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花木蘭》,讓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

2020-12-16 開心的大桔子

北京時間3月10日,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世界首映禮。主演劉亦菲身著一襲裸金色鳳凰裙華麗出席,身姿曼妙,閃耀全場。甄子丹、李連杰、安柚鑫等眾主創及動畫片《花木蘭》的配音演員溫明娜也亮相紅毯,星光熠熠。3月27日,《花木蘭》將在北美公映。

首映禮現場,神仙姐姐劉亦菲的金色鳳凰裙閃耀全場,搖曳著曼妙的身子,就這樣華麗地成為現場最大的亮點。

隨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國際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關注中國,尤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在各個方面,我們國家也成為第二大市場。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作品也層出不窮。

2008年,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上映,這是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美國動作、喜劇、動畫電影,影片以功夫為題材,其中角色也是中國特色的動物。圓滾滾的國寶大熊貓,嬌虎、仙鶴,可以說中國味十足。但製作方是美國。不可否認,市場是製作方考慮的重要因素,但也確實是很多人都開始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鞏俐,這位中國走出去的國際女星,被人們叫「鞏皇」,可見她的地位,鞏俐一直活躍在國際的大舞臺上,雖然國際已經不是中國,但她代表的,依然是中國人。

今天,神仙姐姐和李連杰、甄子丹這些大咖參加洛杉磯舉行的《花木蘭》國際首映禮,明天,可能會有人也要出品《孫悟空》、《諸葛亮》……我們的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個個古老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將隨著文化的大融合讓全世界都知道。

相關焦點

  • 《花木蘭》豆瓣4.9,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寬容看中西文化差異
    豆瓣評分首先主要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的明顯,並不是所有劇組人員導演和編劇都十分了解中國文化,作為西方文化來說可能他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戲曲中國功夫和中國紅。而至於很多人吐槽的花木蘭打太極、土樓裡取景掛紅色大燈籠啥的,這都是中國文化這麼多年持續輸出的明朗局面,起碼說起中國再也不僅僅是長城和北京故宮僅此而已。我對此表示還是很樂觀的態度,說明多年的文化輸出效果顯著,只是因為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不同讓西方的演繹方式不容易被我們國內觀眾所理解。當年飽受好評的《功夫之王》裡也是一樣西方化的中國故事,為什麼大家就能接受呢?
  • 《花木蘭》是不是美國文化滲透入侵?
    目前除了上海迪尼斯能夠正常營業,其他地方受疫情影響反覆關停,而迪士尼影業更是停滯不前,徘徊的還有迪士尼在2018年斥資2億美元拍攝的《花木蘭》。為了更夠更好的打開局面,一拖再拖的《花木蘭》終於被搬上銀幕。9月4日《花木蘭》率先在Disney+網絡上線,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81%,MTC的評分也高達7.07分,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 《花木蘭》:似是而非的文化挪用與刻板偏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電影《花木蘭》9月11日上映,因為有「花木蘭」這個明顯屬於中國文化的大IP,以及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和鞏俐等華人演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受期待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人說,《花木蘭》這部電影是中國定製片。看完電影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部《花木蘭》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像有的網友說,看完花木蘭,迪士尼你欠我一張電影票。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花木蘭》這部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這個大IP進行了從外部形式到文化內涵的大篡改。
  • 《花木蘭》現象的映射:當代文化身份的建構
    只有以人類歷史作為共同講述的對象,排除歧視與誤解,才能衝破語言和文化的藩籬,鑄造起通往真理天堂的巴別塔。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原定於三月份上映的《花木蘭》在國內外撤檔。事實上,這部人們期待已久的、由中國演員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動畫真人版的預告片一經亮相,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 敘事詩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很好的載體
    《木蘭詩》在國外的電影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思考和啟示?  外國譯者感興趣的是故事  由眾多中國影星出演、即將於2020年上映的《花木蘭》是1998年上映的同名動畫的真人版,也是迪士尼所拍攝的唯一一個中國故事,而這一故事的源頭是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為何會被迪士尼選中?
  • 真人電影《花木蘭》,既是「迪士尼公主」也是中國式英雄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再次宣布撤檔,原定計劃於8月21日北美上映,現在具體時間待定。最近宣布推遲的電影還有《信條》《阿凡達2》和《星球大戰》《花木蘭》是疫情前我比較期待想要去影院看的一部電影,也算是好事多磨吧,全球遇上這樣的不可抗力。
  • 真人版迪士尼公主,花木蘭首次亮相,中國電影能否走向世界
    小時候用動畫版給我們製造夢想,長大後迪士尼開始用真人版俘獲我們的錢包在拍完了幾部著名的公主電影後就將「魔爪」伸向了我們國內的女英雄花木蘭小瓜想知道各位觀眾姥爺們更喜歡國外那種充滿劍與魔法的世界觀呢,還是喜歡我們國內這種奮鬥紀實片的畫風?
  • 美國迪士尼開講中國「花木蘭」
    7月8日凌晨,迪士尼推出的真人電影《花木蘭》發布首支預告片,瞬間引起各方關注。然而在影片熱度居高不下的同時,預告片公布的角色妝容、取景地福建土樓的選擇也產生不小的爭議,這不禁令人們聯想到此前動畫版《花木蘭》在國內上映時,也曾因人物角色形象而受到質疑的情景。由於諸多爭議,業內也出現了迪士尼這一次還能否玩轉中國IP的討論。
  • 文化侵略|劉亦菲出演《花木蘭》將上院線,迪士尼殺回中國市場
    其實迪士尼將《花木蘭》這部電影引入中國,不過又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侵略——跟美國那些英雄傳奇的電影一樣。首先,迪士尼將這部電影引進中國內地動機不純。迪士尼已經為這部電影投下了巨資,為了回本迪士尼對中國市場覬覦之心並未消退。
  • 專訪 | 葉俊良:一位中國臺灣童書作家在法國講《花木蘭》的故事
    圖畫書裡圖畫和文字並存,閱讀它要一頁一頁翻開來,就好像探索一棟建築,是一進一進地走,所見有開有合、有先有後、有伏筆有高潮。」葉俊良表示,這種創作態度是需要讓法國插畫師了解的。在繪本《花木蘭》的創作過程中,克萊斯曼·波萊成為最懂葉俊良的那個人。在第一次接觸法語版《木蘭詩》的時候,克萊斯曼就愛上了這位勇敢自主的中國女性形象。插畫家的工作就是透過具體事物,傳達深刻的抽象理念。
  • 電影《花木蘭》定檔911,小朋友們的《花木蘭》也來啦
    親悅讀丨電影《花木蘭》定檔911,小朋友們的《花木蘭》也來啦這本圖畫書由旅法華人葉俊良改編,法國插畫家克萊曼斯·波萊繪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國際童書屆的華裔作家,都熱衷於以中國文化、民間故事和傳說為題材,進行圖畫書的二次創作。比如,美國華裔圖畫書作家楊志成,憑藉小時候聽說的故事,創作的《公主的風箏》獲得了1968年凱迪克獎銀獎,成為第一個獲得此獎的華裔作家;以中國民間故事狼外婆為藍本的《狼婆婆》,獲得了1990年的凱迪克金獎;獲得1993年凱迪克銀獎的《七隻瞎老鼠》,則脫胎於「盲人摸象」的故事。
  •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經典IP「出口轉內銷」,不妨多給些鼓勵
    「花木蘭」作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從電視劇到電影已經被多次搬上熒幕,每一次都有大膽而新鮮的改編,給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美國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動畫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成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第八位成員,也是迪士尼的首位亞裔「公主」。這個中國經典的大IP ,已經成功「出海」,歷經二十多年在全球的影響力仍然長盛不衰。
  • 四大省份「爭搶」木蘭故鄉,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花木蘭。這個出自《木蘭詩》中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一個真實性不詳的人物(目前還還沒有具體史料記載她的真實存在),但她的替父從軍、報國精神等令人們對她念念不忘,並以此拍攝了許多影視動畫,同時也出現了多地「爭搶」木蘭故鄉、木蘭故裡等現象。河南、湖北、陝西、安徽是主要「木蘭故鄉」的地方。
  • 燙髮、說英文的花木蘭還是花木蘭嗎?
    中國古代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女英雄花木蘭,忠孝節義,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敵人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直至現在,仍被拍成各種影視劇作。1956年豫劇版《花木蘭》,常香玉飾花木蘭,她唱的《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至今仍作為豫劇裡的經典曲目,廣為流傳。
  • 外國思維下的中國古代故事,解讀劉亦菲版《花木蘭》的聰明之處
    土樓是不是花木蘭家咱們就不多議了,但土樓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足夠代表中國特色。迪士尼使用福建土樓這一建築,臣妾以為他們是想把他們所喜愛的中國文化都凸顯出來,以此來訴說他們眼中的中國之美,來抒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之情。
  • 《花木蘭》角色試鏡曝光,中國女演員為何削尖腦袋往迪士尼鑽?
    文|令狐伯光最近,相信很多網友都看到了關於《花木蘭》的兩個新聞。那就是迪士尼重磅商業大片,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按計劃在7月24日北美上映。但是大家又都非常清楚,現在美國的「疫情」可比中國嚴重得多。現在已經是5月中旬,短短兩個月時間,美國能否徹底地控制「疫情」,著實有些難以預料。
  • 中國故事《花木蘭》為什麼要讓迪士尼來講?它能講好嗎?
    迪士尼陸續推出以中國女英雄為主角的電影《花木蘭》預告及宣傳海報,在網絡上爭議不斷,有吐槽改編不到位,有討論花木蘭妝容。而更多的的聲音表示,為什麼中國的故事是由外國電影公司出品,並且對於真人故事的講述是否能更好地還原動畫頗有偏見。
  • 親悅讀丨電影《花木蘭》定檔911,小朋友們的《花木蘭》也來啦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國際童書屆的華裔作家,都熱衷於以中國文化、民間故事和傳說為題材,進行圖畫書的二次創作。比如,美國華裔圖畫書作家楊志成,憑藉小時候聽說的故事,創作的《公主的風箏》獲得了1968年凱迪克獎銀獎,成為第一個獲得此獎的華裔作家;以中國民間故事狼外婆為藍本的《狼婆婆》,獲得了1990年的凱迪克金獎;獲得1993年凱迪克銀獎的《七隻瞎老鼠》,則脫胎於「盲人摸象」的故事。
  • 大陸口碑雪崩的「花木蘭」,竟成臺灣票房大片?
    1964年凌波主演黃梅調電影《花木蘭》,情節精彩動人,更凝萃了中國古典戲曲之美,再次火熱全臺。中國首部花木蘭電影,是民新影片公司於1924年拍攝的梅蘭芳版《木蘭從軍》,這部電影建立了花木蘭的固定扮相。凌波版《花木蘭》簡化扮相,使花木蘭的形象更為生活化,又細膩使用各種臺步,鋪陳出傳統戲曲緊弛跌宕的效果。
  • 足尖藝術演繹中國故事 中國芭蕾舞劇《花木蘭》多倫多上演
    中新社多倫多9月20日電 (記者 餘瑞冬)中國遼寧芭蕾舞團創作和演出的芭蕾舞劇《花木蘭》,於當地時間9月19日晚在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密西沙加演藝中心上演。這場遼寧芭蕾舞團美加巡演《花木蘭》劇目的終場演出贏得觀眾長時間的掌聲與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