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案背後的「無爭議仲裁」:兒子股權是代持還是父親贈與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一樁普通的離婚案,因為涉及夫妻財產分割,引發了男方和男方父親之間關於股權的仲裁。

這起夫妻離婚訴訟近日在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審理,父子之間的股權仲裁則在蘇州進行。此案的焦點在於,兒子所持父親公司30%的股權,到底是代父親持股,還是父親贈與兒子?蘇州仲裁委日前給出最終裁決:股權系代持,不應列入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但女方認為,男方父子提供了虛假證據,是為轉移財產而進行虛假仲裁。

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的法學專家指出,當事雙方並無實際爭議的「手拉手」仲裁往往帶來惡意仲裁等法律風險。今年2月,最高法出臺了相關規定,為合法利益受損的仲裁案外人提供救濟渠道。

夫妻離婚案與父子仲裁案

南京女子侯妍菲2013年與蘇州人矯秋方結婚。2015年3月,矯秋方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法院判決不準離婚。2016年7月,矯秋方仍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向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起訴。

這起離婚案的審理耗時兩年,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成為雙方分歧的焦點。

侯妍菲的代理律師雷漢舢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開庭之前,他到蘇州工商部門查詢獲知,矯秋方持有索菲裝飾裝潢(蘇州)公司(以下簡稱索菲公司)30%的股權(360萬元)。這家公司是矯秋方父親矯向前2007年成立的,經過二次增資後註冊資本為1200萬元,其中矯秋方佔股30%。

「這30%的股權我們不爭,但在婚姻關係持續期間,這部分股權的收益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來分割。」雷漢舢說。

2017年4月,此案第一次開庭後,根據侯妍菲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南京鼓樓區法院凍結了矯秋方名下持有的索菲公司30%股權。

當月,矯秋方的父親矯向前針對公司30%股權,向蘇州仲裁委申請仲裁。等待仲裁結果期間,鼓樓區法院中止了這起離婚案的審理。

矯秋方所持索菲公司30%的股權,其權屬到底歸誰?這個仲裁結果會直接影響法院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矯氏父子的「代持股協議」,其籤署時間引發爭議。受訪者供圖

矯向前向仲裁庭提供了一份《代持股協議書》。這份協議顯示,矯秋方名下持有索菲公司30%的股權,是代矯向前持有,實際所有人是矯向前。該協議的籤名落款時間為2010年4月20日。

2017年5月24日,矯向前接受蘇州仲裁委調查時也稱,上述協議籤署的時間為2010年4月20日。可後來,協議的形成時間成為焦點,繼而引發侯妍菲一方對協議真實性的質疑。

一紙協議,前後變化的籤署時間

去年5月仲裁案第一次開庭,因為「涉及第三人重大利益」,侯妍菲以案外人身份獲準參加仲裁。其代理律師雷漢舢當庭指出,作為重要證據的代持股協議有偽造嫌疑,申請對其形成時間進行鑑定。

雷漢舢透露,開庭前他到蘇州工商部門查閱檔案發現,2010年4月20日那天,索菲公司召開了股東會議,其紙質的會議記錄「泛黃很明顯」。「按他們的說法,代持股協議也是那一天籤的,到現在七八年了。」雷漢舢說,他看到那份代持股協議是「白紙黑字」,「跟新的差不多,一點也沒發黃,形成時間應該不超過三個月。」

仲裁庭採納了雷漢舢的建議,同意對代持股協議的形成時間進行鑑定。

不過,鑑定後來並未如期進行——矯向前撤回了仲裁申請。

2017年8月10日,蘇州仲裁委作出決定,準許矯向前撤回仲裁申請。而就在同一天,矯向前再次提交仲裁申請,請求確認公司30%股權是矯秋方代其持有。

矯向前第二次申請仲裁後,2017年9月,此案在蘇州仲裁委開庭。但是,上次參與仲裁的侯妍菲此次未接到參與通知。

在這次庭審中,對於「代持股協議」的籤署時間,矯向前改口了——第一次申請仲裁時,他明確表示籤署時間是2010年,這次他和兒子矯秋方均稱,協議中「2010年」的落款時間是「倒籤」,實際籤署時間為2016年。

「兩次不同的籤字時間,兩種不同的陳述,至少有一次是撒謊。」後來從法院複印了仲裁記錄的雷漢舢分析。

對於矯向前父子在協議籤署時間上前後不一致的陳述,開庭筆錄顯示,仲裁員並沒有追問和調查。

參與此案兩次仲裁開庭的仲裁員鄒杏明是當地一名律師。6月27日,他向澎湃新聞表示,此案代持股協議的籤署時間並不重要。「到底是2010年籤的還是2016年籤的,我們覺得這個不重要,」鄒杏明說,「這跟本案的證據關聯性不大,跟本案的仲裁結果關聯性不大。」

「關鍵證據的真假直接影響事實的認定,這怎麼關聯性不大呢?」雷漢舢認為,因為協議籤署時間存疑,只有查清這點才能確認協議真假,進而確認代持股這一事實是否存在。

蘇州仲裁委員會。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

代理律師實名舉報

矯向前第二次申請仲裁後,蘇州仲裁委作出了裁決。

2017年11月,蘇州仲裁委以「(2017)蘇仲裁字第473號」裁決書,確認登記在矯秋方名下的索菲公司30%股權,是矯秋方代矯向前持有;矯秋方協助矯向前將代持股權變更至矯向前名下。

仲裁庭認為:矯向前是索菲公司的實際出資人,矯秋方雖然登記為公司總經理,但並未實際參與經營管理,代持股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故股權代持關係成立;申請人矯向前要求將代持股份變更至其名下,應予支持。

後來獲知上述仲裁結果後,侯妍菲的代理律師雷漢舢質疑稱,「關鍵證據的真實性都沒查清楚」。他所說的關鍵證據,是指矯向前父子的那份「代持股協議」。

雷漢舢還提出,矯向前父子在並無爭議的情況下申請仲裁,有「串通」之嫌。比如,被申請人矯秋方就在庭審中表示,「對於申請人提出的仲裁請求沒有異議」。

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此案仲裁員鄒杏明說:「他們兩個人,本來利益就是不衝突的,其實來仲裁,就是兩個人一致的意見,需要仲裁機構來確認是真實的。」

雷漢舢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仲裁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他們根本沒有爭議,幹嘛還要申請仲裁?」他認為這是一起虛假仲裁,其目的就是轉移財產。

採訪期間,為全面了解情況,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上該仲裁案的申請人矯向前。當得知記者是了解仲裁一事後,矯向前婉拒了採訪。此案被申請人矯秋方也一直未接聽記者電話。

6月28日,蘇州仲裁委秘書長李勇對澎湃新聞說,「如果他們認為有什麼問題,法律上有救濟渠道,可以向相關部門反映。」

曾向蘇州仲裁委反映此事的雷漢舢稱,他已向蘇州市監察委實名舉報鄒杏明等三名仲裁員,控告他們有枉法仲裁之嫌。

6月29日,矯秋方與侯妍菲離婚一案有了結果。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雙方感情確已破裂,準予離婚,並對夫妻共同財產予以了分割。判決書顯示,鼓樓區法院認為,原告矯秋方名下持有索菲公司360萬元的股權,仲裁裁決已確認系矯秋方代其父親持有,被告要求分割沒有法律依據。

7月9日,收到法院判決書的侯妍菲認為,相關仲裁系虛假仲裁,法院不應採信,將提出上訴。

仲裁案外人如何維權?

就上述離婚案出現的對仲裁的質疑,7月6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在國內多地仲裁委擔任仲裁員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宋連斌表示,由於未了解全部案情,不便判斷和評論。不過他指出,在仲裁過程中,對於案件關鍵證據的核查,有經驗的仲裁員都會比較謹慎,「對於特別重要的證據,如果有合理懷疑,即使雙方當事人沒提出異議,仲裁員也應做相應的詢問和調查,否則會冒比較大的風險。」

仲裁是當事雙方解決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方式,實行「一裁終局」,即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均不予受理。相比法院審判,仲裁處理爭議的效率往往更高。不過近年來,多地發生惡意仲裁和虛假仲裁現象,引起最高法重視。

宋連斌教授介紹,當事人申請「確認」仲裁或當事雙方並無爭議的「手拉手」仲裁,在業界爭議非常大。一方面,對於想拿到有執行力仲裁文書的申請人而言,它比較方便快捷,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風險:當事雙方惡意串通損害第三方利益或公共利益。

「一般從仲裁理論上講,沒有爭議就沒有仲裁。」宋連斌說,「如果雙方當事人沒有爭議的話,他們需要這份文書做什麼?這種情況仲裁庭應引起注意。」

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正式施行。該司法解釋針對惡意仲裁、虛假仲裁損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現象,為案外人提供了救濟途徑。

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後、副研究員劉東介紹,根據最高法的上述規定,案外人可以向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還可以以裁決違背公共利益為由,申請法院依職權啟動審查程序,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的規定,案外人可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也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要求仲裁當事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不過,由於仲裁對案外人的封閉性,案外人維權面臨取證困難和程序時效等問題。「對仲裁案外人的權利救濟機制還有待完善。」劉東建議修改《仲裁法》,賦予仲裁案外人向法院申請撤銷虛假仲裁裁決的權利。

相關焦點

  • 李國慶、俞渝被兒子告上法庭 噹噹控股權之爭「最後一張牌」或在股份代持
    就此而言,如果李國慶和俞渝所代持的噹噹股份代持協議有效,則刨除兒子持有的18.65%股權,即便是俞渝和李國慶因離婚平分股權,雙方各持比例也僅為37.305%,這也讓未來噹噹的控制權歸屬有了新的變數。而對於李國慶和俞渝為兒子代持的噹噹股份代持協議是否有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律師認為,在不了解李國慶、俞渝與兒子籤訂代持協議的背景,不清楚背後的真實原因和目的情況下,不排除代持協議背後有其他更深層次安排的可能。
  • 李國慶俞渝被兒子起訴:籤了股權代持協議,就可以確保股東身份嗎
    而此次李國慶和俞渝被兒子起訴,他的核心目的在於要求進行代持協議有效性的確認;即,確認他所擁有的當當網18.65%的股權有效。但據李國慶的回應顯示,他懷疑這份起訴是俞渝與其兒子「打配合」,所有的證據材料都是俞渝提供給兒子的。對於這一切背後真實的情況如何,我們無從知曉更無法評論。單就「代持」這件事來看,從法律角度會被如何認定呢?
  • 李國慶俞渝被兒子起訴:籤了股權代持協議,就可以保股東身份嗎?
    而此次李國慶和俞渝被兒子起訴,他的核心目的在於要求進行代持協議有效性的確認;即,確認他所擁有的當當網18.65%的股權有效。但據李國慶的回應顯示,他懷疑這份起訴是俞渝與其兒子「打配合」,所有的證據材料都是俞渝提供給兒子的。對於這一切背後真實的情況如何,我們無從知曉更無法評論。單就「代持」這件事來看,從法律角度會被如何認定呢?
  • 李國慶夫婦被兒子告了!爭奪父母代持的股權
    李國慶在文中稱,「兒子,我從不懼怕來自任何人的挑戰。既然你下了戰書,我也自然會在法律規則框架下和你過招。」,目的是要求法院確認李國慶和俞渝為其代持噹噹股份的代持協議有效。據今年7月份噹噹公布的《當當網20年股權歷史沿革》中顯示,目前當當網控股公司中,俞渝、李國慶和公司治理層,分別劃分持股64.2%、27.51%和8.29%,因李國慶兒子是外籍,被俞渝、李國慶和治理層按比例代持他18.65%的股權。
  • 股權代持糾紛辦案指引
    一、代持的成立:全面搜集各方是否形成代持合意的證據  論及代持關係是否成立,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當事人是否籤署代持協議,但僅僅關注這一點可能並不全面,我們仍需要對相關事實進行全面核查。  1.代持是否存在直接證據  代持關係的直接證據主要包括兩個層面:(1)顯名股東與隱名股東之間的代持合意;(2)隱名股東實際出資或繼受取得股權的依據。
  • 噹噹創始人李國慶被兒子告上法庭,離婚糾紛update股權糾紛
    言歸正傳,由於李國慶與俞渝矛盾由來已久,李國慶自己也明確表示:「我一直以來的訴求其實特別簡單,法院判決我離婚和平分共同財產。」而李國慶之子起訴的目的,是要求法院確認李國慶和俞渝為兒子代持噹噹股份的協議有效。與其說這是一場家庭糾紛、情感糾紛,不如說本質上是一次股權糾紛。
  • 李國慶俞渝離婚案即將進入第三次庭審 此前雙方曾約定將噹噹股份「三七開」
    備受關注的李國慶俞渝離婚案即將進入第三次庭審階段,本次開庭將主要圍繞財產分割訴求進行。據了解,李國慶、俞渝雙方此前曾就股權分配達成過「婚內約定」,此約定或將引導案件新走向。記者了解到,根據李國慶俞渝2016年9月5日微信內容顯示,雙方約定將噹噹股份「三七開」,另雙方拿出同比例合計20%股份贈與孩子,即三方最終股權比例在家庭內部為56%(俞渝)、24%(李國慶)、20%(孩子)。對於這一約定,李國慶方也曾明確表示「無異議」。另外,此前各方還籤署了體現上述份額歸屬的股權贈與協議、債務承擔協議、股權轉讓協議等文件,並據此進行了股權變更登記。
  • 噹噹股權之爭:法律天平正在偏向俞渝
    據央廣網8月10日報導,李國慶俞渝離婚案進入第三次庭審,本次開庭主要圍繞財產分割訴求進行。雙方曾約定並同意將噹噹股份「三七開」,另雙方拿出同比例合計20%股份贈與孩子,即三方最終股權比例在家庭內部為56%(俞渝)、24%(李國慶)、20%(孩子)。對此,李國慶方也曾表示「無異議」。
  • 【公司實務】股權代持的法律風險及防範措施
    一、股權代持的風險(一)無代持協議雖然《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肯定了股份代持的法律效力,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有時並不訂立書面協議。《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規定;(二)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規定」。本案中,被告榮基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記載的股東均為第三人。
  • 股權代持的18個法律要點(附股權協議代持書模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2-2016股權代持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股權代持的原因:一是為了規避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如關於國家公職人員禁止投資或入股的規定、外商投資準入的規定、國家部委管理性規定、《公司法》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等;二是規避股權激勵、資產隔離、關聯交易、競業限制等限制。
  • 王毓瑩:股權代持的權利架構
    對於第一層次的問題,因為僅涉及到名義股東與隱名股東,一般依雙方的合同處理,爭議並不大。但是,對於後兩者,因存在涉他性,相對比較複雜,針對隱名股東的顯名化以及股權代持中的股權處分效力問題,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實務界還是學術界,爭議均很大。由於對股權代持的法律性質、代持股權歸屬和處分效力認識不統一,從而導致股權代持糾紛的司法裁判未能形成一以貫之的裁判邏輯。
  • 投資人股權代持的法律建議及相關應對措施,附:股權代持協議模板
    股權代持的原因:一是為了規避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如關於國家公職人員禁止投資或入股的規定、外商投資準入的規定、國家部委管理性規定、《公司法》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等;二是規避股權激勵、資產隔離、關聯交易、競業限制等限制。
  • 看看股權代持的那些事
    這兩天,李國慶又衝上了熱搜,「慶俞年」大戲繼續上演,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次李國慶衝上熱搜是因為被自己的兒子告了,要求法院確認父母為其代持噹噹股份的代持協議有效,之前一直有人擔心李國慶和俞渝的撕逼大戰會不會給自己的兒子造成心理陰影,現在看來人們的擔心真的是多餘了。
  • 如何認定是股權轉讓or股權代持?
    該所有230萬元投資款以李某用顯名股東名義投入A公司,馬某、徐某、牛某、楊某因自身原因對此次投資暫不予顯名披露,所有對應的公司股權均由李某代持,並代行股東權利……」。但楊某在股東會決議上沒有籤字。截至2018年4月20日,在沒有取得楊某同意的情況下,李某已將其持有的A公司全部股權出讓給案外人。
  • 股權代持的18個法律要點(附股權協議代持書模版)
    2股權代持的原因:一是為了規避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如關於國家公職人員禁止投資或入股的規定、外商投資準入的規定、國家部委管理性規定、《公司法》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等;二是規避股權激勵、資產隔離、關聯交易、競業限制等限制。
  • 男方將婚姻存續期間從父親處無償受讓的股權又無償轉給父親的行為,無效
    乙男持有A公司的股權並不等同於財產,何況本案中涉及的20%股權在兩次轉讓過程中,乙男都沒有拿夫妻共同財產出價兌換涉案股權,公司資產跟家庭資產應當分離,現甲女以夫妻共同財產權來主張確認公司股權轉讓行為無效,無法律依據。
  • 大數據:隱名股東的權益能否排除被代持股權上的強制執行
    股權代持可以讓股權的持有顯得隱秘,也可以規避一些不可為股東的情形,更可以避免股權轉讓所需支付的稅費。但是股權代持的風險也是巨大的。不僅有代持的股權被名義股東處分的風險,也有代持股權被名義股東的債權人強制執行的風險。本文就從代持股權被強制執行的角度出發,談談其救濟途徑。
  • 李國慶和俞渝被兒子告上法庭,此戰勝訴李國慶將失去噹噹?
    他在微博上認為所有的一切包括證據、訴訟請求、請律師等等,肯定都是俞渝在背後進行主導的,不一定完全是兒子的意思。但是,至少可以認定兒子是站在了母親俞渝這一邊。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股份通常都是很明確的,而且通過企查查等軟體也可以查到。為什麼兒子的股份需要通過打官司來明確?代持協議是什麼意思?
  • 【法律貼士】股權代持的18個法律要點(附股權協議代持書模版)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2-2016股權代持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股權代持的原因:一是為了規避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如關於國家公職人員禁止投資或入股的規定、外商投資準入的規定、國家部委管理性規定、《公司法》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等;二是規避股權激勵、資產隔離、關聯交易、競業限制等限制。
  • 李國慶俞渝遭兒子起訴 律師解讀:想當股東沒那麼簡單
    不過,本文不談「李國慶是不是要殺妻」,而是說說「兒子起訴父母能否奪回股權」這件事。自去年底至今,持續將近一年的李國慶俞渝離婚訴訟還未見分曉,噹噹控制權和財產爭奪戰繼續「加碼」。這一次,「入戲」的是這對夫妻的兒子。北京時間8月9日夜間,李國慶發布長微博稱,自己和俞渝被兒子告了,其子要求法院確認當初父母為他所代持的噹噹股份代持協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