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從不對孩子說「你怎麼總是不聽話」

2020-09-04 天下女人研習社

「你怎麼總是不聽話,把我的話都當作『耳旁風』了嗎?」


「作業還沒做完,怎麼又開始玩手機?」


圖片來源:《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這樣的問話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據心理諮詢師黃心怡觀察,在親子半個小時的交談中,至少有25分鐘都是父母在自說自話,而孩子可能一點都不想聽或是根本就聽不懂。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報告顯示,在親子溝通方面,部分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與自己進行溝通;而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初二年級)學生報告家長每天與孩子溝通的頻率明顯下降。


難道,聽話的孩子真的只能是別人家的嗎?


01、親子之間無法有效溝通的原因所在


比如,父母總會下意識的把孩子當成年人看待。很多在成年人看來非常簡單、可以秒懂的道理,對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可能非常困難。理解不了,自然不想聽,更不想表達。畢竟孩子,僅僅只是個孩子,父母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摸透孩子的心理,才能建立雙方良好的溝通。



此外,父母對孩子的心理不夠了解,也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孩子的心理,有時就像一座冰山。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中,有一個冰山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因此,父母在觀察孩子時,不妨多一些耐心,更多透過表象找到背後的因素,必要時多向孩子問「為什麼」,而不是一上來就大發雷霆。


02、「聽和說」是親子溝通的基礎


聽與訴說,可以幫助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語言背後的心聲,並幫助父母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達到傾聽與訴說的效果首先要尊重孩子,當孩子傾訴心聲時,家長不應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要認真傾聽,家長可以很自然的用眼神表達出你的愉悅。當孩子意識到你有在認真聽,他的心理會就會不自覺的放鬆,願意傾訴。



溝通過程中,父母善用一些技巧,可以讓溝通更順暢。比如:父母蹲下來,並與孩子距離半步以內,在合適的位置與孩子交流。蹲下來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半步以內距離,注視著孩子的眼睛,這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你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簡單的動作是幫孩子建立自尊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在鼓勵他多溝通。


及時用「嗯」、「好」等詞彙給予孩子反饋。多聽聽孩子的表達,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


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從較合理的角度來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看清問題的真相,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03、控制情緒,避免災難句式


現在的孩子個性較強,如果再趕上青春期,就更難hold住了。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溝通前,需要主動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布森博士研究發現,青春期孩子很多過激行為都與對於自身長相、智商、家境等方面的自卑有關。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而不要一上來就進行否定,更不要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就像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有這樣一個小例子:


朵朵放學回來,對媽媽說:「媽媽,我想當網紅,聽說又輕鬆又賺錢!」於是開始在家裡各種布置,並一直盯著手機看各種網紅直播。媽媽心想,這真是作死的節奏,學習任務那麼重,居然還有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時,如果沒有控制住情緒,直接對孩子一通打罵,扔掉手機,或者脫口而出「瞧瞧你長得那樣,也配做網紅?」,可能只能起到反作用,有些孩子甚至會離家出走或以死相逼。而換一種方式,不否定孩子的想法,轉而跟孩子深入探討做網紅需要付出的精力、成本與承擔的壓力、成功的可能性等問題,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的好壞利弊,則既能避免雙方的關係危機,又能幫助孩子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數生活經驗和真實發生的親子溝通中出現的問題,都驗證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你也會因為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頭疼,不妨聽一聽親子教育專家羅靜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聰明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的4句話
    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專家們經過調查,歸納出一個結論:「不少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這幾句極有傷害的話。這些話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幸福感,而且容易損害他的自信心。二是,自尊心被打擊,害怕失敗,對自己不自信。 慢慢地,會從一個好學、活潑、愛動的孩子,變成一個眼裡沒光的呆孩子。「你怎麼這麼笨,豬腦袋嗎?」父母的取笑,是孩子對所受到的嘲笑中感到最傷心的一種。
  •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說,高明的家長從不講這些話
    不少父母總是持有這樣的想法:我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就該聽我的,我說了算。在與孩子講話時,總是以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做這做那。實際上,父母的權威並不是靠命令和強制的力量形成的。命令和強制的結果只能夠讓孩子在表面上服從你,而在其內心深處是不服氣的,甚至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 父母對孩子說話要注意,這些話最好別對孩子說,否則容易讓娃自卑
    經常會抱怨:「你怎麼這麼笨呀?一點也不像我和你爸爸,我們倆都挺聰明的。」沒想到小湯圓把媽媽的話暗暗地記在了心裡,在內心認定自己是一個笨孩子,結果反而變得越來越自卑,在學習上也更加無法取得較大的進步。很多父母都如同小湯圓媽媽一樣,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會口無忌憚,無法管好自己的嘴。
  • 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如果你說孩子「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那麼孩子會更笨,因為他覺得大人都覺得自己很笨了,不努力也沒有什麼。當你說孩子調皮時,你訓斥孩子「整天搗蛋,沒個正形兒,看你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那麼,孩子也許就真的開始摔破罐兒,混日子了。這種語言暗示,就像是咒語,事情往往會向著更壞的方向發生。
  • 父母不可對孩子說的話
    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話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陽光,但是也會成為沒有煙火的武器,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有些話絕不可對孩子說。一是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的話:「你怎麼總是這樣做事,毛毛糙糙的」,「你總是這樣馬虎,為什麼呢?」,「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做錯。」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我很疑惑,閨蜜是個很喜歡孩子的人,從剛認識她的時候就聽她一直提著以後生了孩子會怎麼怎麼樣,現在怎麼會這麼說呢?後來閨蜜解釋說,孩子長大了,就變得不聽話了。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雖說自古以來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一直以來打孩子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手段,雖然很多家長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沒忍住動手了。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家長們認為打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顯然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且不說心理傷害,就說肉體傷害的事情就屢見不鮮。
  • 「你不聽話,媽媽生氣了!」成年人,請停止對孩子的情緒綁架!
    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總是有辦法可以讓孩子聽話,其中最有效的一句話是:你不聽話,媽媽生氣了!於是,這句話變成了百試百靈的「金科玉律」!孩子哭鬧了,媽媽忍無可忍終於扔出這句話:你在哭,媽媽生氣了!即使媽媽不在場,聰明的大人依舊懂得怎麼控制孩子的行為,這種「狐假虎威」的現象愈演愈烈,這句話的作用也隨時隨地的發揮著它穩定而有效的作用。「媽媽生氣了!」為什麼這句話會成為操控孩子的有效利器呢?為什麼不是爸爸,不是其他人,而是媽媽呢?背後的原因非常值得推敲。
  •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大多數父母炫耀孩子並非惡意,說穿了不過是圖個「心安」——證明自己在這辛酸無人知的育兒道路上,有過真心熱血的付出。除了對孩子的自豪,也有寬慰。但倘若沒把握好「炫耀」的度,就難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曾有報導說,一位南京家長跟記者說,對自己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的事情後悔了,原因是鋼琴無法攜帶,錯過很多能炫耀的場合。記者調查發現,為炫耀攀比,逼孩子學樂器的家長不在少數。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但是長大以後,好像就變得不那麼聽話了,總想跟媽媽對著幹。真的是孩子長大變得不聽話了嗎?到底怎麼讓孩子「聽話」?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嗎?
  • 孩子們總是喜歡唱相反的歌,這很聰明表現,父母可以這麼做
    當一個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會表現出青春叛逆,特別是當他聽到父母對他嘮叨的時候。此外,當孩子繼續長大時,他們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的不合理要求。此時,不少家長疑惑,明明以前自己的孩子還是很可愛的,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
  • 《三十而已》:為什麼父母總是要對孩子發脾氣?
    這句話都不陌生吧!有這樣一類父母,對孩子力不從心時,就會站在家長、父母的高位,對孩子理直氣壯的亂發脾氣、責罰、甚至是打罵。而這句話更是被父母熟稔如心,成為管教孩子的金句。他們自認為,那樣是對孩子該有的管教。
  • 「媽媽,我想開挖掘機」:聰明的父母,從不說這句話「下」
    當孩子說「我長大了要當灑水車司機」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聰明的父母,都是擺渡人 一度爆火的青島王恆屹,被撒貝寧稱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網上有大量的文章在討論,這樣聰明的孩子,都是怎麼教出來的?所有文章總結成四個字,就是:刻意引導。
  • 清華教授演講:越沒本事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說這3句話
    教育孩子永遠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因為很多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對教育照顧孩子方面都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有時候脾氣火爆之下,還會對孩子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殊不知這些話對父母來說是說者無心,但對孩子來說卻是聽者有意。這種話說出來後,一時之間父母不會感覺出什麼,但長此下去,殊不知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的話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天底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話,父母儘量不要對孩子說。 這句話,是媽媽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撇清自己,錯誤全是自己的,會讓孩子以後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去嘗試。所以,說這句話,媽媽要慎重考慮。三,「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這可能是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孩子小的時候愛哭鬧,媽媽會說:「你看看人家孩子,多安靜,多好帶!」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孩子出生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以為父母說的都是真的,自己不聽話,父母就會不要自己了,這樣讓孩子心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變得膽小,生怕惹父母不高興了,父母會不要自己了,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好像隨時就會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樣會造成孩子性格的抑鬱。
  • 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
    導讀: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怎麼搞定愛耍賴不聽話的孩子?
    孩子耍賴皮不聽話是再常見不過的事,父母的一些招數往往並不奏效,在一些孩子容易耍賴皮的關鍵時刻,父母們該怎么正確應對?  1.早晨睡懶覺時  不要說:「快起床!要遲到了。」可以說:「寶貝,早上好,已經7點了,想想現在你該去做什麼了?」 如何讓孩子準時起床需要一定的技巧。有的家長會大喊或去掀被子,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會嚴重幹擾孩子睡眠,不利於身心健康。
  • 家庭教育:傷害孩子的8句話,父母千萬不要說
    我以後不會再相信你的話了。孩子誰也沒說幾個小謊話啊,爸媽發現了怎麼應對才是關鍵!眾所周知,說謊是不好的,但是罵孩子只會使他更不敢說實話。小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父母氣急敗壞的時候就會說「我以後再也不信你了」這樣的話。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就會很受傷,連最親近的父母也不相信他,還有誰會相信?兒童更容易內向,更缺乏安全感。
  • 聰明的父母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
    聰明的爸媽在教孩子時經常說的5句話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個人生導師。如果他們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和技巧,可能會無意間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陰影。聰明的父母經常說以下五個句子,這會使孩子感到受尊重和被期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