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的山路擋不住孩子們前行的腳步,只因「走出大山」的堅定信念

2021-02-20 Hisense有信

放學回家的路


2016年,海信「讀書看海觀世界」活動,帶領孩子們走出大山,面朝大海,讓他們距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些。2017年,海信聯合著名書畫家雨辰開展「海信冰箱倍多分雨辰公益助學金」活動,為大山裡的孩子改善生活和學習環境,開拓視野。我是一名容聲冰箱培訓師,有幸代表海信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4月9日,活動的第二站來到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建興鄉帽盒小學。這是一所始建於1931年的小學,它承擔了周邊4個村的教育,全校共有350多寄宿名學生。


崎嶇的山路


崇山峻岭的阻隔


在去往帽盒小學的途中,道路崎嶇不平,兩側的紅色梯田快速在眼前閃過,一同前往的姑娘高聲驚呼:「快看,好美!」是啊,這裡是離大自然最近的地方,然而也正是這片美景,阻隔了外界的文明和村裡人前進的腳步。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偶然間捕捉到幾個山裡的孩子在路邊走過的身影,他們邁著輕快的步伐,手中揮舞著山茅草。與廣袤的大山相比,幾個孩子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銀玲般的笑聲照亮了前方的路,蜿蜒的山路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可怕了。來迎接我們的丁老師告訴我,小時候大家都要走到谷底,趟過小河再翻過對面的大山,才能到學校去上學,現在孩子們幸福多了。

車輛開進村子,映入眼帘的卻是一片片破舊的磚瓦房,這樣的「裝潢」,以前也只是在電影裡看到,大家很吃驚也很好奇,臨時決定先跟隨一名小同學,去他家裡一探究竟。

進村的車停在路邊後,下面是很深的土坡,需要徒步很遠才能到達小同學的家中,領路的小同學健步如飛的在我們前面走著,反倒是我們小心翼翼的步伐顯得與這村子格格不入。走進院子,家中的幾個孩子坐在一條長凳上,小同學的媽媽熱情地為我們倒上當地的茶表示歡迎。此時,我們發現有一個孩子倚在門口,在徵得他的母親同意後,我們上前採訪了這名孩子。

    「你的願望是什麼?」「我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孩子堅定地回答,眼裡閃爍著堅定的目光。「那你覺得這個願望會實現嗎?」原以為孩子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可是他卻毫不遲疑地說:「會!我相信只要好好學習,一定可以實現的!」

孩子們天真的笑容

 看著孩子堅毅的面龐,回想這句簡單而樸實的回答,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復。確實啊,無論山路再崎嶇,也絕無法阻擋孩子們前行的腳步和走出大山的渴望。山裡雖然窮,但惡劣的生活環境愈發能磨鍊一個人的品性,以至於這樣一個小小的孩子從小就埋下了「走出大山」的堅定信念,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直在努力。

這裡的數學真的是體育老師教的


當晚,我們來到帽盒小學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在與校長攀談時獲悉,這裡的師資力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校長雖是師範專業,但主修音樂專業的她,在這裡什麼科目都教。這裡的體育老師也會教授全部課程。老師們雖然受到過外界的教育,但村子裡的很多信息是非常閉塞的,他們甚至不知道外界的發展。在教育學生學的過程中,他們甚至不知道這些教書育人的教育方法是否是正確的,所以他們渴望有這種參觀交流的機會,學習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們帶來更好地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二天一早,我們再次來到學校,為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資。由於山高路遠,這裡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住校,小孩子在老師和其他大孩子的帶領下,自己洗漱、疊被褥、刷碗筷,清掃衛生……幾乎所有在城市中由父母包辦的事情山裡的孩子都獨立地完成了。由於學校條件較差,仍然有很多問題一直困擾著全校師生。比如學生宿舍中僅有幾張簡易的高低床,孩子們的衣物、被褥只能裝到塑膠袋後塞到床下,天氣潮溼的時候衣物經常受潮。學校位於山頂,平均海拔2000多米。宿舍裡沒有熱水器,到了冬季天寒地凍的時候,孩子們洗澡凍得瑟瑟發抖。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困難,海信為每一間宿舍都捐贈了衣櫃。雨辰老師也慷慨地捐贈了熱水器,孩子們終於可以舒服的洗上熱水澡。

簡陋的學生宿舍

除了生活用品的捐贈,此次海信冰箱還為孩子們帶來了學習用品和航模等物資。捐贈儀式上,我們對當天作文競賽、繪畫競賽的獲獎學生等表現優異的孩子進行了表彰獎勵,當工作人員拿出精心準備的書包和文具時,全場的孩子都沸騰了。獲獎的同學們激動得歡呼雀躍,其他所有人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碰瓷的新聞滿天飛,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好像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鐵石心腸了。但相信來到這裡的所有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放下了心中的「戒備」,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我人生的重要一課


捐贈儀式結束後,我有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科普課。開場前,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小魔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引出了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課堂主題。在後面的海信科普課堂中,通過小視頻等豐富形式為小同學們介紹了冰箱的發展演變及食品安全健康常識。最關鍵的是,我的眼神照顧到了所有的孩子,幾乎與所有的人都有了交流與互動。下課鈴聲響時,我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實在想把自己多年來的所見所聞都講給孩子們。只要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楊帆在教課

 在給小同學上課的時候,他們每個人的眼裡都閃爍著對於知識的渴望,此時的科普知識看起來不是那麼的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有一個從外面世界的人站到他們的面前,帶來很多新鮮的消息。在這個學校裡遇到的任何一位小同學見到我們都會停下腳步敬個禮,說一聲老師好。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成為培訓老師這份崗位有這麼的被人需要。這是老師與學生的一種互動,也是他們除了物質以外更重要的東西,讓他們感覺有其他的新鮮的東西來到了他們生活當中,讓他們對某一方面又燃起了興趣,這是我們此行給他們更大的幫助。

山裡孩子們的眼神,讓我突然回想起自己進行產品培訓的過往。培訓課上,由於很多導購員都是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員工,培訓時眼神有時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我在培訓中積極性也比之前有所下降。而在這裡,讓我明白了老師的重要性。課上的互動和鼓勵對於臺下聽課的人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找藉口。要在現有的環境中找方法,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崗位工作,這是此行讓我對自己工作的全新認識。

      一天的活動接近尾聲,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不舍,孩子們堅毅的眼神和笑容不斷迴蕩在我們腦中,耳邊是他們「走出大山」的錚錚誓言。臨行前,校長握住我們的手,對我們表示由衷地感謝:「謝謝海信和雨辰老師,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知識和力量!

     返程的道路同樣是那條蜿蜒盤旋的山路,所有人的眼中已經沒有了遲疑。原來無論是我們還是山裡的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條路,這條路需要由希望作為基石,用愛去澆灌。只要我們堅定地走在這條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終點。

     心中無懼,路又有何懼?願我們所有的人都堅定信念、勇往前行!

 

海信:「一帶一路」三國記 出海十強品牌揚

正青春|以無畏之心,逐心中所向

這樣的福利曬出來會不會拉仇恨?

您對海信的公益行動怎麼看?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點擊上方"Hisense有信" 關注《有信》微信公眾號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山路崎嶇擋不住「大道之行」——南通「一帶一路」海外聯絡中心...
    山路的崎嶇和擁堵可想而知。但島國這樣的「蜀道之難」,依舊擋不住滾滾車輪和匆匆腳步。馬達加斯加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島嶼。這一從殖民鐵蹄下脫胎的年輕國度依然是世界上十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 衡水二中黨員教師王佔虹:疫情擋不住前行的腳步
    面對孩子們的需要她盡心盡力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為了保證高三學生最後的學習衝刺效果,衡水二中決定由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統一錄課供全校學生學習。身為備課組長的王佔虹老師作為教學的「領頭羊」理所應當地成為不二人選。但是學校也知道王老師家中的困難:丈夫時常值班,兩個孩子需要照看,家中的老人身體不好也需要照顧。
  • 【敬業奉獻四川好人候選人】陳永根:獨腿村醫堅守大山三十載 走出...
    在這個小山村裡,有一位頭髮花白,穿著白大褂,提著藥箱的老人,總是拄著一根拐杖,奔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這個2歲就失去左腿,20歲便開始為村民服務,在大山裡堅守了36年,艱難走出18萬裡出診路,被村民們稱為「最美村醫」的老人,名叫陳永根。身殘志堅 獨腿少年選擇從醫紅花村位於龍泉山兩座大山的山溝深處,這裡位置偏僻,山大溝深。
  • 演講稿:大山小調——野百合也有春天
    在中心小學報到後,我被分配到高村鎮嚴田小學,距中心小學還有近半小時的山路。來中心小學接我們的校長出於安全考慮,帶領我們步行前往。前往嚴田小學的路途,,更為崎嶇和狹窄,路的一邊是高山,另一邊,是沒有任何屏障的懸崖峭壁,那些大急彎,更是讓我心驚膽戰。到了嚴田小學,我也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真正的大山。遺憾的是,這樣的山路,這樣的大山,卻嚇跑了一個和我一同分配到嚴田小學的新同事。
  • 縉雲發布丨王加堯:他用行動,點亮大山孩子們的未來
    山路崎嶇,並不好走;資源缺乏,更是舉步維艱,但他堅持了下來。如今,大洋學校初中部加上小學部一共有學生948人,有老師68人,他用他的行動,點亮了大洋山區孩子們的未來。堅持「堅持把一件事做好。」這是王加堯一直堅持的工作格言。他說,堅持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不堅持一定做不好。人,始終在變,不變的是心中堅持的信念。
  • 大山孩子四年前走出去今天回來,山還是那座山,但它已是大好河山
    雖然大山對她的孩子束縛著手腳,生活環境的艱苦,資源條件的限制,但是大山孩子卻依然摯愛著他的母親,對大山的情感依然初心不改。大山孩子四年前走出去今天回來,山還是那座山,但它已是大好河山。但魏凱倫同學生於平凡卻不甘於平庸,他不甘於這樣的生活,他選擇高考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當軍人的夢想。上初中的時候,由於學校距離遠,中間還隔著一座大山,魏凱倫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踏上上學的路途,山路崎嶇難行,大部分時間是推著自行車,行走在山上的一個又一個陡坡之中。
  • 再回大涼山,讓更多家鄉學子走出大山
    大學期間,甘洛小比見識、體驗到了大山外的世界;感受到了來自學校、老師、同學們的關心、關愛和溫暖,這些都讓學成一身本領的甘洛小比更加堅定自己內心的決定:「重返大涼山、建設我家鄉」。「塵埃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在追夢、圓夢的進程中,切不可忘記或削弱自己肩上的職責。雖然我們是『小學校』裡走出的『小人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承擔相應的義務。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 還記得走出大山,考上軍校的搬磚男孩嗎?他做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走出大山、考上軍校的搬磚男孩?近日在媒體的爆料下,他的現狀曝光,今年畢業的他,做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刻苦努力的寒門學霸,定西人的驕傲這位男生叫魏凱倫,早在四年前便走紅網絡,當年他憑藉懂事的寒門學霸形象,感動了很多人。
  • 王懷軍:為了100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
    莽莽大山中,朗朗讀書聲。大山懷抱中的蘇市完小,窗明几淨的教室,一應俱全的實驗室、嗡嗡作響的微機房、熱氣騰騰的食堂……眼前的歲月靜好,卻有一段負重前行的日子。蘇市完小坐落在湖南省石門縣,這裡因壺瓶山而被譽為「湖南屋脊」,也因這座大山的阻隔,成為老、少、邊、窮地區。當年這所學校的條件有多差?
  • 寒風也擋不住孩子們在操場上撒歡
    寒風也擋不住孩子們在操場上撒歡 2020-01-18 0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個舊鄉村教師盧慶光:用我無悔的青春,送孩子們走出大山!
    2020年度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聆聽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從教故事28年前,他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了大山用知識引導無數孩子走出了大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盧慶光正在教授地理知識講臺一站就是28年講臺上的盧慶光已經有了絲絲白髮但他始終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
  • 37年堅守三尺講臺 只為大山裡的教育
    37年,他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奉獻給了這裡,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信念託起大山深處的教育。據了解,海拔1100多米的木瓜村小坐落在大山深處,距離旺蒼縣城70公裡,距鄉中心小學23公裡,偏遠而靜謐,村小裡98%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大多年邁,又因為路途蜿蜒崎嶇,孩子們每天至少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陸陸抵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少跑兩趟路,李德清也擔起了做飯的職責。
  • 【不忘初心】桃源小學 | 重走「志仁小道 」 堅定理想信念
    志仁小道是王志仁同志當年宣傳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時所走的崎嶇山路。重走志仁小道,目的就是要讓黨員們親身體驗革命先烈不畏艱難險阻、堅定革命理想信念,感受他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忘我革命、無私奉獻的初心。
  • 天元寄情|陳思妤:堅定信念,無悔前行
    暑期兒童醫院的實踐活動也讓她深入了解了那些被早早被病魔折了翼的小天使們,更是讓她堅定了一輩子成為兒科人的信念,她告訴小葵,說:「那些堅強的小天使們需要我,一直在需要我。」陳思妤認為高考成績僅僅是一個大學生的基石,並不是全部。她見過很多在高中優秀的人在大學裡日漸萎靡,即使門門掛科,也還是心安理得地打著遊戲。而陳思妤不同,她從不曾在大學裡放縱過自己。
  • 襄陽小夥從崎嶇的山路,走向人生的舞臺!
    每個人的命運都應該由自己去掌握,怎樣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途徑,知識改變命運,每一個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都有一個想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叫李長志的小夥子,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面對艱難困苦的生活,刻苦學習,用努力來實現自己長遠的志向。     李長志出生在保康縣歇馬鎮胡家店村,和很多山區孩子們一樣,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住校。
  • 14名警校師生把愛種在大山深處……
    這是來自大山的淳樸的夢想他們的夢想,樸素且美好他們的聲音,稚嫩且堅定以夢為馬,支教助學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翱翔天際的翅膀愛在大山深處山路崎嶇艱難的生活條件無法打敗孩子們
  • 紮根深山 回鄉執教心不悔 用知識助山裡娃走出大山
    從滿頭黑髮到鬢染秋霜,執教24年來,陳衛剛堅守在博山區最偏遠的鄉鎮學校——池上鎮中心學校,紮根鄉村教育,踐行「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的初心,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山村,奉獻給了深山裡的孩子。陳衛剛說,「我從小就在偏僻山村長大,家鄉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他們可能從未了解過外面的世界,我是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我要回到家鄉,回到母校繼續建設家鄉。」逆行給山區孩子更好的教育「從我家到學校有13裡山路,每天通公交車次數很少,為了不耽誤上班,只能騎自行車上班。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只為書聲琅琅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