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還在找工作的小可愛,每次面試的時候有關薪資的問題,一般只關心對方能給多少錢,事實上還有一個問題值得一問,那就是:有些人可能要犯迷糊了:「幾號發工資無所謂吧?只要按時發就好了呀!」能說出這種話的一看就是缺少社會的毒打(bushi)想想每個月從不遲到的要還花唄、借唄、白條、信用卡、房租、水費、話費、電費...再想想你的工資是下個月15號發這個月的工資(假設)
而且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暗藏了企業財務狀況,是公司公司生態的一個縮影,甚至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好壞。也就是說,企業只要在次月30號之前完成發薪就不犯法。將近60天發薪「檔期」,選擇在什麼時候發,對員工來說體現了其「厚道」程度。當月1-10日發當月的工資意味著什麼呢?比如說,公司5號為發薪日,你5號入職,
一天班不用上,馬上就能拿一個月的工資,第二天走人等於白賺(當然不會有人做這麼傻的決定的...)當然,很少會有企業這麼幹,享受這種待遇的一般都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公立學校的教師。而我們也知道,這些地方呢,招人不是招聘而是得考試,且基本上是應屆生友好型,所以且羨慕著吧
一般會是部分央企、國企、國有銀行、以及極少部分神級民營企業。雖然依舊是應屆生友好型,但是社招是大家努努力,說不定撿大餅能擠進去的企業。在這個時間段發工資的,屬於比較厚道的企業。也幹了那麼多天活了,當月事當月畢,當月的酬勞當月領。外企基本上發薪日都設立在這個階段,還有發展得比較好的IT公司。不過要是實力更強勁一點的話,發薪日會早一點,25號左右當月的工資就下來了。
這個時間段發工資對員工來說不功不過吧,屬於按規矩辦事,稱不上神仙也沒太壓榨人的地步。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比如,你5月1號入職,5月份工資6月15號發,等於說你的工資被押了15天。一般來說,臺企、港企和上市公司等會把發薪日定在這個時間段。
要麼是企業老闆麼得良心,要麼就是企業經營狀況不行,處於虧損狀態。
想想別人當月5號發薪資的,一個月沒幹幾天活工資就發下來了,你次月30號發工資,
幹了兩個月的活,才拿一個月的錢...這差別太讓人心酸了。總得來說在次月15號之前發工資的企業,屬於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足的公司,值得去。超過次月15號以後發工資的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差,資金捉襟見肘,還是小心為妙。企業在選擇發薪日時間的時候,一般都會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1、財務考量:每月工資的計算和發放需要多項的基礎數據支持,加上做表、審核以及通過銀行打款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公司選擇在次月的10號左右才發放工資;
2、人員考量:在核算工資時,公司需要利用一些時間對離職員工做費用清算,以約束離職交接的主動權,做到不留後帳和避免員工「拿錢走人」;
3、運營考量:當工資還沒發出去的時候,公司對這筆資金的運用仍有較大的靈活度,如用於賺取理財收益或銀行利息等,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為什麼公務員、國企就能當月發,而企業一般都是次月發工資呢?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月基本工資的計算公式為:
基本工資/工作日天數*出勤天數,所以工資的計算是根據出勤天數來的。能當月發放工資的企業,一般來說對考勤的管理不是特別嚴格,
默認員工出勤。且績效工資不會在當月發放(統計每月績效需要時間)。而且,工資推遲很久,尤其是到次月底才發上個月工資的企業,還存了
防備員工突然離職的小心思。而且這類公司哪怕你提前一個月說了離職,他可能也會想盡辦法把你工資之外的過節費、補貼、報銷、績效獎能砍就砍能儘量剋扣就儘量剋扣掉。(並沒有說所有公司都是這樣子的,只是說最壞的情況)
發薪日不同,大家狀態怎麼樣?
我剛畢業入職企業,5月的工資,5月30號前就能發出來的公司,2月的工資28前前就發放,遇到30、28號是節假日,還提前發放屬於商貿管理類企業,100多號人,整個公司考勤、薪酬、招聘只有一個人在負責,但我工作一年半,工資從來沒拖過月底。
跟她聊起來,她說是公司領導的死命令,當月事、當月畢。她之所以能這麼高效,一方面因為公司的考勤機數據會自動匯總到公司OA系統裡,另外就是她做好考勤、工資只需要董事長籤字一個流程就可以發放了。讓人感動的事,我離職半年後,換了城市和工作,她在QQ上找我,說我當時在公司參加上級公司組織的攝影比賽,經過逐級評選,得了上上級公司的二等獎,有1000元獎金,讓我提供銀行卡號,她給我打過來!!
曾經入職的一個公司,規定20號發上月工資,絕不拖欠,可會一直拖到29號才會發工資,防止中途有人離職,只要有離職,所有未發工資停止發放,報銷一概不報。
離職要求必須提前兩個月或者半年申請,否則算自動離職,所有未發的錢一概不發,要求每個月必須上交至少十塊錢,公司用來做慈善。
遲到罰20,遲到十分鐘算缺勤,只有有缺勤,工資按天算,公休不計入工資,等於每個月少公休四天的工資,另外全勤沒有全勤獎,所有工資只有底薪加提成。
相當奇葩,只列舉這些奇葩規定就能說半天!
看起來只是遲幾天發工資,其實內裡的門門道道不要太多喔~搞清楚這些關於企業發薪日的小秘密,相信無論對於選擇僱主還是規劃自身的財務狀況而言,都能讓我們變得更加的遊刃有餘。
不過俗話說得好,「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即便弄明白了發薪日的內涵,也不代表我們能完全避開「手頭緊張」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