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似是而非的文化挪用與刻板偏見

2020-12-15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電影《花木蘭》9月11日上映,因為有「花木蘭」這個明顯屬於中國文化的大IP,以及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和鞏俐等華人演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受期待的。

因為涉及到花木蘭這個大IP,所以允許我先將《木蘭詩》(木蘭辭)給拷貝一下,因為這涉及這個IP的細節和文化內涵。

《木蘭詩》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裡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人說,《花木蘭》這部電影是中國定製片。看完電影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部《花木蘭》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像有的網友說,看完花木蘭,迪士尼你欠我一張電影票。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花木蘭》這部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這個大IP進行了從外部形式到文化內涵的大篡改。

從內容上說,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是一部商業片,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動,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有些改動看起來很可笑。

比如,《木蘭詩》裡說,花木蘭是有弟弟的,只是沒有哥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最後說,「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

但在《花木蘭》電影裡,花木蘭只有一個妹妹。

比如說,花木蘭的女性身份,直到凱旋歸來才知道,「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樣的身份隱藏,增加了文學性,也有詩意。

但在電影《花木蘭》裡,女性身份是在軍營被發現的,這也可以理解,商業電影增加戲劇衝突,算可以接受。

劣質遊戲的既視感,有沒有?

對於有爭議的福建土樓、鵝黃妝,也可以糊弄過去。

「木蘭傳說」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由湖北黃陂、河南商丘、陝西延安三地共享,但木蘭的故事在中國流傳甚廣,四川、福建等許多地方都有相關的文化留存,像福建莆田有木蘭山、木蘭溪、木蘭陂,著名的德化瓷雕就有木蘭從軍的作品,木蘭傳說已經成為一種泛化的女英雄傳說。2018年3月,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導演、編劇以及真人版電影選角導演、製片人等主創人員曾到黃陂採風。影片的部分場景,確實在中國福建拍攝。

在中國公認的「木蘭傳說」中,花木蘭是南北朝時候的人,為什麼影片要表現明清時的土樓?其實,福建土樓起源於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至於大家心目中認為木蘭是北方人,為什麼住在南方的福建土樓這樣的建築,有專家普及說,其實最遲在東漢初期,中國北方就有類似塢堡的建築,其功用、形式與土樓相似,只不過,北方塢堡為方形,並不是影片預告片中呈現的圓形。雖然形式不一樣,但類似建築出現在「木蘭傳說」的影像化作品中,並不算太離譜。

至於「額黃妝」,也有史料可查。北朝民歌《木蘭詩》裡明確寫道「對鏡貼花黃」,花木蘭所處朝代是魏晉南北朝,當時流行「額黃妝」,「花黃」即是「額黃妝」。南北朝佛教盛行,婦女受佛教影響,會將額部塗染成黃色,史料有記載:「北婦以黃物塗面如金,謂之佛妝。」

雖然《花木蘭》中有一些我們可以容忍的戲說,但種種跡象表明,《花木蘭》是一部假的「中國定製片」。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細節方面,二是市場層面

文化細節方面,「花木蘭」真人片是「文化挪用」,大量的細節以及文化指向,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距甚遠,而且充滿了偏見。

一眾華語面孔全程講英語,還是讓華語觀眾感到不適應。

李連杰?是的!

鄭佩佩飾演的媒婆為木蘭說媒,說木蘭有「嫻靜」「沉著」「淑雅」等特點,這樣明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語句用英語說出來,對於中國觀眾而言確實有些違和。

想想《花木蘭》畢竟是一部好萊塢片,這些違和的表演也就忍了,但是女巫會魔法、花木蘭想像中帶著鳳凰的翅膀、動作武功就要解釋為「氣」,這簡直就是哈利波特故事再現,對中國IP的誤解太深重了。

對於迪士尼用中國故事拍攝一部好萊塢電影,也有評論者將其稱為「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被認為是一種文化背景中的人使用另一種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元素(物品、風格、主題等)的行為。比如,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借用的就是中國熊貓這一文化資源。

「文化挪用」對文化的嫁接也是似是而非的。「木蘭傳說」最核心的故事是替父從軍,在真人版《花木蘭》中,這個「替父從軍」的故事核心,被嫁接到當今流行的女性獨立主題上。

真人版《花木蘭》預告裡有兩句臺詞引人關注,「我會為我的家族帶來榮耀」「我的職責就是戰鬥」。

但是,「替父從軍」與女性獨立的內涵並不完全對應,真人版《花木蘭》只不過是用這樣的外殼,來取悅當下的觀眾。

在市場層面,《花木蘭》既想要中國的市場,又沒把中國市場當回事兒,十分地糾結。

《花木蘭》的當期歷經多次改動。在3月12日因美國疫情宣布撤檔之前,迪士尼直到當地時間3月9日首映禮時,仍堅持《花木蘭》將於3月27日北美上映的檔期。因為中國影院當時仍在暫停營業中,3月27日中國影院開業放映該片幾乎是零概率。

如果《花木蘭》晚於北美數月後在中國上映,該片在中國的收益將大大降低。迪士尼3月9日前敢於「放棄《花木蘭》中國市場」也要在北美上映,足以證明該片並非「中國定製片」。

這一次,《花木蘭》確定9月4日在部分國家線上播映,但仍堅持亞洲部分國家包括中國市場在9月4日以後影院上映,發行方的這種思路真的算是奇葩。之後有報導說,9月4日之後,網上已經有《花木蘭》在傳播。

迪士尼之前敢於「放棄《花木蘭》中國市場」也要在北美上映,一是受制於北美檔期安排,二是迪士尼真人片在中國影市的票房,還不足以讓片方做「中國定製片」,在外界看了,迪士尼電影好像在中國市場不錯,其實不然。

檔期方面,北美影市的周末檔期年初差不多已經確定,一般情況下,《花木蘭》如果延期數月上映,無法找到一個空閒的周五檔期。這也是《速度與激情9》撤檔後直接將檔期定在明年4月的緣故。

迪士尼真人片方面,2014年以來,迪士尼致力於將手中的動畫公主IP真人化,確實被全球票房看好,其中《沉睡魔咒》真人版全球票房過7億美元,《灰姑娘》真人版票房超過5億美元。

2017年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全球票房達到12.63億美元,《阿拉丁》全球票房接近10億美元,《花木蘭》也只是這其中的一環。

上述已上映的真人動畫在中國影市的票房基本是合格的,《沉睡魔咒》近3億元人民幣,《灰姑娘》超4億元人民幣,《美女與野獸》近7億元人民幣,《阿拉丁》超3.6億元人民幣。

但是,上述影片中國票房佔全球票房的比例最高的是《灰姑娘》,佔比也只是剛剛超過10%,遠低於漫威影片中國票房佔全球票房的比例。

相關焦點

  •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預告引熱議:對華裔刻板印象何時才能消失?
    前兩天,真人電影《花木蘭》的預告片曝光,「神仙姐姐」劉亦菲出演「花木蘭」。可預告片一出,卻引發許多網友吐槽:北方的木蘭卻生活在南方風景裡,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卻「被迫從軍」,片中所有人都在說英文……導演真的好好看過花木蘭的故事嗎?電影《花木蘭》海報其實,這不是《花木蘭》第一次被搬上美國銀幕了。
  • 《花木蘭》現象的映射:當代文化身份的建構
    只有以人類歷史作為共同講述的對象,排除歧視與誤解,才能衝破語言和文化的藩籬,鑄造起通往真理天堂的巴別塔。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原定於三月份上映的《花木蘭》在國內外撤檔。事實上,這部人們期待已久的、由中國演員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動畫真人版的預告片一經亮相,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劉亦菲《花木蘭》中國古人說著一口拗口的英語,你覺得是否違和?
    我個人覺得,迪士尼《花木蘭》只是一部「披著中國故事」外衣的美國電影,本質上就是給美國觀眾帶來的視覺盛宴,只是根據動畫片形象,恰好選了一個美籍華裔的劉亦菲來扮演花木蘭罷了。要是換成安吉麗娜·朱莉扮演花木蘭,大家也就沒這麼多想法了。
  • 4.7分花木蘭「取悅」國外觀眾:劉亦菲用英文致謝!
    電影,書籍等信息的載體不僅成為資本的利益鏈的一環,還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不僅是武器能勝敵,軟實力更可怕,精神的佔領是讓你失去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城堡內部瓦解最是傷人之根本,花木蘭集合了幾乎所有的偏見來實現這一目的。
  • 電影《花木蘭》定檔911,小朋友們的《花木蘭》也來啦
    距離影院復工一個多月了,很多被疫情耽誤的電影開始排上檔期,除了正在熱映的抗戰題材電影《八佰》,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也定檔一周之後的9月11日。但凡上過學的,沒有人不會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首北朝樂府民歌,塑造了一位替父出徵的巾幗英雄。今天親悅讀就給大家介紹一本適合小朋友看的圖畫書《花木蘭》。
  • 《花木蘭》定檔,迪士尼讓人失望,不怕劉亦菲就怕木蘭說英語
    大家期待了許久的迪士尼版《花木蘭》定檔了,相信好多人都看了預告片,不然不會有如此之多的人發表自己對迪士尼失望的評價。1998年動畫版的《花木蘭》肯定很多人沒看過,所以大家基本是在我們的思維上從我們的認知裡,去定義的花木蘭。
  • 《花木蘭》豆瓣4.9,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寬容看中西文化差異
    期待值很高的《花木蘭》臉譜形象臉譜化的人物形象是刻板印象,也是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國友人難以迴避的一點,不光女性造型臉譜化,男性造型也是大多八字鬍。而至於很多人吐槽的花木蘭打太極、土樓裡取景掛紅色大燈籠啥的,這都是中國文化這麼多年持續輸出的明朗局面,起碼說起中國再也不僅僅是長城和北京故宮僅此而已。我對此表示還是很樂觀的態度,說明多年的文化輸出效果顯著,只是因為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不同讓西方的演繹方式不容易被我們國內觀眾所理解。當年飽受好評的《功夫之王》裡也是一樣西方化的中國故事,為什麼大家就能接受呢?
  • 親悅讀丨電影《花木蘭》定檔911,小朋友們的《花木蘭》也來啦
    距離影院復工一個多月了,很多被疫情耽誤的電影開始排上檔期,除了正在熱映的抗戰題材電影《八佰》,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也定檔一周之後的9月11日。但凡上過學的,沒有人不會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首北朝樂府民歌,塑造了一位替父出徵的巾幗英雄。今天親悅讀就給大家介紹一本適合小朋友看的圖畫書《花木蘭》。
  • 《花木蘭》是不是美國文化滲透入侵?
    而在國內,《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在院線上映。頂著迪士尼的光環,踩著《八佰》20多億票房的節奏,《花木蘭》是否能夠在國內開花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一部電影到底是算中國文化還是美國文化,我們是否能夠說得清楚?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 敘事詩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很好的載體
    花木蘭住在福建土樓中,化著宛如出土文物的額黃妝,打著太極拳,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日前迪士尼發布了真人電影《花木蘭》的首支預告,立刻引發熱議。從預告片中可見,電影的確拍出了花木蘭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的一面,但匪夷所思的場景、妝容等問題又讓不少國內觀眾出戲。外國人對木蘭生活環境、時代的誤讀是否來源於詩歌文本翻譯?
  • 口碑一敗塗地的《花木蘭》,是如何映射出西方的傲慢與偏見?
    最近能在中美兩國同時引起熱議的除了戰略博弈,還有一部美國迪士尼拍的中國題材電影——《花木蘭》。▲電影《花木蘭》劇照花木蘭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因為大伙兒上學的時候都有過被語文老師逼著背誦,忽略了這一問題,就不可能對東方文化有所尊重。
  • 被誤解的《花木蘭》,迪士尼不必道歉
    其次,自《花木蘭》放出預告片開始,「大家來找茬」的戲碼就沒斷過。網友對《花木蘭》的質疑先是有網友質問,為什麼《花木蘭》的宣傳片全英文配音且未推出國語版,「一部講述中國民間故事的影片,沒有國語版,是不是有點搞笑?」然後,網友發現《花木蘭》預告片中,木蘭居然住土樓。
  • 真人電影《花木蘭》,既是「迪士尼公主」也是中國式英雄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再次宣布撤檔,原定計劃於8月21日北美上映,現在具體時間待定。最近宣布推遲的電影還有《信條》《阿凡達2》和《星球大戰》《花木蘭》是疫情前我比較期待想要去影院看的一部電影,也算是好事多磨吧,全球遇上這樣的不可抗力。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木蘭住土樓化額黃裝都是詩歌翻譯惹的...
    《木蘭詩》在國外的電影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思考和啟示?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學者。外國譯者感興趣的只是故事由眾多中國影星出演、即將於2020年上映《花木蘭》是1998年上映的同名動畫的真人版,也是迪士尼所拍攝的唯一一個中國故事,而這一故事的源頭是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為何會被迪士尼選中?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偏見的歸因——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偏見是一種預先判斷,預先判斷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誰也不是毫無私心雜念的社會事件記錄員,一五一十地記錄支持或者反對我們各種偏見的事實。預先判斷引導我們的注意和記憶:一旦我們將某項特徵歸入一個類別,比如某個特定的種族或者性別,我們的記憶系統之後就會偏向與該類別相關聯的這項特徵。
  • 玩商時代@如何界定「文化挪用」?怎麼解決!戒尺大神@亮板
    從Marc Jacobs 2017紐約春季大秀到Gucci 2018秋季大秀,從Dior 2019早春度假系列廣告到2020《花木蘭》首映禮紅毯,「文化挪用」現象的抨擊成為一種「現象級」熱點問題一再出現!
  • 中國故事《花木蘭》為什麼要讓迪士尼來講?它能講好嗎?
    迪士尼陸續推出以中國女英雄為主角的電影《花木蘭》預告及宣傳海報,在網絡上爭議不斷,有吐槽改編不到位,有討論花木蘭妝容。而更多的的聲音表示,為什麼中國的故事是由外國電影公司出品,並且對於真人故事的講述是否能更好地還原動畫頗有偏見。
  • 《閱寶亭》——花木蘭
    在2020年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之際,寶山融媒傾力打造的閱讀品牌《閱寶亭》,將由融媒體中心的主播分享歷年來在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中的獲獎作品,並在寶山區圖書館的閱讀空間,錄製誦讀短視頻進行各平臺的推送,以此更好地弘揚文化、傳承經典,同時也歡迎寶山各個學校的孩子參與錄製,
  • 四大省份「爭搶」木蘭故鄉,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
    其中,河南的聲音最大,認可性也較大,2005年11月25日,河南虞城申報「木蘭傳說」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虞城,有「中國木蘭之鄉「之美譽,建有紀念花木蘭的祠堂「木蘭祠」,祠堂內外還分別立著一方元代造的《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和一方清朝造《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兩碑主要內容都是考證木蘭的時代、家鄉、事跡等等。
  • 跟著《花木蘭》,讓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
    北京時間3月10日,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世界首映禮。主演劉亦菲身著一襲裸金色鳳凰裙華麗出席,身姿曼妙,閃耀全場。甄子丹、李連杰、安柚鑫等眾主創及動畫片《花木蘭》的配音演員溫明娜也亮相紅毯,星光熠熠。3月27日,《花木蘭》將在北美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