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英語學習是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話題。從幼兒園開始,許多家長就在為孩子的英語學習而焦慮著。而中國對於英語學習的重視,也催生了以新東方為代表的各類教育機構的繁榮,特別是疫情之下,在線英語教育再次火爆起來。
關於英語該不該學不必糾結。因為英語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科目;而從科學角度講,正如我之前發表的文章所述,研究發現,雙語兒童在學習能力方面有很多優勢,如較強的語言能力、選擇性注意能力、思維轉換能力,而且還能延遲老年痴呆發病的年齡。
那麼,英語學習是否越早越好呢?許多家長可能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焦慮地思考著這樣的問題。
一方面,機構的助推、其他家長的勸說,都使得家長更傾向於早學,但這是否有科學依據,英語學習是否與年齡有關?
另一方面,家長又會感到困惑,因為當年自己也學了多年英語,可照樣是「啞巴英語」,成年後根本毫無用處,既然以後沒用有必要花這麼大精力學習嗎?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英語學習與習得年齡之間的科學研究成果。
習得年齡指的是什麼年齡學習了第二語言。
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習新語言的能力會降低嗎?有的理論家提出,當一個人到了一定年齡,可能是青春期開始的時候,就沒法像學習母語那樣,熟練地掌握第二語言了。
或許許多家長也會有些感覺,雖然自己當年也學過英語,可在家指導孩子學習英語卻困難重重,不得不依靠培訓機構。
但慶幸的是,沒有證據支持這些理論家的猜測。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同樣可以熟練掌握英語,但卻有一些差異。
研究從詞彙、語音和語法三個方面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
習得年齡與新的語言的詞彙量無關。
習得年齡與語音有關。
由於漢語在語法構成與英語差異較大,因此習得年齡與語法有關。但是如果不同年齡的人,受英語教育時間一樣長,這種差異就不明顯。
由此可以知道,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學英語與晚學英語的主要差異體現在語音上,而對於英語掌握的熟練程度與年齡無關。
那麼,為什麼許多成人英語不如兒童學得快呢?
主要原因是英語教育的有效時間不夠。許多成人學過英語後,就不再接觸英語,隨著時間推移,已有的知識不但沒有鞏固,反而逐漸淡忘了。
但是,如果家長真想學英語,並且陪著孩子一起學,一定會比孩子學得快。許多家長認為,自己輔導不了孩子英語,主要是不想再學習,並不是學不好。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早學英語有益處,但要注意方法。許多兒童從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進入小學後會有明顯優勢。
但是無論是幼兒園學習英語,還是小學階段學習英語,都不應該以應試為主,比如過早背單詞、學語法知識,而應該以聽說為主。
因為語音與習得年齡有關,早期的語音練習,本身對於單詞和語法就有促進作用,而不必早學。就像我們學習漢語,都是先聽說,再進入到讀寫階段的。
二是家長陪伴可以增加孩子有效學習時間。雖然有些家長對英語有畏難情緒,也時常擔心發音不正確會影響孩子學習。
但事實卻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可塑性很強,而且他們的英語學習,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培訓機構,都是學習的主要陣地。
家長所起的作用更多是陪伴和輔助,不必擔心會對孩子英語學習產生不良影響。而且由於平時家長跟蹤學習,不僅會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可以大大增加他們學習的有效時間;還會從感情上幫助孩子,會讓他們更喜歡學習英語,因此家長的陪伴學習是很有益處的。
三是學習語言重在堅持和效率,而不在時長。其實,很多成人在回顧自己英語學習時,發現主要依靠的就是求學階段,是以應試為主,但與真正想學習英語的人相比,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是不同。
同樣,對於兒童學習英語,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只需要每天堅持,總的學習時長就足夠了。相反,如果僅靠一周集中上幾小時課,這樣的效果是不好。
如果能夠保持每天練習二三十分鐘,甚至只有十分鐘,都比周末上三四個小時效果更好。因為這樣堅持,更有益於孩子對語言的消化吸收和理解。
而且,語文、英語這樣的文科內容學習,當孩子有足夠積累後,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考前完全不需要集中突擊,就能保持成績的穩定;並且集中突擊,也沒辦法讓這些文科內容,在短期內得到提升。
因此,英語學習可以早些,即使小學入學才開始,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但關鍵是要以聽說為主,每天堅持,持續積累,才能為未來中高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