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中國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化史簡說

2020-12-10 歷史奇事

文\金岷彬 圖\金岷彬

金岷氏認為,在中國文字的發展和字形演變史上,有三次性質明顯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

(一)

第一次,在商周時代,這是從現在能見到的上古時代的文字字形而得出的觀點,或許真正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還要早於商代,但這需要以後的考古證據來證實。

第一次的文字符號職能分工,就是從符號裡分離出了專門用於藝術裝飾和欣賞的符號種類。使文字出現了用於普通書寫紀錄和閱讀的(姑且稱為)第一類符號,以及用於裝飾和藝術欣賞的第二類符號。甲骨文上的契刻文字,是對佔卜事件的記錄,以備事後的查驗,屬於第一類;春秋戰國時代兵器上的鳥蟲書銘文,記載了該兵器的使用主人(如「越王勾踐劍」),表示了兵器的專人使用性質,同時鳥蟲書銘文成了裝飾和美化兵器外觀的一種文飾符號,這是上古時代的第二類性質的文字符號。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指出,「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其中的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五種,就是職能已經專化了的字體類型,它們組成的「文章」塊都很短小,文字的內容簡單,而字形的主要職能就在於裝飾、美化與觀賞。

藝術化了的金文字形,比起「普通手寫」的字形,如《越王勾踐劍銘》鳥書 與《大盂鼎銘》的比較,藝術字的筆形變化多端,字形結構變異,因而不象普通書寫字形那樣好認讀。再加上藝術化字形要裝飾的區域,其幅面的面積相對要狹小些,所以藝術字形的文塊,都很短小。

在商周金文裡,還有一類「特異」的 字形,那就是 徽號,可能最早是用作族徽,後來陸續擴展到更多應用 。顯然,一個家族要用文字來作為 徽號,是竭盡了當時代所能 設想和表達的功力。家族徽記 的形象,更不能按照普通記錄語言的通用文字那樣去讀,去認。徽號是 特化了的 專門 文字形式。綜觀現在所能匯集起來的徽號 圖形,可以看到歷史年代越早的徽號,圖畫成分的比重越厲害。徽號「文字」的組合構成,沒有通用的「章法」,沒有 公認的「讀音」(是指,現時代的古文字學研究,還未能 破譯出 得到公認的 徽號字符讀音)。還得有更多的學人去 專題研究徽號的 表達規則形而下,以及 徽符號 在它的歷史階段 所蘊含的 意義形而上。

(二)

第二次分化,應該說是發生在秦漢之際,產生了真正的書法藝術。

現在能看到的秦代的幾通刻石文字,都是嚴謹整齊漂亮的小篆字體,相傳為李斯書寫。小篆,是朝廷規定的正規文字,用在官方文書裡。但是,從各地出土的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銘文銅板來看,工匠們鐫刻的小篆極為粗陋,李斯的小篆字形成為了後世書法的範本。

戰國後期,在文字的社會實際應用與流通裡,出現了隸書。雲夢睡虎地秦簡,使人看到了早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前,就流通了比小篆書寫更方便,字形結構更簡化的秦隸。秦國的官吏已經把這種便於書寫的簡便字形用到了官府文書裡。如,文革之後出土的湖南裡耶秦簡。

據傳說,是程邈身困獄中時對隸書的字形作了整理和規範,促進了文字在漢代發生社會性的根本性的隸變,成為了今天稱呼的漢字。漢字隸變之後,便於書寫也便於閱讀,今天認識楷書的人,基本上都能直接識讀隸書;但許多人不能識讀小篆。所以把隸書、楷書成為「今文字」,而把隸書之前的古字形稱為「古文字」。隸書的出現,加速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先前用於官方正式文書上的小篆,轉化成為一種專供觀賞的古字形。比如歷代的重要刻碑,在碑石的頂部都有碑額,用小篆書體來寫刻碑額,成為了碑石領域裡的規則。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社會流通的字體裡也產生出優美的字形,於書寫紀錄和閱讀之外,還增加了美學觀賞的作用。如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有名的隸書碑《曹全碑》、《史晨碑》等,都是以精美的隸書字形而著稱於後世。

在中國文字發生隸變,隸書成為了通用文字之後,山東曲阜孔府舊宅發現了有名的「壁中書」。孔府壁中書所採用的書寫紀錄字形,是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的古字形。於是,在漢代形成了「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學術論爭歷經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還相當激烈。

筆者不知道,當年的古文經學派學者堅持以古文本書籍作為經籍的正宗時,是否也指責今文經學派用後世隸書字形寫錄的書籍是「割斷了歷史」、「毀滅了傳統」——就像今天的主張全面恢復繁體字者,對簡化漢字的攻擊一樣——想來當年少不了這樣一些話語。

但是,由隸書和更後世的楷書所轉寫的古代典籍,完善地繼承了古代中華傳統文化,而沒有出現因為字體的演變,造成了「中華文化的斷層」,則是不爭的事實。用古字形來記錄的古籍,為了方便後世的使用而按後世的通用字形轉錄為新本的書籍,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進行過不止一次兩次;甚至在英國,也用現代英語來轉寫古英語寫成的文獻;這是書籍隨語言文字的演化、進展而更新版本的尋常事。

中國大陸實施了常用漢字簡化後,把古籍轉印為規範的簡化字版本,也同歷史上的書籍轉寫並無二致。——關於繁簡漢字的討論,在本文裡算題外之話;筆者認為也可以把自己從印刷工程角度主張用簡化字的觀點理直氣壯地貼出來。並願意與不同意見的網友作認真的、心平氣和的學術討論與溝通,雙方擺出各自認為的道理,並且求同存異取得儘可能多的共識。

兩漢時代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誕生。許慎是古文經學派的著名學者,他對古文經學的貢獻,早在《後漢書·許慎傳》裡就得到了前人的肯定,明載青史。而他的巨著《說文解字》更成為中國文字史、中國學術史上一座光輝的裡程碑。

《說文解字》的歷史作用,是讓使用新型字體的後人能夠識讀和繼承小篆古文字;而不是恢復古文字來讓已經通行了的新文字開倒車。

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漢字裡提煉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了社會普遍可以努力追求的字形——任何願意學習書法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把字寫得優美漂亮一些。而古代的鳥蟲書,摹印等專用字體,則只是某一專業領域裡使用的藝術字形,普通人不會去學習它。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的字形通過刻勒碑石和拓碑複製的技術方式,成為碑帖,供世世代代的後人習用。漢字的楷書字形就是經過書法藝術的傳承作用而固定了下來,一千多年來沒有再演變出新的通用書寫字體來取代楷書。這是因為,書法藝術的入門訓練起始,就是臨習先人留下來的字樣資料,後輩的書法愛好者總是接受先輩的楷書字形。

(三)

漢字字形職能的第三次分化,是出現了漢字印刷體。

這種字體最初出現在明朝的雕版印刷書上,字形筆畫方便雕版工匠刻字,印出的字極為工整,利於閱讀,是適應於閱讀的專用字體,然而這種字體並不適合手寫。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是看書多於寫字,印刷字體的使用,比手寫字體的使用量大得多。近代機器印刷技術在中國的引入與傳播,增強了印刷體的應用,成為了現代漢字裡的主流字體。

經過這次分化,漢字有三類職能不同的字體:

①社會供普通書寫紀錄與閱讀的手寫字體,也就是在手工技術時代社會的主流字體;

②美術字體。表現漢字字形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是書法字體和以書法藝術為基礎的美術字體;

③印刷字體。專門用於閱讀,並且適應了手工業技術生產方式,雕版印刷、手工活字印刷,以後的機器工業技術印刷,不再適合手寫的印刷字體。隨著漢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以印刷字體為代表的一類字體,發展成為用機器來生成和表示的龐大的機器漢字族群。

漢字的工程技術,特別是從1990年代發軔的電腦漢字技術,為漢字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也形成了漢字工程技術專用的,有別於手寫手繪字體的工程漢字字體。

(四)

漢字語音標記符號的誕生。

能為漢字準確標音的符號,即漢語拼音字母體系,不像前三次的漢字符號分化,它不是從漢字裡自然分離出來的另一種專用漢字,而是借用漢字體系以外的符號來為漢字表音。它們不是漢字,但是已經成為了漢字的有力輔助工具,成為了漢語的血肉部分。

漢語拼音方案的實施,有四方面的主要作用:

①為漢字準確地標註讀音。這種作用進而成為初學者認識漢字的輔助工具,特別是對幼兒學字、中國的少數民族及外國人學漢字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漢語拼音方案對漢字的標音準確性和明了性,以及在通用字母鍵盤上表示的方便性,都超過了歷史上曾用過的同音字表音法,反切表音法,注音字母表音法。

②漢字的音序排列。傳統的漢字字典在音序排列方面,一直是一個弱點,漢語拼音為這方面奠定了基礎。這為漢文資料的檢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③漢字輸入計算機的音碼基礎。

④中國人名、地名向外語轉寫的形式標準。中國人名地名漢語拼音拼式轉寫法,現在已成為聯合國採用的國際標準。採用漢語拼音方案轉寫中國人名地名之前,國際上採用威妥瑪拼音式、郵政拼音式等不同的漢語語音轉寫法,混亂而不統一,並且不能準確地拼寫出漢語漢字的發音。國際上對不同國家/語言之間人名地名的轉寫採用「名從主人」的原則,漢語拼音方案讓中國的人名地名有了中國自己的拉丁字母拼寫形示。

一些學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漢字將來能否發展成為拼音文字。就筆者個人的學術觀點來說,筆者認為所謂的「漢語拼音文字」不可能代替漢字,但是可以成為漢字的輔助工具,在某些漢字表達不方便的場合,能使用漢語拼音來表示和傳達有限的漢語信息。

(五)

本文的主旨,是談論漢字符號在職能方面的分化與特化。但是涉及了目前爭論較大的兩個話題(在《這才是中國》公眾號上發表時,作了刪節),並給了較多的筆墨,似有喧賓奪主之嫌。筆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意在表明,筆者對這兩個爭論話題的個人看法,也是從嚴肅的學術討論角度去討論,而不是憑一時意氣的爭吵之言。

金岷彬 2007-09-24 美國 SECAUCUS 小鎮

2020-05-25 西安

問學研討團近期部分主話題預告:

一、天下與中國、文明與中華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類主題。

話題1:僅以國家看中國,夠不夠?僅以「國家」論,原來大量的蕃屬國、朝貢國該怎麼說?

話題2:「國」字,要不要打破或超越圍繞四邊的那個框?

話題3:中國與中華文明究竟是什麼關係?二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合為一體、共講一套話語?

話題4:如果以文明論,該將國家意義上的「中國」擺在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怎樣位置上?

……

二、海外華人問題類主題。

話題1:海外華人問題,會不會是今後中國突破國家邊界的「第一份考卷」?

話題2:大道中華,此一階段應不應該包括海外的新老華人?

話題3:可不可以跳出一國國籍、「雙重國籍」的思路,搞一套新的「華夷之辨」認定系統?

……

三、新時代的大中醫改革與建設類主題。

話題1:傳統中醫,是否面臨著一種走向「大中醫」的全面變革?

話題2:新的「大中醫體系」該以怎樣的思路、如何建立?

……

四、文字、各類文化、中外文明演進史所映射出的大中華類主題。

……

設立一個「國人如何定位中國」的小小民意測驗,誠邀參與投票。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清華簡」來歷不明 很有可能改寫中國上古史
    「清華簡」來歷不明 很有可能改寫中國上古史 經鑑定,這批共2388枚的竹簡成於戰國中晚期,初步研究顯示記載著失傳2000多年的《尚書》、周武王樂詩等,據稱全部解讀完成後有可能改寫中國上古史。昨晚,著名歷史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做客武漢大學珞珈講壇,講述「清華簡」的來龍去脈。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定義,及語言文字的作用
    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就是藉助於符號才得以形成的。各種符號系統中,語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複雜的符號系統。民族語言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55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表現得非常複雜。我國60多種民族語言,按語言譜系法分類,分屬5個語系即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 解讀《簡讀中國史》8、為何說工業革命並非英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
    能夠聆聽何須閱讀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望得到您用金錢的稱讚。解讀《簡讀中國史》8、為何說工業革命並非英國崛起的根本原因?張宏傑認為這一年才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而不是1840年。為什麼?因為這是中國被迫捲入全球化的開端之年。這一趟訪華,西方人看到了中國的貧窮、落後與傲慢,與他們之前想像中強盛的東方帝國完全不同。此前西方人藉助中國文化中的世俗精神,批判他們的神權迷信,因此造成了許多美麗的誤會。自此之後,武力挑戰中國就成為了一個可行的選項,為之後的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 解讀《簡讀中國史》3、為何中國打匈奴,卻把羅馬帝國搞沒了?​
    能夠聆聽何須閱讀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望得到您用金錢的稱讚。解讀《簡讀中國史》3、為何中國打匈奴,卻把羅馬帝國搞沒了?今天是收假的第一天,祝同學們工作學習愉快,雖然我知道這很難愉快的起來……我們正在解讀《簡讀中國史》,作者張宏傑的付費音頻課程《極簡中國史》,推薦給所有的同學們。前情回顧上期節目我們說到,東周末期分封制的弊病顯露無疑,周王已經沒法號令各諸侯,中國歷史進入混亂的春秋戰國時代。
  • 《中國識字法簡說》之一:傳統漢字敎學簡說
    為幫助感興趣的家長、敎師思考,《中國識字法簡說》分為如下兩篇文章簡述:《中國識字法簡說》之一:傳統漢字敎學簡說《中國識字法簡說》之二:不同習字法的可選擇性 《中國識字法簡說》之一:傳統漢字敎>學簡說古來習字法的嬗變,大體可分四個階段:1.
  • 中國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600多年、體系較為完整的甲骨文。後來在浙江省平湖市莊橋墳遺址出土發現了5000年前的良渚原始文字,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卦象符號,在安徽蚌埠雙墩遺址發現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卦象符號,均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 解讀《簡讀中國史》5、為何農民起義竟然是中國獨有?
    能夠聆聽何須閱讀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望得到您用金錢的稱讚。解讀《簡讀中國史》5、為何農民起義竟然是中國獨有?比方說,我們覺得頻繁的改朝換代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不就是歷史發展的常態和必然嗎?這可未必。比方說日本,人家從上古神話時代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個家族,萬世一系。英國從威廉一世諾曼徵服後至今,國王都是他們家的後人。雖然這1000多年時間裡,英國經歷了9個王朝,但人家是因為絕嗣,找個親戚過來繼位,或者是發動宮廷政變上位。
  • 《中國書法報》清華簡專輯(二)
    清華簡可以說是繼漢代孔子壁中書、晉代汲冢竹書之後,兩千多年來先秦文獻的第三次重大發現。清華簡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是以經史類為主的文獻,包含了《尚書》《詩經》以及古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代表,對先秦歷史、古文字學和古文獻學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其中絕大多數資料都是首次發現,新材料揭示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文化奧秘。
  • 中國古代文字,精神的交流傳通,文字的演化
    大家好,我是小編雙婷,今天我來和大家說一下中國古代文字,精神的交流傳通,文字的演化。比狹義的交通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交流傳通,當原始的人口變成開化的人口,為了運轉複雜的社會組織,為了跨時空的傳承知識和經驗,須找到勝過口語的工具。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起源,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徵。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從這些傳說中我們可以窺見原始漢字發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漢字向成熟的文字體系過渡的一些歷史狀況。在這些傳說中,「結繩」說和「倉頡造字」說最值得注意。漢字產生之前,中國古代曾有用實物記事的階段。結繩和刻契無疑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 清華簡:開啟古史研究新境界
    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為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獻資料,開啟了古史研究的新境界。去偽存真 考而後信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告誡人們對傳世文獻要善於鑑別真偽,不可盲從。《漢書·藝文志》所提到的《文子》《伊尹說》《力牧》《風后》等書,班固即以「依託」言之。這種託名古人立說的風氣,在戰國秦漢時期頗為盛行,其後仍有所見。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組合成八種不同形式,叫作八卦。有專家認為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達符號,比如「坎」卦,中間一橫,上下各兩小橫,表示水的象形,與甲骨文的水字象形相似。也有專家認為,漢字中確有個別漢字或部首起源於八卦,但不能說漢字起源於八卦。八卦與漢字應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直接或間接的會影響著漢字的孕育、誕生。
  • 全球史史家與漢學家的中國史研究有何不同?
    首先,在研究視角和研究理論上,漢學家們不太注重理論建構,但擅長從微觀史學的角度對中國歷史與文化進行詳細的考察與論證,而全球史史學家則習慣於從宏觀視角審視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互動與關聯,把「全球視野」與「區域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了「小地方-大世界」的研究範式。
  • 解讀《簡讀中國史》7、為何乾隆該為自己死後44年的鴉片戰爭背鍋?
    能夠聆聽何須閱讀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望得到您用金錢的稱讚。解讀《簡讀中國史》7、為何乾隆該為自己死後44年的鴉片戰爭背鍋?結果這一展示,把我們極其落後的軍事裝備全部展現在了英國人面前,完全就是一個笑話。回去之後英國人說:中華帝國已經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因為有幾位謹慎的船長,才讓其航行150年都沒有沉沒,它巨大的驅殼確實可以讓周圍的國家害怕,但是如果哪天換了一個無能之輩掌舵,它必然要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 清華簡整理發現中國最早的乘法表和八卦圖 改寫數學史
    《算表》被認為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實用算具,是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筮法》還展現了迄今最早的八卦圖。全國數學史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郭書春說,經對同批竹簡的碳14測定及自身的文字特徵判斷,確定《算表》當撰成於戰國中期偏晚時,是目前所見到的我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2、圖畫與符號的結合是文字發展中的第一次飛躍,是文字萌芽階段的重大進步。當圖畫和刻符單獨不能表達複雜的內容時,先民便把兩者結合起來,產生了文字性的圖畫。4、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是文字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抽象化、筆畫化和線條化之後,是一維文字和二維文字的分化。作為成熟的文字,無論甲骨文還是聖書體,圖畫因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當然,聖書體的文字要比甲骨文中的圖畫成分多得多,這對於使用者並不方便。
  • 中國發現早於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解釋漢字起源
    中國考古專家最新考證表明,4年前在中國東部山東省昌樂縣集中出土的100多塊獸甲骨上所刻的600多個符號,結構和布局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應為距今約4500年的中國早期文字。  2004年,昌樂縣一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昌樂縣袁家莊古遺址上採集陶器標本時發現,當地農民在施工挖掘時,丟棄了許多亞化石狀遠古獸骨,經過清理,可見上面有許多刻劃痕跡明顯的圖案符號。   肖廣德先是揀拾,後是高價收購,共收集刻有文字符號的甲骨100多片及2塊玉殘片,共有600多個圖畫文字。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內,有的刻在骨臼頭上。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漢字的規範化包
    從語言文字的發生規律來看,事物、概念、語言與文字四者遞相產生。但是,常常在某些新事物出現以後,概念和語言可以相繼產生,但表達這一語言的漢字不一定能馬上創造出來。尤其是在上古時代只用象形和會意造字,不僅一些含義複雜的實詞難以造出相應的字體,而且對那些意義抽象的虛詞更無法創造出相應的文字。於是一些文字往往只有語言形態,而沒有書面形態。
  • 人類文字符號到底有什麼意義
    西方文字的相互交融,取長補短,字符越來越趨於簡化和抽象,並逐步趨於表達的嚴密性。中國古代漢字長期獨立發展,直到近代,阿拉伯數字和西方字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進,一起融入到中文系統。而且不僅如此,他同時還知道,他看到的這個符號,比它代表的實物的內涵更多:因為它不僅可以代表實物,同時它還是「符號」。而實物就是「實物」,它與「實物」相等。也就是說,你可以改變一個符號的樣式,但不一定改變其含義。如不同的文字,英文和中文,任何概念和任何意思,都寫成不同的「樣子」;而中文簡體,也與相對應的當初的繁體意思相同。但它們的寫法上已經有較大的不同。可是實物我們是不能改的。
  • 追思|孤明獨發:簡修煒教授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王東教授聆聽學者發言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樓勁在發言中說,簡先生是新中國造就的著名史學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社會歷史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探討,在漢唐史,尤其魏晉南北朝史多個領域均有傑出成就,素為海內外學界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