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暑假,再過不久就會迎來一個新的學期,因此,不少家長會趁著開學前,為孩子入園的事情忙活。不過,入園並不是把孩子送到地方就行的,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孩子的成長難免會受到影響。
1、老師的區別對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在對待不同孩子的時候,態度其實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轉變,對待成績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們會給予他更多的溫柔和贊同,而對待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的態度就會相對差一些。老師也是普通人,在對待孩子方面態度存在差異很正常,但如果老師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而家長又不注意後期的引導和開解,就會對孩子成長帶來麻煩。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不愛說話、性格內向、膽小懦弱,如此心理狀態,未來發展道路必然是充滿坎坷的。
2、老師給孩子「貼標籤」
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屬於幼兒園冷暴力的一種。比如有一些孩子特別淘氣,或者反應相對遲鈍,老師就難免會給孩子貼上「搗蛋鬼」、「小笨蛋」這種標籤,可能在老師看來,這麼說並沒有惡意,但孩子的理解方式與成年人不同,孩子很可能會認為老師是在批評他、否定他,繼而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當孩子開始否定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就會慢慢喪失信心,變得脆弱、敏感,而這種心理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非常大的阻礙。
3、其他孩子的排斥
由於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所以每個孩子的精神面貌、生活習慣等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孩子身上的某些「特點」,讓其他小朋友感到排斥,或者孩子本身就不懂得交際,不知道怎麼拉近自己和他人的距離,孩子就會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孩子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難免會開始排斥社交、排斥入園,甚至產生恐懼感,心理方面必然會遭受一定的打擊。
1、重視日常溝通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甩手不管了,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家長的適當參與,其實會對孩子入園造成一定的積極影響,可以促進孩子成長,所以家長不能忽視這一點。我們這裡說到的溝通,不僅是親子之間,同時還有家校之間,家長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和老師溝通,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入園後的情況,同時還能從溝通中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這樣就可以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2、重視孩子變化
孩子心情好壞,從他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來,尤其是放學看到家長的那一刻,孩子會把自己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暴露出來。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可以依靠、可以無所顧忌的對象,因此,孩子身心受傷的時候,最容易在家長面前表現出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變化,一定不要忽視,多詢問、多溝通、多開導,才能幫助孩子快速走出來,回歸正常狀態。
3、重視能力培養
前面我們提到過,孩子的某些「特點」可能會遭到他人排斥,繼而被孤立,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一些交際方面的技能,比如行為舉止上要文明有禮、對待他人要熱情主動、他人需要幫助時要積極提供幫助等等,掌握了這些交際方面的技巧,孩子就能快速收穫他人的信任和喜愛,這麼招人喜歡的孩子,又怎會被孤立呢?
所以說,孩子入園對家長來說並不是一種解放,家長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很多。各位家長,你的孩子入園後遇到過「冷暴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