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寶媽抱怨孩子做事情拖拉,從早上孩子睜眼開始,寶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催促孩子的模式中。
比如,從清晨太陽升起時,寶媽們就開始不停的對孩子催起床。寶媽剛開始叫孩子起床的時候,還會用溫柔的方法對待,當孩子表現出賴床的時候,寶媽們的表現就會越來越急躁,甚至會出現暴力解決的現象。
寶媽們解決完孩子的起床問題以後,又迎來新的難題,孩子在進餐的時候總喜歡東摸摸西看看,孩子這樣的做法無疑無限延長進餐的時間。
寶爸寶媽們在面對孩子磨蹭這樣的行為的時候,通常都會採取三種措施:第一種措施是對孩子進行督促的方式,讓孩子儘快去完成自己的任務;第二種方式就是用暴力解決的方式,恐嚇孩子快速完成任務;第三種方式就是採用獎勵的方式,如果孩子完成任務速度快,會給孩子獎勵他們想要的東西。
其實家長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磨蹭的現象,是非常不有效的。這樣的方式往往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識。孩子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給大人做的,都是為大人做的,大人需要對孩子進行獎勵,孩子才會去做。
一、為何十個孩子九個磨蹭,是什麼導致孩子的磨蹭
01.家長總是會代替孩子做事情
大部分寶爸寶媽在孩子出現磨蹭的行為以後,總是會邊嘮叨著孩子做事情慢,同時會上手幫助孩子去完成任務,這樣的方式導致了孩子越來越「磨嘰」,因為在孩子心裡覺得自己做事情慢,家長就會幫助自己做事情。
02.家長催促太過頻繁
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孩子做事情慢的時候,總是會採用催促的方式來不斷地提醒孩子,要加快完成任務的速度,但是這種方式一旦使用頻繁,會降低孩子對口令的敏感度,反而會降低孩子做事情的速度。
03.孩子對行為目的不明確
有的孩子在做任務之前,他們並不了解做這個行為有什麼樣的目的,因此孩子做事情是非常盲目的。所以寶爸寶媽們在讓孩子做任務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確此項任務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做才能達到目的?並且如何做才能簡單快速?
二、對於孩子的磨蹭,爸媽慣有的思維又是如何操作的,又有哪些後果
01.幫助孩子做事情
很多寶爸寶媽在面對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總會將原因歸結為孩子對事情不熟悉,於是寶爸媽們就採用了榜樣示範的作用。
寶爸寶媽給孩子示範一遍,希望孩子可以按照寶爸寶媽這樣的方式完成任務,但是孩子這時的認知能力並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孩子會強化磨蹭,產生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磨蹭了,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自己更快完成任務。
02.覺得孩子磨蹭是不想完成任務,於是把孩子打一頓
當孩子出現做任務時懶散,說明孩子這個時候,並沒有明確完成任務有什麼樣的目的?
但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磨蹭的時候,總是會採用非常暴躁的行為,希望用暴打孩子的行為來幫助孩子加快完成任務的速度,但是的行為會給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03.磨蹭是一種習慣
有一部分的家長會將孩子磨蹭,歸納到孩子天生的習慣上去,這種刻板印象,會給孩子貼上非常深的烙印,讓孩子長大以後都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磨蹭的人,於是孩子無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磨磨唧唧。
三、要改善孩子的磨蹭,父母怎麼做才靠譜
01.遊戲法
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家長為了改善孩子墨跡的行為,可以採用遊戲的辦法幫助孩子改善這樣磨蹭的習慣。
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比拼,假裝是在進行遊戲比拼,誰的速度快?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
02.改善家庭環境
只有少部分的寶爸寶媽們注意到孩子的磨蹭行為,其實和家庭環境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如果孩子所處工作的環境是非常凌亂的,會給孩子的思緒產生不好的影響,並且堵塞孩子思維的發展。
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幫助孩子提高效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養成高效完成任務的習慣。
03.比較法
寶爸寶媽們可以幫助孩子去設立環境,讓孩子親身去感受有效率的去完成工作,會獲得更多的快樂,如果低效率的去完成任務,就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沒辦法去進行自己喜歡的遊戲,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去親身體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範和改正。
04.一分鐘訓練法
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並且孩子注意力主要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寶爸寶媽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進行引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寶爸寶媽們可以採取一分鐘訓練法,逐漸增加孩子有效注意的時間,幫助孩子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務,這是非常有用的辦法
各位寶爸寶媽們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去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壞毛病?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