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都認為孩子小,很多話他們聽不懂,所以在孩子面前講話都絲毫不避諱。但實際上,孩子很容易去學習父母的人語言,而後不顧及場合的表達出來,而這有時候就容易讓場面變得尷尬。
小希本來是個職業女性,但為了照顧兒子,所以她放棄了自己原來的職業。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庭經濟負擔也有些重,所以小希就將5歲的兒子交給他的外公外婆管帶,自己重新去工作,等到周末再去接孩子回家。
而外孫的帶來讓老人們都十分高興,他們每天陪孩子玩耍,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雖然累但也覺得幸福。星期五晚上,夫妻倆到老人家吃晚飯,順便接孩子回家過周末。
在飯桌上,老人逗孩子說:&34;沒想到外孫卻說到:&34;老人聽到後瞬間安靜了下來,而小希夫婦趕緊訓斥兒子亂說話。
這是小希夫婦和朋友聊天無意間談到的話題,沒想到孩子聽完後記在心裡。而雖然小希轉移了話題,但是氣氛依然非常尷尬,所以他們吃完趕緊帶孩子離開。而孩子的外婆則對外公說:&34;
實際上,因為父母的話,孩子的價值觀已經受到了不良的影響。很多時候父母不經意說的話,孩子就會聽進去。而像是外孫這樣從小就開始惦記老人的家產,長大之後就可能會惦記起父母的家產。
而這樣的孩子很難有孝心,也不懂得感恩。而小希的孩子說話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語出傷人,與他們的教育分不開關係。如果小希夫婦一直引導孩子孝順老人,感恩老人,那麼孩子又豈會說出這樣的話?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有時候孩子的錯,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傳遞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教養,能夠辨別是非的人。
1、以身作則
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模版,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有道理、正確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像是父母希望孩子尊重老人,那麼父母首先就要做到尊老敬老。
2、糾正錯誤言行
當孩子的言行舉止出現錯誤時,父母要及時制止糾正,千萬不能夠認為孩子年齡小,不懂事,於是就忽略而過。當這些錯誤的言行舉止成為孩子的習慣時,就很難糾正。所以父母只有及時的糾正,,孩子才能夠清楚的了解是非對錯。
3、培養同理心
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說話和做事都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這樣的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所以父母從小要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也要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慢慢引導孩子建立起同理心。
教育是大有講究,也是一本學問。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像是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等等,而這些影響往往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所以想要不斷提升和完善孩子,讓他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