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

2020-08-28 抗抑鬱圈

一般抑鬱症患者屬於「內歸因」類型的人!

所謂「內歸因」,也就是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歸因」類型本身談不上好壞,甚至可以說會帶來好處。很多成功的人都屬於「內歸因」類型,因為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而不是怨天尤人,整天活在抱怨中。「內歸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會付諸行動去改變,而不是等著環境改變,行動中會更積極主動!

抑鬱症患者的「內歸因」屬於「消極型內歸因」!

抑鬱症患者對待自己成功、獲得肯定等積極方面的經歷,容易歸因於環境,比如考試成績好,覺得是運氣好,其他同學發揮不好等;對於負面經歷,卻總把原因歸結為自己,比如,考試沒考好,認為自己笨,不夠努力,不該有放鬆時間,應該全部用來學習,而不會看到試題太難,同學整體成績都有下降。

抑鬱症患者幾乎所有消極事情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難以客觀看待,很多事情,也有著環境,有他人的原因,甚至有些事情,主要是由環境,由他人的原因佔主導作用。

比如,可能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爸爸,因為打麻將輸了錢,回家對孩子一頓罵:你作業怎麼還沒寫完?你個豬腦子,養你這麼一個廢物,浪費糧食!實際上,孩子可能回家才10分鐘,當然不是因為孩子的原因,作業沒寫完,而是這個爸爸脾氣暴躁。

但是,聽話的孩子不會去想是爸爸脾氣暴躁,他可能會真的認為像爸爸說的那樣,是自己太笨了。

孩子聽話聽誰的話?當然是別人!特別乖的孩子,意味著特別聽話,基本上別人說的都會去做!

為什麼?乖孩子即是「內歸因」類型的孩子,不會認為別人有不對的地方,所以別人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應該聽,都應該遵從!自己不該反對,自己的想法、感受不重要。

乖孩子通常成長在父母有一方特別嚴厲,並且易發脾氣——也有可能父母雙方都特別嚴厲,易發脾氣的家庭!而且嚴厲的父母一方,一定是在家中屬於強勢地位的父母一方。

為什麼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孩子會變得特別乖?

因為如果導致孩子遭受懲罰——這種懲罰包括打罵、忽視、冷漠等——的來源在父母,孩子沒辦法改變父母,讓自己避免可能突然出現的懲罰。可如果孩子認為受懲罰的原因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如果自己改變,做得更好些,更聽話些,就不會受懲罰了!

當孩子改變方式,變得聽從父母,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斷改變自己,發現確實有助於減少懲罰——因為如果當孩子被批評時反駁父母,可能激怒父母,遭來更嚴厲的懲罰。現在變成聽從父母,至少父母的情緒不會升高,嚴厲程度不會升級。

聽話的行為帶來減少懲罰的好處,並且我們的教育環境實際上更喜歡聽話的孩子——誇孩子乖,不喜歡太鬧騰的,不聽話的孩子。聽話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表揚,更加增加孩子出現乖行為。

平時陽光,無過激行為,是因為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想法感受,特別是負面想法和感受。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特別是不願意聽從的想法時,不會讓自己表現出來,因為孩子學習到聽話,乖,服從。但不表現不代表不存在!

這些想法會壓抑到人的潛意識,越積越多,多到無法承受之時,便是爆發失控或是成為嚴重的症狀的時候!

抑鬱症存在在一個核心特徵是自我價值感的缺乏!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也缺行動的動力,乃至生存的動力——因為覺得沒價值,沒意義啊!

聽話的乖孩子,總是聽從別人,否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形成認為自己不重要,沒價值的自我認知!因為如果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重要,為什么爸媽不聽?一定是我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孩子的認知有限,難以客觀看待事情,當遭遇嚴厲、暴躁的父母,同時也是他必須依賴而得以生存的父母,他很難認識到爸媽這樣的權威也可能存在不對的方面,可能是爸媽的原因,孩子只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因為孩子的思維還比較自我中心,側重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很難客觀看待到環境、他人的原因。

當孩子不斷認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重要時,便會認為自己是沒價值,不重要的,也容易產生抑鬱症!

相關焦點

  •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我身邊的朋友看完這個劇都深有感觸,從小很乖的孩子,是大人理想中的孩子,不折騰、不鬧心,說什麼話都聽,讓做什麼事都做。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反而容易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心理疾病我們仔細想想,孩子什麼樣才叫「乖」?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越讓人操心?
    」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你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更是家長常掛在嘴邊的;在外面,「你的寶貝真聽話」是誇獎別人孩子的不二法則……「乖」、「聽話」成為評價好孩子的標準。一名外國小孩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你要是敢不乖、不懂事後果會怎樣,我們大多心裡有數。滿足父母的自戀如果你乖我就愛你,如果你不乖我就不愛你,這時候的父母很難說是愛孩子的。
  • 有人說,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從這個角度來看,越乖的孩子,長大就越讓人操心。01 太乖的孩子容易忽視真實的自己一個敢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可貴的;而一個合格的父母,也是不會以「乖」來命名和要求孩子的。03 太乖的孩子容易落後於時代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看起來越樂觀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
    也許你不知道,那個陪你深夜聊天的朋友、什麼問題都處理得很好的同事,或許此時正在受著抑鬱症的折磨。  什麼是微笑抑鬱症  在中國,已經有近1億抑鬱症患者,每年有20多萬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世界疾病。
  • 白茶清歡: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怎麼樣,家長們互相碰面了解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
    導讀: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反而越不幸福?背後三大現實原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乖」作為衡量孩子素質的標準。在學校裡,「孩子平時聽話」也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嘮叨:「你必須聽話,如果你不聽話會怎樣……」當父母見面並談論起孩子時,他們經常互相稱讚「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孩子們內心知道,如果他們表現得「乖」,大人就會很高興。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就「越壞越叛逆」,為何會這樣
    小時候越「乖」,長大後可能就越「壞越叛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常常發現,身邊那些被定義為「乖孩子」「聽話」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變得問題多多,甚至像《傷仲永》裡一樣「泯然眾人矣」。但這一切似乎都為別人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憊不堪……」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會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家庭裡。而他們,往往是從「乖孩子」開始的。
  • 孩子真的越乖越好麼?真的不見得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懂事」,並以此作為好孩子的標準。但是孩子「懂事」「乖」,就一定好麼?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一個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男生眼中,女孩子是越乖越可愛嗎?
    長得越好看的女孩越漂亮,那什麼樣的女孩可愛呢?當然是越越乖的女孩越可愛了。那麼男生眼中,女孩越乖越可愛這一說法當然是正確的了。請注意,只是就在男生眼中而言。乖的意思就是懂事、可愛,明事理又善解人意的女孩當然是可愛的了,任何一個人都會覺得這樣的一個人很可愛,越乖的女孩越會給男孩留下好的感覺,這樣一來在男孩眼中印象就好了,即使性格上霸道一點,在男孩心中也是仍然可以是很可愛的,這樣的女孩誰都覺得會很喜愛,當然在他們心中這樣的女孩是可愛的。
  • 都喜歡乖寶寶,但寶寶越乖越容易出事兒!
    記得6年級的時候,一次課間,我跟她在操場上玩,一個男生跑過來說就因為她,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讓自己像班長學習,說她是個討厭鬼,結果她一怒之下推了男生一下,男生把頭磕破了,流了不少血,我當時也嚇得不輕。乖就意味著要去想辦法討好大人,忽略了真實的自己,等寶寶長大,難免會因為長期抑制而變得極端。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3歲寶寶想吃零食,去了小賣鋪,拿了一根棒棒糖,媽媽問他還要什麼嗎?他搖搖頭,媽媽誇他真乖,不喜歡亂要東西。試問一下,哪個寶寶不喜歡吃零食?
  • 武志紅:越是乖的孩子,越容易輸在起跑線
    朋友告訴我們,他不僅沒收一分紅包,還告訴家長們孩子們都很乖,而且每次一說完孩子很乖便能讓焦急的家長們放下心來。所以,乖在當下不僅是很多家長們對孩子最大的希冀,比如「你少給我添麻煩」,「你就不能像鄰居家孩子一樣乖嗎」這樣的話語比比皆是,同時也是他們學校老師安慰家長最好的話術。
  •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操心?
    教育的目標有千萬種,也許最差的一種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乖」孩子了……一、「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二、「乖」孩子不懂的表達真實情緒 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排感,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他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他知道不哭鬧你們才會更喜歡他。換句話說,他在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問: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