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時宜」的王爾德

2020-12-14 騰訊網

[摘要]世上的才子佳人,大多像侍妾朝雲調侃東坡先生的那樣,有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王爾德的「不入時宜」,主要是因為他的性取向不容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

《W.H.先生的畫像·王爾德短篇小說全集》 (英)奧斯卡·王爾德 著 李家真 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奧斯卡·王爾德於一九〇〇年離開人世,遺體於一九〇九年遷葬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墓碑上刻著這樣的銘文:

陌生之淚將為他注滿久已破碎的哀憫之甕,因他的弔客皆為逐客,逐客的心底哀痛無窮。

銘文出自王爾德的長詩《雷丁監獄之歌》,是原詩第四部分的最後四行。這首詩是王爾德最後一部重要作品,用作他的墓志銘,實可謂恰如其分。多年之中,世界各地的仰慕者紛紛去巴黎朝覲王爾德的墓地,不少人還在墓碑上留下了深情的唇印,這樣的風雅榮光,絕不遜於歌女們在柳永墓前舉行的清明「吊柳會」。如此看來,畢生求美的王爾德,終究得到了美的歸宿。

世上的才子佳人,大多像侍妾朝雲調侃東坡先生的那樣,有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王爾德的「不入時宜」,主要是因為他的性取向不容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職是之故,到了風移俗易的今天,他的遭遇便格外令人同情。然而,作為唯美主義文藝的標誌性人物,王爾德以自己的作品乃至生活踐行了「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把自己的短暫人生變成了一件真正的藝術品。英年早逝的他,宛如划過夜空的一朵美麗煙花,雖然說瞬間消散,卻讓人久久懷念。拋開種種世俗功利的考量,這樣的人生,不謂之成功也不可。

筆者移譯的王爾德作品囊括了他畢生創作的所有短篇小說、小說、童話和散文詩。無論是哪種體裁,他這些作品無不體現著對於美和藝術的竭力追求,體現著敏於體察並呈現美的玲瓏文心。他對自己的文字有著極高的期許,據美國文學批評家理察·埃爾曼的權威傳記《奧斯卡·王爾德》所載,出版商曾要求《多利安·格雷的畫像》達到十萬詞的篇幅,王爾德竟然回電說,「英語中找不出十萬個優美詞彙」。(即便是增補之後,《多利安·格雷的畫像》的篇幅仍然不到八萬個單詞。)正因如此,他的文字精鏤細刻、辭採煥然,既可稱雕繪滿眼,亦不乏清麗雋永。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中,妙語麗句俯拾即是,讀之確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之感。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話,那便是他的作品偶爾有堆砌典故的「弊病」。感謝前輩學人的研究和網絡時代的便利,筆者得以對字裡行間的文典和事典抉微發隱,得以儘量完整地向讀者呈現這位唯美作家的典麗文風。

典麗精工之外,王爾德的文字還包含著許多獨出心裁的思想和妙趣橫生的哲理。他的妙語往往被人當成機靈卻當不得真的俏皮話(比如「所謂辛勤工作,僅僅是無所事事者的遮羞布而已」),但若是仔細咀嚼,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看似離經叛道乃至自相矛盾的警句蘊含著對於人生的深刻見解。追求超越功利的無用之美,難免與社會和現實的要求發生牴牾,而這種追求本身,似乎也包含著種種悖論,甚或包含著自我毀滅的傾向。正因如此,王爾德在作品當中透露的一些觀點,即便在今天看來也屬於「非主流」的類別(比如「婚姻的唯一魅力就是讓雙方都不得不去過一種爾虞我詐的生活」)。對於他的奇思妙想,我們不必斥之為妖言妄說,亦不必尊之為金科玉律,不妨視之為啟迪心靈的思想火花,視之為「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借其光亮重新審視社會與人生。筆者以為,對於過度功利的當今社會來說,王爾德的唯美文字不光沒有過時,更可以提供有補於世道人心的清涼藥劑,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當然,王爾德地下有知,或許會覺得筆者強作解人,因為他自己說過,「世上並無道德之書,亦無敗德之書。所有書籍,但有佳構與劣作之分,如此而已」。

二〇一一年,拉雪茲公墓管理方修整了王爾德的墓地,不光洗去了墓碑上的唇印,還在墓碑周圍罩上了玻璃擋板,使得後來的弔客再難獻上香吻。此舉雖有煞風景之嫌,卻也是出於保護文物的善意,因為該機構宣稱,「這樣的吻足以摧毀作家的墓碑」。墓碑毀於香吻,不知道是否符合王爾德的心意,無論如何,玻璃擋板並不能阻止世間浪漫男女對他的景仰與追慕,不能阻止他們繼續為他和他的作品灑下「陌生之淚」,繼續為埋骨異鄉的他注滿「哀憫之甕」。(李家真/譯)

原文編者按:本文為李家真譯註的《王爾德小說及童話全集》代譯序,文集共三卷。

相關焦點

  • 睡不著|燈光熄滅前的王爾德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驚悚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今晚聊聊王爾德的故事。「我想要食遍世上每一棵樹上的鮮果。」法庭問:「是什麼不敢說出名字的愛?」奧斯卡·王爾德祭出不輸他任何一部作品裡的華美答辯:「不敢說出名字的愛,在本世紀,是年長男性對年輕男性的偉大的愛,如同大衛和喬納森之間的,如同柏拉圖為他的哲學而做的根本,如同你在米開朗基羅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找到的。它支配並滲透了偉大的藝術,比如米開朗基羅和莎士比亞的,以及我的那兩封信。」
  • 王爾德的金句
    這件事不知真假,但感覺王爾德能說出這樣的話。這符合王爾德自己的作風,他說過,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擺姿態,至於第二要務是什麼還不知道。他還說過,比起作品,藝術家更重要的任務是打造自己的傳奇。 王爾德就是一個打造了自己傳奇的作家。他是牛津高材生,年少得志,但41歲那年被控有傷風化,被判入獄兩年,身敗名裂,出獄後窮困潦倒,1900年死在了巴黎。
  • 王爾德:「社交名媛」的文學傳奇
    王爾德說:「我要成為詩人、作家或劇作家,不管怎樣,我會流芳百世,如果不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也許我會在某段時間裡過著愉悅的生活,然後整天休息,無所事事。柏拉圖說過,在人間,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坐在那裡沉思美好的事物。那也許就是我的目標。」他的朋友當然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胡扯,王爾德。那正是你不會做的事情。你永遠不會坐在那裡無所事事。
  • 書評:王爾德的《自深深處》
    只是,關於王爾德,想起他,就像想起身邊的一個友人,很親切。這是奇怪的一種感覺。或許是不忍心他受到的傷害,又無法將他在這其中拯救…… 「即使你拒絕收我的信,我也會照寫不誤,這樣你就會知道,不管怎樣,總是有信在等著你。」
  • 毒舌與唯美主義詩人王爾德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以獨特的藝術構思形象化地闡述了「藝術至上」的理論。畫家貝西爾不為名利而創作肖像,由於他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在畫像上注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才使畫像具有異常的「美」和奇特的生命力,唯有貫徹「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才能算作永恆的崇高的至善至美的藝術品。
  • 王爾德 | 夜鶯與玫瑰
    ——奧斯卡·王爾德 《道林·格雷的畫像》 夜鶯與玫瑰 菩提之惡花 若論那些反雞湯似的金句,悖論之餘遠離大眾思維,王爾德可算是英倫早期最偉大的段子手了一般而言,一個詩人,善於尋找修辭上的樂趣,抑或做一些文字遊戲,有點社會地位,品位也不低,才華驚豔,再加上膽兒肥多金,勇於追逐愛情,他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不成為段子都難。再貼上gay之類標籤,他的語言華美,辭藻優雅,在華語世界這是要翹蘭花指的。
  • 揭開腐國毒舌王爾德真面目
    [摘要]許多王爾德名言屬於三觀不正,比如「我挑選朋友的標準是他們的美貌。」「我年輕時還以為金錢最重要,如今年紀大了,發現那句話一點不假。」如此赤裸裸追求金錢美貌的宣言,為何受到追捧?把王爾德最著名的話劇《不可兒戲》搬上中國舞臺,我首先想到的是故事完全契合中國現狀。王爾德的金句跟近年中國流行的段子有極其相似的地方,但網絡段子是散落的珍珠,而王爾德段子已經串成了精美的項鍊。
  • 腐國第一段子手——王爾德
    10月16日是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誕辰165周年紀念日,世人對於王爾德可是又愛又恨,身高193釐米,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鼻梁高挺,眼睛熠熠生輝。
  • 被當作女孩養大的王爾德
    可是王爾德的母親好像難以斬斷自己對女孩的愛戀,在撫養王爾德時,母親總是優先考慮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王爾德的性取向完全混亂了。他不僅喜歡穿女裝,而且一直對同性頗有好感。其實王爾德是雙性戀,他對異性和同性都會產生愛意。如果母親沒有把王爾德當作女孩撫養長大,也就不會導致王爾德性取向混亂,王爾德的悲慘結局有可能會避免。說起來,三島由紀夫也有相似的經歷。
  • 王爾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奧斯卡·王爾德傳》,理察·艾爾曼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版。傳記:一本五幕的悲劇關於王爾德,相信買這本書的讀者大都對他的那些關於生活和藝術箴言不陌生。諸如「藝術的價值在於一無所用」、「生活模仿藝術遠甚藝術模仿生活」、「藝術的真理就在於其對立面也是真的」、「一種思想如果稱不上危險,那它就不配稱為思想」、「不要懼怕過去,如果人們告訴你過去的事情無可挽回,別相信他們。」說實話,這些格言如果出自別人之口,只能被看成是作者發揮超常的機智妙語,並一笑置之,但對於一個努力實踐並傳播它們,最後還受到懲處的作家來說,更讓人關注的應該是其現實性。
  • 《自深深處》:王爾德的獄中情箋
    阿瓦爾·海德(Awar Haider)仔細研讀了王爾德在獄中創作的這封獨具一格的情書。踏入廢棄的雷丁監獄,不安感瞬間襲遍全身。裡面空氣的味道都不一樣,氣氛也變得沉重起來。託賓在他自己的小說和學術著作中回顧了王爾德的作品和生平。他提到,初次拜讀《自深深處》 ,是在讀完那部著名的戲劇、散文《雷丁監獄之歌》(1898) 之後——這是王爾德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部作品,洋溢著無盡的悲傷。「我很晚才讀《自深深處》,後知後覺地明白了王爾德是在怎樣的境況中創作了它,領會到了它的風格與筆調是多麼的美妙。」
  • 愷蒂︱王爾德生前身後的恩恩怨怨
    奧斯卡·王爾德在美國,1882年攝於紐約1897年2月,王爾德被釋放前三個月,他的太太康斯坦絲得到法庭裁決,取消王爾德對兩個兒子的監護權,王爾德必須徵得她的同意,才能與兒子們見面。她答允每年給王爾德一百五十鎊的生活費,條件是王爾德「必須不再與那些名聲不正的人交往」。
  • 王爾德傳奇:聲名狼藉的死胖子何以傾倒眾生
    在惠斯勒眼中,王爾德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起碼不像他惠斯勒那般有天賦。於是,王爾德喜歡拿自己開心,惠斯勒也一樣喜歡拿王爾德開心,有十年的時間,王爾德飽受羞辱。一次宴會上,某個女士說了一句漂亮話,王爾德說:「我真希望那是我說的。」惠斯勒在旁插嘴:「奧斯卡,你會說出這句話的,你會的。」王爾德經常借鑑並潤色他人說出的妙語,惠斯勒心知肚明一語挑破,不夠厚道。
  • 《自深深處》 該怎樣翻譯王爾德
    王爾德在信中提及這件傷心事,是為了向波西說明自己的用心良苦。這封信寫於1897年,被視為王爾德在戲劇、詩歌、小說之外的唯一一部寫實的散文作品,但它被整體地翻譯成中文,卻比其他作品晚了七八十年———其中原因,只為他那「在本世紀不敢說出名字的愛」———幾乎在這封信誕生一百年後,也就是王爾德逝世百年之際,才由內地學者孫宜學先生譯成了《獄中記》。
  • 那本讓王爾德墮落的「小黃書」
    1895 年4 月6 日,兩個蘇格蘭場警察駕車來到位於倫敦的卡多根酒店,來執行一個註定被寫進報紙和四十年後的詩歌裡的任務:抓捕奧斯卡·王爾德。王爾德剛剛輸了一場官司。他當時的戀人是道格拉斯勳爵,後者的父親並不能接受同性戀情,在王爾德的新戲《不可兒戲》公演時,送上了一張紙條:「致假裝雞姦者奧斯卡·王爾德。」
  • 王爾德的獄中情箋——《自深深處》
    阿瓦爾·海德(Awar Haider)仔細研讀了王爾德在獄中創作的這封獨具一格的情書。裡面空氣的味道都不一樣,氣氛也變得沉重起來。狹窄的通道旁,標了記號的牢房朝四個方向延伸開去。就是在這裡,C區一個沉悶的小牢房中,愛爾蘭劇作家、散文家、詩人、「毒舌智者」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因「嚴重猥褻罪」度過了兩年(1895-1897)的監禁生涯。
  • 王爾德喜穿奇裝的故事
    王爾德,是 19 世紀英國著名的文學家,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著有《快樂王子集》與《陶連·格雷的畫像》。但他的晚景很慘,他被關在監牢裡,受折磨而死。  王爾德主張唯美主義,認為唯有美才是永恆的,缺乏美的生活是空虛無聊的。受這一思想的支配,王爾德經常穿著一套奇裝異服招搖過市。1881 年春天,王爾德穿上了他的特別裝束走上了街頭,結果引起了騷動。
  • 新京報:揭開王爾德高級段子手的真面目
    原標題:揭開王爾德高級段子手的真面目   把王爾德最著名的話劇《不可兒戲》搬上中國舞臺,我首先想到的是故事完全契合中國現狀。王爾德的金句跟近年中國流行的段子有極其相似的地方,但網絡段子是散落的珍珠,而王爾德段子已經串成了精美的項鍊。   我一直好奇,為什麼中國搬演的外國戲中沒有王爾德。
  • 唯美之神:「段子手」王爾德的悲喜人生
    對王爾德來說,作品只是一個方面。這位唯美主義運動的旗手和真正代表,一生充滿了戲劇性。聚焦在他個人生活上的話題性,常常遮蔽了他對現代文學的巨大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王爾德算得上最早的現代名人之一。 他顯然稱不上「德藝雙馨」。 王爾德對道德的態度令人不安。他聲稱,「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是毫無道理的」。人只分兩種,「要麼迷人,要麼乏味」。
  • 對美與純粹的極致追求——王爾德
    前段時日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打動了很多人,影片中許多細節對應著現實,很多人都知道陳念寫在課本上的那句話是出自王爾德筆下,今天不如一同來看看王爾德還有那些動人的句子吧。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