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是個重要養生區 按摩八髎穴調理胞宮

2020-12-11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臀部是個重要的養生區

  目前,養生美容的觀念不斷更新,很多養生館打出的概念療法也隨之增加。臀療就是其中一種,聲稱做臀部保養,就能讓人面色紅潤、更有活力,比同齡人年輕5~10歲。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丁曙晴認為,臀部的美化需要通過鍛鍊,如臀部的肌肉練習、有氧運動等來實現,而非僅靠臀部療法就能達到全身保健的效果,其實際意義不大,消費者千萬不要跟風。

  中醫中雖沒有臀部理療的概念,但臀部卻有督脈和膀胱經經過,為陽氣聚集之處。這裡有一個很好的養生穴位,就是八髎穴。

  八髎穴是八個穴位的總稱: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八髎穴所在的區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可能處於一定的「亞健康」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八髎穴來改善身體內部環境。通過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可以從外而內調理胞宮。

  另外,督脈起於胞宮,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這些大脈來支配。八髎穴是支配盆腔內臟器的神經血管匯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氣血的總開關,因此,務必保證這些穴位暢達無阻。運用中醫智慧調理身體,應內外兼修,建議患者用中藥溫腎補陽,調整體質或艾灸上述重點穴位,對失眠、便秘等疾病的治療,甚至情緒的疏導都有很好的作用。(李珊)

(責編:蕭瀟、張鑫)

相關焦點

  • 按摩八髎穴 讓女性告別那些疼
    按摩八髎穴 讓女性告別那些疼 2012-11-08 14:13:00   來源:大江晚報
  • 艾灸八髎穴,全身氣血的總開關!
    在我們腰骶部有個骨頭叫骶骨,上面有個區域叫做八髎穴。八髎穴不是單獨的一個穴位,而是八個穴位的總稱。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個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骶骨兩側各四個。 穴位不僅是我們的藥庫,還是我們身體的晴雨表。 如果八髎穴有壓痛或者是肌肉酸脹僵硬,輕輕的揉起來就會有麻的感覺或者疼的感覺,那麼對於女性來講,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
  • 「八髎」:痛經腰痛的剋星
    八髎(liao)穴,屬於膀胱經,髎,空隙也。關於這個穴位的記載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它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幾個穴位的統稱,每個穴位各一對,總共八個穴位,所以稱為八髎穴。其中,次髎穴對治療腰痛和痛經的治療效果最好。尤其是痛經,效果更加的明顯。
  • 摩擦八髎穴,告別腰痛!
    次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是緩解腰痛的「特/效」穴位,經常刺激該穴,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腰部疼痛,都有著不錯的調理和緩解作用。當然,在按摩次髎穴的同時,還需要配合按摩上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這幾個穴位,這幾個穴位合稱「八髎穴」。八髎穴是一組穴位,主要是用來緩解和調理腰痛。
  • 八髎穴——女性更年期的保護神!
    八髎穴,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是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中醫認為八髎穴能夠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婦科疾病與氣血水液有關,刺激八髎穴能夠使全身的氣血水液暢達無阻,困擾女性的多種疾病,自然而然消失無蹤。
  • 拍打八髎穴,屁股養生法,解決男女生殖系統問題!
    ,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分別位於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八髎穴。髎,孔隙也。八髎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在陽關和會陽之間,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
  • 女人有婦科疾病別怕,常按這4個「婦科穴」,排出毒素,遠離炎症
    女人有婦科疾病別怕,常按這4個「婦科穴」,排出毒素,遠離炎症。女人有婦科疾病常按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在在小腿內側,踝部上面3寸左右。此穴對女性婦科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對經期不準,白帶增多,月經量大或是過少,痛經,更年期綜合症等,都有非常好的療效。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通過穴位按摩可以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消腫散結,同時增進胃腸的蠕動,避免便秘的發生。對於年老體弱者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
  • 人有8個"養生窩" 想長壽記住健康6個"微"
    腳窩裡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均有重要作用。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除了以上7個養生窩,人體還有一個關鍵的窩——臍窩,位於腹部正中央凹陷處,為神闕穴所在。
  • 我們身體裡有個專治婦科病的開關,就是八髎穴,你知道嗎
    沒錯,這個我們身體裡專治婦科病的開關,就是八髎穴。八髎穴不光能解決我們各種各樣的婦科疾病,還能順帶解決我們因為婦科疾病而引起的便秘、長斑長痘、面色暗沉、肥胖、不孕不育等。1、八髎穴在哪裡?嚴格來說,八髎穴並不是一個穴位,而是八個穴位的統稱。是女性生殖器官在背部皮膚相對應的部位。「髎」是孔的意思,八髎也就是八個孔。
  • 試試這種按摩方法,解決便秘的痛苦
    所以,便秘發生時,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便秘很有效果的穴位按摩,簡單方便,效果很好。穴位按摩法仰臥,右手掌自然伸開,平放在腹部右側,由自己的肚臍右方開始向上,而後到肚臍左方向下,順時針反覆繞肚臍運摩腹部,用力由輕到重再到輕,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
  • 下髎穴(xià liáo)
    下為上之對,髎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最下,故名下髎[1]。下髎穴主治二陰、少腹疾患:如腹痛,腸鳴,洩痢,尿血,尿閉,淋證,月經不調,痛經,陰中癢痛,帶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腸鳴洩痢,大便下血,赤白帶下,疝痛,陰癢,下肢癱瘓,坐骨神經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現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療睪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
  • 冬季進補,道選八髎穴
    冬補推薦一個比較好的穴位——八髎穴,這個地方弄好了,很多婦科病,如盆腔積液、附件囊腫、宮頸囊腫,這一切好像不是問題了。 灸八髎,用艾火來溫養, 八髎是艾灸之中最關鍵的!艾灸此處熱向裡滲透,則小腹發熱;向下滲透,可以雙腳發熱;向上滲透,可以使整個督脈發熱,甚至背部排寒,出冷汗。
  • 身上有個止痛開關,按一按,身體疼痛自然消失~
    不小心把腰扭傷了,疼痛難忍時,可以按 攢竹穴,能快速緩解腰痛。如果是腰肌勞損疼痛,除了按攢竹穴,還可以通過熱敷來更好的緩解疼痛。攢竹穴位於面部,眉頭凹陷處就是攢竹穴的位置。用指尖垂直點按兩個眉頭,同時慢慢活動腰部,過一會腰痛就會明顯緩解。
  • 子宮肌瘤「專選」這3種女人下手,艾灸調理有用嗎?
    每個人都在訴說艾灸後的變化,有的頭痛調理好了,有的頸椎病調理好了,有的鼻炎調理好了,有的肩周炎調理好了,有的胃疼調理好了,有的腿涼的毛病調理好了,有的家裡的孩子通過艾灸調理能吃飯了,長胖了。大家都在感嘆艾灸給自己帶來的神奇變化。 可是說到艾灸調理子宮肌瘤的時候,大家的觀點出現了分歧。
  • 下髎穴的取穴方法
    #特效穴#針灸類教材中寫到該穴在骶部,中髎內下方,適對第四骶後孔。然下髎穴局部的皮下脂肪、肌肉及韌帶等組織較厚,骶後孔不易被觸及。同時不同患者的骶後孔口徑的大小、孔內通道的形態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們在臨床操作中採用王玲玲教授的經驗取穴法:患者取俯臥位,在其臀溝的最高點處捫及凹陷,即為骶管裂孔,骶管裂孔兩側的突起即為骶角。骶角兩側(與骶管裂孔頂端相平)各有凹陷,是為下髎穴。在針刺操作中,採用4寸芒針,進針深度約3寸以上。針刺操作時,垂直緩慢進針。
  • 女人一生離不開,這8個艾灸穴位,值得好好收藏
    也可以把自己的手橫放,大約第四個手指處。功效:經常艾灸,可保養子宮和卵巢;緊緻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改善性冷淡;調治肌膚過敏,溼疹,蕁麻疹,皮炎。三陰交是穴位中不可不提的一個穴位,它位於我們的小腿內側,按摩三陰交會有很多好處,女人艾灸三陰交能保養子宮和卵巢,男人艾灸三陰交能明顯改善性冷淡。三陰交穴是一個智能調節穴位。
  • 【每日一穴】下髎穴:主調腰痛及生殖系統疾患
    下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下,與上三髎穴相對所處為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