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房謀杜斷及魏徵的團隊合作精神

2021-02-22 中華魏氏宗親會

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的輔佐下,以隋亡為教訓,勵精圖治,在治國理政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大唐出現了盛世繁榮的「貞觀之治」。這同李世民與房謀杜斷及魏徵的「四人組合」是分不開的,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奠定了大唐的輝煌。

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杜如晦在秦王府任兵曹參軍,不久外調陝州長史。這種頻繁調動王府幕僚到地方任職,其實是為了削弱各王府的實力,李世民對此十分擔憂。房玄齡說:「其他人沒有什麼可惜的,杜如晦是輔佐帝王的人才,你如果想經營四方,就一定要有他才行。」於是李世民上奏請求留下杜如晦,表示其他人隨便調任。就這樣,杜如晦被留了下來。杜如晦與房玄齡跟隨李世民東徵西伐,大家開誠布公共謀大業,開創了「房謀杜斷」與李世民之間的團隊合作佳話。

魏徵加入這個團隊晚一些,是在玄武之變後,有點俘虜的感覺被李世民拉入的。當初,魏徵任太子洗馬時經常勸說太子李建成早點除去秦王李世民,一直沒能實現。李建成失敗後,李世民對魏徵說:「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呢?」魏徵舉止如常地說:「如果已故的太子早聽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魏徵不卑不亢,要罰要殺隨你便,各為其主。然而,李世民器重魏徵的為人和才能,反而更加對他以禮相待,並讓他擔任詹事主薄,後任諫議大夫。魏徵加入這個團隊,將「木桶理論」中的短板拉長了,唐朝最佳「四人組合」出現了,為大唐盛世打下了良好的政治生態基礎。

手伸五指有長短,團隊力量的強弱正是在人才互補中體現出來。杜如晦優勢是分析決斷迅速,房玄齡優點是識大體顧大局,魏徵長處是剛直不阿敢於直諫,李世民則心胸開闊目光長遠,各自的優勢正好補上彼此的不足。「四人組合」的基礎是同心同德,共謀大事。這樣一來,何懼風雨。什麼是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合作,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

回眸「四人組合」。李世民每次與房玄齡謀劃政事,房玄齡都一定要說:「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來,最後還是採用房玄齡的建議。李世民問魏徵道:「每當進諫,我不聽從時,我與你講話,你也總是不做應答,為什麼呢?」魏徵答:「我認為事情不可行,所以諫阻;陛下不聽從諫阻而我如果答話,那麼事情便會得到施行,所以不敢應答。」太宗說:「暫且應答而後再諫阻,又有什麼傷害呢?」答道:「過去舜帝告誡群臣:『你們不要當面順從,而背後卻說另一套。』如果我心裡知道不對嘴上卻答應陛下的意見,這正是當面順從,不是臣子侍奉舜帝的本意啊!」太宗大笑說:「人們都說魏徵行為舉止粗魯傲慢,我看他更覺得嫵媚可愛,正是因為如此呀!」

杜如晦去世後,李世民每次得到好東西,總是會想起杜如晦,派人賜給他的家人。過了很久,說起杜如晦,還是忍不住流淚。李世民對房玄齡說:「你與如晦一起輔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到如晦了。」

魏徵年老病重,李世民送醫送藥,並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魏徵死後,李世民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去弔唁,並親自撰寫碑文,刻於石上。李世民對身邊的大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啊。」

房玄齡病重,李世民徵召他去玉華宮,讓他坐著轎子入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來。君臣二人見了面,相對流淚。李世民將他留在宮中療養,聽說他病情略有好轉,則喜形於色;聽說病情加重,則憂慮憔悴。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四人組合」能夠有效運轉並發揮作用,核心和命根子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倘若有一個心懷鬼胎或小算盤抱懷裡打,這個組合就會掉鏈子、停擺,甚至分崩離析。拳頭握緊才有力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千古的感嘆。(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註:本文轉自百度 百家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為大唐開國皇帝,但也是童心未泯,與大臣魏徵的有趣故事!
    因此,到目前為止,這裡的不公正精神並沒有被驅散!李世民嚇得說:你在說什麼,這是哪一代什麼皇帝?魏徵說:那就是隋煬帝楊廣,皇帝這麼快就忘了嗎?皇帝今天住在這裡,但他不能忘記前朝的教訓!隋朝的楊廣出遊,經過縣城時,五百裡之內都必須貢奉最精美的水陸佳餚,吃不完就隨便倒掉。無論他走到哪裡,老百姓都會受苦,人們把他比作蝗蟲和瘟疫。所以後來隋煬帝很快就滅亡了呀!
  • 被比作鏡子的魏徵到底幹了什麼,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洩憤呢?
    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豪華的葬禮不是亡者之志為由拒絕。裴氏只有小車裝載魏徵靈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撰碑文,書寫刻石。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如果故事在這裡結束,那將是真正的為這段君臣佳話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 房謀杜斷的故事 | 聽故事,學成語No.19
    學成語房謀杜斷    [fáng móu dù duàn]    [例句]    房玄齡和杜如晦被稱為房謀杜斷,都是貞觀時期李世民的重要助手。房謀杜斷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助手,都是當時的宰相。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在當時看來,房、杜二人同心輔政,是合作得非常協調的,所以人們稱讚他們「笙磬同音,惟房與杜」。他們就被後人稱為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
  • 魏徵 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入唐後,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掌管圖籍等要務,禮遇甚厚,魏徵作為主要謀士效命於李建成的鞍前馬後,曾為李建成獻上及早動手除掉李世民的計謀。 李世民登基以後,由於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魏徵,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列為身邊工作人員,經常詢問政事得失。
  • 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霸親嫂,為什麼還說他是個好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的確是一位好皇帝。1在位期間,他虛心接納百官意見,朝中一度湧現了、一批敢於直言皇帝過失的諫官,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魏徵了。魏徵絲毫不顧及李世民作為皇帝的威嚴,有時候竟然在朝堂之上,與李世民爭執,搞得李世民下不了臺。面對這樣剛直不阿的臣子,李世民還將其視為自己知過錯的「一面明鏡」。除了魏徵,還有「房謀杜斷」這樣運籌帷幄的謀臣。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各有長短,李世民也是多方利用兩人的長處,治理國家。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將應該如何排名?
    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李世民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
  • 李世民的用人觀,至今仍受用無窮
    所以,作為一個好的領導,也需要具備管理團隊的能力,能處理好自己和員工的關係又能選拔、用好人才。今天,思響哥就以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為例,看看他是如何組建、管理團隊的。鑑於前代政治上的「私人忠誠」對社會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唐太宗在選官用人方面非常重視「制度忠誠」原則,即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徇私情。
  • 李世民為何要推倒魏徵墓碑?不是說他們是千古賢臣、千古明君嗎?
    從這裡我們大約可看出來,魏徵玩的那一套,絕對是高手才能玩的套路。因為有魏徵的表演配合,所以我們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李世民是一個非常溫和的君主。其實呢,李世民絕對是一個天威難測的君主,李靖立有不世之功(大敗突厥),李世民見面就是大罵李靖,把李靖罵得頭都不敢抬,只有磕頭請罪。
  • 魏徵不僅是一位諫諍聞名的政治家,而且還是
    你說魏徵會釀酒,有根據嗎?當然有!唐太宗李世民就寫過有一首詩叫《賜魏徵詩》,詩中說:「醽醁(linglu)勝蘭生,翠濤過玉薤(xie)。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此詩題下有「注」,說:「魏徵善治酒,有名曰醽醁、曰翠濤,世所未有。」又說:「蘭生,漢武帝百味旨酒;玉薤,隋煬帝酒名也。」這樣看來,這首詩就很好理解了。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從李世民登基御極的那一天起,李淵感覺自己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李世民每頒布一條新政策,都無異於在他臉上狠狠摑了一巴掌。然而,李世民還是理直氣壯地把它們說出來了。這裡的每一個字都力重千鈞,足以把李淵原本就抑鬱寡歡的精神徹底壓垮。李淵很清楚,當年自己不但沒有按照李世民的意願廢黜李建成,改立他為太子,而且還對他極力打壓,甚至差點終結了他的政治生命,這一切一直讓李世民耿耿於懷。
  • 從魏徵、梁華殿,孫殿英的人生經歷,探究選擇跟命運的關係。
    一,運氣最差的「一代名相」魏徵。魏徵沒有獨立創業的能力,先後依附過李密、竇建德、李建成、李世民、李承乾。李密、竇建德、李建成、三者都是英雄但皆被魏徵第四任主人李世民僥倖戰勝。最後魏徵歸附李世民,幫助李世民創立了盛世「貞觀之治」。在其晚年,被李世民任命為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後李承乾謀奪位,魏徵的心中煎熬可想而知。最後憂懼而死!魏徵在站隊這方面看來真的是運氣極差。
  •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以後對他幫助頗多,在李世民登基後還繼續勸諫他
    而李世民一直和李淵徵戰南北,經歷了非常多的戰爭,為了打下江山也是費了不少的力氣。戰爭的時候可以看出李世民不管是在人品方面還是個人能力,都非常出色,很適合當繼承人,只有這樣的人接了皇位以後才能夠把江山統治的更好。
  • 李世民的一些小故事對今天的啟發實在太大了,不得不推薦
    李世民剛即位時,曾與群臣談到教化問題,李世民說:「如今剛經過一場大劫亂,我擔心百姓不容易教化。」魏徵回答說:「我認為並非如此。長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驕逸,驕逸則難以教化;經過動亂的百姓易於憂患,憂患則容易教化。這如同飢餓的人不苛擇飲食,饑渴的人不苛擇飲水一樣。」李世民深表贊同。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長孫晟死後,長孫家道中落,高士廉將妹妹和外甥、外甥女接到家裡來養,恩情深重,高士廉見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就將外甥女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外甥女後來就成了文德皇后。長孫氏年少時好讀書,行事必遵循禮法。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在武德元年(618年)被冊封為秦王妃。當時秦王李世民軍功顯赫,太子李建成猜忌很深。
  • 關於李世民的新認識
    終於有耐心靜靜讀完一本書,關於李世民的。對李世民的印象,緣於小時候看連環畫興唐傳,那時很喜歡英雄,佩服隋唐十八條好漢,如秦瓊、羅成、程咬金、裴元慶等,匡扶正義,鋤惡揚善。至於李世民,感覺就是個文弱書生,是受這些大英雄保護的人。不待掩卷,對李世民的印象,有了新的認識。其勇。這是最容易給讓人誤解的,這當然有小說的功勞,千百年來來已形成思維定勢,即武藝一般。然而,真實的李世民又是怎麼樣的呢?
  • 論律師團隊合作精神
    律師之間的團隊合作日趨重要,在這種環境下,律師團隊合作精神已經是律師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一、 律師團隊合作是提升律師執業能力的迫切要求 「律師團隊合作」是指團隊內的每一位律師之間,或者團隊與團隊之間形成一種夥伴關係,並通過這種夥伴關係,將各自的智力資源、優秀技能等相互傳遞、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最終達到相互提高、相互進步的雙贏目標。
  • 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李世民
    魏徵等一些大臣真是三生有幸,遇到李世民這樣的好皇帝,像魏徵這種害過李世民又直言直諫的性子,如果換成別的皇帝,估計早沒命了。「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唐太宗著名的三鏡觀,皆被後世之人稱道。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雖然褚遂良並不刻意逢迎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卻一直都很欣賞他的才能,凡事都很重視他的意見,敢於委以重任。李世民剛即位後不久,就按照自己原來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設立了弘文館,以吸引和培養天下名士英才。這些文人可以和李世民共商國策,賦詩作文,為初唐的政壇和文壇都帶來了新氣象。
  • 李世民點評一大臣,竟然產生一個成語,現在專門用來形容女子
    昔日,李世民得到父親李淵的允許,開設了一個機構:天策府,不久,又成立文學館。李世民利用這個機會,搜集全國智士,組成了一個精英團體專門與自己商討政策,團隊成員不超過五十人。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秦瓊,長孫無忌便是出自天策府,褚遂良的父親褚亮,則是文學主管。褚遂良從此跟隨父親,在文學館浸染才學,成長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