選,為此上訴法庭索賠25萬餘元。這種情況,起訴對方索賠能否得到支持?近日,集美法院開庭審理了這樣一起侵權責任糾紛案件。
  • 副教授評教授要幾年
    大學教師也是職稱晉升的主要人群,大學教師的職稱設置一般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教授為最高級別,很多教師都以晉升教授職稱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教授的晉升可以說是難度最大的,助教和講師相對容易,其實從講師的晉升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有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到後續的副教授和教授,對這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一些,副教授評教授要幾年?
  • 東北大學打破職務終身制 不合格副教授降級講師
    聘任考核動真格 9人被降級 29人被降薪  東北大學「帶頭」打破職務終身制  「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一直是高校人事改革的難言之痛。然而,10月10日,記者從東北大學了解到,該校在近期組織的聘任考核過程中,首次打破職務終身制,有9人因考核不合格被降級,29人因未完成聘期目標而被降薪。此舉在遼寧省內高校中尚屬首次。
  • 大學老師要成為副教授需要多久時間?建議博士生看完
    能否評上副教授完全要看個人的實力 一個大學老師多久能評上副教授完全要看個人的實力,以我所在學校為例,應屆博士畢業生來校後,最快當年就可以評副教授。
  • 大學老師要做到副教授需要多久?這個難度在不斷增加
    至少需要5年時間 總體來看,近幾年在大學裡面,做了副教授,這個難度在不斷的增加。目前,學校職稱的評定權由學校自主掌控,但是,評定條件相比以前更加的嚴格。如果博士畢業,在普通高校就職享受三年副教授待遇,三年以後,如果達不到評定副教授的條件,則降為講師。
  • 武大打破評職稱鐵飯碗 副教授9年不轉正要轉崗
    副教授9年內不能轉正要轉崗  武漢大學打破評職稱論資排輩「鐵飯碗」  新華社電 剛剛晉升為副教授的武漢大學某文科院系的張老師,高興之餘卻感到壓力:「我捧的並不是鐵飯碗。」因為根據學校推行的教師職務聘任制,如果她9年內不能成功晉升教授的話,將被轉崗。
  • 河南大學為一退休講師發副教授聘任證書—新聞—科學網
    因為聽了好多關於常萍老師的「傳說」,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9級的研究生陳小南打算去膜拜一下這位在很多畢業生眼中「用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舞蹈」的老師。   陳小南回憶,考研之前,她去「蹭」常老師的課。「她課講得特別好,感覺蹭課的人比本班的學生還多。」提前半個小時到,班裡已經沒位置了,只好和很多人一樣站著聽課。
  • 大學講師自己出書,十年後評職稱,才知書號是假的!一怒之下……
    為自己出本書是很多熱愛寫作又或者想評職稱的人所夢寐以求的事廈門有位大學講師就在十年前買書號印刷自編刊物但十年後當他評職稱時才得知書號為假這下連職稱評選也黃了……近日集美法院發布了這樣一起侵權責任糾紛案自編刊物成非法出版物講師索賠25萬餘元
  • 大學不少老教師還是講師,不是不想升,只是上不去
    她們覺得我們大學老師評副教授、教授太容易啦。但是,職稱評定同樣是大學一線教師心中的痛。為何我會這麼說呢?近20年,是「工科為王」的時代,科研經費、論文和國家三大獎等將工科院校的排名整體拉升,效果顯著。在這個篩選的過程中,部分被淘汰的博士選擇去一些低層次的院校(如985大學去雙非院校),或者直接轉去企業工作(待遇不錯的)。換句話說,在這場競爭中失敗後,也許連個大齡講師都做不成。就算沒有採用「非升即走」模式的高校,青年教師想從講師晉升到副教授一樣很難。
  • 武漢大學教師聘用設限 副教授9年沒轉正就下崗
    武大教師聘用設限 副教授9年內沒轉正就下崗  漢網消息(記者劉莉)剛剛晉升為副教授的武大某文科院系張老師,高興之餘卻備感壓力:「我捧的並不是鐵飯碗。」根據該校推行的教師職務聘任制,如果她9年內不能成功晉升教授的話,將被轉崗。
  • 14名青年講師直聘為副教授;12人被降級低聘,教授終身制徹底打破
    ——變「評論文」為「評成果」。據統計,上個聘期內教職工發表論文911篇,申報參與此次崗位競聘的僅有21篇,佔比2.3%。 ——設立特殊崗位人才綠色通道。該校對14名高學歷、高技能、高貢獻人才開通直聘通道,直接從中級崗位晉升至副高級崗位。 當上副教授這麼容易了嗎?
  • 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
    下面正式介紹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教師評副教授資格條件要求第一:學歷和資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獲得博士學位後,受聘講師職務滿2年。(二)獲得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或獲得第二學士學位),受聘講師職務滿5年。(三)1993年前獲得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取得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進修班省部級結業證書,受聘講師職務滿6年。
  • 僧多粥少~高校青年講師職稱晉升之痛
    讓人意外的是,張放最終倒在了學校人事處的終評環節——學校評副教授的標準又變了,「今年起,沒有出國經歷一票否決」。記者在全國多所大學採訪發現,隨著近年來高校大擴招,加快引進年輕師資,在嚴控職稱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職稱是僧多粥少,講師晉升成為了校園裡一場「慘烈」的爭奪戰。
  • ★僧多粥少~高校青年講師職稱晉升之痛
    記者在全國多所大學採訪發現,隨著近年來高校大擴招,加快引進年輕師資,在嚴控職稱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職稱是僧多粥少,講師晉升成為了校園裡一場「慘烈」的爭奪戰。不斷長高的「職稱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周光禮教授的調研中有這樣一個案例:華中地區一所著名高校的外國語學院,大約有講師100多人,每年獲得學校副教授的指標始終保持在兩三個,院長無奈戲謔,要把現有老師副高職稱解決,「看來只有評到本世紀中葉了。」
  • 一些大學老師,為什麼年紀挺大了卻還只是個講師?原因有三個
    我們知道,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包括初級教師(二、三級教師)、中級教師(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副高、正高級教師)這三種款式,而大學教師的職稱同樣也有不同的類別:大學教師中「含金量」最低的是助教,比助教逼格高一點點的就是講師,而講師往上一步爬就成了副教授(上海財大騷擾女生的錢某好像就是副教授),而大學教師職稱中最高的當然是教授這個級別。
  • 講師和教授有什麼區別?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各個大學的介紹,看到某某講師,某某教授等。你是不是對大學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稱謂一臉茫然呢?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些職稱背後的區別。教師在未受聘為教師以前先從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學輔助工作,熟悉大學的基本教學條件和教學的組織。其實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助教是在這個學校的新教師而已。我大學本科有很多老師,專業研究能力也很強,但一看簡介是助教。當時我們就很好奇的和老師溝通,才發現助教只是來學校的新教師一種稱謂而已。之前這位老師是在公司當高管,她自從有了家庭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