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下,與上三髎穴相對所處為下也。髎,孔隙也。下髎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針灸大成》
四空夾脊陷中。
俯臥位。從骨盆後面髂嵴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可及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間即第2骶後孔,為次髎穴。尾骨上方之小圓骨即骶角,兩骶角之間為骶管裂孔。然後把中指按在第2骶後孔處,小指按在骶管裂孔,示、中、環、小指等距離分開,各指尖端所指處即上、次、中、下髎。
《針灸大成》
主大小便不利,腸鳴注瀉,寒溼內傷,大便下血,腰不得轉,痛引卵,女子下蒼汁不禁,中痛引小腹急痛。2.下髎穴配風市穴、崑崙穴,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痿痺;3.下髎穴配築賓穴、太溪穴,有補腎調經,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經崩漏;
下髎穴,最好採用叩擊,將手握一個空拳,用拳背這個位置去叩擊腰骶部,雙手可以同時叩擊,叩擊的力量一定要大點,有明顯的聲音出現,刺激它,才可能通過骶神經孔,傳遞到盆腔裡面去,來刺激裡面的臟腑。
下髎穴主治病證:腰痛、腹痛、便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疝痛,陰癢、小便不利、腰骶痛等;還可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下肢癱瘓等。
現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療: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礙等。
上脘 中脘 下脘 內關 太衝 太溪
氣海 關元 三陰交 孔最 經渠 太淵
足三裡 心俞 肝俞 列缺 俠白 商陽
脾俞 胃俞 合谷 陽溪 手三裡 扶突
想要查穴位,可使用「針觀天下」微信公眾號「號內搜索」功能。輸入「每日一穴 + 穴位名稱」即可查看相關連結。搜索步驟:
1.進入醫案經絡公眾號菜單欄即可看到號內搜索這個子菜單,點擊進入號內搜索頁面
2. 輸入「每日一穴 + 穴位名稱」即可查看相關連結。如「每日一穴 + 太衝穴」:
「針觀天下」微信公眾號新增「號內搜索」功能。查穴位、搜醫案、看師友 …… 想看什麼,一搜搞定!搜索指南如下:
〖通知〗針觀天下「號內搜」功能重磅上線
美好的一天開始啦,希望仲聖平臺的文章能夠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歡文章的話別忘記點擊文章右下角「在看」兩個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