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階段,班上的語文學習成績差距大的原因,除了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關,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孩子都是學霸,這樣的情況可能嗎?如果有,那也是極其少有的,而且絕對不是你家孩子。家長想在教育輔導中偷懶,就不要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學習天賦,不如其他同學會學習。有的家長也會說,我想給孩子快樂童年,學習成績跟得上就行了,我又不培養學霸。不「雞」娃的家長,確實很佛系,但是不培養學霸不等於家長就不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了。
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輔導他們的作業,解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家長做不到這3點,老師也會非常無力。不培養學霸,想獲得和學霸一樣的學習結果,還想節省上培優班的補課費,家長可能是在夢裡吧。家長們的怨言大主要體現在老師把屬於學校的教育職責分攤給了家長,讓家長輔導學習、讓家長批改作業,事實上,任何一個正常的學校也不會讓家長承擔學校的教育責任。我在給家長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通常需要解釋得很清楚,為什麼這份作業要家長籤字?為什麼家長要幫助孩子聽寫,督促默寫?為什麼要督促孩子背好課文?
其實語文老師把這些道理給家長講清楚了,家長也都願意去做。有沒有家長仍然不做的呢?也有不少,這些家長工作忙,對孩子關注少,希望學校代管孩子的教育。學生的成績好,還能對家長有一些安慰,學生的成績不好,家長也會焦慮,於是抱怨老師給家長找事,抱怨上培優班讓孩子太辛苦。學習有沒有快樂,肯定有,那是了解了學習的意義的孩子,他們主動學習得到的體驗。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學習也不快樂,家長也不輕鬆。想要培養普通孩子,家長也需要付出精力和時間,沒有天上掉「學霸」的事,小學生也不能自己就愛上學習,家長應該去了解孩子的作業,就能得到和培優班一樣的學習效果,小島老師再把原因和大家說說。
01家長籤字不是老師找的麻煩
老師希望家長籤字的內容有作業、課文、學習手冊、溝通手冊……這些內容為什麼要家長籤字?就是想讓家長來了解,孩子日常的一個學習情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收穫。雖然現在通訊方式改變了很多,但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時間契合卻越來越少了,老師覺得長時間的家校溝通影響教學工作,家長認為老師不願意說,是對孩子有偏見。家校的矛盾就是這樣建立的,我們家長和老師之間缺少一個相互解釋的機會,老師也需要去學習溝通的技巧。所以,有關需要家長籤字的作業,我都會和家長做一個詳細的說明:為什麼要家長籤字?家長在輔導學習中的注意事項,遇到了問題該如何解決?老師把這些內容告訴家長,家校之間對孩子的學習沒有隱瞞,我們的教育目標就一致統一了。
需要家長籤字的內容,不是老師找的麻煩,相反,是老師告訴家長,你需要在孩子的輔導中應該怎麼做,去了解什麼。不打算培養學霸的家長,更需要了解普通孩子的學習路徑,孩子為什麼基礎有點差?為什麼作文不會寫?因為在日常作業練習中,孩子就表現出了能力有限的情況,只是家長沒有太多的關注,課文背得磕磕巴巴,家長依然籤了字,老師讓每日聽寫,家長嫌麻煩,讓孩子照著生字詞表抄寫,家長再籤字。到頭來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有限,考不了高分,家長又會埋怨是老師沒有教好。在家長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模式才是家長籤字的基礎,因為和孩子一起學過了,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學習難處。
02想在義務教育階段得到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教育,想在義務教育階段得到更多,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在這一點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家長輔助孩子把學習搞好,更是責任和義務。每一次考試結束後的家長會,我總會遇到一問三不知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進度,也沒有對孩子的學習做過計劃。懵懵懂懂的家長,確實讓老師比較著急。家長們只會對孩子的語文成績焦慮,抱怨孩子學習難,老師還經常布置一堆作業,也不知道是讓家長練還是讓學生寫。小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很容易就會對凡事都有安排的家長產生依賴。學生習慣了家長和老師餵到嘴邊的知識點,考試的時候就不會「自己找吃的了」,失分也就在所難免了。
家長的付出主要在耐心、智慧、趣味,耐心教導孩子正確對待作業和題型,耐心給孩子指導,通過孩子的作業,家長去判斷孩子是否認真聽講了,知識點有沒有掌握,這些基本的學習情況都會反饋在寫作業中。孩子的專注度、思考習慣是否能夠幫助她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些都需要家長真實地去了解。了解學習,了解孩子。
03不培養學霸,也需要了解孩子的作業
不培養學霸,家長也需要了解孩子的作業。語文做什麼書面作業?這是和哪一課課文有聯繫的?家長可以嘗試幫助孩子去梳理每天的學習內容,多翻翻語文課本,了解教學進度,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在期末考試中總結出來。全方面地幫助孩子來梳理學習,這是家長需要了解的。學霸的家長背後,必然也會站著一名學霸。普通娃的學習歷程,家長更需要站在身後,給孩子一次鼓掌和學習認可。家長關注了學習,孩子其實是不用去輔導班了,一舉兩得的事,你不想試試嗎?在輔導過程中,大家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